谨慎赞同田先生的结论,但对其推理过程持保留意见。
事实上,诸葛亮与东吴君臣沟通军事行动的例子极多,譬如另一封与诸葛瑾书即将汉军准备出绥阳小谷突袭陈仓的军事秘密交代的明明白白。除此之外,《与步骘书》也交代了汉军第五次北伐的最新战况及军事意图:
仆前军在五丈原。原在武功西十里,马冢在武功东十余里,有高势,攻之不便,是以留耳。
诸葛亮时代,汉、吴两国的互信远远超过刘备时代。由于两国北伐需要协同作战,互相沟通军事信息司空见惯,完全不必大惊小怪。
譬如,诸葛亮何止关心东吴的军事问题,干脆直接对于孙权的重要人事安排提出了建议:
权为吴王,初置节度官,使典掌军粮,非汉制也。初用侍中偏将军徐详,详死,将用恪。诸葛亮闻恪代详,书与陆逊曰:“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足下特为启至尊转之。”逊以白权,即转恪领兵。
按照田先生的逻辑,这出何止“干碍”,完全是粗暴干涉东吴内政,是可忍孰不可忍?孙权居然照单全收,真是岂有此理?莫不是三国志也不可信?
虽然田先生的推理过程实在阿弥陀佛,但为啥结论可以谨慎赞同呢?
理由不是什么诸葛瑾越俎代庖,而是这个建议实在不像东吴一方应该提出的:
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当复部分江州兵以广益之。
白帝城的防御对象是谁?(手动滑稽)
老弟,你难道不知道我们孙家有贼心?关羽可在临沮瞅着你呐!还不长点心,多派点兵防着我们?
……怎么说呢?诸葛瑾铁杆吴奸无疑了。
反之,李严提出这要求就顺理成章了,也符合此公趁着北伐当口向诸葛亮要权要地的作风。末了呢?被诸葛亮当场戳穿,还给了个十分中肯的建议:嫌白帝兵少,拿江州兵去填不就成了?
江州是谁的地盘呢?
四年春,都护李严自永安还住江州,筑大城。
笑。
所谓《与兄瑾论白帝兵书》并没有明确的时间,只能大致推测为建兴初以后的事情,那么可不可以做这么一个并不十分严谨的纯洁设想:
吴以昭烈之薨也,垂心西州,复增巴丘众,使做书嘲之:吴王深悼汉中王之早世,忧白帝兵弱,不能保全境界,今既复盟同好,请愿共守。蜀亦益白帝军,并答书: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当复部分江州兵以广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