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孙权到底有没有统一中国的野心? 第1页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时江东地区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低下,根本不具备以此为根基,去统一天下的条件。

此时的中国人口密度,可以参考下面这张汉朝州郡图,一个郡的颜色越深,代表人口密度越高,生产力发达,人力资源丰富;一个郡的颜色越浅,代表人口密度越低,生产力水平低下。

汉朝各郡人口密度

益州精华首为蜀郡,次广汉;荆州精华首为南阳,次为南郡;扬州精华为淮南的九江、六安(东汉合并入九江),次为庐江;也只有这几个州郡的户口数和繁华程度,能勉强和中原各州郡相比。

而东吴的基本领土,是江南的吴、丹阳、会稽、豫章四郡,还有个庐陵,是从豫章郡分治出来的,而庐江郡只得了沿江一小块。至于今天的福建省一带,当时只在会稽郡下设置了一个建安县,根本就是力量真空。

孙权即位时的这些地盘,也就和益州的巴郡、汉中;荆州的荆南诸郡一样,看着地方大而已,以人口和开发度而论,也就比南中、岭南这些蛮荒之地强得有限,和曹操控制的中原地区,决不可同日而语。

这还不算,在曹魏和东吴的常年战争中,曹操下令把原本繁华的淮南地区,彻底搬空成了无人区,一如他们对付蜀国,搬空汉中郡一样。

所以:当任何君主的领地一大半还都是野人和荒地的时候,他也会继续对如何征服整个天下这种雄(好)心(高)壮(骛)志(远),兴趣乏乏。

很多人先入为主地接受了“三分天下曹孙刘”,将孙权当成定要和曹操、刘备逐鹿天下的对手,所以当然觉得他的行事作风,战略方针,毫无争夺天下之志,令人失望。岂不知相比衣带诏、斩车胄后,刘备和曹操已是不死不休;孙权和曹操从来并无不可解的利害冲突。

曹操在赤壁之战前,是否真有立刻以武力征服江东的计划?只怕未必。他连荆州也才刚刚到手,远谈不上统治巩固。

因此《程昱传》表彰他有认为孙权联合刘备反曹的先见之明,亦等于说曹营其他智者,包括荀彧荀攸在内,包括曹操本人在内,都认为孙权会和公孙康杀二袁一样,杀了刘备这个头号反贼,献其首以归附中枢,才对此盲目乐观。

《武帝纪》谈及赤壁之战,之所以只提“与备战”,说白了不过是此时信息不对称,曹操只是虚言恫吓,没有当真以孙权为对手,还以为自己仅仅在和刘备军作战。

因为有之前曹操认可公孙氏割据辽东四郡的先例,扬州菁华之地本在淮南,孙氏占据的江东六郡同样是贫瘠偏远的化外之地。

如张昭等东吴文臣,会相信孙权表面臣服,绑送刘备或斩其首级给曹操示好,曹操会同样允许孙权名义上归附,合法割据江东,也在情理之中。所以曹操赤壁战后的后悔,正是没想到孙权是吃软不吃硬的人,虚言恫吓“会猎江东”,却起了反作用。

其后曹操主力和孙权纠缠十年,在淮南地区多次大战,对双方都是得不偿失,反让刘备趁机西进做大。等到曹操一旦放弃武力统一计划,同意认可孙权割据江南(荆州牧),封高官(骠骑将军)赐显爵(南昌侯),孙权就求之不得,上表称臣了。

此前孙权联合刘备的十年反曹战争,不如说也正为以战促和,逼迫曹操代表的大汉王朝中枢,认可他的合法割据地位的因素更大

等到关羽打残了曹仁军团,歼灭了于禁军团,围困襄阳和樊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时;

从孙权这边的角度,便是看到关羽本身就是精通水军、熟悉荆州地理水文的天下名将,已将要手握襄阳和江陵两大战略要地,如果等他消化完于禁的3万降卒,再加上3万野战精锐,原有荆州留守军数万,这可是一只接近10万人、水陆两栖的重兵集团。

那么接下来,在得到刘备在蜀中财力物力的充分支援的情况下,谁知道关羽统帅的大船巨舰,会不会一鼓作气顺江直下?

所以,在这个巨大威胁刚要形成雏形的关口,孙权就打蛇打七寸,白衣渡江袭取荆州,不但斩杀关羽杜绝后患,还通过闪电战,把于禁部3万降卒、关羽野战军3万、留守军数万,一股脑打包全给吃掉了,而自己损失微乎其微。对人口资源匮乏的江东来说,哪怕接下来的夷陵之战打输,把半个荆州再还给刘备又如何?单单这一票十万人口的买卖,也是赚了大的。

整个孙权统治时期,东吴不断派出海船舰队去台湾、去海南、去东南亚,首要目的都是为了搜刮人口。几乎每个东吴将领的个人传记,都在拼命打山越,刷蛮族,无非就是抓野人来掠夺人口。

孙权更公开鼓励麾下将领通过胁诱、俘获、招募,将山越和其他蛮族“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化为自己的私兵部曲。有如此好处,东吴将领们当然积极踊跃,乐此不彼,战斗力远远强于去合淝“例行公事”性质的武装游行。

【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所过肃清。】

ps:东吴私兵部曲情况:陆逊约4万人,诸葛恪约4万人,全琮约3万人,贺齐2万余人,张承1.5万,凌统万余人,孙瑜万余人,鲁肃万余人……(陶元珍先生的《三国吴兵考》)

这场对山越战争持续了数十近百年,最后初步解决问题的诸葛恪,三年时间收服了山越四十万众,并挑选其精壮,得到四万甲兵,孙权大喜过望,终于在临终前立他为首席托孤大臣,以赏其功。

诸葛恪的回报,是在东兴之战率四万吴军,大破后来的“晋文帝”司马昭率领的魏军七万人,斩首数超过四万,缴获魏军车辆、牛马、骡驴等数以千计,资材甲胄堆积如山,几乎打崩了魏国整个东部防线。魏国遭遇了这场其国史上最大惨败后,甚至因为伤亡实在惨重,不得不因此更改了丧葬制度,影响持续后世百年。

公元200年,孙策死时,庐江郡叛离治下,孙氏只剩五郡之地(丹阳、吴郡、豫章、庐陵、会稽),而孙权历经二十年时间,将地盘扩张到扬州、交州、荆州的三个州,原东汉末年十九个郡的地盘。

更重要的是,他又通过大规模清剿和同化山越人,将江浙、江西和福建地区彻底本土化,同时初步开始了对岭南地区的开发,随着辖域内人口户数大量增加,因此又新设了14个郡,国土总计三十三个郡。

比如福建地区就从东汉时的“建安县”变成了建安郡;江西地区在东汉时的一个“豫章郡”,孙策分置庐陵郡后,又新设了临川郡和鄱阳郡;从会稽郡分置出临海郡,管辖浙南地区;湖南地区分置出衡阳郡、湘东郡;岭南地区拆分出高凉郡(今茂名市)和珠崖郡(今湛江市)。

  • 扬州:吴郡、丹阳郡、会稽郡、豫章郡、庐江郡、庐陵郡、(鄱阳郡、临川郡、建安郡、临海郡、新都郡、薪春郡、毗陵郡)
  • 荆州:江夏郡、南郡、长孙郡、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建平郡、宜都郡、衡阳郡、湘东郡、临贺郡)
  • 交州:南海郡、苍梧郡、合浦郡、郁林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高凉郡、珠崖郡、)
孙权即位时疆土:
孙权称帝时疆土:

作为一个精明的现实主义者,比之从贫瘠的江东去幻想天下,孙权的选择是脚踏实地,尽可能多地扩大实际控制的领土和人口,事实上他已经做得足够成功。

至于如何一统天下?全写在和蜀汉那张极有“黑色幽默”性质的平分天下的“汉吴盟书”上了。比起“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诸葛亮,孙权对他的高远志向固然是钦服有加,称赞盟友是「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

然而他心里真正想得更多的,大概也就是地盘大一点是一点,割据长一年是一年吧。

野史记载了一桩轶事,就是孙权称帝时,请人卜算东吴帝国的寿命,得知尚有五十余年时,孙权并非勃然大怒,并非茫然若失,而是心满意足,甚至有点喜出望外。

这也是标准的承袭两汉人士的客观务实和达观思想,不止是孙权,不止是北方他的“好笔友”曹丕,公开放言「自古无不亡之国」。

即使雄才大略如汉武帝,对刘汉江山也一样就是「别在我父子手里亡了天下,那就很好」(【自古以来,不闻一姓遂长王天下者,但使失之,非吾父子可矣。】)的态度。

【群臣进曰:“汉应天受命,祚逾周殷,子子孙孙,万世不绝,陛下安得此亡国之言,过听于臣妾乎?”上曰:“吾醉言耳。然自古以来,不闻一姓遂长王天下者,但使失之,非吾父子可矣。”】

所以,作为中国历史上对抗中原大一统王朝的割据江南第一人,首开数千年青史之先河,孙权已经完成得足够出色了。他和他的子孙还有部将们,通过近百年的不懈努力,将江南地区的原住民山越族大规模清剿与同化殆尽后,由此也将秦汉时期尚是被蛮夷重重包围,一个个汉人聚集区星罗棋布的江南,真正变成了汉民族牢不可分的本土,为东晋永嘉南渡后华夏文明的火种得以延续,留下了一大块肥沃丰饶的生存空间;一如东罗马帝国与君士坦丁堡之于欧洲文明的巨大意义。

凭借屠灭山越、将江浙和福建地区彻底本土化,首次远征台湾等功绩,孙权也无愧为整个汉末三国时代,对中国领土版图贡献最大的历史人物之一,称得上一句:遗惠后世,功在千秋。

相关回答:

狐狸晨曦:如何评价孙权?

狐狸晨曦:为什么孙权称帝这么晚?




  

相关话题

  西式民主是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失去市场的? 
  完全用唯物史观看历史是否有失偏颇? 
  魏延为什么会觉得诸葛亮畏魏如虎? 
  林则徐真的说过「没有茶叶则大便不通」这样的话来形容英国人吗?这句话从何而来? 
  脑洞一下,如果你穿越到古代,会选择哪里作为自己的封地? 
  历史上的密谈究竟是怎么记录下来的?史官是如何知道的?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否有功? 
  中国清朝为满族人,那为什么现在以汉族人为主? 
  春秋时不太注重的贞洁观念为什么到后世越来越看重了? 
  韩国人对李氏朝鲜,日本人对德川幕府,越南人对阮朝的态度为何都比较好? 

前一个讨论
张昭作为东吴投降派,曹操为何要孙权“内去”除掉张昭?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王传君回应王家卫的“我不喜欢”?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