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如果不经美化的话,真实的曹操是汉人第一的屠城者(屠城政策完胜日本)
是一个有类似日本集中营制度的法西斯
更是制定中华第一税率的超级剥削者。
请问这些东西你在三国演义里看到了吗?不存在的。三国演义里只有下面这些内容。
这是一个很微妙的点,罗贯中通过这个在剧情上有无皆可的小细节,成功把刘备的品德从千古仁君踢到了军阀甲的程度。
我们先看看历史。历史刘备并不是设诈杀的车胄,而是正面击败他的,而且明显没有提到他的家人。而从曹操的军事布置的惯例看,车胄的家人应该留居于许都。
《三国志·武帝纪》: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屯沛。
《三国志·先主传》:先主据下邳,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
不仅如此,刘备一生从未杀人家族——甚至连谋反叛逃这种危害国家安全罪,他也不会株连罪犯留在国内的亲族。糜芳孟达彭漾黄权皆是如此。像张裕预言国祚不久这种事,在古代属于十恶不赦的大罪,刘备也只杀他了一个人。
刘备集团一贯慎杀少杀,在封建王朝可以说是一个异类。他的仁德是实实在在身体力行的。
综上,杀车胄一事史料无载,车胄家人也很可能不在徐州,所谓的凶手还是古代最仁义的政权之一。《三国演义》愣是凭空编了一个杀人全家。
《三国演义》: 玄德懊悔不已,遂入徐州。百姓父老,伏道而接。玄德到府,寻张飞,飞已将车胄全家杀尽。玄德曰:“杀了曹操心腹之人,如何肯休?”
这不仅仅是张飞的问题。对于张飞擅杀车胄,刘备在道德上也毫无责备之意。央视电视剧也继承了这一点,甚至刘备后面还对关张服软,细心为他们解释局势——好像大家平时经常杀人全家,只是这一次不该杀一样。
俨然一副全员恶人的形象。
这对蜀汉来说可不是个小事,它严重败坏了蜀汉的仁义之名。人人都知道蜀汉是以人和的旗号打天下的,结果他们私底下却惯于杀那些无辜的老弱妇孺,显得和曹操根本没有区别。罗贯中在潜移默化中给刘备扣了一顶伪君子的帽子。
我在贴吧随便截个帖子,给大家看看演义的这一段戏影响有多恶劣。
由于这段细节隐藏过深,一般人根本无法反应,基本都把这段情节默认为事实。
再加上刘备吃人老婆那段戏,尊刘?如果哪本书给红军编上这种段子,你觉得它会是什么爱国文人写的吗?
其实曹操的奸臣是“世袭”的,早年也一样是奸臣。历史上曹氏家族就是东汉最腐朽的士族没有之一,几乎个个贪官,而且贪污行贿数额巨大。
《后汉书·宦者列传第六十八·曹腾传》:嵩灵帝时货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一说法认为约合两吨半黄金),故位至太尉
《后汉书·党锢列传·蔡衍传》:又劾奏河间相曹鼎臧罪千万。鼎者,中堂侍腾之弟也。
曹氏阉党集团长期游走于外戚和宦官之间,左右逢源,立时半个多世纪而不灭,仅在灵帝末期有被打击的迹象,可谓是东汉高层党派内斗中的最强存在之一。一代奸雄诞生于如斯家庭,完全在情理意料之中。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曹操从小就开始作奸犯科。
《世说新语》:“魏武少时,尝为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至。”庐中人皆出观,帝乃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
曹操在做官期间还逮着禁淫祀的名字把汉王族的庙给扒了,被黄巾贼高呼666。
《魏书》: (黄巾军对曹操毁汉庙的赞美)昔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汉行已尽,黄家当立,天之大运,非君才力所能存也。
黄巾賊: 你倒汉家庙,扒汉家坟。那我们岂不是一边的吗?
而以上内容在罗贯中笔下不仅一个都没有,反而编了一个刺董的故事。这屁股坐在哪我觉得不用多说了吧。
再说说外形,翻翻史料就知道,曹操外形是出了名的丑,特别是个子很矮(不过似乎气质不俗)。长得好像一条狗。
《魏氏春秋》: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
《世说新语》:(曹操)自以形陋。
而三国演义不仅把曹腾曹嵩的贪官身份去掉了,还说曹操身高七尺,直接把曹敬明拔成了韩寒。细目长髯也是古代美男子的标配之一。
《三国演义》: 忽见一彪军马,尽打红旗,当头来到,截住去路。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
(父辈们的贪官设定呢?)
最后说下他的执法,很多人都说曹操执法严明。但历史上他不过是一个酷吏。
《武帝纪引曹瞒传》: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夡,莫敢犯者。
为什么我认为曹操执法不够严明呢?因为汉代死刑根本就不存在棒杀。棒杀是陈朝开始才确立的酷刑。曹操罔顾国法滥用职权,自创私刑草菅人命,这是值得表扬的事吗?
当然,曹操确实取得了“京师敛夡,莫敢犯者”的效果。不过希特勒把集中营管的也是井井有条,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夸夸希特勒?
显然罗贯中并不喜欢希特勒一样的曹操。来看看他是怎么把黑手曹洗成曹青天的。
《三国演义》: 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
棒杀改为“责之”,还给冤杀者加个提刀的罪名。曹青天真是秉公办事的父母官啊。
我很好奇那些说黑三国演义贬曹的人到底是怎么看的史书?演义快把他这头畜生吹上天了吧。
历史上这是曹操肉体最痛苦的一次败仗。曹操在这一战受伤极重。
《三国志·武帝纪引献帝春秋》:太祖围濮阳,濮阳大姓田氏为反闲,太祖得入城。烧其东门,示无反(返)意。
及战,军败。……门火犹盛,太祖突火而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
史书上写的很明白,曹操突发奇想学了一把韩信。他放火阻断归路,以激励手下乌合之众奋勇上前。结果差点把自己害死,还烧秃了一只爪子。
如此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鲜场景,让我写三国演义一定会尊重历史,不负众望地把曹操写成一个智障。
而罗贯中是怎么编的?
《三国演义》: “却说吕布到寨,与陈宫商议。宫曰:“濮阳城中有富户田氏,家僮千百,为一郡之巨室;可令彼密使人往操寨中下书,言‘吕温侯残暴不仁,民心大怨。今欲移兵黎阳,止有高顺在城内。可连夜进兵,我为内应’。操若来,诱之入城,四门放火,外设伏兵。曹操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到此安能得脱也?”吕布从其计,密谕田氏使人径到操寨。
好家伙,不仅火变成吕布放的,连田氏也变成吕布的反间。曹操由智障变成可怜的傻白甜。这个烂大街的伏兵计别说增光添色,连历史本身的趣味性都去掉了,为了洗曹操罗贯中甚至可以牺牲故事本身。
你以为这就完了?不存在的,让曹操吃败仗哪行啊。于是罗贯中为了“贬”曹操,又硬加了一段更无趣味的伏兵仗。
直混战到天明,操方回寨众将拜伏问安,操仰面笑曰:“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郭嘉曰:“计可速发。”操曰:“今只将计就计:诈言我被火伤,已经身死。布必引兵来攻。我伏兵于马陵山中,候其兵半渡而击之,布可擒矣。”嘉曰:“真良策也!”于是令军士挂孝发丧,诈言操死。早有人来濮阳报吕布,说曹操被火烧伤肢体,到寨身死。布随点起军马,杀奔马陵山来。将到操寨,一声鼓响,伏兵四起。吕布死战得脱,折了好些人马;败回濮阳,坚守不出。
哈哈,濮阳之战变成曹操的胜仗你敢信?还打的吕布坚守不出耶!这段强行反败为胜的戏在历史上当然是根本不存在的。但有什么用呢?(摊手)
要不是赤壁时有诸葛亮在孙刘这边,罗贯中说不定能写出一个华容道曹操大翻盘的结果。
人肉爱好者罗贯中又抽风了。其实史书记载是这样的。
《三国志夏侯惇传》: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
翻译如下:
夏侯惇: 孟德!我被吕布打瞎啦!呜哇哇....T﹏0
曹操: 好了小惇惇,不哭不哭,给你封个侯好不好?^o^
吃眼睛在哪呢?瞎的是夏侯惇不是罗贯中吧。
当然,后面那段夏侯惇斩曹性也是胡编的。夏侯惇可是吃斋念佛的主,一辈子没有杀过一个将。
《夏侯惇传》: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
《资治通鉴》:吕布复与袁术通,遣其中郎将高顺及北地太守雁门张辽攻刘备。曹操遣将军夏侯惇救之,为顺等所败。
《资治通鉴》: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曹操遣夏侯、于禁等拒之。备一旦烧屯去,等追之。裨将军钜鹿李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窄狭,草木深,不可追也。”等不听,使典留守而追之,果入伏里,兵大败。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应该是这样
就这这种破战绩,三国演义能把他吹成一首诗:
【《三国演义》:开疆展土夏侯惇,枪戟丛中敌万军。拔矢去眸枯一目,啖睛忿气唤双亲。忠心为把黎民救,雪恨平将逆贼吞。孤月独明勘比论,至今功迹照乾坤。】
好家伙,不是瞎了一只眼我tm还以为是在吹岳飞呢。
来改改试试。
【守疆保土岳鹏举,枪戟丛中敌万军。披坚执锐睁环目,报国刺背孝上亲。忠心为把黎民救,雪耻平将匈奴吞。孤枪独鸣勘比论,至今功迹照乾坤。】
嗯,这就舒服多了。
三国演义绝对没有黑过刘备,无非就是拉低他的道德,归零他的武力,丰富他的泪腺,贬低他的识才慧眼。绝对绝对没有黑刘备的意思。
我们先看庞统出仕荆州的记载
《三国志庞统传》: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
庞统在出任耒阳县令时根本没见过刘备,他们是在诸葛亮鲁肃推荐后才开始会话的。庞统可能是通过政府推试系统出仕的,因为政绩考核不过关而下马也是铁一般的事实,和刘备没什么关系——总不能指望刘备天天盯着所有官吏看吧。
而且有一说一,庞统确实没有独自管理的才华,耒阳县的问题是他的一个污点,刘备给他的定位也是高阶辅助。最后庞统也是在独自带兵的时候战死的。
这段历史罗贯中是这么描的。
《三国演义》: 此时孔明按察四郡未回,门吏传报:“江南名士庞统,特来相投。”玄德久闻统名,便教请入相见。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乃问统曰:“足下远来不易?”统不拿出鲁肃、孔明书投呈,但答曰:“闻皇叔招贤纳士,特来相投。”玄德曰:“荆楚稍定,苦无闲职。此去东北一百三十里,有一县名耒阳县,缺一县宰,屈公任之,如后有缺,却当重用。”统思:“玄德待我何薄!”欲以才学动之,见孔明不在,只得勉强相辞而去。统到耒阳县,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
好家伙,刘备先见过庞统了,完全不试他的才华,就因为看不起他只给了一个小官。庞统觉得屈才,而且一时没拉到关系,于是故意不好好工作。。。。
搁这国企现状呢??完了还加上一个庞统丑陋的设定,一黑黑俩对吧。更恶心的是,同样一个庞统,演义让他在曹操那边备受礼遇,显得曹操比刘备更会接纳人才。
再说下刘备和的卢马的故事。其实历史上的卢马不仅有一个妨人的泪痣,而且品相很差,本是一匹下等马。
《乘舆马赋》:往日刘备之初降也,太祖赐之骏马,使自至厩选之。历名马以百数,莫可意者。次至下厩,有的卢马,委弃莫视,瘦悴骨立。刘备抚而取之,众莫不笑之。
的卢生于劣马之群,终日拉磨运重。一朝得刘备相抚,从此成为王者座驾,驰骋天下疆场。的卢在檀溪舍命救主,也是为报知遇之恩。
《魏晋世语》: 备觉之,伪如厕,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走,堕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的卢,今日危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
而罗贯中莫名其妙的去掉了刘备识马的励志史。而且把马跃檀溪写成了这个熊样。
《三国演义》: 玄德曰:“今番死矣!”遂回马到溪边。回看之时,追兵近矣,玄德着慌,纵马下溪。行不数步,马前蹄忽陷,浸湿衣袍。玄德乃加鞭大呼曰:“的卢!的卢!今日妨吾!”言毕,那马忽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跃三丈,飞上西岸,玄德如从云雾中起。
历史刘备:“的卢,今日危矣,可努力!”
加油鼓劲,充满了对爱马的信任。的卢受恩主鼓动,成功创造传说。
演义刘备:“的卢!的卢!今日妨吾!”
宋江式撒泼滚泥,原来平时那副不相信封建迷信的清高样子是装的,患难才显露真心。的卢受不了这个伪君子的甩锅行为,选择开挂打脸。
有两个原因。
一是罗贯中想要把曹操刻画为一个圆形人物,好扩宽他的解读面。比如三国演义里的这首曹操的盖棺之诗。
邺则邺城水漳水, 定有异人从此起,
雄谋韵事与文心, 君臣兄弟而父子;
英雄未有俗胸中, 出没岂随人眼底?
功首罪魁非两人, 遗臭流芳本一身;
文章有神霸有气, 岂能苟尔化为群?
横流筑台距太行, 气与理势相低昂;
安有斯人不作逆, 小不为霸大不王?
霸王降作儿女鸣, 无可奈何中不平;
向帐明知非有益, 分香未可谓无情。
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这是尊刘贬曹的意思?罗贯中实际上要描画的是一个“流芳遗臭在一身”的曹操,还特别否认了书生们对曹操奸臣的定性。这是罗贯中一直编造虚构情节美化曹操的主要原因。
二是罗贯中最想要表达的并非正统之辩,他的主要目的是给读者展现一个群雄逐鹿的世界,毕竟战争才是演义的主题。罗贯中尽力平衡诸侯们的道德差距,凸显刘曹的军阀属性,好让战争经过不沾染个人情感,方便读者冷静客观地给参战双方打分。
同样的事情还出现在别的演义小说里。比如《说岳》和《封神演义》,两本书都给了反派一方描红了不少,把双方的道德差距大大缩小,从而让读者把精力集中在战争本身。像金兀术和闻太师,他们在小说里和主角基本只是立场不同,所以喜爱者并不少。但实际上吃人肉的殷商贵族和四处屠城的金国蛮夷根本没有讨喜的地方。曹操也是吃了一样的福利。
毕竟比起这样又粗又硬的三次元怪物。
果然还是这样软绵绵的魔王更可爱。
罗贯中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道德卫士,他也是一个吃流量的畅销书作者。三国粉丝能出现党争,才是他最乐于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