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留下的资料、文章,有利于考古学发展的,就代他继续整理研究,以完成他未完成的工作——在没有全部分析之前,不应该全部斥之为反动成果。贡献毕竟是贡献么。
这个死法还是挺惨的,想想觉得也挺疼,还是有些同情的,这同情并不比对一个普通遭灾人的同情更多或更少,我还是积点口德吧。
而就他的那些具体言论而言,我只能建议爬。
换句话说吧,他如果活着,如果我在网上遇见他,会毫不留情地指责这种对于Tibet的看法,但现在他因为这种事而失去生命,我也不会鼓掌就是了。
此外作为一个红缓则,对那些作为蓝缓则的朋友们提一点小小的建议,仅仅是建议——
不要因为他也是缓则就为这种观点辩护——如果还爱惜自己立场上的蓝色,不希望它被污染的话。
大家回答都跑题了,题主问有啥成绩
我搜了下知网
作者叫刘拓的很多,但是和考古有关的,只有,目前只有《中国文物报》的报道上有他的名字
叫
华南新旧石器过渡阶段考古取得重大新突破
刘锁强 邓婉文 李文成 邹冠男 刘拓 陈雨生 代雨彤 巫幼波 邝茂盛
副标题:——广东省英德市青塘遗址发掘与收获
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地方有发表的论文
至于他出版的书,
看过的人的评价是:
这种人,我想来想去
都不知道怎么形容比较好
可能是社会主义中国把他保护的太好了??
这种算是啥?
这有啥奇怪的,这年头,流行在艺术品和猫之间选择救猫,在艺术品和农奴面前选择救「艺术品」。
属实赢麻了嗷。
我有个问题到现在都没有搞明白。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自己穿越回古代就是帝王将相、皇亲国戚、出将入相或是一代名臣。不济的话也是个才子佳人、名扬天下的文人墨客。再不济的话也是个员外郎、地方首富、地主乡绅。
他们哪里来的自信?
再补充一点:这个刘拓可能是个回回,几年前借着考古的名义去中东吓逛,被伊拉克当作IS成员给抓了。有人说,他是想去打圣战,但我觉得刘拓没这个胆量。
2015年7月17日有报道称,“伊拉克军队在伊拉克西部的安巴尔省抓捕了一名中国男子,并称该男子是‘伊斯兰国’组织(IS)的一员”。报道截图中,一名华人面孔的年轻男子蓄须,身着运动装,神色黯然地坐在一把橙色靠椅上,而座椅旁边一左一右站着的两人均着迷彩裤,其中一人还持枪。
阿富汗人民没饭吃了,一帮欧美人士跑来说~我们拨一笔钱来,不过这钱不能用来救阿富汗人民,只能用来修巴米扬大佛。刘拓,就是这种欧美人士。
在他看来,西藏应该保持原生态,如农奴制、活人祭祀等等,这样西藏才能成为刘拓心中的胜地。而TG的到来,则破坏了西藏的原生态,最不可赦,并希望印度控制西藏。
至于西藏百姓,他一个字都没提。可能在他眼里,没西藏百姓这种说法,有得只是一帮对佛无比“虔诚”的叩首者,即便这个佛十分残忍无道。
像刘拓这种人,中国有非常多,知乎就有一个旅游大V,是谁我就不说了。他去喀什,说~我以为这地会跟阿富汗一样,充满异域风情,可一去发现没点新鲜感,都是讲普通话,衣食住行也都一样,除了S民多点,几乎跟内地没啥区别。
这人还说~征服不应该在这推广汉字汉语,应该让他们保持原有生态,这样才有新鲜感。然后我回了句~只有你才有到处去世界各地浪的权利,人家喀什人就只能守着贫困,守住所谓的“特色”等你来宠幸吗?
然后我的评论就被这个旅游大V给删除了,人也被拉黑了。
当然了,刘拓这种人完全不值得一提。最搞笑也最可悲是有一些藏人,他们的想法居然也跟刘拓之流一样。不知道他们的祖宗知道后,会不会从地下蹦出来扇这些不肖子孙。
反对废除农奴制又不肯去当农奴,觉得唐卡阿姐鼓挺好的又不贡献自己当原材料。
劳动人民生存的唯一价值就是被压榨剥削,为他们留下可观赏的文物古迹
(这就是一部分精英的价值观)
命题1:绝大多数文物古迹都是劳动人民的心血;
命题2:解放农奴的过程中,一些文物古迹遭到破坏;
命题3:文物古迹可能“流芳千古”,而这些劳动人民的生命不会;
比较耐人寻味的是,15年他被伊拉克警方逮捕,
还是中国大使馆捞他出来的,
不知感恩呐!
毛主席说,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诚然,此人去过包括阿富汗和伊拉克在内的30多个国家,拍摄无数世界遗产的珍贵照片。但是,丰富的阅历并未成为解放其思想的催化剂,反而成为加深其偏见的炫耀资本。他的很多反动言论,我便不再多说,其中一条是鼓吹西藏农奴制度,认为共产党对西藏的建设是消灭文化多样性,中国政府破坏了西藏的原生态“文明”,希望印度控制西藏云云。
可见,中国的相当一批有名的知识分子,是那么的可笑、可怜而可恶,他们只是在某一些层面见多识广,系统深入,但在另一些方面却幼稚、单纯、无知到可怕的地步,其中包括正常人看来大是大非的问题。
西藏农奴制是多么可怖、野蛮、黑暗、暴戾且堕落的制度?人的颅骨被敲下来当碗用,人的手臂砍断做法器,腿骨挖出来做乐器,人皮生剥掉做唐卡,眼球挖掉做祭品,农奴主把农奴扔到蝎子洞把血放干,少女被祭司轮奸后活人献祭。但是,这位刘大博士只着眼于农奴时代的西藏“艺术成就”。人吃人的制度被共产党消灭了,刘博士不为西藏同胞获得正常人的权利而高兴,反而为鲜血铸造的艺术品而惋惜。
越是如此,知识分子就越把本民族的文化背景视作落后、腐朽的象征,把西方的舶来品视为圭臬,用英文讲叫white-washed。刘大博士不也一样,他与西方政客和媒体一样,只喜欢异域风情的西藏文化,不喜欢西藏人。显然,刘大博士把西藏的农奴们当做滋养艺术的肥料,以及承载他们虚伪的怜悯的可悲的背景板,人权?那是老爷们、主子们施舍仁慈的赏钱,农奴凑什么热闹?
西藏人也是中国人,也与东部地区的中国人一样享有追求美好生活、享受现代教育和科技、平等就业创业的权利,需要与外部世界及时沟通交流,需要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没有工业,没有商业,西藏人要用爱发电吗?西藏处在封闭保守的“原生态”之中,这是对人权的发展和保护吗?
人不是人,是大笔一挥就能随意割舍的数字,是精密计算便可大致承担的损失,是流干鲜血也被嫌弃“好吃懒做”的成本,是委曲求全也未必博得一笑的玩物——这就是古往今来知识分子的罪恶之源。“民为邦本”不过是遮羞布、贞节牌坊、假道学的真托词,是站在道德高地上、阳光普照下指点江山的由头。知识分子眼中的人,从来都是抽象的,从来不是具体的。
就比如刘大博士的这套说辞,实际上是旧知识分子的老爷梦作祟。只有那个封闭落后、腐朽衰败,吃人不吐骨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才能让一小批文人活成“民国大师”,让一小撮秀才彰显“文人风骨”,因此知识分子们极其怀念那个时代——宁可国家被分裂,宁可民族被奴役,宁可人民被屠杀,也要让自己一辈子在歆羡和赞许中风花雪月。
他们会问:不然,做学问是为了什么?之所以“惟有读书高”,不就是因为读书能成为人上人?“民贵君轻”、“载舟覆舟”……无不是挂在嘴边的吐沫星子,转口就汇成一口痰,啐在地上还要把脚踩上。
知识分子之所以有恃无恐,是因为它们错误地认为,自己掌握了笔杆子就是历史的创造者。遗憾的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知识分子的春秋笔法,充其量只是个记录者。他们以为,一根笔杆就能让历史潮流偏转。实际上,胭脂文章、侃侃而谈的恹恹作态,经过时光的浸泡,只会变为历史的红尘,连浪花都不会留下。
长居书斋,鄙视群众,不识人间疾苦,不食人间烟火,大千世界只是书本上的几行字、道听途说的传闻谣言,乃至偏执狂热的极端妄想——自私、巨婴且冷酷的人很多,知识分子是其中破坏力最大的一批。当把书读成了秀优越的资本,把书读成了“人上人”的阶梯,冷血就是高端而文艺的麻木,自私则是特立而独行的无知。这位刘博士就是如此。它在伊拉克几次作死,一生气就擅自离队,多次身陷困境。若非国家出手相救,极端伊斯兰分子必让他死无全尸。可他照样嘴不干净。
知识分子从未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反而引以为傲,并迫不及待地骑在人民群众脖子上,充当“思考者”、“为民请愿者”、“启迪民智者”,非要把西方的准绳勒在人民脖子上,自己死死攥着才肯罢手。这样的人,怎么有资格要求人民跪下接受教训?
我是硕士,刘是博士。死者为大,既然已经去世,我们不好再说什么。但他的故事,对包括我在内的知识分子敲响了警钟:无论做出了多么重大的学术成果,只要不走群众路线,悖历史潮流而动,人民绝对不会轻饶。
这是一个普通的游戏公司,对于真正生活中的英雄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不知道各位玩家,在玩守望先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游戏的宣传语和背景设定,
‘’这个世界,需要英雄!"
守望先锋维护世界和平,与邪恶征战,
但是因为坏人的谣言与人民的导向而走向失落,
是啊,在见义勇为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迟疑,
如果我们挺身而出,自己身败名裂,甚至生命受到了威胁,怎么办?
然而,这个中国少年,和守望先锋的选择一样,我们要选择正义,
守望先锋的成员在地下活动着,他们活跃在世界各地,
无论是波多黎各,还是埃及,还是大洋彼岸的东方,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少,伤亡也越来越惨重,
但是他们没有一刻停下自己维护世界和平的脚步,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经天纬地,
只是哪怕日行一善,帮助身边的人。
多拉多是个不太平的地方,波多黎各的海水也格外苦涩,
曾经守望先锋的领袖莫里森化名76号士兵,他的任务是夺下敌人的赃物,
但是当坏人向女孩扔出一颗手雷时,莫里森没有迟疑,选择先去救人。
当我们在宣传片里看到,当76号扑向女孩救下了她的时候,
小女孩怯懦地问到,你是我们说的…英雄吗?
而那个曾经的世界英雄指挥官只是淡淡的回答,旧习难改吧,也不再是了。
担担自己身上的灰尘,继续前行。如果他再遇到这种事,他依然会伸出援手。
是的,维护善良和正义,其实只是我们的习惯,
只是我们在面对邪恶的时候,畏惧,恐慌,让我们忘记了正义。
可我觉得,你就是英雄。。。
是啊,看完这个宣传片,每个人都会热血沸腾,
为什么世界有太多的懦弱和犹豫,为什么正义不能得到歌颂。
暴雪的这一壮举,让世界的所有玩家,
记住了有这样一个普通的玩家,和我们一起奋战在正义的路上。
打击邪恶的勇气,一心向上的情怀,发自内心而生的能量,这一切得一切都被我们铭记。
“隐形的纪念躲在心里面
也许吧 也许不会再见
阴天或晴天
一天又一年
风它在对我说莫忘这一切'
这个世界,需要英雄,不是吗?
同意高票回答的结论。
但是,想讲日本人的起源,只看日本是不行的,本回答希望把视野放到广阔的东亚,把韩国人的起源,日本人与炎黄部落的关系等一并讲明。
历史隐藏在层层谜团中,谁都不能得出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结论先奉上
35%祖先为矮黑人
35%祖先为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扶余部落(原本为炎帝部落的一支)
20%祖先为典型华夏汉人
以下是全文目录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2)伟大的东北大地
(3)日本的起源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研究人种起源与变迁最准确的是Y染色体检测,有一个段子,表白时男生对女生说,我有一条祖传的染色体想送给你。这条染色体,就是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Y染色体只传男,突变少,易检测,而父系又代表着权利与支配,因此Y染色体检测祖先受到人们的认可。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人类历史的大幕被揭开,人种的变迁呈现在人们眼前。
全部人类起源自非洲,10万年前,最古老的一支矮黑人,其基因标记为D,走出了非洲,最早在5万年前,就到达了亚洲,他们广泛分布在东南亚,过着采集与渔猎的悠闲生活。
纯种矮黑人长这样
但不久后,与其差不多同时期走出非洲的棕色人种C,也到达了亚洲,C立刻开始了对D的杀戮与征服,D或被同化,或被驱逐到亚洲的各个犄角旮旯,现在东亚D基因只集中存在于日本(35%),西藏(40%)。
C集团也并没能统治亚洲多久,3万年前,黄白种人的祖先走出非洲,一支向北,成为白种人,一支向东进入亚洲,他们就是华夏汉人的祖先—O集团。O集团具有良好的技术与文明,C与D根本不是其对手,O集团旗下的O1、O2,迅速占领了中原最肥沃的土地,开始农业耕作,人口爆炸增长,建立了灿烂的文化,而C集团则被驱赶到了北部,成为了蒙古,女真等族的祖先,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也存在大量的C,这些C也构成了韩国本土文化的基础。
5000年前左右,生活在藏羌的另一个O集团—O3,大举东进,一举征服与同化了在中原进行农耕的兄弟集团O1,O2,占领中原,成为了现在汉族的主流。现今的河北,山东等都为O3的天下,O1则被赶到了中国南方,O2现在只集中存在于东北的满族和日本韩国等。这一时期中国已有了记载,皇帝炎帝战蚩尤、周武王伐纣等,是不是就在说的这一段历史呢?
至此,现代亚洲的雏形就已经显现,各个民族的构成也清晰起来,汉族的血缘最统一,70%以上的O基因,其中03占50%以上,可以说我们不仅是文化上的民族,还是地地道道血缘上的民族。日本人除了55%的O之外,还有35%的D,这也构成了大和民族的独特之处,韩国除了大量的O也有2成C,文化独树一帜也有相应的基础。蒙古有高达5成的C,并把其C基因传到了欧洲各地,足见蒙古帝国的伟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王氏基因C3(蒙古人20%),和日本本土基因D2(日本人35%),在汉族中完全没有出现,看来汉族对于侵略者的抵抗很彻底,而蒙古和日本,却各有20%的O3存在,汉民族强大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东亚各个民族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基因的兴衰史,基因战争远没有结束,以后的进程值得期待。
(2)伟大的东北大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吉林人,读书时,课本里全都是中原王朝的兴衰史,我对于东北大地的历史完全没有了解。
最近在翻阅了各种资料后,我不禁感到,原来这片土地这么牛○
东北大地上主要生存着三族人
东胡—蒙古的祖先
肃慎—女真,满族的祖先
夫余—创立高句丽,后被灭国,语言消失。其中,东胡,肃慎,结合我们之前的基因分析,都是被O集团赶到北部的C集团,游牧为生。而夫余不同,是O集团的一支,地地道道的农耕民族,其基因极有可能是现今已不存在与汉族O2b。
在这里援引李德山老师对于扶余历史的研究。
夫→番
余→徐
番国,与徐国,合并称夫余国,而番国与徐国都来自于共通的祖先——炎帝部落,该部落本来农耕于中原(一说于江南),战败后北上,于东北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势力遍及辽宁吉林朝鲜半岛,而起源与炎帝一说,又恰恰可以解释其O2基因与农耕文明的来源。朝鲜半岛三国鼎力时,百济与高句丽都为扶余后裔。而新罗则以韩国原住民C为主,文化与扶余不同。最终,新罗政权统一韩国,虽然他们后来建立了高丽王朝,但其本身与高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新罗语言也成为了主流,也就是现今韩语的前身。扶余最终灭亡,但扶余的血统O2b,还大量留存在韩国(35%),中国满族(20%),日本(35%)。
(3)日本人的起源
讲到这里,大家也基本推测出日本人的起源了吧。
日本人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35%D 矮黑人。
35%O2b ,汉民族基因O的兄弟,只大量存在日本,韩国,满族(满族是O2还是O2b目前还没有确切资料),上课追溯到炎帝部落。
20%O3 典型的汉民族基因。
其它还有一些棕色人种的C,不过和蒙古人的C也不相同
D与O3的来源已经不必说,但是O2b的来源是否是扶余还存在很多争论。
对此,语言上的分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语言种类上看,学者白桂思的研究指出,与日语最相近的语言就是古高句丽语,这是O2b旗下的扶余人的语言,也就是说,扶余人的语言在韩国被C集团的韩语取代,而在日本却被保存了下来,这正好解释了日语与韩语的不同之处,也佐证了基因研究的结果。
可以看到,他们的外貌有非常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O系与D系基因的区别。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绳文人的天下,弥生时代,来自朝鲜半岛的O2b与O3登陆日本九州,他们带着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不断同化与驱逐着D集团,现在也能看到这种趋势,九州地区O较多,古代权力中心关西的O也比较多,北海道与冲绳则D比较多。
最后上一张平成天皇的照片,典型的弥生脸
天皇家是哪里来的?
大家猜猜看
是O3还是O2b呢?
参考:
图片百度百科
数据分子人类学论坛
复旦大学有很多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去围观
其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