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越南部分工厂断供停产,日均倒闭400家企业,上亿双耐克鞋无法交货,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这说明制造国必须控制疫情。


其实六月底的时候,越南服装业的一部分订单就已经回流广东浙江了,在外资厂的胖友应该有察觉到。

我们今年真得感谢delta。

到九月初日均新增1.3万病例的高峰期时,越南服装厂的上工率不到70%,还是在加薪20%的条件下。

活命要紧。


其实越南防疫力度已经算严的了,封城早,去年全年没有一天新增病例超50。

因此越南供应链恢复速度也很快,去年的GDP增长是2.91%,在一堆负数里显得非常亮眼。

但越南的防疫靠的是强制力的硬,不是靠治理手段的细,这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例如越南的经典封锁手段,“三就地”:就地生产、就地用餐、就地住宿。

之前一人得病全厂停工,太亏了。现在换成“三就地”,生产能继续,多好。

但还记得武汉前期的胖友应该明白:这不好,这对后勤能力的要求太高了。

应该是封锁、速筛、集中隔离。

现在一出现病例,越南工人就得住在工厂的帐篷里,一住就是一两个月;

封厂期间的物资保障非常混乱;

封闭区内的疫情阻断能力较弱,检测试剂不足,有密集传染的风险;

你还得继续上班。

在八月份就有1100多家越南公司、约13万人,进入“三就地”模式。


回头看我国经验就应该明白,封锁是个大招,相当于“全场冻结”。

这个大招是抗击疫情的重要一步,但也只限于一步。冻结完人员流动后,找出传染源、建立防火墙、建立筛查警报机制,都是必须要走的二三四五步。

越南的失误在于:第一步走对了,也争取到了防疫红利和一年的逆势增长。在后面的,基本没怎么走。

在今年6月,越南才下单了1.5亿剂疫苗;到8月底,越南的疫苗施打率才到16.92%,全程接种率才到2.38%。

外媒去年又想防疫又不好意思表扬中国,于是很多跑来捧越南,这一下就把越南的警惕心给捧没了。

要知道今年4月,印度已经展现了delta毒株的威力;5月,世卫组织命名了delta;7月,世卫组织公开警告delta的传播强度。

越南那时候还忙着出口试剂盒,都没想着给本国存点。

等到delta一来,越南只能继续祭出封锁大招,重走第一步。


但这回越南工人是真不干了。

工人的态度很简单:我要回家。

越南的劳工也是流动性质,从农村来城市,从北部来南部。而且和中国农民工类似,许多越南流动工人在村里也是有块地的。

被封锁在城里的工厂里,住的难受吃的难受,就算有钱赚,也得考虑小命安危。

越南8月27号日新增1.7万例,现在也是在日新增3000例的水平,已经不是去年的岁月静好了。

那干脆回老家,到村里躲一躲。他们浩浩荡荡,骑着自己心爱的小摩托,逃离胡志明市。


眼下对越南政府是个僵局:

不封城,传播加剧,最终会严重损害供应链稳定,拖累经济。

现在回乡的16万人里,已经检测出200多例delta。农村地区的防疫力量更薄弱,越南新年又快到了。要是越南农村出现delta的群聚传染,那就是复刻年初的印度。

但封城,政府的后勤和筛查能力有限,疫苗的分发速度太慢,民众会为此付出沉重的生活代价。

越南虽然有较高的政治强制力,但这种民意消耗对政府还是很可畏的(例如党内的南北之争)。

越南今年三季度的GDP下降了6.17%,前三个季度的总GDP增长被拖到了1.42%,比去年前三个季度的2.12%还低。

如果只靠封城这一张牌,这个问题无解。


越南的事情越南人操心吧。

对我们来说,那就是“制造国必须严控疫情”。

制造国有太多工种是在高人员密度的环境里工作,封锁代价极高,频繁在封锁与解封之间变动的代价更高。

加上封城本身对线下业态的打击,这就会形成连环二段击。

因此只能全面严控。对外严防死守,对内紧盯,随时扑灭苗头。

越南严了,但没有完全严,后果就是前面的防疫红利可能全得吐出来,被后续多发普遍的小封锁抵消。

制造国和病毒共存的门槛,恐怕比想象中要高得多。


user avatar   boysanged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强调越南受到重创是不对的。

实际上所有的不发达国家都在这次疫情中受到了重创。

包括伪大国印度。

唯一的例外只有中国。


理由也很简单。发达国家几乎垄断了一切新冠疫苗。

如果我们不算上中国获得的的疫苗,和中国给全世界分发的疫苗。

那么发达国家和不发达的国家的人数比是5比95.但是疫苗获得数量比是99比1.


这是一个充满剥削,充满不平等的世界。

从18世纪开始的黑奴贸易,鸦片贸易,殖民杀戮。把这个世界分成了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两批。造成了世界公认的南北不平衡。

这个不平衡至今没有被打破。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这50年来全球脱贫人口的百分之90都是中国人。

新冠疫情更能看出这个不平等。

中国不仅仅是用强大的行政力量和民众配合来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更重要的是生产和销售捐赠了大量的疫苗,给中国,也给其他的不发达国家。

而发达国家不但垄断了新冠疫苗,更污蔑中国的成功和中国的疫苗。


一声叹息。

前路难。


一本关于不平等的好书。但不敢谈中国的成就,得到诺贝尔恰可以说明作者的水平是有限的。

科技发展等,减少了国与国,人与人的不平等。

但是,新冠疫情让我们看清楚,实际上,发达国家还是联手在压迫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


user avatar   yi-li-bi-ya-bu-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才日均倒闭400家啊!

中国企业2000+万家。(中国统计年检鉴)

一年倒闭三百万,一天倒闭10000家(倒闭暂未找到出处)


另《中国企业发展数据年报》中4000+万家。注销吊销1000万家。


user avatar   crowblood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生动讲述疫情对“生产型城市”的破坏力。

仅给“0.2%死亡率”论的医民科一句话 —— HIV(艾滋病毒)本身不是直接致死性病毒

新冠症状对经济生产的毁灭性打击远远不表现在死亡率上,尤其是在极度密集的大城市中。

自认“99.8%”的你可以试试裹着羽绒服,空调开32度,撒一桌子新鲜洋葱皮打一下午竞技游戏,试试头昏脑涨加卡他症状下,别被打的惨不忍睹,此尚且是轻度新冠,以及季节性流感症状。

游戏都打不下去,遑论从事劳动工作?

尤其是比坐办公室辛苦几倍,不能远程工作的低端劳密体力行业。

外贸总额是GDP两倍,伪装成国家的组装工厂,塞满了东亚特色极度密集的生产型城市,不是动态清零,就是经济宕机。

欧美去密集工业化的消费型城市,大多数人口都是从事相对低密集、体力劳动轻的服务行业,就算疫情爆发,每天Bagman抬棺走一批人,并不会短期内受到致命的经济影响,run出疫区跑到小地方,也是找个店铺就原地就业转移。但亚洲特色超大城市不行,工厂和流水线不能打包搬走。人一逃难,疫情一炸,立刻生产中断,企业批量倒闭,救都没得救。


然而无论如何,钱袋子在外资手里,政治必然不能完全自主,外资要放松防疫开工,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平均每个企业20人,每天400家,一个月失业24万人。

百业凋零,除了社运。


西方资本如果有冷战时期的vision,当做的事是像援助日本一样,提供带政经条件的低息长期防疫贷款和医疗技术支持,超国家、超文化形式、不惜成本的为越南实现动态清零,继而施加影响力。

然而,他们在趁机做空,落井下石,青苗当成韭菜割。

在劫难逃,药石无医。


user avatar   zhu-dong-fo-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震惊!国际品牌任意拘留数百万人进行强制劳动》

我们特别关注越南的国际品牌工厂的局势,有可信的报道(我说可信就可信)称,这些大牌在越南建有庞大的再教育基地,数百万人被任意拘留,并强迫劳动。

有消息人士(我也不知道是谁)揭露工人们正在承受性暴力和有辱人格的待遇,虽然工人们提出辞职,但是工厂拒绝放人。

我们可以看到有无助的工人声泪俱下,跪在工厂门口,请求国际品牌放自己回家,和亲人团聚,管理人员无动于衷,要求工人回去继续工作。

当地已经多次出现工人跳墙逃跑事件,工人们的生存前景不容乐观,尤其考虑到工厂所在地--越南每日新增确诊近4000人,病亡50余人,疫情依然严峻的情况下。

国际品牌在自己国家的工厂都遵守防疫规定,在境外国家的工厂却聚集大批工人,让他们在无法保持社交距离的工作环境内互相感染,任其自生自灭。

国际品牌们只想着自己的利润,只怕无货可卖,视工人们的生命如草芥,强制劳动仍然在进行,大家买的每一双耐克品牌的球鞋,都侵染着他们的血与泪。

“好铁锤协会”提议消费者们自觉抵制,开展“反人类式”生产的国际品牌,我们呼吁大家积极发声,不要迫于跨国寡头的压力,改变我们的“英特纳雄耐尔”价值观!


user avatar   gugu-83-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平均数据是会骗人的。制造业国家在新冠中受损更重。越南行无奈之举,终于暴雷。

参考:

一文告诉你平均数据为什么会骗你,是怎么骗你的。

工厂是一个人口集中,循环相对封闭的密集环境。

数百人在一个食堂吃一种饭,四个人六个人甚至更多人住在一个屋檐下。人口流动性差,部分厂的空气流动性也差,如果环境再来点厂区常见的高温。那工厂就是个病毒的养蛊场。

无论有多高的感染率,死亡率,重症率都不奇怪。

越南用三就地措施(就地生产、就地用餐、就地住宿)而不是像我们一样隔离检测溯源。虽然有放弃工人保证经济的意思,但是本质还是实力不足,不足以维持像我们一样的动员状态。最终生产停滞,经济暴雷。

任何用平均数据论证新冠不可怕的人非蠢极坏。因为制造业国家受损程度远超平均数据。

工厂感染一例,停产隔离检测溯源清洗一套流程走下来不知道要损失多少。不搞这一套硬撑?可以,越南就是最好的例子。

何况某些“平均数据”还荒诞得可笑。

况且,人得了病不是只有好和死两个可能。人可能衰弱,半死不活,各种后遗症……

人得了病也不会到时间病就刷新满状态。人需要照顾,需要医护人员,需要药和营养,需要你创造外部条件才能自愈。

死亡对个体是终结,但个体的死亡对集体不算最坏的结局。

平均数据不能反应新冠打击下的受损程度。平均数据是会骗人的。

很不幸,我们是会受到远超平均数据打击的制造业国家。很幸运,我们生在中国。


user avatar   twins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家里有祖辈,率部打过朝鲜战争,隶属第9兵团(27军80师)。

稍微了解历史的人,听到第9兵团,必然会紧接着想到长津湖战役,或者用美国人的说法,“朝鲜水库之战”。那次战斗中,志愿军战略战术都大体正确,但凡双方的海空保证和后勤装备在“一个数量级” - 差距能在十倍之内 - 最终也不会以第9兵团实质失去战斗能力的代价,才换得惨胜一场。

最终统计,双方减员大体上是5万:1万8。其中,因低温和后勤保障等原因,志愿军一方非战斗减员近3万人,很多都是生生冻死的。

连同第一、第三次战役,朝鲜战争前三次战役整体,是我国近代以来(等同于有史以来),面对西方工业国家(包括日本),第一次取得战役级别的全面胜利

相信对于经历过、了解过这些历史,并把这些历史当作自己国家民族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人,以下的那些歌词、旋律,确实就如龙应台在这次活动中所说,“所谓的经典,它一定是超越所有假造的规范跟强制的压迫,而能够触及到你最普遍的,人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的,一定会成为经典”

-----------------------------------------------------------------------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宽广美丽的大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



后来来了美国,一个可能在不少“龙应台们”的眼中,灯塔一般的存在。这么多年下来,借用龙应台的那句话,“你或许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那么美国的真实状况恐怕就是,“我们既在乎大国统御,也在乎大民福祉,且互为保障,且互为天然因果”

我不愿做一个在美国生活个几年就开始高谈阔论“美国怎么怎么样”的“公知”笨蛋,但姑且允许我用类似的文体表达:

在来美国之前,我并不知晓,
几乎每个大学里,都有“战争纪念碑”;
几乎每个城镇的小广场,都有“战死烈士纪念碑”;
重大体育比赛国歌仪式末尾,常会安排军机通场飞过;
每当有阵亡士兵归乡时,车队规模和迎接民众都类似国家元首一般;
......
绝大多数美国人,对其国旗和国歌的热爱,相比普遍的中国人,有过之而不及。

我想,这些“表征”背后的“情感”,必然也是基于对特定历史的经历、了解和认同,并把这些历史当成自己国家民族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铭记于心。而正是因为这种“情感”,特定的艺术作品,才能“超越所有假造的规范跟强制的压迫,而能够触及到你最普遍的,人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成为经典:

-----------------------------------------------------------------------
“哦,你可看见,透过一线曙光,
我们对着什么,发出欢呼的声浪?
谁的阔条明星,冒着一夜炮火,
依然迎风招展,在我军碉堡上?
火箭闪闪发光,炸弹轰轰作响,
它们都是见证,国旗安然无恙。
你看那星条旗,不还在高高飘扬,
在这自由的大地,勇士的家乡?”

-----------------------------------------------------------------------

之后机缘巧合,在聚会中见过朋友家的祖辈,二战末期入伍的马润,打过太平洋战争和朝鲜战争。老爷子坚持认为朝鲜战争是平手,同时表示,没想到中国人比日本人还能打(可能是因为二战他打酱油为主吧,但他也确实对当时的日本人用了“animal”一词来形容)。同时他表示,美国现在如果选择和中国对着干,将是最大的愚蠢。不知这是来自于他对历史和现状观察后的系统思考,还是只是基于个人经历的,对“伟大的敌人”的惺惺相惜。不禁想到之前听家中祖辈谈起,对曾经的敌人,曾经在名义上战胜过的敌人,字里行间,总是多少充满敬意


好,说回龙应台。我个人非常认同她在末尾做的一个比喻:“歌,它就像一棵树,树需要有根,根在土里头,非常地要看它是附着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头...”

她说的没错,所以我全文也就是在描写这种“土壤”,中国的土壤,美国的土壤。

这是一种非常底层的土壤,不会因为其他平行因素而被动摇甚至否定的土壤。

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另两位祖上,父亲是23年的党员,儿子(我的外祖父)是大学教授,在文革中,父子二人莫名经历了那么多苦难,甚至这种扭曲的经历到今天都有影子一般的影响 -- 这也是一种土壤,一种可以长出“意识形态害死人”的“树”的土壤。相信也有一少部分中国人知道,第9兵团的宋时轮上将,生涯晚期曾经反对过某件事 -- 虽然对此我个人表示不置可否,但对一些人,也是一种土壤,能长出特定的“树”来。

美国人也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其他历史,如当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直接调动101空降师来护卫最早的5个黑人孩子,安全地进入白人学校上学的历史 -- 这也是一种土壤,一种可以长出“人与人生来平等”的“树”的土壤。

俄国人也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其他历史,如当初的红色帝国,造得出上万颗核导弹,造不出不同款式的丝袜来 -- 这也是一种土壤,一种可以长出“计划经济行不通”的“树”的土壤。

但这些土壤,并不矛盾,正如“大国”和“大民”也绝无矛盾,更有可能是互为因果,互为保证一般。在追求最底层土壤的同时,我们也从未放弃过争取其他内容:自由、平等、文明、互助...吃得起茶叶蛋,买得起猪肉。

但我依然能理解龙应台的那种“恐慌”,甚至是“恐惧”,一种稍有洞察力的人,就能透过屏幕闻到的,无处不在的不自信和恐惧。这种“恐惧”其实也是“树”,而这颗“树”,也有“根”,也有“土壤”。这片“土壤”,对应的是这样的一个历史,这样的一个事实:

如果“你们”不选择和“我们”一起当“咱们”,那么“你们”就没有“国”,没有“民族”,没有“历史光荣”,没有“文明荣光”,是前朝的战败的弃民,是内战失利的败将,是大国博弈的砝码,是即将上不了台面的弃子。

说到底,如果“你们”不是“咱们”,而只是“你们”,那么“你们”连根都没有,谈何“土壤”?

美国和中国就像那云杉,而英国日本等“小国”,也必然算的上苍柏。而台湾呢?最恰当的比喻,恐怕就是松萝 -- 也有根,但是是气根。

于是,我终究也不会怪罪龙应台。毕竟,什么样的土壤,就会长出什么样的树,培育出什么样的人。台湾没有“土壤”,于是只能培养出松萝一般的龙应台来,临时依附在一颗大树上,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然后因为附着的大树有根有土壤,就产生了自己也有根有土壤的幻觉。却不知,松萝这种植物,人称“空气质量的检测仪” -- 都不需要环境怎么腥风血雨,而只要空气质量稍稍下降,就会死掉。

而龙女士追求的,貌似不仅仅是作为松萝,一切静好地活下去,而是,不但要作为松萝优雅地凌空飞舞,而且要否定大树的根,大树的土壤,希望大树的根烂掉,大树尽快倒下去...甚至直接否定这棵树,一颗彻底摒弃了“假造的规范跟强制的压迫”,彻底由万亿人民“最普遍的,人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凝练成的大树,将其描绘成“假造的规范跟强制的压迫”下的非本心产物...

那么,这可能依然无关是非,但必然有关立场。相信龙女士如果身体健康的话,有生之年必会看到,架空了国之尊严,你追求的小民之确幸,是多么地虚无缥缈,多么容易灰飞烟灭。

好在,虽然龙女士恐怕没得改变了,但她还是反复提到了一个词,“希望”,而年轻人永远有希望。这个希望,在此设定下,其实也异常简单:你要做没有根的“你们”,还是要做根深叶茂的“咱们”?怎么选,自己想,皮球在“你们”那里,“我们”真的无所谓。

-----------------------------------------------------------------------

愿这石头比人更坚强”,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卫国战争纪念碑

无名英雄之墓,美国,弗吉尼亚,阿灵顿国家公墓

此图不解释

有些“土壤”,以及土壤上面长出的“树”,在伟大的国家间,本质上是共通的,现在一些台湾人不理解而已。这是他们的不幸,可悲,可怜。






-----------------------------------------------------------------------
偶然看到本问题下一些匿名或非匿名的答文,我自己道行不够,还是忍不住多说两句:

我对龙的评价,对“龙应台”们的评价,可以翻我的答文历史,是一贯的,是基于对这个人的作品、历史、言论的较充分了解,而下的个人结论。依然,这只是个人结论,而不是客观真理,于是人人都可以表示不同意。但这结论确实与我是否知晓此次事件,看到的是3分钟?5分钟?21分钟?24分钟?还是一个半小时的视频,没有任何关系 - 我看的视频是21分钟版本,我觉得足够充分了。

同时我相信,但凡看过20+分钟“完整版”的人,如果对龙的立场和目的,依然表示无知无觉 -- 若你是真心的,我只能说你情商不足,辜负了龙的“一片苦心”,她要气背过气去了;若你是假意的,那么你对我来说,就只是“你们”,而不是“咱们” -- 如前所述,你愿意做“你们”,还是愿意做“咱们”,是你的事情,我无所谓。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而以下的内容也是主要说给对我这篇答文多少表示认同的朋友讲的:我整篇答文,既没有对当时在场的大陆学生表示任何赞许,也没有对“香港学生”/“香港年轻人”的观感发表任何评价。这种评价的缺失,确实是我有意不为之。而我真实的评价就是:不知道、无所谓、不相关。我们也看到,本问题下面也有一些朋友提到了,在场的大陆学生“并不这么觉得”,在场的香港年轻学生“很少”,以及,“香港的年轻学生根本不这么觉得”。

于是,如果你们真的对港台真实民意有兴趣,还是建议不要因为这么一个单一的事件,而脑补出一些可能与真实状况相去甚远的想象,然后产生不必要的额外感动,最后口口声声说什么“龙应台被香港人打脸”之类的话,结果却让个别香港人跳出来说什么 “我们大多数人其实根本不这么想” 来刷存在感。非要总结一个“真实民意”的个体感知,现在的香港年轻人,对中国政权无好感的,过半大概无疑问 -- 这也无所谓;而真正重要的是,这群人之中,对“中国人”的身份有真诚的认同感的,是否过半?我还真没这个信心。

最终,正确的“姿势”只有一个,原答文也已经说过了:“你们”到底是愿意当“你们”,还是跟“我们”一起当“咱们”,皮球在“你们”那里,“我们”根本无所谓。如果“你们”选择跟“我们”一起当“咱们”,那也是“你们”自己的主观选择,“我们”可以表示“多一个不嫌多”而表示欢迎,但终究只是不置可否;但如果“你们”只想要当“你们”,乐于跟“我们”划分清楚,那“我们”一定表示“少一个不嫌少”,您自求多福;而如果“你们”不但不愿意跟“我们”一起当“咱们”,而且还轻则贬低“我们”的历史认同和现实追求,重则始终盘算着对“我们”的利益进行实质的损害,那么,“你们”也就不仅仅是不相关的“你们”了,而是“我们”的“敌人”。

所以最后真想说的是,为何一群没有血脉联系的人,愿意聚在一起当“咱们”,就是因为那些共同的历史烙印、文化脉络、意识形态设定,把我们天然地,不带任何强制和压迫地,绑定在了一起,才有了民族,才有了国家,才有了“同胞”一说。绝不是一个人,他身为“华人”,那就天然成了“同胞”,否则骆家辉也该是“同胞”了。对于那些无意与我们共享历史烙印、文化脉络、意识形态设定的“华人”,不但不该有让他们当“同胞”的强迫,甚至都不需要有对他们希望当“同胞”的期许。

21世纪,个体自由为大,一个人认同或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一个人爱或不爱特定的社会符号,都是个体无所谓是非的个体核心自由。“龙应台们”愿意当无根之草,就让他们当去;一些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香港人、台湾人,愿意在中国的土地上暂住,那就合法地暂住下去;住不下去了,愿移民就移民,也没人需要拦着。


user avatar   lllllzs-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记得今年夏天在去南京的高铁上,

有一个中国人带着两个日本人坐在我后面,看起来是日企的中国员工带着日本领导出行。

他们三个(尤其是日本人)说话声音有点大,让我不自觉地就听到他们的谈话。

两个日本人会讲一些中文,口音很重,时不时遇到不会讲的词就会换成英语和中国人交流。

我记得很清楚有这么一个对话

“那个,窗外的,就是中国的乡村吗?”

————当时正好经过一片田野

“是的,这就是普通的农村。”

一片惊叹声,“看起来太好了,比日本xxxxxx(夹杂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中文,听不懂),简直和这个火车一样优秀。”


那一刻我突然感到,时代的风向变了,

中国不再是弱国了。


user avatar   jackwang99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觉得法律责任与贫富无关,家庭条件不好不能作为挡箭牌。

我觉得这个事最大的问题在于会让一些人钻空子。

可能对于这个孩子确实是无心的,不是有什么仇恨的心理,纯粹是为了好玩,但是这样不公平的对待,

有钱就赔偿,没钱就原谅的对待方式,只会导致一些处心积虑的人钻空子。




万一,有些人就是仇富,就是刚好自己贫穷,发现有可以免于责罚的方式,又可以宣泄自己的愤怒,也去用油漆泼洒呢?

事发后,可以装作无辜的样子,贫穷的样子,是否可以免于责罚呢?

当一个人因贫穷免于责罚时,我认为车主可能是“善良”,但衍生出来可能滋生的是一些图谋不轨的人。被利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为这么做本就存在不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实不是一句空话。

有人有幸免于处罚,就容易让部分人钻到空子。不应该因为穷就可以免于法律知外。




我觉得他虽然是小孩,但是不损害他人利益,乱碰他人东西的简单道理应该是懂的。并不是无知。

如果免于责罚,其实某种程度上,只会让他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对他的教育而言也许也并非是件好事。

责罚的目的在于吸取教训。做错了事,需要承担一定的代价。



孩子未成年,家长作为监护人,应当为其负起责任。

家庭条件不好,可以分期付,分期赔偿,可以定出一个赔款计划,以后慢慢还。

这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否则,做了错事,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就可以免于赔偿,是不是某种程度也是一种纵容?

孩子的过错,家长需要赔偿。



这样,家长以后也会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管教好自己的孩子。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越南共和国军(南越军)? 
  为什么制造业向外国搬迁,而不向中西部搬迁? 
  越南的先进武器对我军有多大威胁? 
  小型企业到中型企业再到大型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什么? 
  公有制企业倒闭的原因中,税费不公平占多大的因素? 
  如何看待当代大学生「反向背景调查」雇主,让自己在求职中占据主动权,这会倒逼当前职场环境改变吗? 
  今年618有哪些降价较大的鞋子? 
  为什么鲜卑人被同化了而越南人没有? 
  为什么办公室工作人员瞧不起生产车间一线工作人员? 
  如何看待现在网上火烧耐克鞋现象? 

前一个讨论
据第三方数据统计,百度贴吧 5 年内流失近九成用户,贴吧为什么用户流失如此快?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武汉大学恋爱心理学爆火学生爬窗听课?大学生需要学习怎样恋爱吗?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