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整个“细胞培养液”是会淹死哺乳类的。现在对哺乳类有效的液体通气介质只有碳氟化合物,但它的高粘度阻止哺乳类靠自己的体力呼吸它。
- 以人为例,你需要以约 70 毫升每千克体重每分钟(对体重 50 千克的人来说约 3.5 升每分钟)的速度交换进入人肺部的碳氟化合物来支持静息状态下人的新陈代谢,支持轻度身体活动需要加倍交换速度,人肺做不到这种事。
1962 年,实验证明小鼠会在肺部灌上含氧盐水数分钟后死于呼吸系统障碍和酸中毒[1];碳氟化合物可以支持小鼠 20 小时,可以支持猫几个星期;硅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碳氟化合物,但呼吸硅油的哺乳类在重新呼吸空气时中毒[2]。1989 年,美国在费城做了液体通气的人体试验,将几名患有严重呼吸窘迫的濒死婴儿的肺部充满碳氟化合物,数据显示这可以支持一些气体交换,但未能挽救任何婴儿的性命。
将哺乳类“淹没”在碳氟化合物里呼吸,需要准确控制流入和流出该动物肺部的碳氟化合物的量,依赖膜式氧合器、加热设备(将低温的液体送进肺部会造成刺激)和不止一台泵——也就是需要适用于液体的呼吸机。尽管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多国都有科研人员在搞,现在还没有开发出可靠的设备。
- 用碳氟化合物填充肺部的 40%、以传统呼吸机送入气体的“部分液体通气”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展得略快一点,可以参与挽救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先天性膈疝、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但其效果并不好于高频通气[3]。
- 美国有人为“将液体呼吸系统与连接到潜水员血液循环的二氧化碳洗涤器结合使用”的设计申请了专利,但没有成品。
- 碳氟化合物的密度大于水、大于人体,在承受加速度时,这密度差会影响浸泡在里面的人体的受力,碳氟化合物不能充当“将人浸泡在里面并充满体腔,以帮助人体承受巨大加速度”的手段。
淹死在碳氟化合物里的哺乳类的肺部会比淹死在水里少一些细胞层面的损伤。
参考
- ^ http://www.dtic.mil/dtic/tr/fulltext/u2/a037089.pdf
- ^ http://www.jstor.org/discover/10.2307/1718376?uid=3739560&uid=2&uid=4&uid=3739256&sid=21102570049087
- ^ 高频通气(high-frequency ventilation, HFV),用极高呼吸频率(>60次每分)输送小于解剖死腔容量的潮气量的机械通气形式,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