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史料读得越多,是越会尊敬袁崇焕还是越会反对袁崇焕? 第1页

           

user avatar   fan-xing-ruo-chen-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读的书看的资料越多,我就越尊敬满清第一巴图鲁袁崇焕


user avatar   lu2-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比较懒,本来不想说话的。

看到 @楚君河 又在误导人看论文(其实很多文章不是论文,不过有些人分不清楚),忍不住要说几句了。

先说结论:

光看文章不看原始史料、不会加以辨析,那么看得越多就会越尊敬袁崇焕;

多看原始史料并加以辨析,越看就会越痛恨袁崇焕。

@楚君河 推荐了8篇“论文”,很多作者都是鼎鼎大名的“学者”,我们来看看。

1.袁崇焕:柱石与庸臣之辩

根据我的经验写了宁远之战的,这块往往会有荒诞的错误,翻了一下果不其然。

为什么呢?因为这一战被文人描述得比较热血,很容易上头——这一上头的吹牛就容易出破绽。

“明军发射一炮可以轰倒一百多人”,这是105mm榴弹炮吗?!

*105榴弹炮毫米的杀伤半径多在10米到20米左右,大约就是一个篮球场(15X28)面积大小,站一百多人那是相当密集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细节可以夸张一下,可是你按11门105mm榴弹炮估计出来的杀敌数量能准确?一场战役敌我伤亡人数,怎么看也是最重要的数据之一啊。

2.姚念慈:明金己巳之役考辨——兼说皇太极入关机缘与得失

著名清史专家姚念慈教授,我真的没想到他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感觉和“常凯申”这种错误也相差不远了。

高第从来没有“令关门以外全部撤守”就不说了,这“宁远巡抚”是怎么回事?

众所周知明朝只有辽东巡抚一职,从来没有过“宁远巡抚”。明清两代巡抚都是管辖大约一省之地的,宁远一个城市也不可能设置巡抚。

任何一个熟悉明清官制的人看来,“宁远巡抚”就和“沈阳省长”或者“武汉省长”一样可笑。

而且袁崇焕当时是战前才升为挂山东按察使衔(老奴来之前一个月左右袁崇焕要回家守制,朝廷为了留下他给升了一级)的宁前兵备道,离巡抚还差着一级呢。

也不知道姚念慈老先生是一直如此治学态度,还是如文中所说“人至衰年”开始糊涂了起来。

3.袁崇焕南明平反事迹考【王荣湟】

王荣湟先生的文章比上面两篇就严谨得多了,确实没有什么过于荒诞的地方。

而且这篇是我之前看过的,还专门有个回答来说这个事情:袁崇焕是什么时候翻案的?

这里简单说下:

首先王荣湟先生只给了邝露的诗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孤证就算不至于“不立”,那至少也是“不力”的;

其次邝露的诗也只提到了“服爵赐葬”,并没有明确提到平反更没有说谥号,至少在结论里加的谥号是夹带的私货;

最后王荣湟先生有意或者无意忽视了两条重要的反面证据:屈大均自称为袁崇焕平反奔走三十年未成功,弘光朝尚书徐石麒奏折大骂袁崇焕。

4.阎崇年. 忠肝如铁石 丹心照汗青

阎会长这个不是论文,是一个讲座发言整理出来的。

所以这个谈不到治学态度的问题,最多就是到处胡说八道而已。

文章很短还讲了文天祥和于谦,所以关于袁崇焕的事迹就只有下面这么一点点:

可是阎会长不愧是阎会长,这么一点点内容随便一下就找出了四处硬伤:

1)袁崇焕是以正五品“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道监军”的身份成为王在晋手下的,后来更被提拔为正四品的按察副使,阎会长研究袁崇焕多年竟然连袁崇焕各个时期的职务品级都会搞错;

2)“唯袁崇焕一人不撤”,坚守前屯赵率教什么的在阎会长看来应该不算人了,武将嘛;

3)各种史料都记载天启从山海关发出了援兵,但是因为战役结束太快(三天)援军来不及赶到,所以阎会长就认为没有援兵了。而且宁远城里明明有近两万官兵,阎会长还是认为是袁崇焕“一人死守空城”。前面说了阎会长看来其他人都不算人,所以“一人”还可以理解,可是城里有兵有粮怎么就成了“空城”呢?

4)“交战8年第一场胜利”,不光人看不见,毛文龙的镇江大捷也直接看不见了。

5.曾磊.己巳之变中的谣言与袁崇焕之死

这篇论文闪躲得比较好,大多事实都回避掉了,主要是使用“自己竖靶子自己打”的方式。

当然,小的硬伤也不是没有,比方说把张怡说成张岱:

不是版本问题,我在知网花¥1.5看的版本和另一个地方找到的免费版本都是这样的。

为什么说他“自己竖靶子自己打”呢?

他总结了四条谣言然后依次驳斥,分别是:射满桂、召对出言无状、勾结后金、谋款斩帅。

但是这四条里面只有“谋款斩帅”在处死袁崇焕的罪名中,其他三条其实都无关紧要,至少崇祯没有采信——所以那三条都是他自己竖的靶子。

**崇祯杀袁崇焕的罪名是:“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而最重要的这条“谋款斩帅”呢,他是这样驳斥的:

我简单归纳一下吧:

条件1《烈皇小识》记录了“谋款斩帅”;

条件2《烈皇小识》记录毛文龙和后金有成约的事情是假的。

得到结论:“谋款斩帅”也是假的。

可能是文科生的逻辑我们理工男不懂吧。

6.冀宁,王阁.详解袁崇焕卖粮于蒙古

断章取义截去了喀拉沁部落倒卖物资给后金的事实(“市买一二布匹于东”)不说,前面都愿意把老婆孩子送给明朝做人质了,后面等着明朝官员发口粮就变成“屈辱”的了。

他们受明朝二百年抚赏的时候怎么就不“屈辱”了?

7.袁崇焕是不是汉奸?[J].环境与生活,2008(08):20-21.

如果不是注明了发表的杂志,我真的以为搞错了。因为这篇短文开头就在谴责阎崇年,到最后也没反转。

喜欢的人当个讽刺阎会长和袁崇焕段子看看就好,并没有太多涉及历史的地方。

8.尹韵公.袁崇焕诛毛文龙案考——兼论毛文龙[J].社会科学战线

作者认为袁崇焕和毛文龙都是冤枉的,但是这篇文章说的是袁崇焕冤杀毛文龙,逐一辩驳了十二大罪不成立——实际上光凭这一件事杀袁崇焕就不冤了。

不是我偏袒,最后这篇为毛文龙辩诬的,逻辑和史料比其他的扎实得多。


user avatar   12ze-ze-z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读过一些书的人就知道,袁崇焕被砍一点不冤枉。


user avatar   chu-tu-xian-yu-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史料读得越多,就会越看不起圆嘟嘟吹。

至于袁崇焕,就一普通官僚,没什么可值得尊敬的,也犯不着将其贬为汉奸国贼。

晚明该死的官僚多了去了,袁崇焕在其中也没什么突出的地方,他就是一坐在个必死的位置上,最终死了的普通官僚。比他品行能力都更强的一大把,比他造成的破坏更大的也是一大把。

袁崇焕的问题,无非是历史知识贫乏的金庸牵头带出了节奏,然后某地官方看到了打造圆嘟嘟金身人设带来的现实利益出面花钱雇人鼓噪扭曲历史,然后又被一帮矫枉过正的弄出来的暴论把水彻底搅浑了,仅此而已。

圆嘟嘟吹,多是清粉和拿了某地不少钱的一部分人。

圆嘟嘟黑呢,明粉居多,还有网文制造出的一堆反儒家文官魔怔党,这帮魔怔党大抵上对以文制武极度厌恶,连带着对杀武官如屠狗的文官督师圆嘟嘟自然是深恶痛绝,圆嘟嘟在他们眼里不止是袁崇焕,而是宋代以来压制武人胡乱插手军事指挥的各路文官的代表和集大成者。

讲实话,清粉挺圆嘟嘟的逻辑,个人是理解不能的,晚明社会的腐朽黑暗,不用给圆嘟嘟涂抹上一出金身,就完全能体现。

圆嘟嘟作为蓟辽督师,对粮饷出京就被漂没不少的现实,他是无能为力的,对下面的军头贪墨粮饷最多稍微限制下,因为他动作狠了,别人鼓动士兵闹饷杀他或者让他丢官不要太简单,他本人也少不了贪墨粮饷孝敬上官的行为,不然他根本拿不到坐不稳督师的位置,更别说,士绅权贵兼并土地又不交税导致晚明财政危机严重,即便是关宁军全按带明朝廷规定的实数发粮饷也是不够的。

任何一个人坐在袁崇焕那位置上,在这样一个烂透了朝廷里做事,都根本不可能组织起什么有战斗力的部队,吹圆嘟嘟完全就是枉顾事实,对晚明官场现实和政治生态一无所知。

若是圆嘟嘟这样一个根基不算深的督师,都能有什么作为,那这带明组织度分明还尚可,政治分明还不够黑暗,可一个没烂透的带明,又怎么可能会连个八旗都摆不平。

或许,清粉这么吹圆嘟嘟,就是要证明,带明还不算烂,他们八旗满万不可敌吧。

但事实是如何,稍微读过点书的都心知肚明。


user avatar   wan-xiong-89-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最初是袁粉。

以前我看《碧血剑》也是感动的不行。

尤其是那句

“在北京城下,他拼尽一切击退敌人,保护了城中居民和皇帝,最后,皇帝以最残酷的处决方式杀了他,老百姓吃掉他的肉!”

读到这里,谁不为袁崇焕的不幸而难过?

那时候是正儿八经的袁粉。

后来了解到更多的历史史料,哪怕是不利于袁崇焕的,也是本能地为袁崇焕辩解。

民族英雄的光辉太耀眼了,让我不敢直视他的错误。昏君愚民的称号太扎眼了,每当心里有一丝质疑袁崇焕的,也会自动忽略。

比如卖粮资敌,我开始还本认为,他只是拉拢蒙古没拉拢成功而已。

哪怕看到“边储始渴”也认为是国榷作者扯淡的,直到看到赵率教塘报

我买吃两年!”

比如平辽到北三环,我开始本能地以为,那不是袁崇焕的防区,袁是被刘策连累了。直到看见袁崇焕那些“这里不忧矣,那里不忧矣,金汤固若矣”的搞笑奏章。感觉袁崇焕只会说大话。

开始本能地以为是后金太狡猾,僭越蓟门,直到看见满文老档,发现是大摇大摆过去的,还送了一份劝降通知单!

虽然知道所谓的宁远大捷,就是努尔哈赤试探性攻击宁远,只打了两天就放弃了,继续劫掠周边,包括觉华岛。

虽然知道袁此次战斗,充其量不过500的杀敌。而周边损失明朝军民几万和很多军需物质,比毛文龙鞍山驿大败损失高十倍!

虽然知道八个月后,后金的努尔哈赤自然死亡。袁还上书天启“奴酋发痈而死,实乃天心厌乱,故诛老奴”,后世别有用心的人非要说袁崇焕一炮打死努尔哈赤。

虽然感觉乾隆故意为袁崇焕翻案。伪造反间计,实际上要造成一种明朝自毁长城,天灭明朝。满人入关的合法性,和正义性。

但我依旧本能地为袁崇焕辩解。

民族英雄的光辉太耀眼了,让我不敢直视他的错误。昏君愚民的称号太扎眼了,每当心里有一丝质疑袁崇焕的,也会自动忽略。

只是袁崇焕十二大罪杀毛文龙,某条罪名让我对袁崇焕有了看法。

明末历史上,袁崇焕曾经给魏忠贤立生祠。以当时的官场态势,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溜须拍马也不奇怪,大家多少理解,毕竟这事戚继光也做过。

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业已铭刻金石,无容职赘。
至其身任辽事,誓言恢复,枭灭逆虏,任用刘应乾、陶文、纪用等,而关内外御敌之伏甲军器马匹悬帘等项,俱以家资置办,日逐解来,又助军需。
臣方一意巡缉,严警诸营将吏,不敢贪懦营私,不敢馈遗隐串,改虚为实,化贾为真,易怯为勇,以有今日。
浞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

但问题是,袁崇焕声称毛文龙拜魏忠贤为父,立生祠,这就让人不能接受了!更何况没有证据证明毛文龙曾经做过。

但这时候,我依旧认为,袁崇焕是个良臣。也许,他只是犯了一些错误,他只是普通人,他的错误应该谅解。

开始,以为是袁崇焕情况紧急,来不及通报,不得不先斩后奏,他的一片苦心,应该理解。

民族英雄的光辉太耀眼了,让我不敢直视他的错误。昏君愚民的称号太扎眼了,每当心里有一丝质疑袁崇焕的,也会自动忽略。

直到看到袁崇焕出关前就和钱龙锡透露,他打算杀毛文龙,感觉不对劲了。但我依旧相信袁崇焕,也许他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

只是

臣改贡道於宁远者,欲藉此为间,皆所以图文龙,也赖皇上大纵神武,一一许臣。去年十二月,臣安排已定,文龙有死无生矣!

这太明显是蓄意谋杀!

但是,虽然知道他杀人犯罪,但我并不认同“谋款斩帅”的罪名,哪怕知道袁崇焕和后金秘密议和,我也认为他是一片忠诚,替国家的未来考虑,只是错杀了人而已。

哪怕是看到:

关东款议,庙堂主张已有其人。文龙能协心一意,自当无嫌无猜;否则,斩其首,崇焕当效提刀之力。

我还觉得那是胡乱捏造,捕风捉影。

直到看到钱龙锡自辩,本想看钱龙锡引经据典摆事实驳斥高捷的捕风捉影,没想到,我发现钱龙锡压根不敢反驳这封信的真实性,只敢一味强调:

是袁崇焕拉我下水!

高捷指控采用的那封信真的是瞎编捏造的吗?恐怕不是!

又谓臣会审王洽,洽将袁崇焕通和逼款事手一辨揭臣,与刑部乔允升窜抹隐匿。
夫刑部之疏,臣与大理寺例不置笔,乌得相牵?且当日,本部具奏之因必自有说。乔允升现在,可一问而得也。

——涉及到议和的事,刑部和都察院已经从王恰那里获得了证据

兵部尚书梁廷栋以李逄申劾其虗名无实,浮气未融,不如原任尚书王洽早识能驳款议,因具疏辨之。谓袁崇焕关市买米时,臣方在山海,见其举动乖张,知必坏国事,遗书枢府,令早为之所,而后王洽始有禁米驳款之疏。是王洽之早识由臣点破,而逄申见王疏未见臣书,故云然耳,谨将书揭进呈。
帝报闻。

——涉及到兵部掌握的袁崇焕市米资敌的证据

显然,高捷指控并非捕风捉影,恰恰是有真实信件供证的。

王恰就在监狱里,完全可以对质啊!

高捷自己都说了,崇焕于王恰手书,往来不一啊!

即便是这样,我也一直以为袁崇焕是个清官,按照明史记载“家无余财”

只不过,感谢以前一个网友,商羊舞,他弄到了厦门大学图书馆里面,地方官写下来的抄家报告。

报告上说,自从他被逮捕下狱之后,他唯一的弟弟袁崇煜就“罄家而西,绝迹莞邑”——带着全部家产跑路了,只留下房屋等不动产,不动产和鱼塘,田舍,估价五千两!

苏州拙政园也只有它一半贵。

薛国观当官多年,才九千两。

虽然钱财没有抄到多少,但是抄出来了一个东西——盐本。

詳袁崇焕家産並流徙地方署府:

…… 查看得逆犯袁崇焕親弟崇煜、親侄兆基,原屬同産,及其妻妾與女流徙無辭。其崇祖雖係同族,服僅緦麻,應否併流,聽憲裁奪。

其流徙地方,據縣擬湖廣沅州、江西南康二處,以明旨二千之限。相合併候點定家産,先册開報,現在變賣,已無遺漏。

惟鹽本一項,府縣無案,難以窮究,須行鹽課司查追類解,纔得完案

盐本这个东西,只有官方认定盐商家里才有。盐铁官营的明朝,盐商基本上都是皇亲国戚垄断,几乎没有不是巨富的。

在明末经营盐业,就跟今天开银行一样,需要的钱不是一点半点,而且即便是有钱,政府也不一定让你开,必须既有钱又有足够的关系才行。

况且袁崇焕家里的盐本,是府縣無案,那种限量版

袁崇焕出身并不富有,家里成年男子只有弟弟袁崇煜和侄儿袁兆基,袁崇煜负责管家。从袁崇焕中进士到下狱不过十年,家里就就成为盐商。

财富积累速度显然不正常。

当然,明末无官不贪,无贪不官,大家多少理解。

这时候的我,只是把袁崇焕当做一个蠢货,而不是奸贼

哪怕是看到有人拿毛文龙塘报黑袁,说袁崇焕恶意封锁东江军民。

臣受数十疏捏谤以来,心如死灰,因圣恩未报,力疾以做未完之局”。

“严禁不许一舡出海”

“饥饿无飧,不得不苦,不得不哭”

“兵聚海边,抢舡杀人”

“非我等不忠不义,实是各要逃活性命。”

我还本能替袁崇焕辩解。总之,是毛文龙瞎说,瞎编,袁崇焕是个好人,不可能做那些丧尽天良的事!

民族英雄的光辉太耀眼了,让我不敢直视他的错误。昏君愚民的称号太扎眼了,每当心里有一丝质疑袁崇焕的,也会自动忽略。

哪怕看到明季北略“岛中大饥”开始以为这只是袁崇焕失误,他只是办事认真,没有预见后果,并非故意饿死东江军民。

直到看到袁崇焕本人写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双岛斩帅题本》血淋淋的真相展现在眼前。

袁崇焕改饷道、禁海,把东江的几十万人逼上了绝路,似乎是故意的。

皮岛白骨如山”的惨剧,根本就是袁崇焕一手造成,亏他还好意思指责毛文龙。“日给米一升,令往北地掘参,屡遭屠杀”。

也亏他好意思向崇祯表功,说自己通过改饷道和禁海,终于迫毛文龙就范,乖乖来宁远议饷。

似乎在他眼里,几十万东江难民的生命只是自己手里的一个筹码,通过这个筹码,就可以钳制毛文龙,捉弄毛文龙。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他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置之不理了。

将毛文龙骗到宁远,他笑得肚子疼,向崇祯称

“凡此皆愚之也。文龙果堕彀中。

(《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

好一句沾沾自喜的“凡此皆愚之也”!

好一句得意非凡的“文龙果堕彀中”!

成功斩杀了毛文龙,他就马上要求各处向岛中运送粮食,“毛文龙既诛,岛中需米甚急,请令登、莱道府,速运接济。”(《崇祯长编》卷二十五)

原来他也知“岛中需米甚急”!不过为了要挟一个毛文龙,饿死数万东江难民也不足惜!

这不是蠢,是坏!

而且是没底线的坏!

为了内部斗争的需要,主动对自己国家孤悬海外的军民实施物资禁运,不惜将他们饿死在前线的事情,可谓古今罕见,必须无耻狠毒到一定境界才能干的出来。

不管毛文龙有罪没罪、该不该杀,袁崇焕的这种手段,都是对国家和人民的严重犯罪!

这一刻,我理解了北京老百姓,因为我也恨不能啖其肉,寝其皮!

想想也是,北京老百姓真的是暴民愚民不可救药?怎么可能呢?

我们以为他们道听途说,其实,他们有充足的机会,有相当多的人,曾经目睹广渠门大战的!我们反而是道听途说。

袁崇焕杀毛文龙,京师震动,袁崇焕卖粮给束不的,见于朱批见于邸报。这一系列的事件,老百姓未必知道内幕。

但是,袁崇焕“必不令越蓟西一步”的揭帖刚到,京师附近已经是“庐屋煨烬,尸骨撑距”!

袁崇焕任敌越蓟,避敌不战,龟缩自保,请求入城,大家都看到了!

京城百姓都看到了!广渠门大战,他是什么怂样,大家都看到了!

他的行为,以铁铮铮的事实告诉民众,他袁崇焕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这时候还需要特别的传声筒向大众“广布流言”,那也把京师百姓看得太过蒙昧。

他们之中,聪明睿智者,饱读诗书者有之,腰缠万贯者有之,善良仁爱者有之,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合法的渠道得知确凿消息,也并不缺乏判断忠奸的能力。

为什么流传于百姓之中的传闻就一定要被叫做“讹传”?

北京百姓可曾指控过于谦?

北京老百姓可曾恶意嘲讽过为他们誓死杀敌、血洒疆场的满桂?

都没有!

足以证明他们有正常的是非观和良知。

“人间固有假仁义,天下岂无公是非!”

抛开史料错误记载的迷雾,既没有什么反间,几十万的京师百姓也不曾受到欺诳。

被片成烤鸭生吃掉的袁崇焕,从逻辑分析的角度看,不可能是冤枉的。

很多袁黑,本身就是袁粉转化成的。

崇祯2年末,皇太极突破蓟镇喜峰口第一次入关劫掠。掠夺人口,家畜十几万,京畿之地几乎成为白地。要不是宣大勤王军抵御,可能就让皇太极攻击毫无防备北京一战功成。

而袁崇焕呢,刚被控制起来,还没开始调查,关宁铁骑就反出京城,跑了!开始为督师鸣不平,感觉崇祯逮捕袁崇焕不得人心,但后来想想,这时候的督师刚刚被立案调查,还没有变成鱼片吧!

后来崇祯逮捕袁。皇太极撤走。时人曰:“投了袁督师,东人跑一半”。至于袁崇焕儿子袁文弼,入满清汉军正白旗,改姓袁佳文弼,那破事我就不说了。

明末吃袁崇焕的人,哪个不是曾经对袁崇焕寄予厚望的?

现在黑袁崇焕的人,哪个不是曾经的袁粉,为他流泪过?



早发石门驿

朝辞蓟门酒牛间,百里三河一日翻。

蓟州猿声啼不尽,胡马飞过万重山。


无题(三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偷袭狼烟燃。

但使蓟门督师在,保准建奴扣京砖。


命我守边关,与奴把酒欢。

赐我尚方剑,边帅头来搬。

予我米粮谷,奴寇口边餐。

谁知天汗心,唯我袁崇焕。


城高炮远关门,奴骑四处掠奔。

谁敢进京擒王?唯我袁大将军。


user avatar   zou-wei-78-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袁崇焕其人,挺袁者尊其为战神,对后金不败,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比如杀毛文龙是为了统一兵权,

比如宁远宁锦大捷是为数不多的对后金完胜的战斗,

比如给九千岁立生祠诅咒他早点走,

比如派赵率教去遵化是成功阻击后金,

比如到蓟州是为了不让皇太极潜越,

比如支走刘策是为了密云的安全,要保障京师的水源不会被投毒嘛,

比如对战全身都被射成刺猬了还打呼噜酣战,

比如与满桂亲密无间为他射去了爱之箭,

比如为了战斗坚决不入城,在城下死战不退,

比如死之前留下个遗腹子在后金当卧底并成功地破坏了后金1644年以前入主中原的计划!

以上种种体现了袁崇焕英明神武的光辉形象,前知五百年,后知五千年,崇祯这个小虾皮识人不明活该上吊!好了编完了,可以把刀放下了!


user avatar   dhfb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明显是反对袁崇焕。现在袁粉的人数已经越来越萎缩,而且气质越来越猥琐,连有些高中生都赤膊上阵了。

但是会特别尊重袁粉堪比城墙的脸皮厚度,和百折不挠睁眼说瞎话的精神。

比如下面这个回答

zhihu.com/answer/214657

答主看袁粉们说不过我,就寻个由头说《辽西入卫记事》不能加书名号,把我拉黑了。

这袁粉自己不要面子,还要连带他自己的小学语文老师蒙羞

书名号 [shū míng hào]

标点符号名。用以表示书籍篇章、报刊、法令、歌曲等的名称。在横行文里现在一般用《》或〈〉,标点古书或在竖行文字的旁边多用浪线。


user avatar   li-liang-96-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读《上下五千年》长大的人,小时候对袁崇焕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简直是中流砥柱,战无不胜啊,什么毛文龙,不过就是一个海盗(对的,只读上下五千年的人看来,毛文龙就是一个海盗),杀他不值一提。慢慢长大,读了越来越多的东西,才发现袁崇焕有争议,而且越来越发现争议很大。

真正的转折点是在天涯《从诽谤中突围》一文,作者是想给袁崇焕辩驳的,但帖子一路追下来,我却从天生袁粉变成了铁杆袁黑。

其他太多不说了,就说袁崇焕自己给魏忠贤立生祠,又用这个理由杀毛文龙,人品底线,可见一斑。

袁粉辩护的理由太可笑了,黄中色闫科事件,智商多低的人,才能相信闫科是“误入”?毛文龙要通敌,敌方使者不仅不避开朝廷大员莅临期间前来,而且在这样敏感,这样极端危险的时间点上,来一个“误入”。让通敌使者误闯入朝廷大员的船上,几乎等于蒋光头让日军谈判代表误入八路军办事处???投敌叛国这样的大事,一不避开朝廷大员上岛期间,二在朝廷大员上岛上不隔绝隔离,三让宝贝疙瘩的敌方使者没人带领没人贴身,屁大的岛,居然会“误入”??毛文龙真这个智商,估计活不到十岁。袁粉为了给袁崇焕辩护,居然愿意硬生生降智商,相信毛文龙匡皇太极的话,相信“误入”是“实际情况”。我居然曾经是袁粉?!好羞耻


user avatar   ru-yu-26-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俄罗斯二十几年了,也去过其他国家出差,成年后还回国工作七年,应该有足够的素材回答这个问题。

国外的中餐为了迎合外国人口味改得四不像,欧美和俄罗斯的中餐大部分都是酸甜的,纯粹的中餐少,到是也能找到,就是少。

西餐也一样,虽说长个中国胃,就算在国外80%以上吃的也是中餐,但偶然也会吃西餐,法餐、俄餐都有些不错的菜式,其他各国菜式也有不少好吃的。

回国后偶然也会吃西餐,尤其是招待国外客户时,总结来说以下几点:

比较好的西餐厅,尤其外国人比较多的西餐做的还不错。

普通西餐厅或者咖啡厅、披萨店那就算了吧,改良后的西餐真不好吃,例如星巴克的拼接焦炭(黑椒)牛排、必胜客的烤饼底披萨,绝对和国外给老外吃的改良版中餐有的一拼。

顺便说一下大家争议的牛排几成熟,这个真没关系,是,按例牛排只有1/3/5/7/9成熟,但是到了中国就顺着中国食客意思来呗,愿意吃八成还是十成熟的就做呗,矫情啥。

我们也没说国外做的不地道的酸甜菜或者美国四不像的李鸿章杂烩就不是中餐。

继续吐槽某些矫情的人,真矫情中国普通西餐厅做的不地道,这就是给普通老百姓尝个鲜的地方,物美价廉,您自己不愿意吃的话去米其林、黑珍珠级别的西餐厅吃去呗,大部分都很地道,纠结老百姓尝鲜的普通西餐厅有意思吗?

为了秀下您吃过正经西餐的优越感,那您跟我比呗,咱报个吃过的外国菜菜名,也别只纠结于西餐,别拿普通没出过国的同胞开涮,否则只能显得您肤浅。


user avatar   yi-wei-bu-yuan-tou-lou-xing-ming-de-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怎么感觉教主是在暗度陈仓,开始在汽车领域布局?

未来华为做智能汽车的软硬件,长城做整车?然后扩大到其他车企?




           

相关话题

  清朝相对明朝的倒退有多少? 
  为什么在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朝代,对于兵士却如此瞧不起? 
  宋、明为什么会在整体实力强于金、清的时候亡国? 
  应该以怎样的态度看历史正剧? 
  如果明朝推行摊丁入亩,耗欠归功,士绅一体纳粮一体服徭役,中国会不会提前出现人口增长,达到四万万人口? 
  明朝人反穿越到现在会怎么想? 
  为何明末军队战斗力如此低下? 
  有哪些反映毛文龙在皮岛上铺张浪费的史料? 
  明末袁崇焕反间计到底存不存在? 
  岳飞穿越初到辽东的袁崇焕,能基本平辽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律师代理原配起诉「小三」案后,被男方开车连追十几公里后撞伤,律师代理类似案件时是否会有压力?
下一个讨论
阿富汗八个孩子失去双亲后全数饿死,饿肚子问题到了紧要关头,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