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洗白魏忠贤?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meng-xi-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天刚好和一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的研究明史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圈都认识我就不说他是谁了)闲聊。我就问他为什么现在好多人洗白魏忠贤(正好他也写过比较知名的研究魏忠贤的书)。

他的回答是这样的:首先,他觉得没有那么多人洗白魏忠贤,据他所知,只有那么几个不懂明史的网友在持这种观点。

其次,他认为觉得魏忠贤某些方面做得好纯属无稽之谈,本末倒置。

再次,本来是闲聊,他忽然很严肃的说,魏当权的那段时间明朝的黑暗到达了极点。这个没法洗也洗不白。

最后,他建议洗白的人多看看历史。


加一句,看到有人问,魏忠贤既然这么坏,为什么他在的时候明朝没有亡国,他死了之后明朝就亡国了呢?

这话都不想反驳,这已经是智力问题了。

如果一个人十年前感染了艾滋病,免疫系统已经慢慢开始崩溃,十年后一场感冒就让他死了。我看这些网友不会去怪传染他艾滋病的人,而是会去医院举个横幅嚷嚷:医生感冒治死人啦!


user avatar   kagurazakali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问: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洗白魏忠贤?

答:因为在洗白魏阉的人根本说不出来魏忠贤做过的好事,所说的都早已被辟谣打脸N次的陈年老谣,毫无新意。

最有意思的是,魏公公粉眼里,史料都是假的,只有他们脑补的才是真的。论文、学术专著?那是什么,哪有他们脑补的正确?

按照某些人的观点:“魏公公虽然坏,但好歹能干事,所以魏公公比东林好。”我也能这么说:“东林虽然坏,但好歹能干事,所以东林比魏公公更香。”毕竟,精神阉党口中所谓魏公公的“能干事”的例子,迄今为止,无一例外都被证明为子虚乌有之事,相反,什么收商税、改善财政之类的好事明明都是东林党人一直在干的。按照魏公公粉丝的逻辑,东林当然要比魏阉更好了!

你们只准自己说东林(或者文人)更臭,却不准我说魏阉更坏。挺搞笑的逻辑

我做了个简单打脸辟谣汇总,如果还是有人坚持造谣,那我也没办法。

所谓的“魏公公收税”

zhuanlan.zhihu.com/p/51

zhihu.com/question/3177

所谓的“魏公公收商税”

zhuanlan.zhihu.com/p/52

zhuanlan.zhihu.com/p/53

所谓的“魏公公开海禁收税”

zhuanlan.zhihu.com/p/51

所谓的“魏公公修三大殿省钱”

zhuanlan.zhihu.com/p/52

所谓的“崇祯帝打倒阉党后,废商税收农税”

zhuanlan.zhihu.com/p/52

zhuanlan.zhihu.com/p/56

所谓的“万历三大征费用来自内帑”

zhuanlan.zhihu.com/p/52

天启年间的辽饷杂项加派

zhuanlan.zhihu.com/p/55

天启、崇祯朝的矿税

zhuanlan.zhihu.com/p/56

——————————

@炽烈 自问自答这么一个问题:“假如王朝覆灭,你觉得亡国君身边的太监死不死?新王会留着?死了这条心吧。”

他自己想当然回答暴露了他自己脑补历史的事实。

因为,亡国后,国君身边的太监不会死啊,至少明朝是这样的,李自成及其后来的清廷用得都挺顺手。

宣府陷,叛将白广恩移总兵姜瓖书约降,监视太监杜勋郊迎三十里
寇自柳沟抵居庸关,柳沟天堑可守,不设备,定西伯唐通、司礼太监杜之秩迎降
未几,王师南下,可法死;而起潜、元爵皆投降。
贼急攻彰义门,太监内应,门启,贼遂入。
当是时,礼监太监王德化及各监局掌印太监皆出迎,自成即命照旧掌印。
摄政和硕睿亲王赏大学士冯铨,侍郎沈惟炳、金之俊,天津总督骆养性,招抚山东、河南侍郎王鳌永,招抚山西应袭恭顺侯吴惟华,内监曹化淳、车应奎、王德化、王之俊等貂褂各一袭。
户部奏言:江南提督织造太监车天祥呈称:自崇祯二年在江南织造,历十有五载,顺治二年又蒙豫王委令照旧织造,今老病不能料理,乞代题辞任。查织造袍服必资熟练之人,天祥久司织务,仍令照旧管理可也,命车天祥著以原官管理江宁织造,铸给印信。


@狗学委 不服,甚至拿出了所谓的“央视12套《法律讲堂》”来唬人。

第一,你拿央视的节目出来说事,好啊,我现在想问你 @狗学委 一句,是央视12套更权威,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加权威?中国社科院有没有资格去给央视做科普?

第二,我现在引用社科院论文的数据来抽你:万历末年,全国七处钞关(河西务、临清、淮安、扬州、苏州、杭州、九江)税收额征大概是27.58万两,天启元年34.1万两,天启五年39.2万两,崇祯元年55万两(含崇文门商税),崇祯三年约60万两(含崇文门商税),崇祯十三年约80万两(含崇文门商税)。

其中杭州、淮安两处钞关,天启元年分别是6万两和3.06万两,天启六年分别是8万两和4.56万两,崇祯元年分别是8.4万两和5.015万两,崇祯三年分别是10.4万两和5.927万两,崇祯七年分别是11.024万两和6.6388万两,崇祯十三年分别是14.2万两和7.7875万两。

第三,我还以为主讲人是什么牛逼的专家教授呢,没想到是一个历史发明家,通篇胡扯,一亩地征二两银子,典型的发明历史不打草稿的那种。

“且待小僧伸伸脚。”

所以,你口中的“崇祯被东林逼得废除了商税”到底是哪个次元的明史?

@yangyu 说“但中央政府有钱可发不假吧?”我是很好奇吹魏公公的这帮人从哪看到的魏公公执政时期朝廷有能力发钱?是哪个次元的大明?天启六年七年拖欠九边四百多万两军饷,在他眼里难道是不存在的事儿?

@勉答君 这位说“为啥,线装书里没有啊,咋玩细节流啊。”十分牛逼了,历史不考证细节,难道和你一样发明历史?什么时候研究历史不需要考证细节了?经不起细节考据的东西,也好意思拿出来说?

你这么有能耐,我建议你当着樊树志的面说他的那套观点是什么“线装书细节流”“诡辩”,毕竟“东林非党论”可就是他提出的

@AdamDeng 建议此人戴上眼镜,别张口就来。真当别人没截图?还说我自己竖靶子自己打?

@1460 这位把“宁远兵变”发明成崇祯八年的事, @AdamDeng 却抵赖,装作没看到。

@1460 这位也是张口就来,真当别人没看过朱庆永的《明末辽饷问题》。上面第77页讲的什么内容,看都不看就上来说自己成功打脸,你也是牛逼。

还顺手举了林美玲的《晚明辽饷研究》说打脸,一看就知道你也没看过,装大尾巴狼唬人。林美玲对朱庆永论文的态度,看过书的人会不清楚?结论矛盾的两份文献,被你拿出来自称“打脸”。真是好大的口气!


@xcyjustin阉党粉是真的牛逼。李起元之前早有汪应蛟开征商税这事不提,还直接把李起元发明成阉党。还魏忠贤主政期间增收榷税、矿税。李起元恢复榷税后,又被崔呈秀以为商民请命为由给否了,还增收呢?东林党籍的杨新期提出开矿,不让,还惩治杨新期一顿。

@实事求是 的回答说:“魏忠贤掌权做了什么?向江南富商征税,富商的利益集团是谁?东林党。”九千岁要是知道你这么抹黑他,怕是要气活过来。魏公公明明积极庇护商人利益,与其沆瀣一气,废除商税不征,怎么到你嘴里就变成向江南富商征税了?天启二年辽饷杂项加派中德商税内容,可是由东林党籍的汪应蛟提出征收的,跟魏公公有什么关系呢?

这位网友刚刚还说“即便征税真假有待商榷,也不影响结论。提示一下,别去看那些所谓史料,拿来做说服力,我已经说明了这个逻辑。很大概率说不通。

别看史料。所以我很好奇他是怎么研究历史的,靠脑补吗?

@王以喆 说魏公公死后,满朝尽为东林,我这正好有张图,不如你给认一下,到底都有谁是东林?你还说魏公公能敛财,不如也请你解释下,为什么天启六年七年,九边军饷拖欠了四百多万两,为什么魏公公要废商税不征?


又来一个说魏公公能搞钱的,解释一下,天启六年天启七年魏公公专权的时候,拖欠九边军饷四百多万两是怎么回事。钱呢?你不是说他能搞钱么?顺便请你解释下魏公公为什么要和商人沆瀣一气,积极豁免商税。

@风轻云淡 此人张口就来,先说“不需要计算”,再说“禁绝商税是文官集团的集体意志”,条条都能让人笑掉大牙,还不让人针对具体人物进行具体分析。啧啧啧

@皮皮鲁 有的时候真是抬举阉党粉丝,这位仁兄直接把东林党和“不做安安饿殍,尤效奋臂螳螂”挂钩,厉害。先不说谣言不谣言的问题,假设杨嗣昌真的说过这话,那他和东林有什么关系?杨嗣昌什么时候成东林了?那是哪个次元的明代历史?现在阉党粉已经造谣到杨嗣昌头上了?果然是继承了阉党的传统,啧啧啧

@日中天 说:“还原历史,不黑了而已。”这是他的原话。所以我十分好奇,到底是谁还原了什么历史?你给说说?

@爱喝假酒的小伙子 说“东林大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还说“(魏公公)把大部分钱放国库”。问题来了,请你解释一下东林党籍的户部尚书汪应蛟开征商税的行为,并解释一下魏公公和商人沆瀣一气,不征商税,并拖欠军饷,破坏明朝财政的行为。

@netsys 还是魏公公收税那套。你家魏公公明明废除商税,怎么就变成收工商税了?你给解释解释?

@杰克马丁 没想到还真有看网络小说(《窃明》)学历史的。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能征商税、能改善财政、还能建设屯田水利、又能单骑讨贼的东林怎么就比废商税、破坏财政的魏公公危害更大了?

@包若松 说魏公公不是最臭的那坨,那么问题来了:东林好歹能办事,能收商税,能改善财政,相反魏公公什么好事都没办,怎么就不是最臭的那坨了?难道能办事的人比不能办事的还臭?

@霓鸠拭沙壁 说:“魏忠贤还是做过几件实事的。”请问魏忠贤做了什么“实事”?

@山贼头目老张 说随便一个官员都比东林党强,照他的逻辑,魏藻德这类货色也比毕自严、汪应蛟、周起元、何士晋这帮人更强咯?那魏藻德做出什么政绩了呢?

@伯努利宗风水先生 说:“如今在没有丰富和明确史料支持下……”你不如解释下,晚明史料怎么不够丰富了?

@湖芦花低配张国荣 说:“因为东林党代表先进,代表人民。”来请证明东林党代表先进代表人民。这人也挺搞笑的,不怪自己读书少,反而怪别人看的东西多。什么时候看的多也是罪了?

@迟飞 说:“到头来维护明朝社稷的是太监阉党,坚持明朝旗帜战斗到最后的竟然是海盗,反贼和外藩。”那么问题来了,降清的郑芝龙是不是海盗?降清的孙可望是不是反贼?降清的朱常淓是不是外藩?坚持抗清的陈子龙、陈子壮、张家玉、瞿式耜是不是儒家文人?

@迟飞 还说:“魏忠贤是个恪尽职守的老太监。他是一心一意为皇帝办事,可谓代表中央利益最坚决,也懂得平衡农民利益。”问题同样来了,为什么魏阉要反对征商税?为什么魏阉要拖欠九边饷银?这也是代表中央利益吗?

@奥雷连诺上校 这位答主还删我和 @嘟嘟的嘟嘟熊 的评论,呵呵,关于魏忠贤改善财政、收商税的谣言,我们都辟谣八百回了。是不是觉着自己的脸很疼啊?

@九月初八 这位说我是“杠精”,我寻思,我自己在知乎上历史题向来有根有据,不少知乎上的历史大V也算给我面子,给我不少回答点赞。毕竟我可不像荒木那样整天搞发明创造,你觉得你配叫别人“杠精”么?

荒木大师 @荒木彦吕飞 说:“(儒家大师)面对后金的时候,投降的那叫一个快。”那麻烦请荒木大师论证陈子龙、陈子壮、张家玉、瞿式耜等人投降速度快。顺便考据一下晚明那些“儒家大师”到底多少人投降了,多少人没投降,请拿出确切可靠的数字证明。台湾有一位学者,为了分析清末立宪派人物的阶级背景,特地统计汇总了几千人资料,最后才得出的结论。荒木大师既然觉得自己挺有有能耐,嘛学学这位台湾学者,一五一十地论证出来,大家都做个见证。

历史这块向来讲究“谁主张谁举证”,不然就不要乱下结论。但从荒木大仙的表现来看,泪、杜二人都是非常有水平的,荒木还比不过这二位。

@荒木彦吕飞 大师说,如果儒家都是好人,明朝就不会亡了,所以儒家都是坏的,是导致亡国的罪魁祸首。荒木大师把锅都甩在儒家身上。那么问题来了,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不以儒家立国,怎么亡了?罗马帝国没儒家,怎么亡了?印加帝国、阿兹特克也没儒家,怎么亡了?

@荒木彦吕飞 让我看这则评论:“海贼守国门,流寇死社稷。文臣水太凉,武将当藩王。”我寻思,啥时候,一个群体中出了一个坏人,所以整个群体就都是坏人了?按照荒木老仙的歪理,我还能根据陈子龙、陈子壮、瞿式耜、李定国等人的案例,推理出读圣贤书的文人,还有武人都是好人呢。

还是那句话,请 @皇漢藍血人 这位网友证明魏忠贤给大明带来了益处。

@戈地图 来,请证明天启年间财政没有崩溃。魏阉执政的天启六年、七年,九边欠饷四百多万两,这可都是你家魏公公的“政绩”。

@牛股 说魏阉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王朝,那么问题来了:1.他为什么要欠九边四百多万饷银呢?九边欠饷银对大明有什么好处呢?2.为什么阉党要反对征收商税呢?

@东楼小官人 说:“毅宗被东林祸祸的一分钱都拿不出来了。”这位是非常典型的睁着眼睛说瞎话。1.朱由检即位时,九边被魏阉弄得欠饷四百多万两近五百万两,而崇祯元年朱由检就任命名列“东林党人榜”的毕自严整顿财政,到己巳之变前,已经勉强可以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到底是谁在祸害朱由检呢?

2.用马列主义来分析。上个世纪的前辈学者王天已经用马列主义的阶级史观分析得十分透彻了,你能比王天有更牛逼吗?

3.东林党籍的汪应蛟、左光斗,以及受到东林党支持的董应举都曾在华北天津一带积极开展屯田,发展水利。结果左光斗身死,董应举被阉党调离岗位,天津水利屯田事业中止。阉党中止屯田水利事业也是大好事吗?

4.这位网友还说朱由检打破了平衡,那么问题来了,崇祯二年以后东林内阁就不复存在了,六部尚书从来没让东林党垄断过,吏部尚书还长时间被反东林党的王永光手里。朱由检怎么就打破平衡了呢?

5.他说“九千岁给(朱由检)积攒了些家底”。问题来了,为什么魏阉积攒了家底,九边还拖欠那么多饷银?不是说积攒了嘛??积攒了,怎么还要让名列东林党籍的毕自严出来替九千岁擦屁股?这很矛盾啊,到底是谁替朱由检攒钱哇?

6.他说“你要说没了九千岁大明更好了那你就不要自欺欺人了”。确实更好了啊,毕自严经过两年努力,替魏阉擦了两年屁股,到己巳之变前,基本整顿好大明财政了,勉强能收支平衡了。

@黑胖子 这位网友说魏忠贤给了袁崇焕15万人节制打宁远大捷,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袁崇焕说自己只有3.5万人呢(这还是当巡抚的时候!)?剩下11.5万人都去哪了?

@偷鱼的别跑 说“那时候的满朝文官都不是东西”。那么问题来了,汪应蛟、毕自严、何士晋、周起元、左光斗等等一帮人都是文官,也都有出色政绩,怎么就“不是东西”了呢?相反魏阉除了破坏明朝财政,拖欠军饷,还做了什么呢?



user avatar   marapapm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魏忠贤的对手并没有把国家治理好。

我们的儒家文化长期处在一个思维误区里。国家有明君,有忠臣孝子,国家就应该河清海晏,万国来朝。但是崇祯年间和天启年间比,按照儒家的标准,君更贤,臣更忠,但是国家却更坏了。为了解释这种矛盾,一种就是甩锅(明亡于万历论),另一种就是推翻原来对人的评价(魏忠贤未必奸,东林党未必忠)。

其实根本问题在于,治理国家需要有科学和专业的方法,光靠道德是不行的。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简单,就是一个亮度错觉的问题。

这张图里面,AB两个方块的明暗其实是一样的。

不信?

很明显,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有A方块更黑的感觉呢?

因为在绘画技巧中,A方块周围的亮度更高,衬托的A是黑的。

反映在历史上,就好像魏忠贤。

魏忠贤一直都是那个亮度,但是,原本的封建社会历史学家告诉我们,魏忠贤身边的人都是白的,明朝灭亡是魏忠贤造成的。这样,魏忠贤就是A方块,周围都是亮的,他就变成了黑的。

然而现代社会早就不是封建社会了,封建时代宣扬的那些政治定论很多都要重新评定才能适应新时代。

在人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资料以后,就会遇到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魏忠贤死于1627年,明朝亡于1644年,魏忠贤是在明朝灭亡前17年死掉的。17年是什么概念呢?1352年,25岁的明太祖朱元璋接到汤和的一封邀请信,从此走上反元起义的道路,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兵攻克大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一共还不到17年。有这17年时间,白手起家都能打遍全中国了。历史上刘邦从公元前209年开始,打了秦末农民战争、楚汉相争、扫平异姓王三次全国性战争,到公元前196年干掉英布结束,复盘三次,全都算上一共才打了13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谋臣猛将的帮助下,17年已经从灭国的边缘翻盘,打到吴国都城了。所以魏忠贤一个太监,到底是怎么导致17年后明朝灭亡的呢?魏忠贤死了以后明朝上去执政的都是什么人?

这样,人们越挖就越发现明朝的问题不只出在魏忠贤一个人身上。随着进入人们视野的资料越来越丰富,魏忠贤周围的人也变得越来越黑。这样,慢慢的,魏忠贤就从A方块的位置移动到了B方块的位置。他周围变得越来越黑,他自己显得越来越亮——虽然他自己的颜色其实没有什么改变。

所以,说到底,不是人们在洗白魏忠贤,而是他周围那些白的变黑了,于是魏忠贤显得白了。

非洲第二白,能白到哪去呢,你说是吧?


user avatar   zhao-lei-68-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我们终于明白:明朝灭亡,东林党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

更因为我们现在终于明白历史不是非黑即白。魏忠贤固然偏黑,但是东林党也绝对不白。

为魏忠贤洗白,并非喜欢魏忠贤,而是反感东林党。

年幼的时候,我们的历史观是很简单的非黑即白。在我们的最初印象里,魏忠贤贪婪成性,卑鄙奸诈,祸国殃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面角色。他的存在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黑。

而和魏忠贤针锋相对的东林党则成为了正直的化身,他们针砭时弊,敢于直言,明朝灭亡的责任不在东林党人——是白。

可是,历史真相真的是如此么?历史真的是非黑即白么?

魏忠贤值得洗白么?不值得,因为魏忠贤本来就不白,但是魏忠贤就真的一无是处么?对大明江山没有半分益处么?

另一方面,东林党真的如印象中那么白璧无瑕么?他们对大明的灭亡就没有半分责任么?

只要我们弄清楚了东林党,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会有人洗白魏忠贤。

东林党这一批人是道德理想主义的殉道者,他们或许的确为晚明王朝的整体利益献身亡命,蒙冤受屈,然而他们又滞留在理想化的境界,在实践中表现为无能又无奈,软弱,退缩,麻木不仁,直至遭受灭顶之灾。

其在某些人格精神方面是值得人们赞扬,钦佩的;但是在现实的经验操作过程中,东林党壁垒森严的门户之见,以及……意气用事,挑起了晚明剧烈的党争,既给自身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也给国家、民族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如果从文化心理的角度来分析其主观原因,那么,应该说,这是他们在承传先秦以来儒家文化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非此即彼'的认知模式”和“‘善恶两分'的绝对化政治思维定势”造成的。但是东林党人缺乏政治远见,缺乏治国才能,明朝的灭亡,晚明的东林党是应该负有责任的。

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一记响亮的耳光。被认为无恶不作的魏忠贤并没有直接导致明朝的灭亡,而我们心目中的“清流”东林党人不仅没有挽救大明,甚至亲手将大明推向更深的深渊。

现在很多人对东林党的反感实则是对空谈理想,实则毫无政治能力的群体的反感。而对魏忠贤的洗白实则是我们对非黑即白的历史观的反弹——我们清楚的认识到魏忠贤并非一无是处,东林党也并非白璧无瑕。

其实,无论是魏忠贤还是东林党,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可以代表的。他们都有自己的阶级立场和个人私欲。如果非说一种颜色,他们都应该都是灰色。区别就在于是黑色多一些还是白色多一些。但是现在的情况是,魏忠贤的形象完全脸谱化——纯黑,所以很多人想向其中加入一点白色而已。


user avatar   159271025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的,打击阉粉非我所长, @临溪主人 才是真正的反阉专家,但是这个问题老是出现在我的时间线上,而且还总看到一些奇谈怪论:

但是魏忠贤不一样,他是宦官,明朝的宦官不代表地方,而是和皇帝利益是一致的,皇帝的利益就是宦官的利益,皇帝完蛋了,大明朝完蛋了他魏忠贤也得完蛋,而地主文官们可以活得非常好。所以魏忠贤掌权之后,成为大明朝名副其实的掌舵人之后必须全力维护大明朝的运行,而文官们先得维护自己身后地主的利益

简直是搞笑!

“明朝的宦官不代表地方,而是和皇帝利益是一致的,皇帝的利益就是宦官的利益,皇帝完蛋了,大明朝完蛋了他魏忠贤也得完蛋”

这他妈是谁发明出来的理论?!

对了,千万不要以为我是针对这位答主一个人,我的意思是,凡是这么想的人,你们都是渣渣!

我就不说引用什么史料和学术论文,持这种观点的人,你们自己动动那榆木脑袋好好想想,这种屁话有逻辑吗

首先,太监的确是依附于皇权没错,但谁告诉你太监就和皇帝利益是一致的了?

那些疯狂敛财、挖皇帝墙角的太监和皇帝利益一致吗?那些和文武贪官们沆瀣一气,鱼肉乡里的太监和皇帝一致吗?

你说利益一致,那好,崇祯有难,没钱发饷,他们肯出钱吗?

上按籍勋戚大珰,征其助饷,遣太监徐高谕嘉定伯周奎为倡,奎谢无有,高泣谕再三,奎遂谩词,高拂然起曰,外戚而如此,国事去矣,多金何益,奎奏捐万金,上少之,勒其二万,奎密书中宫求助,中宫勉应五千金,奎先输三千金。
前太监王永祚、曹化淳助至三万,王之心最富,上面谕之,仅献万金。诸内官各大书于门曰:此房亟卖,复杂出器玩售于市。后贼掠王之心,追赃一十五万,他金银器玩称是,犹刑死。
周奎抄见银五十二万,珍珠币复数十万,魏藻德首捐五百金,陈演既放未行,召入,诉清苦,百官共议捐助,一输再输,最后每省限额,浙江六千,山东四千,先后共二十万。时谕三等,上等三万金,皆无应,惟太康伯张国纪输二万,余不及也,又议前三门巨室各输粮给军,且赡其妻拏,使无内顾,诸臣巨室多不乐而止。
—————————《国榷》

大珰,即指当权的宦官,崇祯当时没钱,于是找宫内的太监及文武群臣要钱。太监王永祚、曹化淳助至三万,最富的王之心,崇祯当面找他要钱,他只肯出万金。而其他的一些宦官,怕崇祯找他们要钱,纷纷变卖财产,房子大甩卖,珍宝器玩也赶紧拿到市场上贱卖掉。后来李自成打进京城,从最富的太监王之心那里搜出十五万两银子,还有各种金银珠宝,最后还是被严刑拷打死了。


其次,明朝完蛋了,崇祯皇帝朱由检也挂了歪脖子树,但紫禁城里成千上万的太监阉人完蛋了吗?

你以为李自成的大顺就不需要太监了吗?

你以为满清的皇帝就不需要太监了吗?

你以为李自成和多尔衮他们是先把宫内的太监全部杀了,然后又阉了几千上万的太监进宫?

不要睁眼说瞎话好么,太监还是那些太监,皇帝死了,换个皇帝不就是了,想做主子的人多得是好吗~

明朝完蛋了怎么了,崇祯皇帝死了又怎么了,只要中国还有皇帝,皇权还存在,太监换个皇帝依附不就得了。

铁打的太监,流水的皇帝。

其实在朱由检最后的一段日子里,他正好和现在的一些网友一个心思,最信任太监阉宦、次则勋戚,最不信任的就是文官

崇祯十七年三月初八,宣府陷,叛将白广恩贻总兵姜瓖书约降,监视太监杜勋绯袍八骢,郊迎三十里,巡抚右佥都御史朱之冯悬赏劳军守城,无应者,三命之,皆顾纳欵,之冯独行巡城,见红衣大炮,曰汝曹试发之,可杀数百人,贼虽杀我,无恨也,众又不应,之冯自其燃火,兵民竞挽之,之冯乃夺士刀自刎,遗疏言守御事甚悉,上怜之。

然而事实证明,这三类人都没什么本质区别,都是既有投降的,也有忠心耿耿的,总的来说,都是降者如云,尽忠者甚少。其实,或许为国尽忠的文官士大夫反而是最多的,这也是客观条件限制,毕竟太监主要在皇宫里,占领京师以后,大多数太监都降了。

就比如在宣府监军的太监杜勋和在居庸关监军的太监杜之秩,李自成还没打来呢,就都迫不及待地迎降数十里。而宣府巡抚朱之冯可是战斗到最后一刻,最后自杀殉国。

命定西伯唐通同太监杜之秩守居庸关。
三月十五日,寇自柳沟抵居庸关,柳沟天堑,百人可守,竟不设备,定西伯唐通、司礼太监杜之秩迎降,巡抚右佥都御史何谦遁,总兵都督同知马岱自杀其妻子,疾走山海关,投总兵王永吉,永吉仓惶出关依吴三桂。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兵临城下,先前投降的太监杜勋可是为李自成劝降立了不小功劳的,他还沾沾自喜地说了一句话,“吾辈富贵自在也,可无虑”,来安慰其他太监。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对彰义门设座,秦王、晋王左右席地坐,太监杜勋侍其下,呼城上曰:“莫射,我杜勋也,可缒下一人以语。”
有一守者曰:“以一人为质,请公上。”
勋曰:“我杜勋无所畏,何质为。”
提督太监王承恩缒之上,同入见大内,盛称贼势,皇上可自为计。
守陵太监申芝秀自昌平降,亦缒上入见,述贼语,请逊位,上怒叱之。
诸内臣请留勋,勋曰:“有秦晋二王为质,不反则二王死矣。”
乃从之出,仍缒下,勋语守珰王则堯等辈曰:“吾辈富贵自在也,可无虑。”

最后,再来一段阉人大战士大夫官僚的戏码:

三月二十一日,太监王德化从十余人内出,见兵部尚书张缙彦,诟曰:“尔犹在耶,国家大事,尔魏阁下二人坏之!
呼从者批其颊,张缙彦至垂涕,魏藻德救之。
德化叱之曰:“魏先生亦何颜至此?”
顾君恩出曰:“此即魏状元乎?”
魏藻德色赤,君恩曰:“此特简状元宰相,增光不浅”,伪党皆笑之。
李自成命太监杜轶亭选择内臣。

你看,从上面一段内容可以看到,谁说皇帝死了太监就要完蛋的?换个主子一样过得很好,新主子,比如李自成,还不是一样需要太监的,只要你舔得舒服,一样可以把新主子伺候得高高兴兴。就比如大太监曹化淳,他大概是没献城门的,但后来不是伺候得顺治皇帝很满意嘛~

“吾辈富贵自在也,可无虑。”


最后,再来回答一下本问题: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洗白魏忠贤?”

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其实很简单,基本上就三点:

1、因为无知,但又什么都敢说,喜欢哗众取宠。

这类人往往不读书,不看史料,偏偏又喜欢瞎扯淡,听风就是雨,最喜欢说些标新立异的观点和言论,语不惊人死不休,越反传统越喜欢,就喜欢和大众反着来,都说魏忠贤坏、秦桧坏、汪精卫坏,那我就偏偏要给他们洗洗。这种人无可救药,证据摆在他们面前也没用,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看。

2、因为小孩子一般的中二逆反心理。

这类人其实还是有救的,他们往往是对先前正统的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都说东林正人君子,众正盈朝,说了那么多年,语文课本、历史课本天天说,都听烦了,已经形成了逆反心理,一旦某一天看到某位东林人士竟然也贪污,也投降,瞬间就信仰崩塌了,很容易就跳反到与之相对立的另一面去,比如阉宦太监魏忠贤。

但随着阅历和见识的增长,多读书,渐渐就会发现,东林纵然不都是好人,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更不是什么好东西,东林出了些无用的废柴,于国无益,阉党更废柴,于国更无用。

非黑即白的价值观和统而论之的判别标准都是很幼稚的,实事求是、具体人物具体分析,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3、因为喜欢读歪书。

这类人也读书,但读的都是些专门煽动阴谋论的歪书,张嘴闭嘴“文官集团”、“关陇集团”、“东林党”,坚信大明朝有所谓的“文”、“武”、“阉”这互相对立、彼此水火不容的三驾马车,信奉所谓的“办公室哲学”和“君子都无用,小人善治国”的人生信条,他们往往自以为是看透了这个社会的老练长者,其实就是三观奇歪、一身油腻的“社会人”。

这种人的价值观已经成型且异常坚定,根本无可救药,你要跟他辩论,说不定人家还要嗤笑你图样图森破呢~


user avatar   alan_z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逆反心理罢了。

都不是好人,凭啥只有魏公公被骂?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开始,都以为东林党是好的,阉党是坏的。

若干年后反转。

毕竟明王朝是在东林党手上完蛋的。

所以,东林党没有他们自己说道那么好,阉党,也没东林党说的那么坏。

现在发现,问题更加复杂:

《满文老档》记载:

天启三年,后金的粮食价格,是一斗粮食一两银子(正常价格是一石粮食一两银子不到)。

天启四年,弩尔哈齐杀“无粮人”,减少粮食消耗以度过饥荒。

天启五年,弩尔哈齐对辽东汉民进行无差别屠杀。

到天启七年,后金的粮食价格,是“一金斗粮价银八两”,是正常价格的八十倍以上。

朝鲜人赵庆男的《乱中杂录》记载,有一两千强壮真夷(注意,是强壮男丁,老弱另算)逃亡到东江镇当了毛文龙的雇佣军。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后金,经济已经崩溃,政权随时有可能散伙。

也就是在这个关键的时间段,不仅毛文龙提出“二年复辽”,东林党的孙承宗也在积极谋划发动进攻。

关键时刻,东林党却置平辽大事于不顾,突然吹响了向阉党全面开战的号角。

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

一年多时间,孙承宗的进攻计划被一再耽搁。

更加诡异的是,《明熹宗实录》天启四年部分,顺治年间被阉党头目冯铨偷走并销毁,

使得许多事情死无对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直支持毛文龙对后金发动进攻的登莱巡抚袁可立,也在天启四年被搞倒,

带头弹劾袁可立的,是阉党的宋祯汉,跟在宋祯汉背后起哄,轮番弹劾袁可立的,是东林党的宋师襄、方有度、庞尚廉、李乔仑,

也就是说,弹劾袁可立,破坏对后金的进攻,是东林党和阉党都有份。

这就意味着,明末的政治乱局,决不仅仅是东林党和阉党的党争误国,

东林党和阉党的背后,有一只,甚至多只黑手在操纵东林党和阉党。

有人说美国的的驴党和象党是这么说的:

民主党属于摩根家族,共和党属于洛克菲勒家族……而摩根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都曾经属于罗斯柴尔德家族。

那么,魏忠贤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他是天启的男保姆,看似手握重权,实际上,他是个不识字的文盲!

那么,看似他是“九千岁”,实际上,一个文盲,能有多少政治能力?

厂公手底下的官僚,都是不知道在官场上混了多少年的老麻雀,

而魏忠贤,上位前,一直在皇宫里给小皇帝当男保姆,他本人没有任何从政经验,

他的那些干儿子、干孙子,凭啥要对魏忠贤这个不识字的太监俯首帖耳?

凭啥?就凭你魏忠贤一身王八之气?

一个连老二都没有的太监,哪来的王八之气?

这是一种非常不正常、不合理的现象。

更大的可能,这个阉党,实际上早就被人渗透成了筛子,

大家名义上是九千岁的干儿子干孙子,实际上不过是打着九千岁的旗号自行其是,

然后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给九千岁,进而推给天启。

一旦天启和魏忠贤不听话了,他们就莫名其妙地失败,

先是天启莫名其妙地“落水死”,然后魏忠贤根本就没有象样的反抗。

——不是魏忠贤不想反抗,而是他的阉党根本就不受他控制。

东林党也差不多,也是被人渗透成了筛子。

所以,

需要打压东林党的时候,英明神武的天启和九千岁铲除了东林奸党。

需要铲除阉党的时候,英明神武的崇祯大帝铲除了邪恶的八千女鬼。

实际上,无论天启还是崇祯,他们身边的耳目(厂卫)和智囊(内阁)都有问题。

崇祯比天启还不如。

耳目有问题,皇帝是聋子瞎子,智囊有问题,皇帝是傻子。

所以,魏忠贤显然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大魔王,

但他也不是什么明王朝的拯救者,

他只是一个工具人,一个***纵、利用、被用来背黑锅的棋子。


user avatar   netsysc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转帖)为什么杀了魏忠贤不久,大明朝就垮了?(转帖)

作者·:阿尔法工厂

原帖地址如下:


魏忠贤得势仅三年,他掌权时,明朝政府抵御辽东后金的入侵还是比较给力的,可以说一扫万历末年辽东战场的颓势,大有光复辽东之势。

魏前期能够认识到辽东与京师唇齿相依的关系,否定龟缩山海关的决议,积极支持孙承宗的推进战略;

后期任由袁崇焕督师辽东,不敢说他多器重袁崇焕,但从来往信件看,袁与魏的关系至少是和谐的,袁最牛掰的几次战功全在魏掌权时诞生。

当时明军的情况是:关宁铁骑不用裁员,军饷仍可足量正常发。皮岛军队不用精简,收入来源也是稳定的。

寄居海岛的毛文龙进行黑市贸易、抢掠朝鲜边民商旅,本着中庸之道,基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毛文龙也算干吏,积极进取,开拓了旅顺-义州一线的东江军镇,不断骚扰后金盛京以东的城池;

授毛文龙“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总兵官征虏前将军左军都督”和尚方宝剑,人心笼络绝对到位,搞得毛文龙热血沸腾,誓死巩卫皮岛、朝鲜本土。

盛京的西面,从宁远至锦州,本来荒凉破败了十年的城池一座座重新修葺一新、再次拔地而起;明军的火铳、战车、地雷、炸弹配备齐全;红衣大炮这种奢侈品也都搬上了宁远、锦州的城头。

魏当九千岁的几年几乎与关外捷报频传的时间同步,宁远大捷大炮轰伤努尔哈赤(回盛京后不久死去)。宁锦大捷明军多次重创皇太极。

丁卯之役,毛文龙在朝鲜拼尽血本击退阿敏数万八旗军,阻止了阿敏当朝鲜王的梦想。皇太极东奔西突累到吐血没捞着什么好处,只能龟缩在盛京。

关外的战争形势一片大好的背后其实还是钱在起作用,魏最大的能力之一是收税

明末,天下金银、尽聚三吴,魏忠贤针对工商业、对外贸易发达的江南地区,重新设立了万历末年被东林党废除的工商税、海税。

但他没有给农民加赋,出身社会底层的魏忠贤在河南遭灾时,还能免除赋税,从内库拨款赈灾;阉党在放火烧了东林书院后,几十年未曾修过的黄河水道,开始维修;而且专门找东林党人投资的“垄断企业”收刮。

浙江巡抚感觉海内咸平,农民不用被折腾都安心劳作,魏简直太给力了,提议修生祠,于是全国掀起修生祠的高潮,辽东的官兵将士修的又好又用心。

袁崇焕称魏忠贤“从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赏宜也!”因为魏给了关宁军丰厚稳定的收入。

在魏忠贤登场的前后,明末的朝堂上有这样一群官员,他们大多出身于南京江南贡院,他们相互视为“校友”,渐渐形成党派,以无锡东林书院为精神圣地,他们清高,他们理想主义。

表面上看,他们似乎是正义的化身,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但从根本上考究一下的话,没接触过底层社会的他们大都是江南乡绅巨贾子弟,花成千上万的银子买个科举名次,甚至不乏中举后继续买官者。

盘根错节的党同伐异,渐渐成为朝堂上掌握话语权的中坚力量,排挤的齐浙楚、闽等小党派势力时,所用手段不比阉党逊色多少,这就是明末历史上牛掰哄哄的的东林党。

对比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其他朋党,东林党很多人似乎更适合生活在现代的美国政坛。但掌权的东林党偏偏生活在明末内忧外患的时刻,恰恰成了帝国衰落的催化剂。

魏忠贤死后,重新掌权的东林党立刻再次废除切身利益相关的工商税、海税。对中西部的旱灾置之不理;富庶东南的税收废除,却派军队到贫乱交加的西北旱灾区加赋、征税。

对后金理想化的主和,不理解关外将士的疾苦~打胜了说你浪费国家钱~打败了咔嚓你;对农民起义得过且过,无限招安,导致农民军不能彻底剿灭。

由于明朝官员俸禄很低,除了极个别清官,贪腐几乎是必然的,但顶着东林的名头,钱贪过后不敢承认且一丁点都不愿吐出来(捐献出来不就承认和说明我贪了嘛)。

史书上写了魏忠贤犯的十大罪,然而仔细看,大多罪状都是图谋啥子啥子却基本没实际行动和证据,修祠堂这种鸡毛也算大罪?修堵墙挂张画而已,民间自古就有为好官修祠堂的传统。

魏真正做成了的坏事,其实主要就是利用东厂杀死杨涟等辱骂弹劾阉党的东林“名士”,以禁言无聊御史们的弹劾。

对于魏对东林党的打击,窃以为在当时的朝堂是非常值得推敲的。魏杀杨涟等人的行为本身是不对,但结果是禁言,禁言后,专心为自己为国家捞钱

明末两极分化,土地兼并严重,银子都在江南乡绅富户的手里,怎么让他们把银子交到国库?东林党出身江南富家,不愿也不能做到;而权倾一时的威权主义者魏公公可以做到。

有了钱才能给军队发工资;才能造各种军备武器,除了红衣大炮,还有地雷、火铳、火棘莉、炸弹等等火器;才能筑城修墙养马。

军队装备牛掰才能内平贼寇,外御强敌。而以上古代军事工业正是促进经济发展、保持就业的好办法。

魏的功业在于保证了帝国税收系统的稳健运行;增强帝国凝聚力、控制力,南到广西、北至锦州尽为掌握。

能够用正确给力的人并给予支持(炸伤努尔哈赤的红衣大炮可是用真金白银买的),扳回辽东战场的颓势,抚平北方农民因灾造反的危机。

跟前辈王振之流比起来,不得不说魏的才干确实高出了一大截;即使跟一般的内阁大臣比起来其实也有卓越之处。

抛开党同伐异这些朝堂政治不可避免的“错误”不讲,魏至少是个效率极高的注重实用主义的干练能人。

东林党回忆录里说魏本人很愚钝,大多数点子都是他周围的人出的;很多人读了此段瞬间想到了吃葡萄的感觉。

崇祯上台后,与魏忠贤比,疑心重也就算了,关键收不到税,还超级爱清廉,超级恨贪腐~满朝东林士官大多富的流油,科举的排名都是比银子多少的。

此时一个棉袄烂洞、衣服打补丁的皇帝空降下来,突然要搞一场无人配合的反贪运动,满朝官员从刚开始的不寒而栗变成后期的笑而不语,一个个都成了超级影帝。

下面的百官冬天炭敬、夏天冰敬、各种红白喜事都是搜刮漫天,可偏偏在上级领导跟前超级爱装清廉。“您不是爱清廉恨贪腐吗?我被逼只能装啊,适者生存嘛。”

什么?你要钱?我可一个子儿都没有,微臣可是“清官”啊。朱由检(崇祯)先生像个孤独的观众一样,深深蒙在东林党上演活剧的一面烂鼓里。

更别提东林党的大本营~江南的税收了,可惜他们不知收敛,戏演过头了,正剧变成悲剧了。

魏死后,辽东的形势再次退化到了万历末年的水平并持续恶化,财政困难的同时,崇祯皇帝疑心重,且在议和主站的意见中间摇摆不定,先是抛弃孙承宗,然后将袁崇焕凌迟。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没了给力的将军,下属官兵们只能干瞪眼,辽东的关宁防线由强转弱、节节败退的局面再难挽回。

袁崇焕督师辽东时,积极研究关外地势民情、八旗军作战技俩,提拔赵率教、祖大寿、何可纲、满桂(蒙古族)等勇将。勤于操练,多次整治军纪,与士兵同甘共苦。

努尔哈赤兵败宁远,为袁崇焕大炮所伤,旋即不愈而死;宁锦之战,为父报仇的皇太极小伎俩用尽,却一点便宜没捞着。

可惜的是,这位屡次击败后金军队的功臣良将,在成功保卫北京后居然立即被崇祯罗织罪名下狱,一生从无败绩的大明蓟辽督师被凌迟处死(博主:袁崇焕的功过,历史上评论好坏参半,疑点重重,特别是诛杀毛文龙事件诟病甚多,是个复杂人物,详见 词条:袁崇焕)。

袁崇焕刚刚提出的“五年复辽”计划成了泡影。袁死后,他提拔的人中除祖大寿无奈投降后金(投降时改称满清)外,余者皆相继战死。

精心培育的关宁铁骑死的死,降的降,最后只剩了少部分兵力保存在山海关的吴三桂手中。

袁崇焕死后,皇太极认识到人数劣势和装备劣势,于是广幕各族勇士,创立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并任用毛文龙的得力手下孔有德制作大炮。

东亚第一劲旅的名号最终归属于善于吸纳各族精英的八旗军了。

反过来看北京城的金銮殿上,没有了阉党的制衡,东林党忙着铲除阉党,也提不出保增长、搞基础建设拉动经济的办法,整日提些看似有理,实际荒唐的建议。

有人居然提议裁掉占用开支很小的驿站,陕西米脂的李自成作为驿站职员的铁饭碗工作瞬间丢了,没饭吃咋办?造反算了!

李自成入关中后,取长安,北上轻易击破太原、大同等军事重镇,直到百万民军围困北京时,李自成仍然承诺要三百万银子,封个王就退兵,并答应帮崇祯剿灭满清。

可此时满朝官员仍然没一个愿意出钱的,崇祯终于明白了,他怒了,国家居然毁在这群“吝啬”官员之手。

1644年三月十九日,城破,崇祯吊死煤山(现景山)。临死前崇祯哀叹“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喷出了“虽朕薄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也!”之类的话。

窃以为无非找个托辞洗刷自己的过失与无能,想想此前的几年里,为了找垫背的,平寇无力时,杀了多少兵部尚书?税收捉襟见肘,换了多少内阁首辅?

其实在李自成攻克北京近郊时,崇祯先是听太监曹化淳评价:“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然后,又想到十七年前兄长天启的临终嘱托:“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已经有所悔悟,于是秘密收葬魏忠贤遗骸,专门祭奠之。只可惜大厦将倾,悔过已晚。

故事并未结束,京师沦陷后,滑稽而意想不到的一幕上演了:在京的东林党一众人本来翘首期盼着伺候新主子,结果却几乎统统被李自成、刘宗敏抄家、拷掠、暴尸于街头;少则几万两、多则几十万两的银子从各大臣的家中抄出。

历史由胜者书写,不能武断的说《明史》就是偏执的,但也不要低估清初文人集团(文人集团的成分大家猜)黑魏忠贤的能力和美化崇祯的企图。
-------


博主:

崇祯就任后接了一个烂摊子,为了筹集军饷剿匪,他自己节衣缩食,节衣缩食,乃至把宫里的金银器皿、大殿里的铜壶都当掉了,充作军饷,宫里储存的人参等物品也变卖了。

赵士锦在《甲申纪事》中写了当时国库空无的情况:新国库中仅剩两千三百两黄金。老国库里也剩的不多,只需一千多两金子;就这么少,老库里的金子都已经有了计算,准备给公主修坟,就等人来领了。别的的满打满算也就几千两银子。在《北归记》中,赵士锦慨叹:“国家之贫至此!”

1644年3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前,崇祯曾放下皇帝之尊的架子,去请求大臣和亲属们捐款,给防卫北京城的兵士发军饷。结果文武百官、皇亲国戚个个都装穷,最后零零碎碎募捐了20万两。

然后李自成军进京后严刑拷打,从那些“一穷二白、清廉如水”的高官和皇亲国戚们身上,收刮出7000多万两白银!


user avatar   xie-yi-zhi-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据我观察,至少一部分人,洗白魏公公不是为了洗白魏公公,是为了黑东林党。

黑东林党也不是为了黑东林党,是为了发泄对现代某些有类似特征群体的怨气……




              

相关话题

  为什么庞青云靠流民组建的乌合之众能冲破太平军火枪阵,而满清精锐面对英国火枪阵却毫无还手之力? 
  为什么咸丰慈禧光绪溥仪,都去西狩,东狩,而不学崇祯? 
  成化万贵妃既然权倾朝野,为什么到死都没法封后? 
  有哪些最后被洗白的反派角色? 
  历史上有哪些亡国之君还有翻盘的机会?要怎样才能翻? 
  魏忠贤掌权时,军队为什么追着皇太极的部落打? 
  明朝的官制是怎么样的? 
  假如你穿越成宛城之战中的典韦(具体分普通模式、困难模式和地狱模式,详见描述),你会如何应对? 
  如何看待吕思勉认为秦桧受冤枉? 
  如何评价关宁锦防线?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很多外国人在中国居住或工作后就变成所谓的「中国粉」了?
下一个讨论
同样是封建主义社会,为什么古代中国不像古欧洲一样有骑士荣耀呢?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