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但不是漏洞,我觉得反而是罗贯中的神来之笔:如何把平淡无奇的投降写得一波三折波澜壮阔。
零郡:出城野战,单挑一场,刑道荣死了,刘度的儿子刘贤被俘,送回来后被刘备的仁义折服,投降。基本没死几个人。把刘备军不战屈人仁义塑造得很不错
桂阳:赵范望风而降,但中途还搞点鬼把戏美人计,被赵云识破,又派陈应鲍隆俩大众脸诈降卧底,又被识破,俩卧底死了,桂阳彻底降服。把赵云的智谋和风骨大大塑造了一番。
武陵:太守金旋出战,被三爷一顿揍后逃回去,然后巩志反水射杀金旋后投降,说明了啥?荆州人心思刘,巩志这个小人物代表的就是荆州连小卒们都普遍对刘备有很大好感,不然巩志孤身一人怎么敢公然反叛太守呢。
长沙:最精彩的一笔,被编排成著名的戏曲曲目《战长沙》。不但烘托了重要人物关羽本身的人格魅力,还带出了另外两位大将黄忠和魏延。
关羽和黄忠城外单挑,黄忠马失前蹄,关公大义凌然放他回去,黄忠施展百步穿杨之力射掉关公盔樱,互相钦佩对方的为人和武艺。两个大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昏庸的韩玄要杀黄忠,魏延出现杀死韩玄献城投降。两个日后刘备阵营的大将开始登上演义舞台。
魏延这个人物也颇有意思。这个人出场是正面的,曹操南征,刘备携民逃难,刘琮和蔡瑁等人决心投降,拒不开门,然后魏延登场,要开城迎接刘备和难民,和文聘大战。描写是“面如重枣,目若朗星”。面如重枣这个词在三国用得不多,关羽就被这么描写。可见魏延形象是很好的。但是投降后被孔明斥为有反骨,要杀这位有功之人。着实令读者纳闷。但这是一个很长的伏笔。
这个问题要一直看到八十回之后,尽管魏延在蜀汉战功赫赫,但他在孔明死后的造反行为,如果你是初读演义,会不会翻回去看到长沙这章,然后说哇丞相真神啊,第一次见面就发现这浓眉大眼的魏文长不是好人。
古代攻城当然很难,但史书上这几个郡是投降的,基本没发生什么战斗。而罗贯中编造了几场武将单挑、斗智斗勇的戏,没死几个人,基本符合刘备兵不血刃取四郡的过程,又把刘备的仁义,关张赵的智勇,诸葛的智谋升华了一下,同时又把日后有大量戏份的黄忠魏延很好地向观众展示了一番。
把“四郡皆降”这么简单的一个历史事件编排成取四郡,同时还没有过多描写攻杀情节,基本还原事实但又精彩纷呈。如何谈得上漏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