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这个消息我好难过!
因为我妈妈也经常会去除草、采茶,为了挣一天一百元。虽然我经常叫她不要去做这些事,就在家里种种菜,学学广场舞,但是她依然还是积极去争取这些挣钱的工作。
我想原因很简单:钱不富裕(这么说好像太轻)!
农民(我们太湖大部分60岁+的农民)是靠种田和做零工的方式过日子,除草工资虽然很少,但是不做不行啊,手头紧啊。70岁了能动也还是得去做零工。儿女给的钱舍不得花。得存着。。得防老。。。因为老了,做不动了就没有经济收入!
我常在想我们农村的父母和父辈农民们,相比工人,60岁后的生活没法相比。工人60岁退休可以庆祝庆祝,拿退休工资了!农民60岁一年不如一年,没有经济收入的生活太难了!
发生这样的事故,偶然性太强了,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农村的整体经济状况太差。
愿逝者安息!保佑大家!
”一位村干部介绍,车上除司机外,乘客都是附近三个村庄的妇女,年龄均在四五十岁左右。当日早晨,这些妇女前往茶山除草,由于中午当地下大雨,本该下午5时许返家的她们提前回家,没想到回家路上发生意外。”
城里退休四五十岁的大妈早就天天遛弯,和年轻人抢公交座位,热闹广场舞跳着,退休金4k起步了,而且上不封顶。
然而四五十的农民甚至七八十岁的农民都没有退休一说,干不动活,就得等死。
因为就算你家里每个人都有几亩地,累死累活种一年,卖出去的粮食钱也远不及你出去打工挣得多,压低限制农产品价格,导致劳动力外流带来人口福利,并服务于城市。种地的付出与收入差距太大了,表面看着光鲜,这背后又有多少低收入没有话语权的人默默付出呢?
所以,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以前是没得吃,首要任务是把饼做大让大家都有的吃(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现在是饼做大了却分的不好,有的人分太多,有的人分的太少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饼做大做强花了40多年,分饼我觉得不会比做饼容易,因为要想让吃的多的人吐出来太难了。
再次怀念伟大的导师 ,永垂不朽!
二更。
我没有挂过人。但是评论有些评论真的是雷人。
有说什么答主号称注会但是妈妈却在意那几十块钱。还有什么你就不能给你妈妈在城里买社保吗。
难道注会就得年薪百万,家里取消养老金领取资格?
难道解决养老的方式就是老了买个十五年社保?
与很多困难的家庭比,我们家过得还算不差。我没有要挑拨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若真的要作为对立的标杆,我们家情况还真不符合贫困的标准,我想我妈妈她代表不了农村妇女,她只是更像很多人的爸妈,子女普普通通,自己的储蓄如果没病没灾也过得去。这样的人,有农民,也有城里人。
这只是一篇随手回答,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关注。
因为不会提醒我评论下面的评论,我一直不知道评论已经有一些歪了,也有一些骂战。
题目问的是目前的情况,而我的回答实在不符合题目要求,但是却居回答榜首。
大家都散了吧,就不要点赞了,已经评论了的,就友好评论吧。
让前排留给一线报道。
原回答
看到是农村的阿姨们遇难的新闻,感觉特别糟糕。
我妈妈也是一个农村妇女,上周她和我说看到抖音有说国家要提高农民的养老金了,问我有没有这回事。我一直知道我们那里的农民养老金特别少,好像只有几十块钱。我觉得又能加到哪里去呢,就回复了我妈,没听过,应该没有这回事吧。我妈妈当时非常失落,我问她为什么觉得应该国家要涨了,她非常委屈的和我说别人职工缴纳社保,我也是交公粮了十几年啊。
我后面了解了下,据说农民只有几十,但是职工有几千。公粮的确也是交到了05年。以前没有太了解这些政策,但是今天再看到这个新闻,感觉看到了我妈妈,还有农村里的那些阿姨、奶奶们。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会一把年纪去山上除草呢,谁会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卡车里面呢。
我妈妈最近几年给我带孩子,好久没回老家。我妈妈最近总和我提起,等宝宝上幼儿园了她就回老家整茶山采茶叶去,老家的房子没有了,就每天跟货车进山。我和我老公和她说过好多回,她跟我们生活不用再回老家了,但是我妈总觉得自己必须得赚点钱,不想增加我们的负担。年轻时供养孩子缴纳公粮,老了还得给自己准备养老钱。
希望农民也能有个好的晚年。
事故就发生在我家隔壁镇,我奶奶七十岁了,上半年还跟着去干了十几天活,每天有皮卡车来接,中午要不自己带饭吃凉的,要不一人发两个馒头吃,一天一百块钱,对于农村在家务农的百姓来说是一笔不错的收入。上半年摘茶叶收了很多工人,家里老人都抢着去干,我奶奶去干了十几天开心的跟我说挣了有一千多块钱了,这些钱能够我奶奶生活好一段时间了,老一辈的人省习惯了,喜欢看着钱一点点越攒越多,知道有危险却愿意去冒险,因为只有这样才有收入,可以去赶集买买家里需要的农具,给家里小孩们一点零花钱……
这两天发生两起这类事故了,上周看到黑龙江的那起车祸的时候我还在想,农村的交通现状确实很严峻,没想到这么快就在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故。
4日凌晨4点,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229国道上,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
一辆满载着乘客的无牌拖拉机,被一辆大货车追尾。造成15人死亡,1人受伤。车祸现场,相当惨烈。
同样是农村、同样是多人数、同样是在劳动的路上。安徽的这起是在茶山除草返家途中,黑龙江这起是在凌晨4点去往采摘万寿菊的路上。
这本是一件让人万般痛心的意外。
那些在生活的磨盘上,一个个随风而逝的生命,除了难过我已不知如何表达。
然而,在新闻的评论区,我又看到了一些让人无奈的声音:
“为什么要坐拖拉机去,不能开车吗”
“为什么要坐这么多人,出了事你不是活该吗?”
“为什么要这么早啊,等天亮了能看见路了再去不行吗?”
种种疑问背后,我只觉得心寒。未经他人苦,所有你自以为合情合理的猜测,不过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谁都知道要舒适,要安全。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所选择。那些遇难的村民,都在50—60岁左右,最苦的年纪。上有父母缠绵病榻,下有子女尚未安稳。为了维持生活撑起这个家,他们只能做这样劳苦的工作。没有假期,不分昼夜。
在本该退休安养的年纪,他们只能四处奔波,打点零工赚一口饭吃。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每逢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要记得,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拥有你的优越条件。”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喜欢以己度人。你习惯了灯红酒绿,看惯了热闹繁华,便以为大家都是如此。谋生艰难不过是电视上偶尔播报出来的新闻。
但这不过是因为你没穷过,你不知道而已。
你以为不存在的苦难,常常是别人的一整个人生。微博上,有网友曾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有一次,他在外面的篮球场里打球。一个老奶奶始终站在远远的地方,朝他的方向张望。他打了一个小时,老奶奶就站了一个小时。直到他准备回家,开始收拾东西了,老奶奶才走过来问:
“孩子,这些矿泉水瓶你不要了吧。能给我吗?”他一下子就觉得很难受。
一个矿泉水瓶,不过几分钱。平时微信群里几毛钱的红包我们都懒得去抢。却有人愿意为了这几分钱而付出数小时的等待。
小说《十宗罪》中说:
“有时我们的眼睛可以看见宇宙,却看不见社会底层最悲惨的世界。”
在我们不曾了解的地方,总有些未曾看到的心酸。
如今这个社会飞速发展,2020年我们也实现了14亿人口全部脱贫,各地在脱贫攻坚战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是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大家也给这些为新中国做出过很大贡献的农民兄弟一点时间,让他们能跟得上如今的社会形式。他们也想坐小轿车,他们也想60岁就退休,他们也想在儿孙绕膝的年纪可以跳跳广场舞下下象棋。
我是昨晚看到新闻的,家里亲戚转发给我的,我的家乡就是安徽太湖,一个大别山边缘的小县城。事故发生地点是在山区,高中时听山区的同学说过,他们那边的路很险峻,一边是背靠大山的盘山公路,另一边就是山崖。
其实山区的条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糟糕,近几年发展农业经济等,山区的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这种茶山已经是初具规模的类似承包合作社这种经营方式。
事故原因还是等进一步官方报告,希望逝者安息,遇难家属节哀,政府可以对当地的交通情况以及基础设施好好整治,对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现状更多的关注和关心。
物伤其类。
我也是农村人,记起一些不好的事情。
说点题外话,其实具体事例背后总归是老话题——以前有句话“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长辈是农村家庭,他们说以前农村家庭的共同观念就是,进城,不惜一切代价的进城。
当然,大家都知道,进城这种事,不是说你常住了你就是了——农民工照样常住。你得有房定居于此;你的孩子在城里长大、上学;你享受这座城市的社保服务;你的资产(主要是房产)随着城市发展而分享红利。进城有房,这是一切的基础条件。
以前农村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档案身份转为“干部”,户口转为城镇户口,无论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分公房——这就算出头了。虽然那时候农村出一个大学生太难了,百中无一,但这也只是子宫彩票的事,中了,就爽了。
后来经济高速发展、乡镇企业繁荣,城市就业岗位也暴增,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进入良性的城市经济循环——有了积累的农民因此实现进城,造就了城镇化节节攀升。现在能上知乎的用户,肯定家庭条件不会太差,但依然对农村很有感知——因为他们有很多就是进城新市民的孩子。
再之后,农村大学生不算太稀奇了(但仍然是较少数),但大学生进城要求却高了——农村家庭想再自我积累进城,不容易。
如果说一线、新一线乃至二线房价暴涨,这是城市平民家庭好不容易踩中子宫彩票生了个双一流孩子的“入城费”;那前些年普涨背景下,小城市乃至县城房价都近万乃至破万,影响的则是农村家庭的“入城费”。
现在似乎无论在什么档次的城市,想攒钱都不容易。甚至一线工作,家乡小城进城,都不一定容易;一线高房租,小城高房价。
——然后才实现了定居进家乡n线小城市,这还没把父母接进来呢。
当你想到这个事情时,大概会觉得8平米的单间更压抑了,手里的黄焖鸡米饭不香了。
昨天晚上刷贴吧,就连拱坝老哥,看到留守儿童也严肃起来了,对住有所居怀着最深的期待。
农村住着大几亿人这事也许注定会结束,但应该是他们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回馈反哺而结束;而不是岁数到了,自然消失了而结束。
这是我们必须,一定要做到的事情。
我很反感凡事都无脑往穷上靠,完全是毫无意义的输出情绪,因为她们并不是因为过劳或工作环境恶劣等不可抗力而死的,这根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人为事故。
如果你曾经自驾游,肯定开过盘山小路甚至机耕路。碰到这种路,你肯定会开慢点,小心点,但你往往也会发现,本地车在这种路上穿梭自如,来去如飞。我在山路上、乡镇小路上看到的这种车多了去了。是司机穷得缺那么点时间吗?并不是。是司机穷得不怕死吗?当然也不是。
很多人应该都听过这么一个老梗:那天下雨,我在山路上输给了一辆五菱宏光……这梗背后的意思其实大家都知道,老路开惯了,再不好走的路,人的胆子也会大起来。你说这皮卡司机车技不过关吗?皮卡车况差到超载几个人就开不稳刹不住了吗?我想不至于的。但人会有心理惯性,一条路天天开,滚瓜烂熟都没事,也许就会老油条,变得越来越像秋名山车神,哪怕违章超载了也没事人似的风驰电掣,那保不准啥时就失手了。
这跟某个地方很少发洪水,防洪松懈麻痹,然后突然大水来了出事是一样的道理,这种事情在纪录片、书本上都是妥妥的反面教材。但也不是人人都这样,同样是农村人,同样开着破破烂烂的五菱之光、长安之星之类的,也有不少司机开车小心,并不乱冲乱窜,这些人出事的概率自然就小很多。可别告诉我这些司机都很有钱,所以才很惜命。
如果是前几年天鸽台风里被车压死那个情况,那感叹生活不易没问题,但是在铺装路面上把车开下山崖,那还是多从司机自己身上找原因,真别甩锅给穷,这个锅穷不背。
中国农民才是最需要被关注的人,被剥削得太惨了
位置石家庄
这边除草、间苗、收获等等杂活,几乎全部都是老年人(50—70甚至更老)在做,而且以女性为主。
是不是因为轻松呢?
错!
因为强度大收入低,老年男性因为年轻的时候出力多,老了已经无法再去做了。
工作时间:上午5:30—10:30
下午:3:00—7:00
收入:每天70—90元
每月出满勤也就是挣2000块钱
这就是农村人的快乐生活!
更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冀这个地方对环保的要求及其变态,小时候遍地的水泥厂、轧钢厂、造纸厂早就关了。
近几年说要保护水资源,周围的养殖场也全关了
定位说是发展旅游业,只是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要山没山、要水没水,生态旅游建一个赔一个
周边老百姓打工都没地方去
剩些种植大户把工价压的极低,但照样有大把的人要去
不去靠家里二亩地,也就仅仅饿不死
今年村里面又说要把地收回去,然后每亩给几百块钱
家里不愿意,觉得给的少
但是父母年纪都大了,自己慢慢也种不了了
以后丧失劳动能力以后,估计就要靠这一年三两千块钱度日了
每月二三百,先别说有个头疼脑热,平时吃个肉怕是都要犹豫很久
二更
去年父母去外镇打工,欠了三千多的工钱一直不给,跟邻居去要了很多次,最后还是少给了好几百
今年很多次家里打电话说打工工钱人家给转手机,老人用的老年机收不了
每次回家家里就让拿银行卡去镇上查查看看给的工钱到了没,镇上银行办事太慢,他们又不会用柜员机
去年家里的电视收不到地方台了,因为停了模拟信号,又花了一百装了个地面波接收器
……
总感觉这个世界离他们越来越远了
不知道以后的我们是不是也会这样
三更
话说回来,感慨归感慨,农民老了能有这样的生活条件也算不错了
自古每个朝代农民的目标都是解决温饱
现在起码温饱确实没有问题了,住的也是大房子,家具家电也是一应俱全,做饭取暖也用上了天然气
虽然一辈子都是种地,但是现在种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干活也是越来越轻松了
记得小时候,父亲说,等你们结婚以后地就给你们种了,给我们留一亩口粮田够吃的就行了,年纪再大点了留二分地就行,我们种点菜吃,你们每年给我们二百斤粮食就不用管了
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这些地他从爷爷手里接过来就种到了老
老人们常说有地就有根,可惜现实不是种土豆,光有根也没用
农村问题其实很好解决,拖就行了,再拖个十年二十年,农村没人了,地自然就会流转,宅基地自然就能收回,中国自然会变成米国那样的大农场、大庄园
只是那个时候,跟农民就没有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