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来吐个槽,游牧社会出现的时间可能比“夏”还要晚一些。
没有道理。而且槽点太多,作者并未跳出 “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去以今推古去推算 ”的怪圈。
夏作为一个时间概念理解的话是毫无问题的,一般推算是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这样一个时间段(下文简称“夏代”)。所以存在争议的方面就是——
1.有没有这么一个政治实体存在?
2.如果有的话,它的政治组织发展到何种程度,比方说是不是类似商、周的王朝?
这两点放在古人的历史观里当然是没问题的,之所以产生怀疑乃至否定基本上是现代历史学兴起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现在需要找一些古代(比如东周和汉代的人)所不知道的、最好是独立于传世文献的、关于“夏代”的证据,这些证据和论证可能来自多个学科,比如古文字学、语言学、考古学、人类学等。
按一般逻辑,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顺序只能是先1后2,先确定有没有,再说怎么样。
然而现实是,我们已经发现了“夏代”甚至更早时期的很多政治实体、其中一些可依据充分的考古证据说它们是早期国家,但在诸多早期国家(或者其他复杂社会)中究竟谁是夏还难以判断,或者至少没有100%的把握下定论。也就说是说在现有条件下,“夏代”诸多政治实体发展到何种程度反而比有没有夏更容易确定。(关于二里头是怎样一个政治实体参见:二里头遗址的文明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 知乎,而且二里头之前也有一个很长的文明发展的起步阶段,远非用部落概念就可以概括的,参见:在考古学里,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文明是哪个文明? - 知乎)
我在知乎多次看到过一种耸人听闻的论调——夏的文明程度没有史书记载的那么高,或者夏即使存在也只是一个部落。可是,如果当时的文明有足够的延续性的话,“夏代”以后的历史书写,很难想象对二里头这样的政治实体弃之不顾,偏偏要去拔高一个小规模的、文明程度不高的社会;即便是二里头之前,备选项还是有很多,从良渚、石家河、陶寺、石峁到山东龙山和河南龙山,怎么也轮不到一个部落啊。要证明历史记忆有这么强的筛选作用——其他高水平社会都被pass掉、唯独那个部落被冠以夏的名号成为传世文献中的幸运儿,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更不用说夏好歹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可能的对象,而这个臆想中的“部落”,影子在哪儿呢?为什么宁愿胡说也不相信考古实物呢?
在我看来,这比径直说“夏不存在”还要荒谬得多。对某个客观实体来说,存不存在的举证责任多半应归于主张存在者,因为反过来说,证明“不存在”通常是很难的,至少用穷举法不行。因此“夏的存在不能得到证实”和“夏不存在”在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等同,没有证明或者证据沉默就默认无,直到新的证据出现为止。(其实,同时代的文字证据不出现,不代表考古工作就没有进展)。然而诸如“夏是部落”或者”夏还不是国家“这种说法,则是切切实实地抹杀已知的历史上的文明成就,待证明的第一王朝被矮化为部落,等于在虚无的基础上再扣上一顶帽子,没有比这更历史虚无主义的了。
不是很懂现在人怎么买啥都成投资了,买车也要核算一下机会成本了,买手机也要考虑卖二手了,买游戏主机也要考虑跌价了,买游戏卡带也要考虑好不好出手了。
车是消费品啊,什么手机电脑主机卡带也都是消费品,消费品就是用来让你用,感受效用的。
你需要这个效用,它能提供这个效用,它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最终维持在一个你愿意接受的水平,这就够了。
你要是不需要这个效用你就不买呗,如果你的城市真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确实省钱,省时间还省力,那你就别买呗。你买了难道不是你需要么?既然需要那还说什么呢。。
要我说,撸串才是一生最坏的投资,变成了肥肉你还得花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减肥,可能还会带来未来潜在医疗成本。那为什么撸串摊子还是这么火?因为爽啊,因为它提供的效用我们确实需要啊。
所以不要干什么事都用投资思维去理解,这样会成为资本增殖的奴隶的。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得到效用,而不是让生产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