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虑杨坚的人品,从功过的角度来说,杨坚大体上算是一个功过相当的皇帝。
在军事上杨坚消灭了南陈,击败了突厥,这是杨坚的功。
但为了篡位,从而激发三方叛乱,多有杀戮,还有后来为了给江南百姓洗脑,而激起的大起义,又大开杀戒,以及因为自己刚愎自用,兴起辽东之役,丧师二十多万。这些不必要杀戮和损失,显然是杨坚的罪过。
然后在经济上,统一度量衡是功,但借着这个机会加重剥削就是过。
开放酒盐禁,方便了百姓,但对造船和铁器管制十分严格。
统一钱币是功,但是纵容诸王肆意铸币,导致经济混乱就是过。
兴修水利,从而使得农业得以发展;在北齐制度基础上,再设立了义仓,这些是功。
但义仓一开始是让百姓自行捐赠,于是杨坚不满意,便要求百姓一定要上缴粮食,等于成了附加税。并且又计户征粮,也是在加重剥削。
而遇到凶年放不放粮,这就要看情况了,有时候杨坚会放粮,不过有时候杨坚一忙,比如要东游泰山,可能他就把赈灾的事情给忘了。
而且强行拆户,这也是变相加重剥削。
于是乎,隋朝民贫而国富,上层的人很幸福,但基层百姓日子就难受了。
在文化上,杨坚恢复汉姓,搜集图书是功。
但是杨坚还废除天下学校,禁止民间音乐和私人修史,以及毁坏南陈古器,甚至公开宣传封建迷信,这些就是过。
在政治上
在前人基础上,让手下编著《开皇律》是功。
但杨坚视法律如儿系,喜欢当堂打死大臣。而且到了晚年,更是酷爱严刑峻法,甚至让隋朝执法官吏都变得不按法条办事且残暴起来,这就是过。
让均田制和府兵制结合,兵农合一是功,大索貌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打击豪强的作用,还有精简地方机构,这也都是功。
但是被彻查出的荫户,杨坚又做不好安抚这些百姓的工作。授予他们的田地,连二十亩都不到,老人小孩更是被忽视。
以至于让他们难以自存,这就是过。
而且杨坚还把大量田地赐给诸王、臣子做“永业田”(拥有者死后不收回,可以传给后代),并且杨坚遵循北齐均田制的规定,给奴婢授田,这就导致不少诸王、臣子可以通过畜奴的方式,合法获得更多的土地,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分配上的矛盾,可谓过矣。
杨坚把地方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是功,但只有被五品以上官员举荐的人方能参加考核,这不是历史的倒退吗?
杨坚早先重视吏治,这是功,但是晚年又纵容杨素败坏吏治,便是过。
而要说杨坚对中国历史最大的功劳,那当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整合了三省六部制,影响深远。
那么杨坚对中国历史最大的罪过呢?那当然是让千古一帝杨广做继承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