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无解。
面试是双向选择,当你被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要做好这个公司会根据性别区别对待员工的准备。你需要考虑这样连掩饰都懒得掩饰的公司,你真的想去吗?
如果未婚或未育,你可以实话实说,大大降低自己被录取的概率;也可以敷衍搪塞,但在入职后被发现说谎,留下不诚信的案底。
无论怎样都是输。
HR想听到真实答案,方便他获得一个有一定约束力的口头保证,并筛选掉无法承诺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候选人。显然在现有的政策下,女性求职者声称自己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听上去不怎么可信。
这个问题就不该被问出来。
我们该考虑的不是个体在这种陷阱问题下如何伶牙俐齿能言巧辩,而是如何让企业免于雇用女员工的额外成本。
如果人口是红利,那么是谁享受了这个红利?显然不是公司吧?谁享受了红利,谁就该为承担生育代价的主体提供补偿。
该承担责任的主体(国家和社会)隐身了,却把成本转嫁给企业,让女性求职者和企业互撕,互相提防;让家庭成员为生育成本扯皮,成为男女矛盾的一部分;甚至让女性内部分裂,职业女性攻击怀孕就辞职的女性拖累整体信誉。
这种现状下,女性如何相信人口真的是“红利”,而不是母职惩罚?鼓励生育时常常将生育行为纳入民族国家未来的宏大叙事中进行道德绑架,负担成本时又说生育是个人自由,生育主体应对自己的选择造成的后果全权负责。如果享受“人口红利”的集体对制造“红利”的个体不给予补偿和奖励,而要求她们用爱发电,那理性的选择必然导致生育率持续走低。
我在国外工作,经常要面试别人。我们公司所有员工在面试别人前都必须参加一个legal training,培训内容是面试时哪些问题你不可以问。性别性取向、生育状况、年龄,都是显然的禁区。你一旦敢问,求职者能把公司告到名声扫地罚到肉疼。一些挺搞笑的反面案例有,一个面试官百无聊赖时在简历上画了幅面试者的人物速写,或者一个面试官为了记住面试者,在他简历上做了“old man in red shirt” 这样的笔记,都是因为可能引起争议而强烈建议不要做的事情。
这不是外国的公司天生觉悟高,这是因为有大量配套政策保障公司不会因为录取女员工“吃亏”。
相信我们迟早也能走到这一步。至少先从男女同休产假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