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上海最新通知规定小学期末不再考英语,严禁中小学月考,将带来什么影响? 第2页

        

user avatar   cao-mu-qing-lan-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场比赛,只要有明确清晰的终点在那里,对于想赢得比赛的人,那根弦就会一直是紧张的;

而高考线就是学生,家长心里那个明确的终点线;

无论学校怎样减负,有清晰目标的人依旧会设法去实现那个目标;

多办几所品质好的高校,取消留学生特权,让学生可以宽松进入高校念书,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专业,

学校严格管理,学校教授也要严格管理,必须把心思花在学生身上,这样整体素质才会高;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政策实施了也有几年了,其实没啥作用。当年设立的目的可能是,上海中学生的英语好到脱离群众了。如图。


user avatar   miao-miao-bu-li-n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能各位都不在内卷领域生存吧?

内卷领域的逻辑就是卷,反向思维,上一次FD杀领导的案子爆出来,我们领域人的思路全是:空出了两个教职。。。

所以这个例子大家也都反向考虑,国家把别人忽悠瘸,然后自己娃就可以卷上去了。


user avatar   li-rui-ming-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很支持

因为我不是上海人,因为中国还有很多除了上海以外的孩子。

且不说其他答主指出这个文件早就有了,单看文件内容

——这个要求很奇怪吗?

这不就是我的成长经历吗?

什么叫做——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啊?

又没说不考。。。更不是不学。。

我现在在上海上大学,我的小学就是从三年级开始学英语,期末考试就是只考语文数学。英语老师也会考试啊,只是不是算在总分里,考试形式也确实比较多样,又不是不学英语。

且不说小学阶段学英语真的会起多大效果(我反正自认为是初中才正式上的路),单就上海的英语来讲,实在是有点过犹不及了?

我们其他地区的“乡下人”来到上海读书,第一感觉就是——江浙沪的英语水平太高了。

高到学校分英语高低班,高班基本都是江浙沪的同学。

他们英语大学随便都是满绩,四六级也都是650以上。

上海的老师说,经历了上海中考(对就是中考)的学生,还进不了我们高班就是笑话。

看到没,地区间的差异真的很大。

所以适当降低一点上海英语的教学难度,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妥。

怎么就你们的学生要当人上人啊?(这句话是针对那些说学英语的就可以高人一等,这么搞就是要让他们孩子进厂变成人下人的答主,有点激动,没有恶意)

江苏都用全国卷了,你们英语不能降一降?

至于中考50%的分流,在全国其他地方历来如此,这下铁拳砸到上海了,砸到课外培训了,砸到英语了,砸到你们国际化的教育了你们不干了?

全国人民是一家,差距不要那么大。


user avatar   tian-xing-jian-shui-s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我上学的时候,小学不学英语,到了初中才学英语。

后来,听说小学就开始学英语了,还感到很惊讶。

现在回头看,国内在学英语这事上,浪费太多时间精力财力物力了。同时,英语培训学习还滋润了一堆乱七八糟不学无术的外教,也发生了与此相关的一些恶性案件,比如宁波某大学女生被杀案。

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其实英语对于绝大多数人基本没有什么用。现在翻译软件已经很厉害了,通过软件翻译基本能够看懂外语内容,这对普通人足够了。

但是,现在由于高考要考英语,英语学习必然要进入军备竞赛。其中之一就是从小抓起,从幼儿园抓起,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我觉得高考考英语是应该的,毕竟英语目前是世界通用,特别是在科技论文方面。但是英语的分值应该降下来,比如从150分降到100分。这样,能够平衡投入英语学习教育的资源和精力。在分值降下来后,人们会权衡利弊,再投入过多时间精力金钱就会显得不划算了。


user avatar   si-xi-8-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校长在办公室转圈圈,转到第三圈的时候通知全校所有的中小学班主任来开会。

心情烦闷,校长把空调开到20℃还汗流不止,也不知道是真热还是发愁。

会议室里,校长咳嗽了两声,

校长:有个事儿跟大家说一下,咱讨论讨论该咋处理。上头说了,以后小学期末不考英语。

小学班主任:好事情啊,这下不用发愁班里的英语成绩了。

校长:小学一二年级,只能考查,不能考试。

小学班主任:好事情啊,给每个孩子打高分,家长们朋友圈晒自家的“神童”还能多晒两年。

校长:小学一到三年级以后不能高全区统考了。

小学班主任:那,学校与学校之间怎么评比?“用书面的形式进行考查?”

校长眼睛一亮,微微点头。

校长:还有一则,我给大家念一下:四至八年级进行全区范围的学科统考统测;区若要进行学业质量监测,每学年不超过1次,且只能随机抽样监测,随机抽取的学生比例不超过本年级的30%。

初中班主任:他们小学组也就算了,我们中学组,不考试,以后他们怎么进高中?万一我们学校不考,别的学校考,岂不是输在起跑线上?

校长:不要死脑筋,刚才小学组班主任说的就很好嘛,咱可以用“用书面的形式进行教学质量监测”,试卷你们该发就发,让他们写着玩,每张试卷给两小时,不打分不排名不就行了?

末了校长清清嗓子:

各位班主任别紧张,最紧张的不会是咱。

散会!


user avatar   doctorw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后50%的人注定不能上高中,别卷了,外面都是警察。现在父母的主流思想都是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的,国家这一出,是逼迫国民思维升级,不要老盯着读书改变命运。


宫酱的悲惨生活看到了吧?老财的悲惨生活看到了吧?销售的悲惨生活看到了吧?规矩改还是不改,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是既定事实。大学扩招前,更多人错过高考就没戏了,80年代的大学生含金量是真的高,也是有历史原因,这本来不是什么好现象,经历过这么多次社会变革,读书没读好的也有机会改变命运,怎么就讲不听呢?


现在国家已经不想再讲了,直接给你取消小学英语期末考试,鸡娃家长还在用那一套上世纪的经验来培养小孩,也不看看现在大学生就业情况是多惨。鸡娃那么多,肥的是培训机构。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小孩仍然没有改变命运。


我都讲到烂了,读书改变不了命运,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大学毕业前的那些学习只相当于考驾照的科目一,你理论高,你能在人生的赛道上开车么?


进入社会后的学习,不是只有读书,还有更多的方式,这些不一定比读书难,但是需要你发挥思考的能力,大学毕业后的十年内,类似于科目二,你学的好,就可以上道了,然后才是更高级别的路考。


鸡娃家长是希望用在学校学的知识一劳永逸,让小孩只通过理论教育就能过上好生活,这可能么?可能的话,能做到的有几个?说来说去还不是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没得读也不去想想别的赛道,硬挤在一起,其他途径都不去尝试,整天拿什么试错成本来说事,拜托,如果你单干一开始就是筹个几十万上百万去做,不死才怪,积累了社会经验,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去探索,借助历环境,历史的进程才是正道。


当然这种思维不会那么容易得到认可,只要官本位思想还在,读书以外的道路都还被认为是歪门邪道,鸡娃就不会停止。


读书是给了你多一种途径去谋生,而不是只有一种。如果把读书认为是唯一一种出路,那基本上就没出路了,天天在家捶地痛哭算了。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到现在,很多人还在有一种认知:以为很多父母都很傻,是被教培行业忽悠,去卷孩子的。

为什么现在教育那么卷?恰恰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不傻。



你去电子厂看看,问问那些每天工作超过十小时,一个月2-3千块的厂弟厂妹,问问他们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和他们进电子厂工作?

你去问问那些农民、保洁员、服务员、保安、建筑工人、危险工作从业者、跑运输跑物流的、辅警、派遣工、临时工等等等等,你去问问他们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和他们做一样的工作?



他们这些人当中,很多很多的人,拼死拼活,就为了两件事:

1)挣钱买房子,给家里一个好环境,给自己孩子留个地儿;

2)让孩子好好读书,不要走自己的老路。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好好读书,不好好拼搏,将来只读个职业学校,出来意味着什么。



那么那些收入在平均线之上的家庭呢?他们又有多少可以拍着胸脯说,孩子你随便上学,学不好爸妈给你兜底了,就算你读个职业学校也没事儿?



为什么以前读书没有那么卷?

工人,特别是国企工人,孩子读个书,毕业了子弟接班父母,有什么压力?

农民,孩子考上大学全村敲锣打鼓,考不上大学回家种地,反正你的户口是农业,有选择吗?



现在为什么那么卷?

1、信息壁垒被打破,什么好什么坏,手机+互联网信息流通你拦不住,大家都不傻。

2、就业壁垒被打破,有学历就有选择的余地,不会被你的家庭背景、出生地和户籍限制住。

3、狼多肉少。



减负?

对绝大部分没有家底的中国人来说,你在学生时代减的负,一定会在将来加倍的压回来。



狼多肉少的问题不解决,其他只能是隔靴搔痒,

还总觉得是家长们自己瞎焦虑,被忽悠,

记住,没有人是傻子。



user avatar   madm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道理得从补课讲起。

其实人类的从众性被大大低估了。

当很多家长都送孩子去补课,那么结果就是几乎所有家长都送孩子去补课。而这其中有一部分家长是随大流,还有一部分家长只是为了显得自己很负责,其实心里对补课不情愿。

并不是全部家长都想要鸡娃的。很多家长早已厌倦了扮演一个“完美家长”的角色。每天车接车送、高额的补习费用支出、亲友之间的攀比等等,让很多家长心力交瘁。只是被大潮裹挟着身不由己,身边的家长都这样,你不这样,你就是不负责。

所以在这种环境下,从家长到学生都被裹挟了,这也是为什么教培机构那么遭恨。

所以有些人早就想躺了。

这就是这个政策的合理性所在。

如果很多人躺,大家就可以都躺。依然要鸡娃的接着鸡也无所谓。政策不可能管得了所有人。

很多人反对对教培机构的一刀切,是因为需求决定市场,干掉市场,需求还在,市场就还会出现。

但是也要知道,市场也可以反作用于需求,市场没了,需求不会没,但会萎缩。

能缩点是点。

一刀砍掉教培机构,是损一毫而利天下,还是损万钧以利一毫,都是可以的。缩点是点。

然后取消考试,必须考的试就取消排名,不发答题纸,不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尽量消除学生们的危机感。

反正都努力也是一半人去职高,都不努力也是一半人去职高。对大局来说都一样。

但你要问了,对国家来说都一样,但对家长来说完全不一样。

所以我刚才说了,有些家长早就想躺平了,目前一系列的政策也没想着遍及所有人,只不过是给想瞌睡的人送一个枕头。总有人会欣然接受的。

很多人就是可以两眼一闭装做天黑的。只不过以前教培行业在他们耳朵边敲锣打鼓,告诉他们醒醒,要争要抢,要上大学;而现在政府扯出一块黑布蒙住了天,告诉人们天黑了,休息吧,你不需要知道自己孩子考试怎么样,我只需要你快乐,忘记不好好学习就要去职校的事。

于是很多人得以安眠。

我们这个时代给家长压了太多东西。奶粉要喝进口的,医院要去最好的,学区房要买市中心的,补课要找一对一的…家长们也应该有撂挑子的权利。

假如所有人都躺平了,剧场效应就不攻自破了。大部分人并不是理性人,都会委屈,会累。孩子家长都一样。

让整个剧场的人躺下不可能,但是让半个剧场的人躺下,有的时候需要的仅仅是一块布。




果然又有人说我贩卖焦虑。

我其实一直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一下:指出事实和贩卖焦虑的区别在哪里呢?

一个开饭馆的,说不吃饭会饿,算贩卖焦虑吗?

一个水管工,说水管不通会堵,算贩卖焦虑吗?

我身为一个补习班老师,为什么只要说一句要努力学习、职高不能上之类的话,就有人说我贩卖焦虑、别有用心?

我说的,哪句话是错的?你指出来!你指不出来,又不爱听,就只能说我“贩卖焦虑”“别有用心”。

中国的基本工资如果提高到5000一个月,不用你们审判,教培机构自己就得倒一半。

甚至,孩子挣不挣钱都无所谓了。中国的职高、中专、技校,只要能保证普通初高中级别的纪律和安全性,也行。

有的网友说我夸大了职高的危险性。我只能感叹世界的参差,我承认有的职高非常不错,比高中还严格。但有的职高中专技校之类的……我之前提了一些,被批判贩卖焦虑,所以我删掉。我不说了,你们自己去打听。假如你们真的只想听好听的话。

这个问题都是上过的人自己说的,我没参与,你们自己看呗。

话说回来。我说的不对你就反驳我,不要总是用带有道德审判的字眼给我下定义,你定义不了我。我的原则是“从不跟不讲理的人讲道理”。你只能被我拉黑删评论一套送走,何必呢?

请各位在评价他人的时候尽量不要带有道德审判。我更希望我们是信息的交换和观点的冲撞,这很有乐趣。而互相扣帽子批倒批臭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让人渐渐扭曲。

现在网上能好好说话的人已经很少了。


user avatar   lefang-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相关话题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卫生习惯是不必要、或者说是过度的? 
  生活在国外,讨厌中国,经常在网上嘲讽中国的人是什么心态? 
  中国为什么不将卖淫合法化? 
  如何评价人大社会学教授潘绥铭对于中国“红灯区”的研究? 
  如何评价高宽用3000字文言写的《上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书》? 
  山东阳谷警方通报孙卓符建涛户籍初查情况「符建涛户籍在本县」,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中国向日本捐赠试剂盒,标语怎么回复才能不逊色? 
  对中国目前实行的对初中高中大学的在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你怎么看? 
  一个六七岁孩子对妈妈说「钱是爸爸挣的,你什么都不干」,你怎么看? 
  如何看待社科院的这篇文章:27—34岁非婚人口性别比214.8:100?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官方回应「执法人员踹门查补课」,称现场有人违反防疫规定且拒不开门?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男子赴郑州救灾回广州被骂带回病毒?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