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被民科攻击最多的埃及学就有这种现象。
比如美尼斯,这人现在可以确定是那尔迈,但美尼斯这个名字到新王国以后才变得多见,关于其人事迹的记载到埃及晚期才变得丰富,什么统一埃及、修大坝、建孟菲斯、发明祭祀仪式甚至文字等等,传得神乎其神。
类似地还有左塞尔、伊姆霍特普、胡夫等人。胡夫的暴君传说也是晚期才出现,古王国的考古材料不支持这种暴虐形象,中王国文学中的胡夫也还没有被污名化,像什么让女儿卖淫凑石头的荒诞传说更是一点儿影都没有。
偶然发现颜海英教授提到过中王国故事中胡夫的形象,和某些早期的埃及学者一样,颜教授认为胡夫与魔法师的故事反映了胡夫的“坏名声”,但我觉得这有点断章取义。在韦斯特卡纸草的几个故事里胡夫表现得好学而慷慨,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并慷慨地给予他们丰厚的祭品,对待魔法师德迪这事上虽然有私心(他想从德迪口中套取神圣知识以帮助完成自己的陵墓),但最终还是表现得很宽容明理,算不上自私自利的暴君。德迪劝胡夫用鹅代替囚犯,胡夫也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提议。这人后来还作出非常大胆的预言,断定第四王朝将会在胡夫孙子的统治之后灭亡,一个新家族将登上埃及的王座。即使听闻如此噩耗,胡夫也只是有点闷闷不乐,最后竟然还给予了“大逆不道”的德迪国王级别的赏赐,而且对于预言中将诞下新王朝统治者的家庭,他也没有像希律王对待耶稣那样将其斩草除根 ,做到如此地步又岂是“暴君”?
伊姆霍特普的崇拜也是愈晚愈昌盛,新王国的书吏在写作时会向他献祭一滴墨水;曼涅托说他是石砌建筑艺术的发明者;托勒密时代的碑文记载他曾受左塞尔之命去赫尔摩波利斯的网之屋咨询哈比神的故乡,后又前去调查耶布的库努姆神庙,以求找出解决饥荒的方法;希腊罗马时代的文献中有关于他的长篇故事,非常像小说;他后来被神化,并被与希腊的阿斯克勒庇俄斯等同;但第三王朝的史料对于他没有这么详细的记载,只提供了他的名字和头衔。
晚期文学中左塞尔的形象比胡夫更好,他在都灵王表中的名字用红笔书写,书记官以此表示对他的尊敬;托勒密时期的文献赞美他将埃及从七年饥荒中拯救出来;在伊姆霍特普的故事里他还被描述为领导了与亚述的战争(这个故事像封神演义一样充满了魔幻和穿越)。
在古埃及晚期,祭司们通过编造古代名人的传奇故事来招揽香客的行为屡见不鲜。他们还会向香客兜售这些历史名人的纪念品,比如胡夫的护身符小雕像啥的。
这一时期埃及还兴起过一阵复古热潮,舍易斯王朝的艺术家潜入古王国的遗迹,努力学习埃及黄金时代的艺术风格,所以在古埃及晚期的艺术作品(甚至包括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复古倾向,而这种倾向在以前是很罕见的。比如拉美西斯二世对古代的纪念碑就不怎么尊重,在他眼里那只是一种便利的可复用的素材,他的儿子倒是对古代文物很感兴趣,并致力于孟菲斯古老遗迹的修复和保护(现代埃及学者赞誉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埃及学家)。与之类似的是北宋的复古运动以及宋朝文人对金石学的热爱,都体现了一种复古思潮。
托古托名的现象也有,曼涅托说在他的时代还可以看到第一王朝的哲尔王写的解剖学论文。反正我是不信这种记载的真实性,曼涅托看到的著作八成是托古作品,就跟黄帝内经一个性质。
话说回来,中国历史文献的层累现象恐怕是世界顶级水平。非常好奇各种传世文献的最早抄本究竟都是什么年代?能多接近原稿的年代?有多少传世文献的内容可以在出土文献中找到早期版本?早期版本与传世版本的差异有多大? 年代又有多早?
上面这座雕像是埃及晚期的复古作品。我知道很多人眼里埃及艺术3000年间完全没有变化(柏拉图甚至说埃及艺术一万年不变),但这是非常外行的看法,埃及人又不是神,即使他们刻意保持旧有的风格,但也绝不可能做到几千年毫无变化。上面提到舍易斯王朝的艺术家推崇古代艺术,制作了许多仿古作品,从这座雕像就可以观察到他们在这方面的努力,但也可以看到他们的仿古并不彻底,就像宋代的仿古物件一定会有时代烙印,埃及晚期的复古主义作品也有时代印记。
这座雕像明显融合了古王国和中王国的风格,作者有意将埃及过去两个黄金时代的艺术风格合而为一。例如男子使用了古王国的发型和短裙,作者在这里似乎犯了错,这种款式的短裙在古王国时期并非普通人可以拥有,它是国王的装束,但在这里却错误地用在普通人身上;女子的装束带有浓郁的中王国特色,但肩带的形制是古王国的特点;雕像的整体构图模仿中王国的多人组像,细节上又流露出古王国的特色。
ps:又有人拿鼻子说事。告诉你们,这是古代的一种诅咒,与毁坏鼻子相伴随的是左/右手臂的毁坏,而在王室雕像中王冠、蛇标、漩涡花饰也是毁坏的重点对象,却也没见你们拿这些来说事。你们的观察力也太逊了,就你们那种眼力水平能看出什么?知道为什么埃及学界的人不理睬你们吗?因为他们看你们在这里唧唧歪歪就像在看猴戏一样,还真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眼睛、鼻子和左臂遭受破坏的案例,这种破坏将使这座雕像的主人无法嗅到奠香的气味,也无法亲自献祭(埃及人习惯用左手献祭)。
这是面部和右臂遭受破坏的案例,如图所示,埃及人用右手接受供品。这种蓄意破坏通常带有极强的目的性。
这是王室雕像的破坏案例,破坏者的重点攻击对象是Nemes头巾、Uraeus标志以及鼻子。
这是国王埃赫那吞浮雕的破坏案例,破坏者集中抹去了异端法老的头部(包括脸和王冠)以及他身上的Cartouche,经过这样的处理后这些石块被后来的法老回收到自己的纪念碑中。
浮雕的另一边,这里重点毁坏了阿吞的赞美诗,但放过了公主的形象。
对于自己雕像遭人毁坏的恐惧也表现在当时的文献中,铭文中雕像主人极力诅咒胆敢破坏雕像的罪人。埃及人相信他们的雕像能看、能嗅、能听、能说。针对这一点,先知书特别讽刺道当时的异教偶像口不能言、耳不能闻、鼻不能嗅、眼不能视。埃及人心目中的雕像是一种神奇的物件。
“是的,雕像,阿斯克勒庇俄斯。看看你多么不信任!我是指,被赋予了灵魂的有知觉的雕像,充满吹息,成就伟业;预知未来,以命运、预言、梦境和其他多种方式预测未来的雕像;使众人生病并且治愈他们,依各人所值为他们带来痛苦和欢乐的雕像。”
说实话,我在最初了解顾颉刚先生的学说的时候,就有一种极为熟悉的感觉,因为近代圣经批判法就有类似的应用。
比如,旧约可以用,摩西五经的排序就不是其创作形成的顺序,创世纪的故事内容最早,但反而是形成最晚的文本。
新约里也可以用,传统上认为马太福音早于马可福音,把马可视为是对马太的缩写。可是实际上,新约历史研究上认为,马可应该是早于马太,为什么呢?
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因为马太比马可多了很多细节内容,比如耶稣的童年故事。甚至在之后的伪经中都出现了有关更细致描写耶稣童年复活飞鸟的故事。
引:
2007年,FBI公开了恋童癖圈子的符号。恋童癖通过这些符号来分辨性取向,用来沟通在哪里可以找到对方或者找到“猎物”。这些恋童癖符号经常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他们自作聪明地以为人们会永远被蒙在鼓里,没有想过有一天人们会觉醒,而这些象征主义符号就会导致他们自己的失败。
这是一张江南布衣线下活动的宣传照。
如果说是我们不懂西方文化,无法理解图片是有多诡异,那笔者今天就借这篇文章给大家普及普及。(注:笔者在他们删微博前,存了那么一点图片。)
9月19日,有家长发文称,家里的一件“jnby by JNBY” 童装上印满了“Welcome to hell(欢迎来到地狱)”
“let me touch you(让我摸摸你)”等诡异图案和英文开始。
到众多购买过江南布衣的家长们开始自发讨论退货。
除了文字,网友晒出的衣服上还配有一个魔鬼形象的人作势要砍掉一只脚、另一个男人把手伸向旁边的男孩以及疑似车裂酷刑等诡异图案。
随后的9月23日,江南布衣发布了致歉信,全文如下:
但道歉有用吗?你的危机就能解除吗?从网友反馈来看,大多人对这份声明的态度并不满意。
因事件不断地冲上热搜,而后又经过网友的不断发掘,这才发现出问题的衣服不止一件Welcome to hell。
多名消费者也纷纷晒出自己购买的童装照片:
比如“七窍流线”的锈色兔子图案,
这玩意别说穿在小朋友身上,穿在成年人身上也会做噩梦呢。
还有乱箭射死的图案,屠杀印第安人血淋淋的历史。
断肢、爆头的诡异设计
而且在官网宣传照上,也明目张胆的宣传。
这些让人引起不适的设计被网友痛批,现在看来一点也不冤枉。
在童装产品中,有一款服饰的印花图案取自艺术画作《人间乐园》,花苞和蛇的图案设计,印上女孩的裙子上。尽管这一画作的艺术价值很高,但凑近了仔细看才能发现这是一个倒立的裸女半身,双手盖住敏感部位,下体还有一坨巨型红色水果。
性元素应用于儿童服饰上明显不妥,也在很大范围内引起人们的视觉不适。而这件服装是江南布衣2017年的产品,至今已有5年时间。
据企查查显示,江南布衣集团成立于1994年,但其品牌的主公司——杭州江南布衣服饰有限公司工商信息显示为登记于1997年9月4日。
赴港上市后,总市值一度拉升至百亿港元以上,号称“中国设计师品牌第一股”。
其创始人李琳更是被外界贴上了诸多标签:“浙大学霸”“山本耀司拥趸”“不计回报的环保主义者”……
此后江南布衣正式推出jnby by JNBY童装品牌,主打“纯粹、自然、趣味”的设计风格。
为了打进“中高产阶级家庭”的心里,江南布衣对新开拓的品牌配备了对应的设计师团队。
从首席创意官到主设计师再到摄影师,每位均在集团工作超过16年,以保证“出品高质”。
但问题在于,这些天马行空的创意官、设计师、摄影师真的就懂艺术吗?真的以为从骨子里默认西方元素那就是艺术吗?
笔者也在江南布衣摄影师袁xx身上又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嗜好。
为某男朋友系列拍的耳环饰品照片。
一个小男孩的摆拍,向wolfgang tillmans致敬!
再到给江南布衣拍摄的照片!
笔者都想问问江南布衣童装和童模图片展示出来的血腥、暴力、宗教等图案和英文表达,设计师与摄影师们是出于什么样的设计理念,希望向少年儿童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
回到恋童癖标志。
2007年,FBI公开了恋童癖圈子的符号。恋童癖通过这些符号来分辨性取向,用来沟通在哪里可以找到对方或者找到“猎物”。
蓝色螺旋三角,这代表喜欢男童,而浅蓝色的螺旋三角代表喜欢男幼童。粉色心形,代表的喜欢女童,而双色蝴蝶代表男童女童都喜欢的恋童癖。
这是因为如果一个恋童癖设立儿童机构或者组织,就可以很轻易的从那些儿童中选择猎物。
江南布衣明目张胆地将三角恋童标志放在线下买家亲子照活动中,还要用兔子毛衣代替easter bunnypedo,所有兔子服饰、背包……
难道这个企业不去反思一下吗?
在江南布衣在道歉信中:“我们希望通过全面回顾服装设计及审批流程,建立更严格的内部审核机制,完善消费者体验。”
在我这家长看来,这样的道歉毫无诚意,不过,也就如此吧!
或者这根本不是某个或者某些设计师的问题,而是从根上,从企业文化上,从设计理念上,从垃圾员工身上,这家企业,就已经出问题了!
孩子,在他们的眼里已经不是孩子,
或许就是一个猎物,可怕么?
真的,细思极恐!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14年10月份才结婚的,N线小县城一个。
我们那边不流行闹洞房,但是很流行扒灰,基本流程大概就是主持人会在新人和双方父母 六个人都在台上的时候,故意将公公和媳妇往那个话题带,比较过分的还有让公公抱儿媳妇、背儿媳妇、亲儿媳妇等等,总之毫无下限。若是主持人得到主人授意避开此节,又或者是外地请来的“名嘴”不懂规矩,客人们会起哄完直到成以上行为。等交换戒指等仪式完成后,台下早已跃跃欲试的亲友们就像一群恶狗一样扑上来,给公公套上古代新郎的装束,扛着钉耙(意思是扒灰专用),让新娘跟在后面牵着衣服走,婆婆也不闲着,必须拿着一面锣跟在后面边走边敲(具体意思不太明白,我猜是指奸情暴露了的意思),新郎和女方父母走在最后。此时所有宾客几乎都会跟在后面一起大喊“某某(公公的名字)扒灰咯”,如此绕全场一圈至半个小时不等,背景音乐往往是时下最流行的口水歌,从多年前的两只蝴蝶到最近的江南style,那画面岂止太美。。。。无论你是在农村办的流水席,亦或是高端酒店,这个环节几乎都会有,内容大同小异,也从来都是整个婚礼最火爆的时刻。
此风俗流毒之广泛,以至于我们当地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和流程,如果你的婚礼上没有这个项目就意味着你的婚礼不够热闹、主人(主要是男方家)混的不行,不够体面;而起哄者也没有丝毫负罪感,普遍观点是我们帮你闹那是给你面子,甚至是拍你马屁,一般交情的还真懒得掺和。最可怕的细节是,当我父亲带着我去发请帖时,几乎所有人都会冲着他眨眨眼说:哟,讨儿媳妇啦,然后会心一笑,丝毫不顾忌旁边身为新郎的我的感受。此陋习根深蒂固到如此地步,令人匪夷所思。
我有一发小,筹办婚礼时寻死觅活的要求父母绝不允许有这个环节,父母也同意了,结果还是没能躲过“热心”的亲友们,被强行塞给新郎一首打油诗要求当众读出,内容之低俗下流,令人发指。我发小拿到纸条当场脸色就变了,硬着头就是不念,还好司仪给力,完美圆场。事后竟被家长责怪,说这样不好,搞得大家都下不来台,如此任性不成熟如何在社会上立足云云,让人欲哭无泪。
以上都是我亲身经历,或是参加婚礼亲眼所见,我至今无法理解这个风俗的来源和意义,也不知道那些起哄的宾客们自己的女儿将来结婚时是否也希望看到这个场景。我们家算是书香门第,虽然我和我老婆都是当地人,女方家也默认能理解这个环节,事先并未提出反对,但是我们家主动表示坚决不能有这种情况,必须给予女方足够的尊重。可笑的是我父亲为此还得事先跟宾客们一个一个的说抱歉打招呼,请他们手下留情,不要出现扒灰相关的言行,一众我完整姓名都叫不出的亲友们纷纷深表遗憾,说钉耙等物早已备好,怎能轻言放弃。 WQNMLGB!
中国各地的婚礼都有些陋习,我和老婆当时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能做到的只是跟我们自己邀请的同学同事们说:谢绝一切形式的随礼红包。我们不想在收人家红包的时候,被人家背后咬牙切齿的骂一句:这个月又要破费了,结你MB的婚!(随份子窃以为也是一大陋习,就不展开了)
如今很多“传统”早已失去了原先祝福的意义,变成了欲望畸形的宣泄方式,或是兴师动众的繁文缛节,我由衷的希望不在我们下一代看到它们,如果实在无法改变身边的人,最起码,不要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