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是松赞干布“三顾茅庐”求来的和亲公主,她存在的意义,就是维系两国之间的关系,即便是松赞干布不在了,文成公主也不能随随便便回到唐朝。
公元634年,即贞观九年,松赞干布在平定内乱之后,派出使者奔赴长安。
当年,唐太宗派出派李靖、李道宗、侯君集等将领攻打吐谷浑。李道宗在库山一带大败吐谷浑,并且斩杀了吐谷浑名王。此战过后,吐谷浑归附唐朝,成了唐朝的属国。唐太宗非常高兴,就把一个宗世女嫁给吐谷浑王。
唐太宗嫁女儿的这番操作,着实惊住了吐蕃来的使者。在请示了松赞干布之后,吐蕃使者向唐太宗求婚。
或许,唐太宗觉得吐蕃只是一个番邦小国,并不值得联姻交好,因此,拒绝了松赞干布的求婚。使者回去之后,将唐太宗拒绝的原委告诉了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则认为,唐朝皇帝一定认为求婚不够正式,所以才拒绝了。
于是,松赞干布准备大量金银珠宝,再次向唐太宗求婚。
不出意外,唐太宗再度拒绝了松赞干布。这下子,松赞干布终于明白:唐朝皇帝不同意他的求婚,分明就是看不起吐蕃嘛!
好歹,松赞干布也是一任赞普,是吐蕃最大的王!怎能甘心受这样的屈辱呢?
638年,松赞干布发兵20万进攻唐朝的松州(位于四川西部)。得知吐蕃想要“搞事情”,唐太宗当然不能坐视不理,派出5万步骑兵(派出这么少兵力,足见太宗对吐蕃的不重视)迎战。
双方打了一个月,吐蕃吃了不少亏,唐朝军队也没占多少便宜。打到最后,松赞干布下令撤军,战争结束。
唐朝虽然赢了,可是赢得并不容易,吐蕃的实力并未太大损失。这一仗,让唐太宗明白了一件事:吐蕃国可不是什么软柿子。
战后,松赞干布派来的使者抵达长安,向唐太宗奉表求和,并再次请求赐婚。唐太宗也不想再打了,于是,借着吐蕃使者求和的机会,同意了松赞干布的求婚。
641年,唐太宗下诏,册封宗室女文成公主作为和亲公主,出嫁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一起入吐蕃的还有大量的“彩礼”,包括:能工巧匠5500人、牲口5500种、植物种子3800类、释迦摩尼12岁等身像等等。
尤其是这尊释迦摩尼12岁等身像(至今仍供奉在大昭寺),对吐蕃的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文成公主带去的能工巧匠和植物种子,对吐蕃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也改善了吐蕃的生活。
文成公主嫁到吐蕃之后,吐蕃的风气是这样的: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可见,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和亲,对吐蕃影响之深。
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仅仅9年,即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因病去世,享年34岁。
松赞干布死后,他的孙子芒松芒赞继承赞普之位。松赞干布英年早逝,他的孙子芒松芒赞又能几岁呢?因此,吐蕃的大小事务,实际上由吐蕃的大相(相当于宰相)攒东逯把持。
攒东逯又是何许人也呢?
当年松赞干布三次派出使者向唐太宗求婚,这位使者,便是攒东逯。
故,按照如今的说法,攒东逯在当时属于妥妥的“亲唐派”。在他任吐蕃大相期间,两国关系还算友好。和亲的目的,是为了维系两国友好;如此,文成公主也就没理由回到大唐。
毕竟,文成公主是攒东逯亲自主持,千方百计求来的联姻。
公元667年,攒东逯病逝,他的儿子论钦陵成了吐蕃的大相。论钦陵与攒东逯不同,他早就看不惯吐蕃亲近大唐的“低姿态”。因此,他一上台,就开始四处扩张领土,不断骚扰大唐边界。
此时,文成公主已经入藏26年。
她想念故乡吗?想,一定会想。每当夜深人静时,她都会为大唐祷告,同时也为吐蕃祷告,祈祷两国和平相处。
文成公主想回到大唐吗?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她回不去。
且不说两国正处于交战状态。文成公主要是回大唐,只能自己走路回去。从拉萨到长安的路,隔着无数高山大川,期间狼虫虎豹不计其数,唐僧取经都不敢走这条路,更何况她一弱女子!
另一方面,由于文成公主对吐蕃做出的巨大贡献,吐蕃百姓对她非常爱戴,也不舍得她离去。
因此,松赞干布去世之后,整整30年里,文成公主一直处于孀居状态,虽有动过回大唐的心思,为了两国的关系,始终没有动身回大唐。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因病去世,吐蕃为她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将她葬在松赞干布墓旁边。为了表示对文成公主的敬意,吐蕃与唐朝暂时停火,唐朝也派遣使臣到吐蕃吊唁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以她短暂的一生,铸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真真可敬!
关注公众号:历史故事君,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