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很多人不想着努力学习提高成绩,而是痛恨自己没有特权和捷径。
补充一点吧,我不会为了特权和捷径开脱,我知道很多特权和捷径是不合法的,但那是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要去解决的,不应该为这些影响我们自己的努力。
再补充一些,为了避免误会~原答案中的“很多人”是指不为了实现公平,不去努力,而只为了自己也有特权的人。我从不否认努力学习和呼吁公平可以并行不悖,但只盯着得到特权的人,而选择性忽视那些甚至没有机会参与自主招生的人,这可不是公平。然而现实是这些人占领了舆论……
我觉得可以分三个层次来说这个问题。
一
权钱交易,走后门。
这个是最直接粗暴的不公平,但是也是最容易被朝阳群众挖出来的玩法。
可以说是很Low的一套做法。
二
校友关系、校董关系、家庭背景。
这是美式招生的一个大特色。
留学党每每说起谁谁谁拿到了牛逼的offer,往往发现不是该生两科考得有多高,或者中介文书有多好,而是,从家庭上就没得比。人家家里牛逼,所以十几岁全世界飞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学术论坛。最关键一点,他爹、他叔是常春藤某校校友,或者他爹、他叔有个朋友是常春藤某校校友或校董。
偏偏这套“美国特色”很快就在国内发扬光大了。
有的还玩得更直接彻底,我把你祖上三代查清楚,再来决定你是否配的上我们学校。北京有几所初高中,能提前三年开始递交申请材料,提前一到两年邀请参加夏令营等活动,如果你爹妈没权没势,或者文化水平不高,第一轮就刷下去了。
问题就来了,美国也是这么搞的,凭什么说中国这么搞就被骂?
有几点需要明确:
美国这些校友、校董、甚至临时捐钱好说话的大学是些什么大学?是私立大学啊,亲。
你中国这些学校是什么学校?是公立学校啊,亲。
而且美式教育体系下,确实出现了有钱人受教育机会比穷人大得多的情况。你中国人愿不愿意这样呢?
还有美国的公立大学,一样各种招生指标,各种特别奖学金名额。能具体到哪个肤色的人招多少,哪个种族的人评价系数加多少,哪个体育项目要特招多少人。这些东西,年年都在撕逼。
到中国来,这些公立大学却在争相吸收“个人能力强、家庭底蕴厚、权力地位高、朋友关系多”的四好学生,令人作呕。
三
实际操作中,能参加自主招生的人群区分和招生地域歧视现象。
别的不说,自主招生中一套流程下来上万的机票钱、住宿费还有参加各种校方活动的费用和时间成本,穷人家的孩子是负担不起的。
当然,能有资源接触到自主招生,最后能申请到二轮的学生肯定是负担的起这些的。
所以自主招生从一开始就有一道天然阻隔,把一部分人划在了外面。
然后就是地域歧视了,可以说是高考是怎么歧视的,自主招生一样,甚至更严重,操作上更明目张胆。或者你可以说北京上海这些地方的学生玩这一套玩得经验丰富,人家先天就有更多资源,参与的人也更多,所以你边缘地方的就玩不过别人咯。
不管怎么说,现实的结果就是原来大家诟病高考地域不公平,北京等地名额太多的问题,现在通过自主招生,人家实际的名额更多了。
说个例子,我这一届学院去ZJU面试研究生的几乎全军覆没,不是单纯的学术成果不行或者现场发挥不好的。有的是几十个人竞争以为是有多少名额现场争多少名额,然而根本不是,前期夏令营已经内定的名额一除,最后拿出来实际争的只有那么两三个名额,你们没参加过夏令营的就争去吧。还有的俩人站一起,一问你是SCU的,一问你是中东部某211的,结论简单,收中东部那个。如此种种,反正面试打分全看现场的老师,他要你就要你,不要你就不要你,不需要什么理由。
这还是研究生招生喔,其实已经很单纯了,毕竟是要搞学术的。再往下的大学甚至初高中招生面试怎么说呢?看面试老师喜不喜欢你咯,问题是面试老师会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呢?
你说自主招生有没有加剧社会不公和阶级固化,我说是有的。
但是这些问题不是单纯来源于自主招生,很多是早就根植在中国的招生考试系统中了。
偏偏各个学校自主招生的理由都是更灵活、更全面地发掘人才。
呵呵,如果家庭也算人的才能的一部分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