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韩国要频频窃取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该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1页

  

user avatar   fanshi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韩国的做法,其本质是极度自卑。

当自卑到了极点,又无法像阿德勒所说的,将其变成超越的动力时,就会迫切需要营造一种优越感作补偿,也寻找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因此有时候看起来又很自负。

我们在历史上虽然曾被半殖民,虽然曾经“臣构言”,但从未当过别人的附庸。而韩国(朝鲜)不同,他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都是中国的附庸,曾与中原王朝对立的高句丽,也跟后来的王氏高丽没什么关系,王氏高丽掌权后还要向明朝上奏请示。

因为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就很难理解韩国的做法。

当一个人长期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下,自己有了一些能力以后,便会不择手段地摆脱这种处境。

韩国如此,越南独立后也是如此。

我曾有个越南同学,有一次跟她说,你们国家以前都是用汉字的。她的反应特别激烈,矢口否认。我说维基上都这么写了,你们国家的古籍也有汉字,然而她就是不承认,就是说这一切都是假的。没有办法,他们对这类事就是很敏感,无论如何都要强调自己是独立的,没受过中国影响的,哪怕歪曲事实。

越南想要学法国情调,那就去吧,死不承认,也没办法。

但韩国的做法就比较恶心了,他们不是不承认,而是要颠倒黑白,鸩占鹊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韩国如果完全刨除中国文化,他真的就什么都不剩了。

越南好歹有点国家自豪感:我们跟世界无常中的三个大国干过,虽然都挺惨,但我们也硬刚了。

韩国呢?不是中国的附庸,就是被日本征服,翻翻历史,真就没什么值得拿出来骄傲的,没有怎么办?编呗。

日本从不避讳自己效法过中国,因为是岛国,保证了一定的独立性,自己有本土的神道教,有自己独立的创世神话,传统上有所谓的万世一系的天皇,文化上有最早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军事上跟元明掰过手腕,近代是东亚一霸。

中国也从不避讳受过佛教的影响,理由就更不用说了,儒释道合流,没有佛教,诸子百家,哪个拎出来在世界历史上,脸上都有光。

韩国避讳中国的影响归根结底是自己底子太虚,军事就不用说了,自古以来就是别国的战场……中国和日本在这打,中国和美国在这打。政治上,以前中国说一不二,现在美国说一不二。

那就剩文化了,可文化也没多少,古籍都汉字写的,脱离了中国,无非也就是调头倒向了基督文化,那也不是你的。

韩国兴起的影视剧,打开一看,美剧和好莱坞味儿越来越重,丧尸文化、末世文化,哪个不是西方的文化元素?

所以,韩国根本就没法割舍,割舍中国影响,你就被基督影响(还变成了邪教);割舍基督影响,你就被中国影响。

那怎么办?你好意思说耶稣是韩国人吗?那你就得罪了太多西方国家了,几亿基督徒不干你?

那就剩抢中国的文化了。

江陵祭这个活动,本来是他们在春季的祭祀,可非得跟端午挂钩。

注意,江陵端午祭这个词,明确出现就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事,九十年代才被定为重要庆典。它就是靠端午这个名头,才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以前哪有江陵端午祭啊?那就是个春天的祭祀活动好么,上世纪才开始靠端午沾上点文化感。


还有一点也是特别搞笑。

世界大国都说happy chinese new year,就韩国和越南非得强调,是happy lunar new year。

把中国年说成农历年,就是在去中国的影响,但是能怎么样呢?这历法是谁发明的,世界大国都知道,也只有他们这些曾经做过附庸的国家才喜欢搞这些文字游戏来自我安慰。

这个我试过,我给越南韩国朋友发chinese new year,他们必回lunar new year。


我们要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主要的就是得自己足够重视,以前端午清明也不放假,好像就是因为韩国来个江陵端午祭,五一黄金周才被打散,成了各种三天假期。

只有我们自己重视了,别人才会重视。

宣传是最主要的,可以跟日本学学,塑造个匠人精神之类的。

有些人可能觉得商家在炒外国节日,我不是很赞同,事实上,商家什么节都炒。



个人愚见

订阅号《弹幕集》


user avatar   fei-fan-7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韩国文化本来就是次生的,自身并没有诞生出多少原创非遗,是中华文明这颗大树下的一根藤蔓。

韩国现在经济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文化上的自卑感最后会阻碍韩国的发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文明是根,非遗是枝叶,就如同你在花园里摘花,不管你摘了多少,最后都会枯萎,因为枝叶离开了躯干,没有土地的滋养,是养不活的。

韩国民间画往往来自儒教、道教、佛教或者萨满教。

这些宗教流派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格神以及不同教派形成了不同的绘画风格,只有在充分理解和不断揣摩的基础之上,才能诞生出优秀的民间画艺术。

什么是神似?必须要深入到这些思想的深层,要搞清楚宗教的基本含义,和辩证认识。

而继承和发扬民间画,最起码要有一个深入学习的心态。而真正的高手,并不是突如其来,也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搞定,这需要一个深厚的群众基础,传承需要数量优势。

这个数量优势从何而来?

就是要有大量的对于民间画感兴趣的韩国人学习中文,学习第一手的中华文化,从宗教的源头去加深对于宗教的认识。

否则,你拿起笔画民间画,但是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表现?一问三不知,最后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韩国要搞非遗传承,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到中国学习。因为根就在中国。

我就去过藏传佛教的寺庙参观,和一些画匠交流过。

藏传佛教有几个大的流派,然后又分出不同的小流派,那曲、拉萨、日喀则、色达、亚丁、玉树等地唐卡绘画是有区别的。对一些相同的故事的演绎和表现大不相同。而这些都是非遗内容。

比如说乡城县的画匠,就可以长期吃住在寺庙,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只研究画艺和宗教,努力维持自己的风格,不断保护和传承下来。有的画匠从十几岁画到老,只不过是从一间寺庙到另一间寺庙。从来没有离开这片土壤。

你说韩国继承民间画,是不是要懂得其中的区分?

这不是简单说一说就行了。没有这样的精神,是搞不出来的。

当然,你说韩国人刻不刻苦,努不努力?

肯定有。

但是,韩国一直在干的是什么?

是去中国化。连汉字都不学了。

现在遍及韩国的主流宗教是什么?

是搞脱亚入欧,把基督教当宝贝,并且延伸出了大量的基于基督教义的邪教。

在自我斩断中华文明根源的同时,韩国民间画就失去了灵魂。

拿一本道教、佛教的书籍,看不看得懂?

那么,这算什么非遗?

这是篡改后的非遗,所谓四不像。

就像是猫扑蝴蝶,这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还要加一点西洋技法?

非遗继承在大家的眼里,什么是正宗的,什么是伪劣的,一看便知。

题干说的油纸伞。看起来平平无奇,制作并不算难。

但是四川的油纸伞和杭州的油纸伞,风格差异之大,油纸伞的绘画和工艺处理,没有老师教授,没有对于内容的认真学习,连白素贞都搞不清楚,不知道什么是流派,那么最后弄出来的是什么?

非遗不是简单的学习一项技术,非遗也不是搞现代工艺,流水线出品,非遗的内涵是对古老文明的代代相传。

只有活着的非遗,才是有生命的,才是有价值的。

文化是偷不走的。抱着这样的想法,只会贻笑大方。


user avatar   li-miao-wen-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我们要首先弄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

也就是所谓非遗在国民生活中的作用,

从经济利益层面来说,

非遗的作用就是开发文化品牌和旅游项目,

这两个目的分别对应的是

工业化社会前期和农业化社会后期,

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求,

非洲的发展程度用不上非遗,

美国的发展程度非遗没有用;



中国在前些年处于农业社会

向工业社会转型时很需要非遗的经济价值,

而随着经济和国力的发展,

现在我们已经不用靠贴牌生产和旅游产业来赚取外汇,

非遗的经济作用逐渐下降。而韩国由于其国土面积小,

又被美国锁定为全球生产体系的链条上的固定位置,

发展阶段也就停留在贴牌和旅游业占据相当比重的地方,

经济上自然持续迫切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加持。

从精神层面来说,

非遗可以凝聚文化认同塑造共同的国民认知,

我们中国文化一脉相承,

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目标空前一致,

而韩国经历了废除旧文字,

从东方儒家文明倒向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波动,

社会思想撕裂,

而且由于美国的新殖民统治和财阀

垄断造成了国民认知的混乱,

所以才需要有所谓非遗来彰显文化传承。


user avatar   xiao-xiao-yi-98-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忙着卡对方脖子呢……




  

相关话题

  曹雪芹家族的「江宁织造」相当于如今的什么职位? 
  雍正为什么会被严重抹黑? 
  善于跑路的将军是不是也可以称为名将?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党员之间要互称“同志”?“同志”背后有何含义? 
  为什么大部分人看不懂《大明王朝1566》? 
  知府、巡抚、府尹、布政使、在明清时期哪个官大,这几个官有什么区别? 
  人在什么时候可以不顾一切坚持信仰? 
  韩国人是不是很有礼貌? 
  时至2020年,韩国恢复汉谚混用的可能性还有多大?是否随着时间推移,此种可能性会越来越小? 
  为什么现在许多中国人礼仪尽失? 

前一个讨论
国内现今文史哲领域的西方中心论,言必称希腊,是否说明了这些领域自八十年代起腐朽僵化,学术近亲繁殖严重?
下一个讨论
行文流畅是低评价吗?我看很多人说网文对文笔要求不高,行文流畅就行,可我感觉好难达到,是我太弱了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