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第2页

                             10    11    12 

user avatar   blacklanc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享年91,算喜丧了,不必过于难过。

以后每次有了新的杂交水稻品种,都往陵园里种一株吧。


user avatar   cao-zhe-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袁老的贡献并不局限于中国,以他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农学人是实打实的为整个世界驱散了饥饿。

杂交水稻可能并没有东北大米那么好吃,但是无数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因此活了下来,无数本可能发生的人道主义灾难因此得以避免。

对于他们而言,吃饱饭就意味着生存,就意味着和平。

袁隆平院士值得被中国人铭记,更值得被全人类铭记。


user avatar   mo-deng-zhong-c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袁隆平读大学时,有同学在嘉陵江失踪,他跳江搜寻,顺流而下,一口气游出十几里。


他是游泳健将,得过汉口预选赛100米和400米两个第一,得过省运会银牌。


1952年,贺龙主持西南地区运动会,他代表川东到成都参赛,因好奇龙抄手等小吃,拉肚后表现不佳,最终得了第四名,前三名都入选了国家队。


返校后,他报名参加空军,从800余报名者中入选,然而因抗美援朝战事放缓,他又被退回。


好友为他忧心,他却浑不在意,自评生性散漫,喜欢过率性而为的生活。


他读的是农学院,毕业分配表格上,他随手填下“愿意到长江流域工作”,最终被分配到湖南湘西的安江农校。


同学在地图上找了半天没找到,劝他说那里比较偏,会一盏孤灯照终身。袁隆平说,没事,寂寞时我就拉小提琴


他从重庆坐船到武汉,从武汉坐火车到长沙,再坐两天烧炭的汽车,翻过雪峰山,到了安江。


校长生怕大学生跑了,特别强调学校有电灯,但袁隆平更满意校边的沅江,放下行李就去游泳。


最开始,袁隆平负责教俄语,但很快改教遗传学。大学时,他学的专业是遗传育种,然而教书后才发现并无教材。


他带学生去雪峰山采集标本,自制图表,自编教材,在班上成立科研小组,做农学实验。


他时常想起小时看的《摩登时代》,卓别林想喝牛奶,招手奶牛即来,想吃水果,伸手窗外就摘。一个时代的摩登,根基在田园。


他做嫁接实验,让红薯上开月光花,让番茄下结马铃薯,让南瓜秧长出西瓜:


当年结了一个瓜,南瓜不像南瓜,西瓜不像西瓜,拿到教室让学生看,大家哄堂大笑,吃起来味道也怪怪的,不好吃。


欢乐的实验很快戛然而止,三年困难时期到来,袁隆平在自传中说,亲眼见饥饿的人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


众人发明双蒸饭,饭蒸两次后,看着多一些,袁隆平几次梦见吃扣肉,醒来才知南柯一梦。


他因此研究水稻。1961年7月,他偶然在田间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


稻株麦穗低垂,颗粒饱满,推算下来,用其做种子,水稻产量能翻一倍。


他小心翼翼培育了一年,但新麦田收获令人失望,他坐在田埂上反思,意外想明白水稻杂交的可能性。


一切关键变成寻找野生不育株。他带个水壶,前往稻田,寻找天然的特殊稻苗。多年后,他才知道,那个概率是五万分之一


14天后,他在14万株稻苗间,找到了第一代不育株,并以此写论文投稿,1966年,发表在中科院下属的《科学通报》。


十年动荡到来,他因那篇论文,被高层关注,得以继续研究,然而妒者甚多:中专教师能搞什么研究,不过是骗国家经费。


1968年夏天,袁隆平培育的不育株,一夜间被人拔空,袁隆平四处寻找,3天后,在一口井中,发现水面浮着5根秧苗。


那5根秧苗成为宝贵的延续,此后为了安全,袁隆平带两名助手,远行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7年再未归乡。


在云南,他们遭遇滇南大地震,从废墟中抢出种子,在海南,他们碰到三亚大洪水,将秧苗带土挖出,放到门板上,漂游转移。


海南日子清苦,唯一福利就是老家带去的腊肉,但只有特殊日子能吃,平时想吃,需举手表决。


1970年,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在铁路涵洞的水洼中,发现一根野生的不育株。


袁隆平从外地赶回,将其起名为“野败”。


“它像一堆野草,叶子一碰就掉了”。当时众人未曾料到,野败会成为奇迹的起点


袁隆平研究发现,野败完美符合培育需求,18个省市科研人员赶赴三亚,水稻杂交浪潮自此开始。


1975年时,南方杂交水稻面积仅370公顷,一年后便飞跃至13.87万公顷,两年后激增至210万公顷。


袁隆平的事迹传遍神州,写入课本,对这个饱经风霜的古国而言,吃饱饭的意义不言而喻。


1981年,袁隆平被国务院授予特等发明奖,他也成为陈景润之后,新的科学偶像。


第二年,袁隆平受邀前往菲律宾,参加国际水稻学术报告会。


登台后,投影仪忽然打出他的头像,下面写着“"Yuan Longping,the Father of Hybrid Rice”。


主办方说:


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事实上,早在三年前,袁隆平便已在国际会议上推广中国杂交水稻,20余国专家听得聚精会神。


讲完后,澳大利亚专家举手问,什么是“赶粉”。袁隆平笑着说,那是中国的土方法,农民两头牵长绳,扫过稻田,抖出花粉。


会后不久,美国企业来华,签订协议,在美国种植杂交水稻,这是中国农业第一个对外技术转让合同。


袁隆平五次赴美传授技术,骑自行车往来美国稻田。


杂交稻田增产明显,美方震动,特意到湖南拍了部彩色纪录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花园里——中国杂交水稻的故事》。


杂交水稻迅速风靡世界,日本出书《神奇水稻的威胁》,菲律宾总统飞到北京给袁隆平颁发勋章,越南盗版了袁隆平著作,偷种杂交水稻多年。


袁隆平的学生,到东南亚腹地传授技术,因在政府军和反政府军交错地带种植,被多次绑架,但听说他是粮食专家,总会立即释放。


在更远的非洲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解决了当地温饱,被印在面额最大的货币上。


袁隆平说,当时种植杂交水稻的国家有20多个,其中一个印度,吃大米的人口八九亿,一个越南,吃大米的人口六七千万。


成名后,袁隆平受访时,反复提及他有两个梦。


一个梦,是他在稻田中睡觉,水稻像高粱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籽粒像花生一样大,他称为“禾下乘凉梦”。


另一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若全球稻田有一半种上杂交稻,可多养活四亿到五亿人。


他倾其一生,希望两个梦实现。


九十年代,袁隆平三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三次落选。


舆论抱不平,但袁隆平平淡处之,“我搞杂交水稻研究不是为了当院士,没评上院士说明我的水平不够”。


1995年,袁隆平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被推荐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当选那天,介绍袁隆平时,美国科学院院长,诺贝尔奖得主西瑟·罗尔说道:


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 万人的吃饭问题。


参会后,在白宫前,袁隆平被中国游客发现,人们纷纷要求合影签名,有人喊他“伟大的科学家”。


自传中,袁隆平说,这让他诚惶诚恐,“不是伟大,是尾巴大,尾巴大了也有好处,就是不能翘尾巴”。


亲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激流,他早知浮沉真意,高楼大厦让他压抑,他的梦终究还在稻田之中。


晚年的袁隆平,活得越来越像青年时自在。他尽力远离喧嚣,说话也越来越无忌。


他写自传说上学爱睡懒觉应付检查,说也在乎名利,只是不放第一位,常有记者让他到稻田拉小提琴摆拍,最后他直言说他拉的不好听。


澎湃的记者问他:您是几代人都非常敬佩的偶像,能给年轻人一些人生方面的建议吗?


他答:人生啊?这是哲学问题,我不懂,问哲学家吧!


他爱好只剩运动和看书。一度迷上气排球,打球时老人高度兴奋,其他人忘记比分,他一定记得。


几年前,因为气喘,他被迫不再游泳,此后,走路也需搀扶。


所幸看书不受影响,老人每周看3天业务书,其他时间看文史地理,以及外文。


他说,运动和看书的目的,便是让脑子灵活,让他还能够下田。


去年11月,袁隆平哭了,他团队培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亩产达到了1530.76公斤,刷新了世界纪录。


对于年逾九十的袁隆平而言,世事已难动情,除了禾下的梦。


然而,他无法再亲睹两个梦的后续。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老人与世长辞。


悲怆在社交媒体蔓延,不同年龄的人都在表述哀思。有的人沉默寡言,但离去时总让国人心头一空。


91岁的袁隆平,大半生只在稻田之中,每当我们见多了天马行空光怪陆离,想起老人,总觉得安心和有底气。


他以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最有价值的。


今天,这底气不再了。


傍晚时分,长沙的人们自发送别袁隆平,浩荡的人潮填满街巷。这是最朴素,也是最厚重的致意。


那人潮,就像他曾经畅游的嘉陵江、沅江和长江。


江涛阵阵,送别一位老人。


作者微信:wangpeng201611,欢迎交流。

有趣文章很多,欢迎移步微信公众号:摩登中产


user avatar   xiao-miao-ta-huan-shi-miao-m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道怎么了,从下午到现在心里一直空落落的。


user avatar   Ryanask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写袁隆平院士可爱的一面吧,缅怀国士无双。

1、央视《面对面》里,袁隆平院士自己很喜欢老师给他的评价--自由散漫。

2、袁隆平院士开心地说自己是“90后”,脑子不糊涂。

3、央视《对话》中,袁隆平院士说的是青春,不是高龄。

4、《天天向上》,袁隆平院士爱吃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水煮肉片。

5、一直保持一颗可爱的心。

6、袁隆平院士带博士生脑阔疼。

缅怀袁老,当之无愧,国士无双。


user avatar   jiang-cai-kao-yan-bi-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袁老千古。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直到现在我都无法接受这个消息,第一次感觉这个消息是谣言该有多好。


袁老去世了,但是西方和公知任然不放弃对他的诋毁,以后见到这样的,遇见一个举报一个。我们是国家的未来,新中国以后的路还需要我们来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


user avatar   lulueh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这张图并没有什么不尊敬的意思,但如果这张图能理解成袁老在提醒大家,“少胡思乱想,要珍惜当下,脚踏实地,勤恳做事”的话。

让袁老永远存在于网络MEME里,也是一种很棒的纪念吧。


user avatar   guai-li-luan-shen-28-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转又反转

袁老是在等我们把这顿午饭安心吃完吗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们好好吃饭 不要浪费粮食

珍惜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就是对袁老最好的告慰与缅怀

之前也有伟人离开 但这一次尤为难受

因为民以食为天

这一份紧密的感情就像刻在了DNA里

祖祖辈辈 永永远远都割舍不掉

又想到了那些成箱成箱倒牛奶的追星族

心里堵得慌

“我有两个梦,一个梦是超级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接的子有花生那么大,叫做禾下乘凉梦。”

现在袁老的梦快成真了

我们每个人都能用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表达对袁老最大的缅怀:

好好吃饭,不要浪费粮食

一日三餐 米香弥漫 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user avatar   ling-hu-er-g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袁老,那将是诺贝尔奖的殊荣。

杂交水稻技术使得那么多人免于饥饿!这是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啊!活菩萨,真正的活菩萨!

诺贝尔和平奖颁给袁隆平院士,才使这一奖项真正的体现了和平!

古代战乱,大多数原因都是农民吃不起饭,揭竿起义。

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问题。


user avatar   shitug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史图馆缅怀袁隆平院士原创诗词:

醉太平(by 小玄学)

鸬鹚莫鸣,耕牛慢行。耖犁还可稍停。看禾田稻青。

秧苗昧情,无知晦明。恨遗红日煋煋。却道仓已盈。


悼袁老(by 双手开扇又一年)

束发立志救馁荒,一世劬劳为糗粮。

亿兆黎庶衣食系,要使人间谷盈仓。

陌上青青灼暑气,禾下盈盈乘闲凉。

道毋饥人已遂愿,子魂魄兮归故乡!


挽诗(by 淞溟冽-源儿)

肝胆相照双目明,丰衣足食盛世临。

痛哀无双四国士,长使天下泪满襟。




                             10    11    12 

相关话题

  请问作为一个即将入学的PhD学生,怎么去发掘或者说判断出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领域呢? 
  如何看待我国首次获得飞秒尺度的 X 光照片? 
  生物领域的学术造假情况较为突出吗? 
  地质、植物、动物等科研工作者,在野外考察时是否会配枪? 
  你觉得费米悖论荒谬吗? 
  为什么知乎里学术性的问题越来越少? 
  导师喜欢有什么特质的学生? 
  在科学史上,有什么解释非常错误,但预测非常准确的例子? 
  既然神经元的结构非常简单,那么为什么不制造几百亿个模拟神经元来模拟人脑? 
  关于火车的一个脑洞?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都在说美国衰落,没去过美国,也不了解美国人民生活,哪里衰落了啊?
下一个讨论
大家打完新冠疫苗有什么反应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