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不,逻辑反了。南明不是惨成那样了还要内斗,正是因为朝廷内斗才有了南明……
南明是历史研究者对一个时代的概括,是一个概念。概念不存在于客观世界,主观世界是概念组成的;
将领的利益格局和背后的社会关系,是一个现实。张三要当官、李四恨王二,这都是现实。
你如果要改变现实,就要对现实下功夫,比如用武力和利益改变当时的格局,而不是对他们输出概念,比如“停止内讧、一直抗清”。后者是对老百姓喊的,当然不是说就是主观骗人,就是假的,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会,尤其是读书太多但天资不是很好的人,不要为了概念,尤其是别人创造的概念,去抹杀具体的人、具体的幸福、具体的事情,尤其是你自己的具体。
如果某两个将领打起了内战,那可能是他们俩人或者其中一个私德有问题。但如果所有人都在打内战,那必然是环境有问题。
忠贞营被其他明军攻击的记录很多,他们主动和各地豪强开干的记录也很多,郝摇旗就不用提了,内讧小能手。西营出滇第一步是先干贵州和川南的明军,郑成功管你是明是清,有粮就抢。舟山明军人脑子都打成狗脑子了,王兴在汶村抗清之前第一步就是把当地士绅陈家给灭门了。
首先,你不知道你的友军是人是鬼,好多人都是向清军诈降甚至正式投降过,然后又反正回来的,没有投降记录的人,又焉知以后不会投降。各地的士绅豪强,有些虽然剃发了却还支持明军,有些没剃发却和清朝暗通。不到最后死的那一天,根本分辨不出谁是英雄谁是叛徒。
能挺到南明后期的每一支军队都有“友军猛于虎”的认识,如果不是一直像防贼一样防着友军,早就被那些降清的明军摘了脑袋去请功了,哪里活得到这个时候。防备稍稍松懈一点,就是杨展的下场。在这种完全没有互信的环境下,大家全都高度紧张,自然非常容易冲突。
其次,就是补给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舟山明军,各家将领杀来杀去,还有大批的人不断上岸降清。能退到舟山的人,多少都还是有一些节操的。但是节操不能当饭吃啊,爱国热情扛不住饿。舟山缺少可耕地,加上渔获也不可能养活这么多部队,连房子都不够,很多军队只能住在船上。而船是有寿命的,过几年船一烂又该如何?
因此,舟山明军时常登岸劫掠,闹得很多百姓都开始敌视他们,同样以海岛为根据地的郑军也有同样的问题。郑成功打郝尚久之前,也有严重的缺粮问题。粮食一缺,军纪也是难以控制的,不管主帅道德如何,在当时的条件下,都无法阻止饥饿的士兵去抢劫。
内陆的人也同样不好过。郝摇旗火并陈友龙固然有何腾蛟授意的因素,但当时他在柳州筹不到多少粮饷才是主要原因。郝摇旗、焦琏、滇军三方在桂林一带冲突不断,问题的根源还是为了争夺饷源地。曹志建盘踞道州一带,取当地粮赋养军,清军来了他往死里打,明军来了他也往死里打。因为不管是清军占了道州还是明军占了道州,他的兄弟都要没饭吃。湖南丢掉之后,大量的湖南明军撤入广西,这一问题就更严重了,忠贞营几万人马,在崇祯年间的话得广西一个省的全部钱粮才能养得起,现在要和瞿式耜、陈邦傅等等大量明军一起分享广西的钱粮,根本不够吃,所以他们和陈邦傅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广东的杜永和明明面对清军大兵压境,却也不让忠贞营来广东,因为对他来说,如果清军打败了忠贞营,那么他的地盘就是尚可喜的,如果忠贞营打败了清军,那么他的地盘就是高一功的,无论如何他这个两广总督都当不下去。所以他宁肯独自和清军战斗,打赢了,广东就还是他的地盘,打输了,尚可喜为了接着打高一功,也会给一个比较优厚的投降条件。
从整体来看,打内战对国家自然是不利的,但是站在这些将领本人乃至所代表的军事集团的立场来看,还真的都是以当时掌握的情报能得出的最优解。
最后,还涉及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有一支强大的中央军能压服所有军阀,裁汰冗兵冗将,统一分配粮饷,让地盘不再变成军阀的私产。只有这样,才能制止内斗。
那么问题就来了,不把军阀打服了,又怎么能把他们手里的兵权和财权收回来呢?要制止内讧,就必须得先发动内讧才行。但是发动了内讧,又不见得一定能打赢,未必起得到制止内讧的效果……
于是,死循环就诞生了。要制止内讧,就要统一权力,要统一权力,就要有钱粮地盘,要钱粮地盘,就得动武去抢,既然动武去抢了,能活到这会儿的将军哪有好惹的,肯定得还手,于是爆发更大规模的内讧……
除非某一势力有压倒性的绝对优势,才能把内讧制止了,但即便是最有希望的西营,也没达到这个程度。
斗的话还有机会活下来降清,不斗当时就死
因为都把亡国与亡天下的异同搞明白了,亡不亡国,是门生意,亡天下?那是不可能滴。
为什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丧失了大部分苏区根据地
要长征北上抗日了
湘江战役还把精锐都打掉一大半了
革命前途差点都中道崩殂了,危急存亡之秋
中途都还要不断进行路线斗争?
遵义会议对比红一红四都不算高潮
教员自己说的,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就是草地分兵那段时间。
连宁都会议后教员都没那么焦虑过
月黑雁飞高,红一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杀气满弓刀。
都要拔枪见红了
最后不是那句红军不打红军
中国命运都要改写了。
两河口会议、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
北上南下之争,草地分兵
俄界会议
一个会议接着一个会议
一份指令接着一份指令
一份电报接着一份电报
如果不是林总他哥林育英假传莫斯科圣旨
十大帅还能剩几个啊?
看到那段历史,看到那群可歌可泣的老兵们牺牲在路线斗争中
都不禁会想,为什么还要内斗?
等年龄大点就知道了
gm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路线斗争就是gm
当一个组织在上升期,矛盾尚可磨合
当组织出现危机了,谁都觉得自己是对的
十一次路线斗争也好
南明内斗也好
都印证了一句话
教皇你有几个师?
真理只在大炮范围内
腔杆子里出证券
说服不了你,那就只能让你去跟朱元璋和马克思忏悔了。
这个现象并非南明独有,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关于这个问题,委员长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国若亡于日本,我等尚有亡国奴可做,若亡于G匪,则做奴隶亦不可得。
这段话是对委员长“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解释,客观的说,站在国民党的角度,这段话是正确的。48年国民党都大势已去了,李宗仁白崇禧还在搞倒蒋运动,这个内斗程度和南明也是五十步笑百步了。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内部矛盾远比外部矛盾尖锐。
外部斗争输给满清还可以投降,尚可保平安富贵,积极点的还能加官进爵。要是内部斗争输了,全家老小都吃不了兜着走。
对当权者来说,权力斗争内外有别,外部斗争是利益交换,内部斗争是你死我活。
内部斗争可是没有投降这个选项的。
人性使然,你跺你也麻
这个事儿我以前也觉得奇怪,火烧眉毛了还要纠结谁走门谁跳窗,听起来很魔幻,但现实就是这么魔幻。
但类似的事情多了,我倒是有了新的看法。
以往,我认为明朝之所以会灭亡是因为内斗,就是这种无休止无底线的内斗。阉党和清流斗,太监和大臣斗,农民军和官军斗,皇帝和皇帝斗……
但是随着阅历增加我发现,其实内斗哪里都有,任何时候都有,大到国家小到情侣,内斗无时不刻不在。如果说有关个人操守的内斗决定了国家兴亡,家族盛衰,那么初代真的品德比后代高吗?
比如朱元璋,人头滚滚,杀功臣,杀元勋杀得血流成河,如此惨无人道一族一族的灭,连告老还乡的功勋都不放过,如此登峰造极的内斗影响大明的稳定繁荣了吗?
所以内斗并非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
第一,各方势力达到平衡,所以谁都奈何不了谁。
第二,趋于平衡的各方势力还没有任何扩张的空间,只能跟其他力量进行零和博弈。
只要是在这种模型之下,几乎必然导致内斗,而且是不死不休的内斗。
朱元璋时代,皇权跟军权完美绑定,不可撼动,而且天下初定,文臣武将都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增加自身利益。
到了南明,跟清军作战打不过,能守住就不错了不要说开疆拓土。皇权被架空,文臣武将各自为政,要为自己集团谋求利益就只能去损害其他集团,于是不是死仇也变成了死仇。
在这个模型里面,其实最最重要的还是利益扩张空间,只要有足够的利益扩张空间,或者向外获取利益比跟自己人死磕要容易,组织的内斗就都不是大问题。反过来,向内搞自己人比前线杀敌更容易得利,没有人会傻乎乎地往前线跑。
南明,甚至南宋其实都出现了这种“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局面。其实当时的金朝如果有吞并中原的雄心,以南宋的体制也真未必比南明好多少。满清毕竟是被汉化的集团,努尔哈赤本人其实跟汉人无异。这是完颜阿骨打这种渔猎社会出身的人不可比拟的。
总之,决定胜负的从大的方向上来看,更多的取决于大战略。也就是哪个集团能够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增量。南明的困境在于,这个朝廷其实是拿不出什么利益增量的。而且皇权也完全被架空,根本也没有谁把皇帝当回事儿。相比而言,衣冠南渡的时候,司马家还可以借王家势力借尸还魂,而南明其实皇帝连一个能够依附的大族世家都没有。明朝的国策就是消灭大族世家,这个时候自然也没有任何大族世家有这样的权威和财力能够支持南明。
所以看组织一定要看它的利益增量来自何方。一个靠内斗来获得利益增量的组织,是没有办法维系长久的 。
套用类似的道理,我们其实可以看到美国内部进一步的内斗,霸权扩张的极限已经达到,靠向外扩张获得的利益远不如内斗来得多,于是内斗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偏偏自身的体制又特别强调制衡,各方势力都在一个平衡当中,几乎完美地满足了上述的两个条件。
最近特朗普异常活跃又开始在他的网站上发类似推特的短文,可是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他绝口不提“贸易逆差”。这可是他打贸易战的重要依据,是他2016年说服“红脖子”支持他的主要理论。可是今天他却连提都不提了,因为
统计数字显示,2020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上升7.1%,达到3169亿美元。与2017年的2658亿美元相比,增加了14.9%。
3月(2021)的大部分进口来自中国,这推动具有政治敏感性的对华商品贸易逆差从2月的246.2亿美元扩大至276.9亿美元
照这个趋势,今年可能要破3300亿美元。看好这可是加了25%关税的情况下!!
更麻烦的是在于中国全面对抗的情况下,霸权攫取其他利益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挑战。也就是越来越难从国外获取利益。如此其内部势力想要扩张唯一的办法就只能内斗。
只要中国持续发展,我们不久就会看到反华的共识也将逐步出现裂痕,恨国内某个集团会超过恨中国,这几乎是历史的必然。
如果崇祯自己去南京或者将太子安全送到南京要好得多,南明内斗表明上有一个问题就是,南明缺失合法性,几路藩王和官僚集团谁都不服谁。 明末那种各方势力混战,有各路农民军、清军、藩王军队,如果农民军和几路明军要团结的话就会陷入零和博弈,胜利的一方迟早要吞掉失败的一方,败方首领不太会有好下场。
自卑。
大概是因为我们4000万人口的辽宁省没比过江苏和广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