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2020美团佣金收入达全国餐饮总税收1.8倍?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现在美团的佣金,就是餐饮行业的税金。


广义的税有两大特征:

一,强制。

美团和饿了么占外卖业务量超过95%,已是垄断之典范。

垄断就是最大的强制力,因为这类市场活动已经找不到其他可行的交易平台,买卖双方只能来美团饿了么进行交易,自然躲不了被抽佣。

过去我们常说“税收以暴力为强制基础”,很多人因此觉得企业的收入就不是“税收”。但“只能来我家做买卖”,这种结构性的强制其实比暴力要有效得多。

因为成本低:收税你可能要去砸门(例如90年代的村提留);但面对垄断平台,买卖双方都是“自愿”交钱。


二,买的是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说得粗暴点,就是“如果要让多数人过差不多的生活,政府要提供的基础服务”,其实是一种公平性的体现。

交通就是个典型。我国大量交通基建项目都是严重亏损,说白了还是靠税在支撑(发债这种消耗国家信用的行为,本质也是一种隐形税)。

本来是可以不修路的呀,国家提供国防和基础社保及教育不就得了?为什么要花钱修路?

因为不修路的地区会在经济发展上有隐形的劣势,该地区的人要付出更大成本才能过上“差不多”的生活。

公共服务嘛,就是多数人都得有。


所以说到底,收税不是政府的特权,而是垄断的特权,政府只是其中一种垄断形式。

要是非常宽泛地说,具有产品或系统壁垒的企业,都是在收税,例如苹果App Store的分成。但一般不这么看待,是因为这些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还不具备“广泛性”和“必需性”。

但咱们这,局面比较混乱。

咱们这反垄断法长期瘫痪,互联网领域的立法更是迟缓。我们过去几乎没有相应的政治强制力边界。

说实话现在也没看出来有多少,社区团购不还是让他们搞成了,连恒大这种地产商都下场了。

互联网本身的基建(软件开发、云托管、流量购买)已经非常成熟。当互联网向其他领域做穿透时,更多其实是一种资本行为,可以直接收购现成公司,然后利用互联网本身的基建快速复制。

而互联网资本穿透的方向,往往是衣食住行;准确地说,是衣食住行的交易数据。像美团饿了么,就是“哪里有吃的”、“多少钱”、“付钱”、“谁来送”这些核心数据。

还是那句老话:垄断了数据,就垄断了交易。


互联网资本凭借这套数据垄断的扩张路径,可以快速跨界,跨完还能垄断。

房地产资本十年前就喊跨界,顶多整了几个电影院和游乐园;互联网五年前大规模跨界,现在文娱和O2O的主导权已经不在线下了。

于是,新时代新问题:

互联网公司跨界穿透了很多领域,还实现了垄断。可其中很多领域覆盖面极广,动辄七八个亿用户,而且都是衣食住行的基础数据。

获得这些基础数据,算不算一种应当满足的公共基本需求?


如果算,那美团饿了么毫无疑问是在提供公共服务,并且凭借其垄断地位强制收税。

而公众就应当有参与谈判的权力。

因为企业和政府不同。政府背着法理负担,就算收税也不能以多收为唯一目标,总是要顾及经济增长的各种乘数系数。

讲真,中小微企业都普遍逃税多少年了。政府不认真整,其实就是要考虑市场活力和就业。

但企业没这些顾虑。财报上的利润说了算,收钱一定是收到你承受力的极限,就像现在的网约车司机。

覆盖面广、交易需求强的垄断企业这么搞,其实会严重伤害整个交易门类的外部效益。就算市场数字再繁荣,大头利润都被平台拿走,平台参与者无法形成大的积累,更不会带来多大的外溢消费。

那本质上,就是几千万甚至几亿人,在几个数据垄断平台上,以吃穿用度等各种商品及服务进行交易,交易的主要利润被数据垄断平台的资方拿走,买卖两方都被压在了相当低的利润率里。

这就是“企业国家”了。


user avatar   ling-jian-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么比有点不太厚道,因为税收基本上可以算是纯收入,而美团这个数字是营收,是没有扣除成本的,实际上净利润只有28亿,就算净利不说明问题,最少最少也该比毛利吧……

单按收入来估计的话,餐饮业增值税税率一般是3%或6%,美团好像听说有高达20%的佣金,那么按照这个数字来算的话,至少27%的交易是通过美团外卖进行的。当然实际上中小餐馆不一定足额纳税,所以比例可能也没有那么高。

我觉得也不用太纠结这个问题,实际上对于相当多的商品来说,营销成本占商品价格的比例都相当高,通常都在10%-20%,某些商品可能更高,这些钱其实也是给各个广告商挣走了,包括知乎。对于外卖的问题来说,我认为挣钱本身不是坏事,不过考虑到外卖平台的垄断程度远高于广告行业,应当考虑提高透明度,比如用户应当知道我这一单外卖有多少是平台抽取的佣金,至于挣钱多本身不是问题。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内餐饮的税率低,而且存在大量漏缴情况。

漏缴就不说,吃饭不开票是常态。

而就算开票也没多少钱,一般纳税人6%,小规模纳税人3%或1%。

美团就不一样了,费率高而且不存在漏交。

美团收取20%左右的佣金,而且不管你是小规模还是个体户都要给。

而且这还只是第一到手,给你开店提供贷款可以收第二道,给你租场地做外包是第三道,给你办理各项资质提供代理是第四道,给你招聘员工是第五道,让你用美团支付是第六道,让你在美团上购买原料是第七道。

这个垄断的庞然大物还在进化,中国处理垄断互联网企业的法制需要加快建设了


user avatar   zuting-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看三个数字:

1.4年

2019年的时候,美团曾经发布了一份《中国餐饮报告2018》,从里面的数据来看,餐饮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508天(折1.4年)。

2020年的报告没有见到,但考虑到行业竞争呈现越来越激烈的趋势(企查查显示,2020年餐饮注册236.4万家,同比增长25.5%,远高于10%的市场增长水平——市场增幅见下面),餐饮企业寿命在一增(企业数量增加)一降(市场容量下降)的挤压中,寿命只少不多。

不过咱们就说它1.4年吧。

1.4年是什么概念?

你装修一个店面,这个装修成本不算流动成本,是可以按年摊销到开业后的若干年的。

换言之,大家起执照的时候都是照着长期来打算的。但是生意一做起来就发现,每个月连流动成本都打不平,更不要提固定成本了。

税务局认可你这个摊销行为的合理性,但是市场不认可你开店的合理性。

所以对不起,只能关门大吉了。

但是你再看美团的佣金!

18%

根据美团年报,美团2020年源自餐饮外卖的佣金为585.9亿元,增幅高达18%。

10%

这几年,中国餐饮收入水平始终保持在10%左右的增幅。但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国餐饮收入下降16.6%。

小结一下这三个数

从这三组数字,你可以看到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情况:

一方面是全国餐饮收入以每年10%的水平递增,另一方面是以更高速的18%(而且这还是增幅最低的一年)增长的美团佣金,而两个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平均寿命仅1.4年的餐饮企业。

显然,餐饮行业的造血能力不咋地,它的增长完全是靠餐饮企业的高速换血来实现的。

可怜的个体。但如果你在餐馆里吃到什么不该吃的食材,外卖吃到什么不该出现的食物,我也并不意外。

质不够,量来凑。这只能是一个损人利己恶性竞争的行业。

到了2020年,这种行业情况更加畸形。

这一次不光是企业扛不住了,餐饮行业作为一个整体也扛不住了,竟然出现了16.6%的降幅。

餐饮行业受疫情的影响,换血能力大幅下降,以至于新增无法抵消流失,导致行业增幅变成负数。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团源自餐饮的外卖佣金收入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可谓是不动如山。

这是经营的水平吗?

错。这是垄断的力量。

互联网垄断

当我们把目光放到线下的实体经济的时候,我们常听到一些对经营困难和经济痼疾的讨论,那就是房地产对经营和经济的绑架。

对中小企业来说,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房租成本占到经营成本的一半已经不是稀罕事。小企业主操劳一个月,基本是给地主打工。

虽说挂了个老板企业家的头衔,但这种情况跟佃户交完租子后仅留口粮,已经差不多了。

你参加个同学聚会,除了报报头衔——反正是自己封的,实际上心里谁苦谁知道。还不如那些踏踏实实在大企业打工的同学,钱来的踏实,还不用操心。

对经济来说也是这样。最近这些年,对于房地产吸血的讨论不绝于耳。回望一下四周,房地产在生产端挤压制造业,在消费端挤压居民消费,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所以2017年以后,中央痛下决心对房地产进行调控。这中间几次反复,几次央地博弈,中央都没有松口。中央对房地产的态度不可谓不坚决。而这坚决的态度,正是源自对房地产地租破坏性的认识。

大家可能纳闷,我为啥跑题说房地产。

那是因为二者是一个道理。

互联网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初生事物已经发展到垄断阶段。

在流量经济下,商户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流量寡头的支持。流量支出完全就是线下房租在线上的翻版。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线下,企业除了地段还能有其他决定因素做做文章,但在线上流量为王的商业模式里,你没有流量就只有死路一条。

线下企业生产投入被地租挤占,线上企业生产投入被流量支出挤占,有时甚至连获得流量的资格都是个问题。

双十一的流量想不想要,想要?来来来,二选一考虑一下。

餐饮想不想发展,想发展?来来来,交钱就会有流量。

流量巨头卡在流量入口,仅凭地利就无偿剥削,甚至勒索其他企业和消费者,这种模式显然不是健康市场经济想要的。

美团去年疫情期间不就受到广东餐饮协会的联名控诉收费过高么。这就是其中一例。

一个行业一个市场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从自由到垄断的发展过程,不管线上还是线下,这是竞争导致的马太效应,不可避免。

互联网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也终于到了垄断阶段了。

往好了说,这是我国互联网发展和发达的结果;但往坏了说,垄断会让互联网变成死路。

房地产对实体的挤压效应,可以同理移植到互联网流量地租对实体的压榨上。

所以反垄断正当其时。

欢迎关注“财经杂感”,公众号与专栏同名。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又是哗众取宠的n流报纸,拿税收比收入,拿2020年的数据比2018年的数据。牛头不对马嘴。



要么你就都比收入,要么你就都比税收,要么你就都比利润,要么你都比2020年数据,要么你都比2018年数据,连基本逻辑都搞不懂也学别人标题党?



我教你一个:如何看待2019工商银行的年度净利润相当于全国所有国企利润上缴总和。

记住,谈利润就谈利润,数据对比要同一年度,回家多练练吧。



如果这些n流报纸有能力去收集下,不妨去研究下全国餐饮的房租成本相当于多少倍的税收。有多少餐饮企业是倒闭于佣金,又有多少是倒闭于房租?

一个餐馆可以不上美团,但一个餐馆可以不交税吗?可以不交房租吗?当然,如果自己是房东可以。



渠道成本20%,在全行业来看,叫做特例而不是普遍情况,是特别少的特例。稍微有商业常识都知道,渠道成本30-50%以上是通行情况,更高的也是常见的。谁都拿渠道成本去和税收比较,无异于鸡同鸭讲。

餐饮业税收少,第一反应难道不应该是征收能力,征收成本和征收效率的问题吗?过去我在谈海底捞的时候就说过,中国万亿规模的餐饮业,在海底捞之前,为什么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上市公司,能上市的餐饮企业其规模也不过是蚂蚱而已,最核心的原因就是餐饮行业的合规性太差太差。咱们都别装外宾,全国的餐饮店,有几个老老实实开发票做收入交税收的?有几个老老实实给厨师服务员上社保的?

就这现状偷着乐不好吗,非要出来装,我都怀疑这个什么江南是反串黑了,等将来金税四期、银行和税务打通,到时候餐饮交税规模迅速上涨你们就开心了?

也对,还有一种思路,是让美团去对付万千的餐饮店,然后zf再找美团收税,嗯,也是个不错的思路,和滴滴类似,过去全国那么多跑运营的个体司机,有几个会去地税局大厅老老实实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滴滴收编之后,全部板板扎扎的给税务局缴纳清楚明白,zf别提多么省事儿了。我觉得zf也可以考虑类似的方案,让美团成为zf的手,去帮助zf更好的在餐饮行业收税,好事儿一件。




谁都动不动谈垄断,缺往往分不清啥叫做垄断。市场上只有一两个玩家就叫做垄断了吗?

假定共享充电被某公司“垄断”了,租一个充电宝一次要100块,这就是所谓的“垄断利润”吗?请问,你是必须要用共享充电宝吗?除了共享充电宝其他方式你就没法充电了是吗?

一样的道理,餐饮行业你必须要点外卖才能吃到餐馆的菜吗?谁拦着你去店里面吃饭了?你点外卖必须要用某个app吗?你用微信支付宝不能点餐吗?你打电话不能点餐吗?

美团这种企业也好意思叫做“垄断”?有一定的市场支配地位不假,但还远远达不到垄断。



中间省略xx字...



记住,决定一个企业、一个餐馆、一个体户生死的,从来不是变动支出,比如佣金比如税收,你交的多说明收的也多;真正决定生死的是固定支出,你每天睁开眼不管开没开工,不管进没进帐都要j交的钱。

不信,大家可以观察下,那些能够在一个地方开十年以上的餐馆,极大可能,房子是人家自己的。

明白了?



最后,科普一下,美团3月26发的那个,不叫年报,叫做业绩公告,年报不长这样,谢谢。



user avatar   hu-jing-70-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对民生的影响足够大的时候,哪怕它还是私有企业,本身已经有了国家基础设施的性质。

尤其对美团外卖来说,不仅是数以亿计的用户通过网上订餐获得便利,更是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数百万骑手和数百万商家的就业和收入。 配送规则,提成比例,都能对整个就业市场和国民收入造成不小的扰动。所以企业在制定运营规则的时候,不能再只基于自身运营绩效的考量,而要充分考虑到社会总福利的增加。

从国家层面来说,这样的企业也不能再用对待一般企业的视角来看待,而应该进行充分的监管,履行保护劳动者权利,保护广大小商户利益的义务。如果放任这样的庞然大物,任由他们对市场予取予求,最终发展出来的一定不是我们想看见的东西。


user avatar   zuo-duan-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危险的信号,说明中国民生相关的垄断资本已经体积庞大到不可忽视的地步,其作恶能力已经深刻介入国计民生领域,垄断资本已经进入了新阶段。


目前的垄断资本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垄断范畴,而实现了对政治权力的僭越。

首先,美团算不算垄断?根据我国《反垄断法》规定,垄断需满足来个条件: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是否实施不公平高价严重伤害市场竞争以及社会福利。

我国目前是美团为主导,饿了吗为补充的双寡头市场,美团市场占比达到百分之七十一,同时其占有主要用户基础,同时对商家实施“二选一”政策限制,因此应当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美团是否实施不公平高价并严重伤害市场竞争与社会福利?美团在骑手成本占比从2017的90%降低到2019的80%的情况下依然维持的高达26%的抽成率。且相对比下亚马逊佣金率为10%,在线订餐平台Opentable为2%。美团是否严重损害市场竞争?美团在2020年4月份疫情期间上调抽成率从而招到广东餐饮行业协会的集体诉讼的行为是违背平台生态利益共享原则的剥削性滥用行为,应当受到关注。


美团最严重的问题不在于垄断,而在于其对税收这一政治权力的僭越。

按照法律的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美团市场占有率高达百分之七十,占据市场垄断地位,是所有餐饮营业者都绕不过的门槛,其强制性毋庸置疑。美团佣金已经具备了税收的性质,餐饮业小规模纳税人开具增值税发票上的税率为3%,一般纳税人开具增值税发票上的税率为6%。而美团抽成高达26%,就算减除骑手成本,其抽成率仍然高于税收。这种情况下,美团佣金收入高于税收也就不足为奇了。

税收是国家创造财政收入,调整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企业垄断了与国际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行业,如能源、路桥、钢铁等。国家在获得税收的同时提供了重要的公共服务,国防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因此才有全面脱贫,才有遍布九百万平方公里的交通网,才有海军航母下饺子。

因此,在社会主义的中国,税收这一权力是属于人民,是由人民政府收自人民,用之于人民。

但美团在僭越了这个权力之后,它都干了些什么呢?

和小菜贩抢生意,妄图用已有的垄断制造更大的垄断。


应当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行业已经由过去只是作为实体经济的补充渠道变成主要渠道。其已经深度介入国计民生领域,具有和电网、石油、金融、路桥等领域同等重要的地位。

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市场秩序是我国的国策。因此,对互联网私有制垄断资本集团的改造必须提上日程。

目前我国所有制改革主要针对大型国有企业,通过所有制改革释放经济活力。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主要矛盾转化为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对大型垄断私有制集团的所有制改革也必将提上日程。所有制改革不仅是由公改私,也应当由私改公。通过对其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造,实现主体多元投资、交叉持股、融合发展的经济形式。

制约疯狂的资本,平衡效率与公平迫在眉睫。

发展是为了更好的分配,同时,只有在做好分配之后,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码字不易,各位看官双击屏幕有惊喜~


user avatar   tuo-qia-ma-ke-zhi-g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坏事。

基层劳动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应该改善,而快递外卖这种物流毛细血管行业具备良好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其本身深度参与到劳动力市场竞争中,是好事。

必须说一点,我国社会的劳动力供应总体来看实际上是长期过剩的,这一基本现状在可预期的将来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现在全球需求不振,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供应端,在全球产业链条举步维艰的当下,大量实体制造业不景气,规模萎缩,在制造业无法吸纳的富余劳动力的情况下,快递外卖这类第三产业以其巨大的劳动力容量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这本身就是其最大的社会价值。

实际上从60年代左右至今,中国的社会政策的重点一直都是就业问题,劳动力总体过剩和就业岗位的总体不足一直是社会实践中的主要矛盾,眼下一些工厂出现的“用工荒”,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其实是雇佣不足导致的,因为很多工厂实行三班倒或者两班倒的工作时长,这种工时导致求职人员难以承受,以至于哪怕工厂开出高额工资都招不到人,于是出现用工荒,给高强度倒班工人提供高额工资的总成本往往要比多雇人,减少工时,但提供一般工资要低,所以很多工厂更愿意少雇人,给高工资,使用长工时制度。

另外新雇佣工人往往还要进行职业培训,而培训和上工后的磨合期本身就是一笔成本,这笔成本与工资和工时无关,完全是按人头算的,少雇人节约下来的成本已经足够抵冲高工资了,于是很多工厂更倾向于高工资和长工时,不大愿意低工资和短工时多雇人,但长工时又实在是磨人,大家不愿意干,你工资再高也不愿意,反正横竖饿不死。

另外很多工厂为了解决岗位不稳定导致的频繁离职问题及由此带来的综合成本,热衷于使用最低工资+计件工资形式,高收入水平必须依赖于长工时和高效率,这进一步加重了劳动负担,于是人们更不愿意去工厂工作了。

这些问题多方结合,于是出现了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问题。

毛细血管物流行业相较而言的优势,主要是工时相对灵活,就业门槛较低,技术手段和相应的制度建设大幅降低了入职成本,大幅抹平了不同劳动者的劳动效率间的差异,由此带来了比工厂流水线更具有竞争力的就业待遇,虽然收入水平未见得比工厂更高,但综合劳动条件其实要比工厂好不少,毛细血管物流业在和工厂争夺劳动力时更有优势,毕竟中国社会的劳动力市场也早就度过了工资收入水平决定一切的阶段了。

眼下的要务,实际上是要改善基层劳动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和就业环境,厂妹厂弟们苦,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是没得选,他们要么失业在家,要么进厂,而他们就算能在工厂流水线获得较好的收入待遇,那也是以较为艰苦的劳动环境为代价的,倒夜班这个东西偶尔为之还行,天天搞是真的扛不住,而这种长工时导致的少雇佣,又恶化了其他人的就业环境,形成了大量失业待业。

而如今毛细血管物流业参与到劳动力市场竞争中,让厂弟厂妹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这毫无疑问是一件有利于改善整体就业环境的好事,实际上,如果能倒逼工厂流水线改善劳动环境和就业环境,特别是工时的减少和雇佣的增加,哪怕这是以工资收入一定程度的降低为代价,目前看来都是好事。


user avatar   cao-ling-er-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user avatar   limingyang6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一名基层派出所民警。

可以说当今中国警察普遍羡慕美国警察可以采取暴力手段绝对的镇压不法分子。

但是,不得不说,这次这位美国警察,太过分了,不仅是过分,而且我的理解是那已经构成了犯罪行为。那黑人已经制服了就可以正常上拷带走了,没必要一直压着脖子压那么长时间。没能置身其中不知现场那美国警察的所思所想,反正我个人挺不理解他为啥那样干的。

只能说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行业,只要是人的社会,都有像样的也有操蛋的吧。

_________此处为分割线 _________

以下为统一答复评论中有些人质疑的我所讲的羡慕二字。

能够出现这种质疑在我料想之中,因为中国警察也有过过分的时代,据我所知就是在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就如同地痞流氓,看谁不顺眼就能打谁对老百姓而言没王法可讲,那时候的警察说好听点可以说是威风凛凛说难听点儿是横行霸道。

但我想表明的是,时过境迁,现在的中国警察无论是受舆论约束还是因为法治社会建设制度规范都已经变得逐步文明与规范起来,起码我认为从我们现在开始从公安司法院校毕业参加公务员考试考进来的新一代警察已经具备新的面目,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行业内目前仍然存有历史的顽疾,仍然存在着臭虫,但我已经讲过无论什么行业都有操蛋的吧,这是个人问题,不是群体问题。相比之下,拍拍良心看,现在的整个警察队伍比照曾经确实过分的年代是不是已经是天地之别,问问曾经真正挨过曾经年代老警察欺负的中老年人就知道了。

为何会说起羡慕,因为警察每天面对的人群,大多是三教九流之辈,没有武力加身,很多事情在处理上警察显得软弱无能,说白了,好人谁没事儿上派出所转悠啊都忙着自己的生活呢,警察打人这句话,我们常常听到,但是但凡有点脑袋的人都能想明白,警察会闲着没事儿干把那在家里消停待着的遵纪守法的人抓起来暴揍一顿吗?

以上言辞不免更会有人质疑,请允许我解释,武力,当然不可滥用,我所说的羡慕不是羡慕美国警察的随意滥用武力,而是在合法范围内准许在对方不听从警察指令时动用武力,现在确实有人民警察法赋予了相关权力,但实践中现在的中国警察并不能或者说不敢执行人民警察法里的所有权力。拿防疫工作举例,卡口的工作人员在让出入的人员扫码登记时,就会有不愿意配合的人,然而这些不愿意配合的人可会知道工作人员的所做所为是为了整个社区的稳定安全,因为这整个社区包括了这名不愿意配合的人啊,在这个时候是否应当对其进行武力控制来保障其他居民的安全呢。同理,警察盘查也好,调查也好,总会有那些不愿意配合的人,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没问题所以警察不必要对其进行盘查所以就不配合,而警察当看到对方不配合时会以什么视角审视,难道要说谢谢您的不配合吗,万一这不愿配合的人真背着案子呢,那便是对更多的人民群众的不负责任。因此,我要说,民众的素质如果真正达到了人人互相敬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文明程度,要求警察绝对文明不要有暴力举动,一点问题没有,一味强调了警察不该暴力执法而分毫不过问被执法对象自身是否存在问题,是不是看问题的角度些微的片面了些。

请注意,我说羡慕里的那句话尾巴实际已经表明了,羡慕的是暴力手段对不法分子的镇压,可不是对遵纪守法的百姓也要肆意妄为。例如像给群众办个身份证居住证之类的业务,警察当然应该热心服务。但当面对泼皮无赖时,还要笑脸相迎,得来的只有蹬鼻子上脸,警察都不怕了,您们认为这些无赖还有谁管得了。

列位存有异议的同志们,谢谢您们的教诲。言辞中犀利的同志们,谢谢您们的敦促。

让我知道当警察,需要吾日三省吾身。

还想要质疑甚或是骂的您们,若是能让您舒服,骂两句无妨。我不算您辱骂警察。不过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吧。

_____分割线

2020年6月5日22:53 出警在路上




     

相关话题

  网易啥时候倒闭? 
  网易啥时候倒闭? 
  印度在崛起,如何利用印度的发展阶段赚钱? 
  李子柒公司正式起诉 MCN 机构杭州微念,发生了什么?接下来事情会怎么发展? 
  国外为什么没有C2C的购物网站能像淘宝在中国的地位一样? 
  就业报告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向往互联网行业,六成受访者会因没有成长空间跳槽」,这反映了哪些趋势? 
  如何看待小伙自制木偶机还原《天空之城》走红网络,为什么大家突然对木工这么痴迷? 
  Excel 有什么好用的技巧,让你相见恨晚? 
  游戏行业现在普遍薪酬真的算高吗? 
  如何看待微博上部分女生评价男生在N号房事件中:“不发声就是帮凶”?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南京艺术学院鼓手自爆父亲利用特权帮助其学术造假?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下一个讨论
给孩子过早看世界名著,会不会因为「不懂」而损耗孩子的阅读兴趣?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