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武庙在筛选祭祀的武将时,权重是按战略、治军和战役指挥递减的。
武庙主祭的姜太公历史上有详细而明确战役层面的指挥记载么?没有吧。史书上更多记载的是姜太公如何辅佐文王、武王,通过外交手段孤立纣王。同样,武庙陪祭的张良地位第二,其在历史上展示的计谋也更多的是大政方针、人事安排和外交斡旋。要知道韩信和张良是同时代的人,可后代历朝的武庙排序中张良的地位都高于韩信。
在唐代的武庙十哲中,更偏重战略和治军的将帅除张良外,还有诸葛亮、田穰苴、乐毅、孙武。相对而言,十哲里较为纯粹的军事统帅,后世更多称赞其军功的是吴起、韩信、白起和双李吧。后来宋代的武庙,剔除白起和吴起,增加的管仲和范蠡也更多属于文将,而郭子仪算对半。到元代韩信都被剔除十哲了。
显然在古代统治者看来,战略、治军和人事安排的权重是高于具体战役指挥的。对真正的统治者来说,他们明白真正的战术层面是有很高的容错率的,而且战术人才可替代性也是很高的。对他们来说管理人,协调不同派系间矛盾,让队伍向同一个目标前进,难度远高于技术层面的细节。类似于对一个公司来说,明白投资哪个领域能赚钱最重要,其次重要的是提高整个团队的效率,最后重要的才是具体技术瓶颈的突破。
我想治理过公司,或者当过领导的人,应该很容易理解古代帝王给武庙排序的心态。其实现代社会也是一样的,假如联合国也设立武庙,艾森豪威尔的坐席会很高吧,隆美尔之类的将才能坐到什么排位?
简单地说,诸葛亮进武庙太正常了,根本不需要北伐的具体战役胜利,仅仅靠《隆中对》、说服孙吴及治军,武侯进武庙就是理所当然。
蜀汉诸葛亮,二流军事家。
窃位居武庙,十哲水分大。
分兵夺四川,对手质量差。
五月渡泸水,南蛮战五渣。
北伐无功返,曹魏全不怕。
边境歌欢愉,马放南山下。
王双小人物,张颌算自杀。
宣王垒高砦,能守何必打?
三出捡二郡,郭淮迷路啦。
况且无人区,他要送给他。
推演八阵图,换我也会画。
天生是奇才?仲达眼睛瞎。
损益诸葛弩,全靠后人夸。
再看其他人,战功卓著啊。
张良无败绩,司马惯征伐。
大神姜太公,牧野一挑仨。
挥师灭齐者,灵寿乐永霸。
抑或重品德,政治意义大。
韩信死忠内,白起太听话。
拿来做宣传,戴上小红花。
史书看秘本,大家听我哒。
三国谁最强?司马白莲花!
好嘛我换个人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