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这样说吧,很多文史类学者(不是全部啊),他们知识体系内的基础常识是没法验证真伪的。
结果就是,学者A的常识,和学者B的常识,听起来名词甚至句子完全一样,但是在深入推导后,会得出相悖的结论。
然后双方在那里互相怼的过程中,由于平台的不同,当平台读者的常识倾向于A的话,那么B的表现就更像耍赖。反过来,如果平台读者的常识倾向于B的话,那么A的表现就更像耍赖。
记住我上面说过,他们知识体系内的基础常识是没法验证真伪的。学者是这样,读者也一样。
文史类,本来可以是很严肃的科学。比如,说《清华卷(简)》可信不可信,这可以拿出来讨论。而且至少讨论双方都要认可,《清华卷》是缺乏地层和传承信息的。虽然从内容看可信度比较高。但要基于《清华卷》就推翻那些有更加可靠传承依据的文献,那是不合适的。应该只能说,有冲突的时候,由于有了《清华卷》,所以让那些有更加可靠传承依据的文献的内容,变得不那么可靠。
仅此而已。一方完全打打倒另一方都是不合适的。
同样的,古希腊文献也一样,你口口声声《范畴学》现在看到的内容是亚里士多德学派在古希腊时代的产物。然后其实你手里有公元前的文字文物为零,公元5世纪之前的残片包含的内容连1%都没有。公元10世纪前的残本完全不包括核心内容。而且柏拉图等等其他古希腊哲人的情况都一样。
然后就言必称古希腊。这不是扯淡吗?
但是,言必称古希腊却是文史类大多数学者的“常识”。你在知乎上敢质疑古希腊文献的内容真伪,就会变成民科。。。。
还是丁院士的那句话:科学正确与否,难道是人多人少来定的吗?
科学是真理的判断。而文史类,真理太遥远,至少,你要基于事实存在的文物来判断吧。文物极度匮乏就把质疑古希腊文献的真伪的人打成民科?你好意思坚持这样的“常识”?
真正尊重事实的学者,显然应该是大力宣传古希腊真正存在的文物,让大家不要一叶障目看不到古希腊的先进,要宣传古希腊比同期中国更加先进的一些东西。
同时承认这些没有公元前文字文物的古希腊文献的内容只是传说。并坚定的嘲笑那些言必称古希腊的人。
最后,回到原题,我的看法是:如果文史类学界不以人多人少,权威高低来封别人的口,而是坚持以事实为准绳,那么就不会有这次论战的土壤。
为了消灭这种土壤,建议如下:
从现在开始,拿着文物证据来敲定古希腊哲学和科学中的每一个细节的内容是哪一年的,严格按照文物可信年代(仅有类型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认)。把古希腊文献中的内容细分成为:公元前,罗马帝国时代的,文艺复兴后才有。做成清单,明确区分。
我觉得辛德勇如果童年时能去一次大英博物馆,他这辈子就不会干这么无聊的事。
黄永年:
顺便说一下,这种文字上的交往商榷,即使在后学与前辈之间也是很寻常的事情,前辈多不以后学之持异议为忤,后学也初无因之沾沾自喜之意,我至今仍认为是一种良好的风气。
文章发表后我剪寄寅恪先生,蒙先生不弃,由其夫人代笔作覆,还附赠刚在《清华学报》发表的《长恨歌笺证》抽印本。我又据以重读《白氏长庆集》,写了几条先生《笺证》所未涉及的札记——《汉皇与明皇》、《骊宫》、《行幸骊山季节》发表,其时已当解放前夕。1951年我购读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初版线装本,知先生在岭南无恙,且喜我的《札记》悉与《稿》中所说暗合,又将札记剪报寄先生,先生复寄赠《岭南学报》上的新作《崔浩与寇谦之》等篇。这是我当年和寅恪先生的一段文字交往。
再补充一点吧,之前答案,参:
如何看待学术期刊质疑北大历史学教授观点,反对「司马光刻意塑造虚假的武帝形象」?
01问: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吗?
答:反对。
02问:司马光在《通鉴》里表达出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意思吗?
答:表达过。
03问:司马光在《通鉴》汉武帝晚年的部分表达过反对王安石变法吗?
答:根据梁太济先生的论文,《通鉴》汉纪进呈的时间,王安石变法还没有开始,所以,不能说表达过。
04问:司马光在《通鉴》汉武帝晚年部分有表达过自己的政治主张吗?
答:有。
05问:司马光的政治主张是不是和王安石一派的主张对立?
答:是。
06问:可不可以说,司马光在《通鉴》通过对汉武帝晚年形象的构建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思想,而其政治思想与王安石一派对立。
答:可以。
07问:辛著有说过司马光在《通鉴》中通过历史书写来表达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政见吗?
答:有,但不是在汉武帝晚年的部分。
08问:辛著在《通鉴》汉武帝晚年部分的叙述有说反对王安石变法吗?
答:没有。
09问:即使辛著说了反对王安石变法,辛著的整体观点就动摇了吗?
答:没有。
10问:辛可不可以说林文商榷了一个自己没有说过的学术观点?
答:可以。
11问:林文除了这一点有没有商榷其他点?
答:有。
12问:辛可不可以据此质疑刊物在这篇文章审稿的权威性?
答:可以。
13问:刊物有没有理由说明刊出林文的学术合理性?
答:有。
14问:辛可不可以写篇文章反商榷?
答:可以。但看过《制造汉武帝》增订本后,你会明白,在他看来没必要。
15问:辛可不可以据此来否定整个刊物?
答:可以。
16问:刊物是否应该就这篇论文的审稿情况向辛以及公众说明以回应辛的质疑?
答:可以。但贴出画红线的部分是说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及其政治思想。画红线的部分根本不是辛著表达的真正意思。这段话的真正意思是画红线部分的前面,即司马光陈请废除王安石新法时。而这一段应该从不过截断。画红线的部分则是错误截断。
17问:这种处理是否会让辛感觉被冒犯?
答:会。
18问:辛的言辞是否激烈?
答:是。但责编的言辞也激烈。
19问:刊物针对辛的言辞的回应文章是否妥当?
答:第三方回应,非直接回应。
20问:辛为什么要直接找主编对话?
答:可能是基于对等心理,之前对话的人对辛来说属于晚辈。
21问:辛为什么反应如此激烈?
答:不知道。可能是长期积攒的对学术种种的不满的总爆发。
22问:王为什么迟迟不回应?
答:不知道。可能没料到辛的反应这么大,之前按照常规的处理方式,让底下人对接或者约稿,没想到弄砸了,一时间拿不出妥善的方案。
23问:后续会如何?
答:不知道。好的情况是私下沟通,然后对外声明,握手言和。坏的情况是互相晾着,然后各寻破绽,另辟战场。
要我说,好事。
《文史哲》就该回归传统,敢于发起论战敢于参与热点,文史哲不是什么官方报刊,它就是一个高校发行的文科学报,不能因为怕错怕得罪人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扶持小人物,延揽大学者”。
50年代中国文史学界五场著名论战,号称五朵金花,至少三场是从《文史哲》发起的(古史分期、农民起义、亚细亚生产方式)。到后来在校生李希凡一篇红楼梦研究文章,又引发全国红楼梦研究大讨论大争鸣。
山大文史见长的美誉,要我说一多半的功劳要归于《文史哲》敢于开风气之先。进入新世纪之后,《文史哲》反而没了这种锐气,少了这点活力。
所以,只要是基于学术范畴的,商榷也罢,论战也罢,杂志就不能怕不能躲,这样学术才有活力,《文史哲》才有生命力。
对于历史学界,甚至整个学界来说,辛德勇事件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这不是只一场学术闹剧,而是对正常学术生态的严峻挑战。
辛德勇事件是非曲直非常简单,简单到骇人听闻,滑天下之大稽:就因为一个杂志刊发了与他商榷的论文,他就要连续炮打编辑部30天。他根本不是在讲理,他事实上就是在发动网络暴力,破坏学术讨论,借机给自己立威。
从一开始,他的目的就不在学术。他虽然还在做学术研究,但他绝不再是一名学者:他已经典型的饭圈化,学术规则、学术评价、学术讨论、学术共同体早已不被他放在眼里。自己在粉丝中的声誉,而非其他,是他在经济上和心理上最看重的东西。破坏他的声誉就是断他的财路。所以他决不允许有任何人批评。提高自己的声誉就是大开财源,所以他一定要把事情闹大,一定要自我宣布胜利。
历史学界面对这样的“辛型学霸”,毫无对策,因为他完全不顾及任何学术道德和规则,滥用各种非学术的手段。试观学界,不仅毫无对策,而且没人敢于发声,即便每个人心里都有明确的判断。只能奉行明哲保身,惹不起躲得起。
辛德勇就是房间里的大象。横冲直撞,却无人敢言。这真是整个学术界的悲哀!因为学术自由、学术包容,是学术能开展下去的最大保障。这一点最基本的正义都不能维护,学术本身就遭到了严重威胁。现在有辛德勇,以后就有辣德勇。谁还敢写商榷文章?哪里还敢发商榷文章?谁的粉丝多,谁的水平就最高,还需要什么同行评议?
“辛神”不倒,学术不宁。这不是一场闹剧,这关乎学术的尊严。
作为一个贵圈之外的吃瓜群众,我只想吐槽说,在我们理科学术圈,发表有争议观点的文章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因为不同意对方观点,在不同的杂志上互发反驳对方观点的文章论战个几十个回合的都不是个事儿。本来真理就是越辩越明的,这些争论在科学史上留下的往往都是佳话。顺便一提不要拿“曲解观点”这种不算事儿的“事儿”说事儿,科学史上因为“曲解对方观点”而引爆的学术争论不计其数,某些人士就不要少见多怪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Science、Nature这样的顶级期刊,发表了数据造假乃至“图片误用【手动狗头】”的文章也不罕见,最终处理结果也就是撤稿,从来没听说过有因此而怪罪编辑和编辑部的。更不用说甚至要连发十篇公众号攻击杂志,也不知道这在贵圈是不是常有的事儿,反正鄙圈要是发生了这种事情那真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在鄙圈,顶多因为自己的文章被拒稿而私下吐槽编辑两句,最激烈的也只不过号称从此再也不投某期刊了(当然说归说,真敢这么干的也就大佬级别的人物)。假如要是听说某高IF杂志上发表了反对自己观点的文章,那高兴还来不及呢,有反对意见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受到了重视,如果接下来发生了争论那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带火自己的研究方向,至少也能多一篇回复性的文章,何乐而不为呢?也不知道是因为贵圈传统,还是某人抗心理打击能力太差,才会发生因为杂志发表了反对自己观点的文章,而在公众号连发十篇文章攻击杂志编辑部的这种事情,反正在我看来,虽然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对于辛德勇的激烈反应,我只能说,“制造”本是寻常事。
《文史哲》势利眼儿得很哦,如果辛德勇有权有势,这帮势利眼儿还敢这么欺负他么?说白了还不是看辛德勇一介教书匠,顶多网红教授,算个屁啊,拥趸众多又怎么样,欺负你就欺负你了,你能怎么地?
这事儿,压根儿首先不是辛德勇是不是学阀的事儿。
批评一个人,你首先要掌握这个人的真实情况,并将其客观表述出来。
用句知乎体,就是——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现在的问题是,你们批评辛德勇的文章,提出来做靶子的,根本不是辛德勇的观点——写这批评文章的作者就首先没对是不,编辑和主编都是干什么吃的?连带责任当然要追究。
合着劳资是大V,就该有雅量,就该由着尔等扣屎盆子?扣屎盆子是不是也该讲基本法?
摘一段辛德勇自述——
讓我嚇一跳的,是這篇提要裏所說的上面那段話,也就是“辛德勇《製造漢武帝》認爲,爲了反對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刻意採用不可信的《漢武故事》,塑造了虛假的武帝晚年政治形象”——可這根本就不是我的意思!而且我在《製造漢武帝》中也根本沒有表述過這樣的意思!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文史哲》編輯部採納的這篇東西,所論純屬無中生有,亦即歪曲事實,強行捏造一個觀點硬把它栽在我的頭上,然後再對其恣意撻伐。那麼,這編輯部的稿子是怎麼審的呢?主編是怎麼簽發的呢?這是不可思議的事兒,當然會讓我大吃一驚。
就好比很多人章口就来批评陈道明“为什么演什么都一个样?还不是因为演了康熙就下不去,进入舒适区不想出来也出不来,演啥都是皇帝。”
天,批评的靶子特么就错了好伐?陈道明演康熙之后,有战战兢兢的小会计陈一平,有阴柔病歪歪的皇帝天启,有儒雅教授陆焉识,有市井痞子刘邦……怎么就成了演谁都是皇帝演谁都是康熙??
我特别恨那些章口就来“陈道明为什么演谁都是康熙”的货。
所以我特别能够共情辛德勇的愤怒。
天下苦编辑久矣。支持大佬,干翻编辑!!
哦,我说这么一边倒呢,《文史哲》还勾结了知乎删除支持辛德勇的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