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19年参与了一份标书,截取部分内容:
部分大学生存在网络依赖成瘾,脱离现实交流,致使真实生活矛盾丛生,导致人格冲突等。个别大学生由于无法妥善处置心理冲突,通过在网络上发布不当言论等反社会行为发泄压力。他们出于自我认知失衡及价值评定失调导致的心理认同失常,极易被非客观存在的文化价值观影响并在亚文化圈子中彼此强化,形成超价观念,导致联想障碍等心理问题和“精日”、“仇华”、极端主义等思想错误,甚至被敌对势力利用,全国近年已出现多起治安案件。因此,准确了解新形势下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针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群体进行干预,不仅可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对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可为医疗卫生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为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和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提供助力。
课题组计划利用手机APP结合线下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心理测量,利用手机APP为大学生当中的阈下抑郁群体在现代心理学和中医传统文化精髓的指导下给予音乐疗法、运动疗法等干预手段。
由于课题组实力有限,专家认为课题组无法解决两个伦理学问题。1,数据安全问题,导致学生隐私泄露。2,大学生集体生活,看见哪位同学无故开始打太极拳,岂不是跟舍友说他有心理问题?
该标书未能中标。但是我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近年很多“问题网民”引发的社会热议,都跟他们的心理问题相关。
抱歉,本来想说点什么。
看到现有的五个回答,也只有无奈的苦笑。
那就等这个提案如果通过并且贯彻后再来评价结果吧。
顺带说一句,这个提案算是抄作业,北美有类似的网络体系,且取得了一定效果。之前也在听国内有心理工作者在设想建立类似体系。只是一段时间没有听到音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