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应“结婚年龄下调到18岁”的提案,很大程度上避免“高三孕妇怎么准备高考”之类奇怪的问题发生。
改革绝不能只改一点,否则就会全面混乱。
上过高中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基本上高中上到高二下学期,高中的主要知识都学完了。之后的高三就是高考全面备战期,与这位人大代表的提议其实差不多。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中国教育的唯学历论,导致大家为了高考献祭了很多东西。如果缩短学制,其实就是逼迫学校放弃高中教育,直接进入高考备战。这样教育的意义就被考试代替了,得不偿失。
所以如果要缩短学制,第一个要动的就是以高考为中心的升学系统,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单纯动学制的结果就是高中高考军备化,不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
所以要改革,不能只改一部分。
发现没?今年两会许多提案都在围绕着“放开生育”这个中心!降低婚龄至18岁、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女生生育成本纳入医保报销、应届生延期五年,甚至缩短教育学制也是这个目的,是因为上学时间长,会导致婚育时间明显延迟,老龄化问题显著!
大家都好好考虑这是为什么?因为我国的生育率真的是太低,数据显示,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已经连续数年下降。出生率有多低,这里有官方数据: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比2018年减少5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比2018年下降0.46个千分点。从历史数据看,10.48‰的人口出生率也是自2000年以来的最低值。
民政部部长李纪恒表示:“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所以,现在很多两会提案都在围绕提高生育意愿服务,婚龄降至18鼓励早婚早育,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是减轻负担提高生育意愿,女生生育成本纳入医保是平衡企业与生育女性的矛盾,应届生延期至五年是为了让女大学生放心生娃!
所以从这个大环境之下,国家需要面临的严峻形势的情况下,这些举措都该支持,况且弊端不是很明显,虽然生育是自由,但是人口是发展的根本,希望能够有效促进生育率的提高,当然,这些举措并不是促进的根本,生娃不难,养娃才难,希望国家放开的同时加大补贴力度,从税收、教育、医疗、就业、房价等方面切实减轻养育家庭的负担。
这些代表们提出这些政策的“良苦用心”绕来绕去,都是因为劳动力进入到社会的时间太晚了,比如这一句:
如遇到就业难,很可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时已经接近30岁。如果是女性,按现有55岁退休的规定,她工作的时间还没有读书的时间长。学制太长,推迟了就业时间,社会各方面压力又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如教育成本高,增加家庭负担;婚育时间明显延迟,老龄化问题显著等。
但这就是一个完全矛盾的现状。
一方面说劳动力严重匮乏,要让年轻人们早点进入到就业市场。
另一方面又是让高校逐年扩招,研究生招生人数也要逐年递增,为的就是缓解就业压力,大量的大学生扔在就业市场上找不到工作。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矛盾的局面呢?
其实这样矛盾的现状在十年前就开始出现了,那时候每年春节过后,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制造业中心就会面临着用工荒的局面,各个工厂的老板都得亲自去火车站接人,因为很多说好要来上班的工人,会在来工厂的半路就被别的工厂给截胡走了。
这是因为打工人很吃香吗?
并不是,这种用工荒的局面并没有怎么提高打工人的工资。
所谓用工荒的真相就是,工厂在不提高待遇的情况下,很难找到足够多,足够满意的工人。
而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启了持续十几年的,大学生史上最难就业季。
这也是为什么那个段子可以一直讲十年的原因,因为真的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每年都是大学生的史上最难就业季。
造成这个现象的最大原因就是,我们还处在产业链世界分工的较低端,只能提供大量最基础的工人岗位,并不能提供足够多的给大学生做的高端岗位。
你指望大学生去做那些进城打工的打工人都觉得工资低的普工工作,显然是不现实的。
十多年过去了,这个现象变得更加严峻了。
我们的劳动市场上非常缺少各种基层打工人,同时能够提供的高端工作并没有增加多少,但大学生,研究生数量却在井喷式增长。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自相矛盾的政策,一边要研究生扩招,推出学士后,第二本科学位,一边要缩短中小学教育年限,让年轻人早点去工作。
说白了,就是劳动市场并不缺少普通的大学生,研究生,但却缺少能吃苦,能任劳任怨,工资还低的打工人。
最后再复习一遍红利定律:
在这个市场上,永远都是过饱和才能生产生红利,而打工人红利不是打工人的红利,大学生红利也不是大学生的红利,工程师红利依然不是工程师的红利。遍身罗绮者,从来都不是养蚕人。
初高中动刀子?亏您想的出来。
这个世界不是哪哪的教育资源都很发达的
很多地方的孩子3年掌握高中知识都很勉强,你现在让人家2年就参加高考?
先不说孩子,当地老师能适应么?到时候孩子高考失利您负责么?
与其在初,高中动刀子
不如碰下高等教育,大学本科学制完全可以缩短到三年,研究生2年,博士3年甚至2年
如果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实行11年义务教育,完了高中毕业想上专科上专科,想考大学考大学的话,我不反对。
首先你对友谊怎么定义的,如果是指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种友情,我觉得我在知乎上认识的兄弟和我几乎都是纯友谊。
我们只聊人生,工作,生活,只字不提风月,说真的,我们之间的友谊太纯了,完全没任何杂念,如果你跟我说我们不是纯友谊,我都觉得你在侮辱我们。
但是如果你说的友谊是那种互相知道对方的一切事情,已经把对方引为人生的知己了。彼此之间完全信任,发自内心的欣赏对方所有的优点,能包容对方所有的缺点,而且不出意外,两个人准备相处一辈子。
这种情况,你跟我说这是纯友谊,我不太信。或者说我是有一点点信的,毕竟这个世界太大了,总有一些人,非常的欣赏对方,但是对对方是真的没有红尘中男女之间的那种兴趣。
比如说女方喜欢大叔,男方喜欢御姐,但是男方是小鲜肉,女方是萌妹,彼此觉得对方贼优秀,但是就是不符合自己的喜好啊,那确实可能存在纯友谊。
但是我信归信,我不接受我的男人有,也不会让自己有,这是底线问题。都有灵魂上的知己了,另一半的存在是干嘛的,身体上的伴侣吗?
或者说的再直白点,我相信有,但是我不接受这种关系的存在。
利益相关,北大本硕,2020年毕业生,拿到上海中学、深圳中学offer,入职深圳中学。
1 先讲自己的情况。小镇做题家一枚,出身山区十八线小城市下面的农村,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家里收入最高的是作为乡村退休教师的爷爷。可以算是从小过惯了苦日子的。从小就被家里教育要好好读书。尽管家长从小灌输的理念是读完大学要当官,但是自己却从来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反而从小就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初中的时候最想去的大学是北师大。高中选择了文科,在分科之后就被认为是清北的苗子,高考的时候发挥失常,没进自己心仪的院系,之后跨院系保研到了本校感兴趣的专业。一开始是有做学术的打算的,但是读研期间也算是饱受打击,认识到自己不是那块料。之后做过两个大厂的产品经理实习,经过实习之后确实认识到自己不擅长这种工作也不喜欢这种生活。反而是更喜欢在本科期间在学而思兼职的那种工作,觉得给人传授知识于自己也是一种享受,于是秋招的时候目标非常明确,下定决心做老师。秋招也比较顺利,拿下深中offer之后就没有再参加任何招聘。在上海中学和深圳中学里选了后者,待遇当然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就是喜欢深圳的气候和大海。
入职以后的感受:基本符合自己的预期。被领导赏识调到了高三。因为自己教的学科正是自己一直以来最感兴趣、最擅长,也是研究生的专业,所以备课做题之类的工作都没有太大压力。学校不要求坐班,基本上朝八晚五。(晚上如果有学生约了答疑会晚一些)几个月过去了,上课的功力有所进步,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确实很适合当老师,也确实很喜欢这个工作,每天上班并没有在互联网实习那种不想上班的感觉。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觉得教高中并不屈才。本科和研究生上的课,有一些知识还是能很好地融入到高中的教学中。再加上本人喜欢骑行、喜欢旅游,了解的杂七杂八的知识也比较多,所以课上的内容会比较丰满。另外深中的高一高二有类似于大学通选课的校本课,等我以后下去也打算给大家浅显地介绍我那小众的专业。
看到有答主说清北的老师教出来清北的学生,然后回来当老师,这听上去很讽刺。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读一个好的大学是可以让人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而自己选则做什么则是另一回事。
2. 说一下其他人的情况吧。深圳教育系统也只是这一两年异军突起,大量引入高学历的新教师。其实北京的一些名校早已如此。确实有一些人并不是那么坚定的做老师,已经离职或者有离职的想法,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很喜欢这个职业的。
从我校今年的招聘状况来看,基本是清一色的清北海龟,偏文的学科基本是硕士,偏理的学科基本是博士。对于没有职业偏好的人来讲,一些基础学科确实也未必能找到比深圳的老师或者公务员性价比更高的工作了。
另外,深中毕竟是深圳最好的中学,所以招聘名单里看上去有这么多的清北学生。但是放到整个深圳教育系统来看,其实清北毕业生所占比重就小很多了,放到全广东、全国来看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如果去看清北的毕业就业统计,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毕业生所占比重并不高。(貌似不到10%?需要确认一下)所以题目的提问方式并不是太恰当。
我们校长曾经说,引入名校的硕博是“要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我自己并没有多优秀,但是我自认为还是给我的学生们上了一些不一样的课、提供了些许有价值的知识或者信息。我也的确见到一些做了班主任的同事,在倾尽全力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利益相关,北大本硕,2020年毕业生,拿到上海中学、深圳中学offer,入职深圳中学。
1 先讲自己的情况。小镇做题家一枚,出身山区十八线小城市下面的农村,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家里收入最高的是作为乡村退休教师的爷爷。可以算是从小过惯了苦日子的。从小就被家里教育要好好读书。尽管家长从小灌输的理念是读完大学要当官,但是自己却从来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反而从小就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初中的时候最想去的大学是北师大。高中选择了文科,在分科之后就被认为是清北的苗子,高考的时候发挥失常,没进自己心仪的院系,之后跨院系保研到了本校感兴趣的专业。一开始是有做学术的打算的,但是读研期间也算是饱受打击,认识到自己不是那块料。之后做过两个大厂的产品经理实习,经过实习之后确实认识到自己不擅长这种工作也不喜欢这种生活。反而是更喜欢在本科期间在学而思兼职的那种工作,觉得给人传授知识于自己也是一种享受,于是秋招的时候目标非常明确,下定决心做老师。秋招也比较顺利,拿下深中offer之后就没有再参加任何招聘。在上海中学和深圳中学里选了后者,待遇当然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就是喜欢深圳的气候和大海。
入职以后的感受:基本符合自己的预期。被领导赏识调到了高三。因为自己教的学科正是自己一直以来最感兴趣、最擅长,也是研究生的专业,所以备课做题之类的工作都没有太大压力。学校不要求坐班,基本上朝八晚五。(晚上如果有学生约了答疑会晚一些)几个月过去了,上课的功力有所进步,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确实很适合当老师,也确实很喜欢这个工作,每天上班并没有在互联网实习那种不想上班的感觉。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觉得教高中并不屈才。本科和研究生上的课,有一些知识还是能很好地融入到高中的教学中。再加上本人喜欢骑行、喜欢旅游,了解的杂七杂八的知识也比较多,所以课上的内容会比较丰满。另外深中的高一高二有类似于大学通选课的校本课,等我以后下去也打算给大家浅显地介绍我那小众的专业。
看到有答主说清北的老师教出来清北的学生,然后回来当老师,这听上去很讽刺。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读一个好的大学是可以让人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而自己选则做什么则是另一回事。
2. 说一下其他人的情况吧。深圳教育系统也只是这一两年异军突起,大量引入高学历的新教师。其实北京的一些名校早已如此。确实有一些人并不是那么坚定的做老师,已经离职或者有离职的想法,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很喜欢这个职业的。
从我校今年的招聘状况来看,基本是清一色的清北海龟,偏文的学科基本是硕士,偏理的学科基本是博士。对于没有职业偏好的人来讲,一些基础学科确实也未必能找到比深圳的老师或者公务员性价比更高的工作了。
另外,深中毕竟是深圳最好的中学,所以招聘名单里看上去有这么多的清北学生。但是放到整个深圳教育系统来看,其实清北毕业生所占比重就小很多了,放到全广东、全国来看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如果去看清北的毕业就业统计,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毕业生所占比重并不高。(貌似不到10%?需要确认一下)所以题目的提问方式并不是太恰当。
我们校长曾经说,引入名校的硕博是“要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我自己并没有多优秀,但是我自认为还是给我的学生们上了一些不一样的课、提供了些许有价值的知识或者信息。我也的确见到一些做了班主任的同事,在倾尽全力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提名1919席卷美国的猩红之夏。
图示是一名被处以私刑的黑人,他的尸体正在歧视的火焰中毕剥作响。
迫害黑人似乎并不那么残暴,但是这是发生在黑人解放后将近六十年之后的全国性迫害热潮。其残暴不仅仅在于对黑人的残暴迫害,更是对民主,对法治,对平等,甚至对人理的残忍暴凌。所谓的政治精英与民主卫士,正是迫害的最大推手。
不知道美国有什么脸面去说民主与平等。
(给文章点赞时麻烦给这个回答也点个赞同吧,如果能点个关注就更好了。祝各位新春快乐。)
哦,还有美国人在瘟疫时期的鬼才操作
外加一个加拿大的
那些评论烦死了!之前因为评论还被知乎制裁了,现在评论区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