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个例子。最近拿到了故宫出版的《佛陀之光》一书,装订很精美,也很厚重。
但只要打开看,立马有种绣花枕头的感觉。你们不会以为马图拉和秣菟罗是两个地方吧?这种高中生都知道的东西,故宫分不清楚?好吧……
这件事的吊诡之处在于李氏的推理本身就不科学,有几道画痕就说是文字,居然能解读成「六龙祭祀」。结合之前他拿两三个符号炒作夏代甲骨文,一大堆有头有脸的人物摇旗呐喊,甚至在我乎也有众多大v跟着喝彩,真令人无语。
今人用记号笔画了几个符号,就能解读成「六龙祭祀」。古人画几个符号(作陶器的时候随手抠个花纹,画个眼睛,有几条平行线或交叉线,画几个圆圈)是不是就能解读为「飞龙在天」「潜龙勿用」?可见,只要存了「我一定要找到夏代文字」的心思,就一定有人会大做文章,捕风捉影。
如今发现是个乌龙,有人就开始嘲讽,但如果不是乌龙呢?如果那些符号都是古人留下的,那「六龙祭祀」是不是像之前的夏代甲骨文一样,又一大堆人捧臭脚?知乎上又一群人跟着高呼重大发现?《六龙祭祀》能够堂而皇之地发布到「文博中国」的公号上,其实已经说明了问题。「文博中国」的澄清文最後强调这次只是失误,他们也相信夏代一定有文字。有这样的信心,下次再发生这种事也不奇怪。
另外有人批判「隔空研究」,认为不见实物就研究不严谨。理确实是这个理,但实际上隔空研究很正常。
实物当然好,但并不是谁想碰就能碰到,比如河北定县(现在是定州)出土汉简,里面的内容十分重要,然而图片至今没全部公开,有人怀疑是不是在唐山大地震中毁了,前几年我问过一个知情的老教授,说地震没多大损伤,主要是协调出现了问题,具体的就不愿意多说了。导致研究定县简的论文几乎都要花很长的篇幅介绍这些来龙去脉,简直成了侦探小说。
有些实物,出土的时候还很好,及时拍照能够保存大量信息,但过不了多久就面目全非了。比如马王堆帛书,前段时间新出了图版,拍得是清晰,但很多字磨没了。还需要对比早期的黑白照片。
总之,「隔空研究」很正常,也算不上毛病。即使出了现在这样的乌龙也情有可原,能够及时更正,不藏着掖着,这点值得点赞。
这种乌龙其实不少,在甲骨文研究中把骨头的裂纹当做文字的一部分做出错误判断的情况也很多。学者用错误的材料做出错误的判断确实令人遗憾,但完全没必要冷嘲热评。
然而现在的不少大v用「情有可原」给此次事件开脱,完全不提「六龙祭祀」的荒谬,轻飘飘地就把这页翻过了。下回要是有人搞出尧舜时期的「龙战于野」「亢龙有悔」,大家也别觉得惊奇。
最後,夏代有没有文字呢?
我是认为文字是文字,符号是符号。分不清的建议把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三遍。
夏代可能有文字,也可能没文字。但你不能因为没发现文字,就把一些有的没的符号拿出来充数,想尽办法说这就是文字。
只能说,考古这么多年了,符号是发现了不少,但文字的证据几乎没有。我不是很乐观。
1.先贴个官方回应
可见问题主要确实出在二里头工作队。出了问题勇于承认,及时澄清,没有甩锅,让社会公众第一时间了解情况,体现了考古工作者的担当。
2.这个陶片的材料是通过学术专著«二里头»发布的,公布了照片。通过这个事件可以发现这种公布方式的局限性,我们只能获得外形信息,可以做形制研究,到了痕迹研究仅凭照片就不行了。
3.我猜没有公布考古绘图只有照片,这也说明了考古绘图的重要性。因为考古绘图实际上是考古工作者对于原始材料理解的反映方式,后期处理留下来的印痕是不会反映在绘图上。考古学界对照片能否取代绘图曾有讨论,这个事件说明二者各有自己的作用。
4.期待国博能以此为契机,联合二里头工作队,汇聚一下因为历史原因分散在各个机构的二里头文物,举办一次二里头文物特展,毕竟普及和教育是博物馆的职能之一,何不变坏事为好事呢?
“地球大气中的云”整体上不符合学术界现在使用的任何生物定义,但是云中有一些微生物存在。
地球微生物跟随每年升入大气层的数亿吨灰尘、大量水汽和人造污染物加入大气环流,蔓延至平流层顶到电离层中部;少数微生物长期生活在卡门线外,俄罗斯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外表面发现的海洋微生物证明有极少数地球微生物自然到达近地轨道[1]。
美国科学家曾经从加勒比海、美国内陆和加利福尼亚上空一万米高度的空气里收集到来自314个物种的数万个微生物样本,计算显示一万米高的对流层里每立方米空气存在约5100个细菌细胞、数十个真菌孢子,其中60%以上的微生物是活着的。普遍发现的17种细菌包括可以代谢草酸的类型,大气细颗粒物和水滴里的草酸可能允许它们在大气里活跃地生存。
在云的高度存在比这还要多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参与天气活动。微生物的大小与结构允许水蒸气在它们周围聚集成小水滴或冰晶,进而形成云。就是说,云中不但存在微生物,有些云还是微生物造出来的。
地表存在的致病微生物也能被热带气旋带到云里长距离漂流。热带气旋作为大型耗散系统可以谈一谈Lyfe之类天体生物学上的生物定义。
养蛇人前来回答。首先说结论,想要蛇像猫狗一样认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大型蛇类相对来说智力会高一点,典型的例子就是球蟒(虽然这玩意在蟒里面不算大)和KC(眼镜王蛇),但这两种说实话我都不建议普通人去碰,首先是它们在国内都是受保护的,而且国内爬宠交易方面的流程还不是很完善,也就是说如果你打保护动物主意,很有可能某一天公安蜀黍就上门来做笔录了(身边有个养球蟒的朋友跟我说过,因为一个卖家翻车了,所以他被顺藤摸瓜找了出来还做了笔录,然而蛇还是留下来了);其次是KC这玩意虽然毒性不是特别特别强,但注毒量非常恐怖,所以有着非常高的致死率。虽然可以去毒腺,但来路不明的去毒腺蛇你敢放心吗?万一没割干净,长回来了,到时候哭都来不及。家养的猫狗都可能攻击主人呢,何况是个浑身长满鳞片的家伙。
那么一般的玩具蛇(比如加州王,玉米,猪鼻)能不能“认主”呢?现在圈内大部分人的观点是,你可以指望它熟悉你的气味和存在,但你不能指望它们像猫狗一样跟你进行互动,更不能指望它听懂你说话。蛇的脑本来就只占头部很小一部分,再加上他们本来体型就不大,所以这些家伙的智商可想而知了。跟人相处时间久了以后,它们对你会很熟悉,但是这种“熟悉”跟熟悉饲养盒里木屑的味道、熟悉一根树杈基本上没有本质的区别。熟悉后它对人的靠近不会再有那么大的反应,你伸手抓它它也不会跟一开始一样强烈抵抗(当然看个体,所谓“养不熟”的个体确实是存在的),但万一你手上沾了食物的味道,它依然有可能一口咬上来,你不小心弄疼它或者惊扰它的时候,它依然会摆出防御姿势。
当然这个“熟悉”也包括条件反射,比如有一段时间我比较忙,每个星期除了加一次水顺便喂食以外基本不会去开饲养盒的盖子,这样过了几个月后,我每次开盖,蛇都会表现得特别兴奋,因为“开盖”的现象和“食物”的出现被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养蛇可以避免开盖喂食跑路这样的流程,不然等你心血来潮想开盖把玩的时候,迎接你的有可能会是一张血盆小口(手动狗头)。
所以,如果你把一条刚破壳的小蛇养到成体,在它眼里你就是一个一般情况下不会伤害它,每次出现有可能伴随着食物或者自己被拎到空中的不明大型物体,而不是主人、伙伴什么的。养爬宠和养猫狗的乐趣其实不太一样,它们能带来的价值更多的是观赏(包括观赏外观和行为)而非互动和心灵上的陪伴。
老实说,我对穿越技术比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多了,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cos呢?成天幻想着自己是托洛茨基同志,在红场上对红军战士招手吗?能赚几个毛主席啊?洗洗睡吧,cos有风险。
wait...這個地方不是割讓給蘇聯了嗎?現在屬於俄羅斯啊。
說話確實硬氣,一般來說俄羅斯也不會去打芬蘭,但是上趕著當小醜這不好吧...
還有,蘇芬戰爭主力不是烏克蘭人?
不會忘了和蘇聯簽的協議內容了吧?主動撕毀協議,美國也不會當你是正常人啊...要是俄羅斯先背刺也就算了,主動搞事情是瘋了?就不能悶聲發大財?
當領導人不用學歷史和地理?
女员工的工作就是陪酒,对不对,这女员工也门清。不去呢?不去就开除你,对不对。所以,出差了,陪酒了,有高兴有不高兴。
和一个年轻欧巴出差,那女的得乐死,和一个老头子出差,那得愁死。不管是乐还是愁,该去就得去,所以这个女员工门清。公款大吃大喝,多好啊,也爱喝,就喝多了,酒喝多了肯定醉,对不对,这是常识。
就是进了四次房间,那是领导关心,不进去看看万一喝死了怎么办?至于猥亵强奸,那就看有没有证据了,没有证据不能诬陷。喝酒喝多了就自己脱光了,内衣喝丢了也正常,我喝酒把鞋都喝丢了,难道也是别人偷的?
我找你陪客户喝酒你去不去?当然不去,那她为什么就去?我劝你酒你喝不喝?当然不能喝,她为什么喝?就是自己愿意,自己喝断片,就只能怪自己,一句话:法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