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计划经济是否一定会失败?如果是,为什么苏联仅用十年就完成工业化? 第2页

           

user avatar   lao-yue-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就类似于:既然人一定会死,那为什么还会有人活过七十岁。两个分句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首先,计划经济当然是必然失败的。这已经是被广泛的历史经验验证,十亿人实践了几十年,付出了惨痛的生命和财产教训之后确认的,没有必要再给计划经济招魂了。根据历史经验,计划经济体制在某些契机之下,可以将当时的较为先进的技术迅速铺开,持续25~30年,之后就会突然进入发展停滞和快速下滑,最终计划经济体制崩溃。这个规律在苏联、东欧国家、甚至中国都得到了验证。

失败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无法跟上技术转型,其已有的工业部门在技术革命中会迅速落后,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力,而计划经济低下的生产率所必然导致的国内生活物资短缺又不得不大力进口。那么自己的东西卖不出去,又必须花钱买东西,待到外汇和黄金花光,经济就彻底完蛋了。

关于一些苏联经济谣言,我已经贴累了,苏联不是因为改革才经济停滞的,而是因为经济停滞才无奈改革的。



甚至在冷战中期在西欧开始尝试的混合经济最终证明也是失败的,普遍陷入了滞涨。而且,混合经济中的所谓计划成分,和计划经济中的“计划”完全十万八千里。


至于为什么会在25~30年后突然经济停滞。苏联经济学教授波波夫进行了这样的总结。

当破产清算和坚决将老旧资产淘汰这种更新机制失效时,计划经济就会背上越来越沉重的包袱,来看具体情况:

注意最后一行,累计折旧价值占比一路上行,到了89年已经高达45%。大量旧设备舍不得淘汰,每年的新投资都花在了维护旧设备上,数量之多居然到了劳动力不足的程度,而这并不是因为自动化程度高。

以上就是对计划经济必然失败的补充论证了。


至于苏联为什么能够仅用十年就完成了工业化,简单的概括:

  1. 计划体制加指令的强大威力;
  2. 剥削压榨农民;
  3. 引进西方技术;
  4. 对国内黄金存量的掠夺;
  5. 低成本的奴隶劳动;
  6. 全民勒紧裤腰带;
  7. 普遍和严重的数字造假和以次充好。

至于第4点,可以看这个。

本文引用的其他资料: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计划经济就是小镇做题家的思路。

搞这个的前提是军事化管理。把整个国家变成一个兵营。根据国家计委的设计,对全国人民进行安排。通过刷题和抄作业的方法,快速提高。

但是这玩意是不可持续的。就算是小镇做题家,也做不到一辈子高三班。

而且上高三班的目的也不是一辈子上高三。而是为了打好基础,上大学。

因此上必须进化到市场经济。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因此上


user avatar   UMingG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如果一个国家走市场经济路线,它就不可能忽视国际市场。这个国家的政府与资本家必须考虑,自己的原材料从哪里来会最便宜,雇用哪里的工人最省钱,把产品卖到哪个地方最有好处——但其实这种以利润为导向的路线,并不一定与国家的发展方向重合。

彼时的苏俄/联即使实行了几年新经济政策,但一方面遭到了党内的巨大反对(一万多名党员退党,甚至有一些党员因为理想破灭而自杀),另一方面,由于俄国遭到的技术封锁与市场封锁,俄国资产阶级是不大可能去开办钢铁厂,修建铁路的。要把苏联改造为一个工业国,解决弗拉基米尔难题,就不得不在无法盈利的情况下去搞工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新经济政策的实行过程,本质上就是国有企业不断排挤私有化因素的过程。而等到斯大林给新经济政策直接盖棺材的时候,其实俄国已经没什么像样的大型私有企业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斯大林才开始建立“斯大林体制”。换句话说,不是苏联从两条道路里选了一条道路走,而是他们从一开始就在计划经济的道路上狂奔。

计划经济是否一定会失败,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相对应的,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破产、市场萧条,你会认为“市场经济失败了”吗?不会,你会将他描述为一种暂时的挫折。即使这个挫折漫长到令人绝望。相对的,苏联末期之所以走向经济崩溃,很大程度上就是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被破坏了,又没有建立一个良性的市场经济体制。如果我们说计划经济一定会失败,那么我们就不搞计划经济了——可独联体国家在一转自由主义之后,强盛起来了吗?我想在这个问题上不必多言了。

而久遭诟病的饥荒问题其实也不是单纯地搞一个市场经济就能解决的。斯大林在成为铁人同志之前,也对土地私有化采取一种温和的观点,他在发言中支持国家向农民让渡一片土地的使用权,十年不够,要四十年。结果在1926年,苏联已经没有能力向掌握了大部分粮食产品的富农合法购买所需的粮食。这是一个怪圈,如果城市不够发达,国营企业生产力不够,就没有那么多钱向富农买粮食。如果吃不饱饭,国营企业的生产力只会更差。恶性循环就这么开始了。

于是,你可以看到,在1929年前后,斯大林的政治观点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他不再斥责激进的工业化主张,而是要求以铁腕推行农业集体化,以确保一切为工业化服务。如果你认为31年乌克兰粮荒是计划经济的结果(当然,饥荒部分是),那么我可以向你保证,即使斯大林同志继续保持他的温和观点,不推行农业集体化,乃至赞成自由主义经济,粮荒也依然会发生。因为彼时的大英帝国虽然实行完全的自由主义经济,但印度人依然还是不得不开始自己吃自个儿。信教的英国人都没法让上帝变出粮食来,何况是不信神的铁人呢。

在计划经济语境下,是“集体农庄”生产出粮食,然后按照之前的计划上交足量给国家,然后根据计划获得城市的工业产品。而在市场经济语境下,是“地主”、自耕农与佃农生产出粮食,然后摆到市场上去卖,价高者得。可以看得出,即使实行市场经济,如果历史上的乌克兰农业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歉收,乌克兰人还是要当被饿死的倒霉蛋的。当然,正常情况下的计划经济在第二步(上交国家)就发现不对头(留下的粮食已经不足以供养社员生存)的时候就应该提出质疑并修改计划,但这又牵扯到集体民主与权力集中的问题了。而市场经济则没有这样的担心,你买不起粮食是你不努力嘛。(笑)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计划经济,未必一定会失败。因为至今,朝鲜尚未放弃计划经济。所以,只能说,计划经济,是一种失败概率很大的经济类型。因为放弃计划经济的国家至少包括:中国、苏联、越南、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二共和国。

苏联用十年完成工业革命的说法不精确。自沙皇乔装去西欧打工,都知道啊。还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知道吗?开炮的那艘军舰,圣彼得堡船厂建造的。十月革命前十几年就下水服役了。别告诉大家,十月革命前,彼得堡只是一个小渔村啊。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1936年建成社会主义到1991年解体,苏联计划经济成功运行了55年,期间还打赢了反法西斯战争,一度成为世界第二强国,甚至基本和美国平起平坐,实际上,能连续运行半个世纪的制度可不多,更不要说成为世界第二了,可见计划经济已经很成功了。至于计划经济为什么没有像沙皇经济一样成功运行550年,我觉得,人类历史不断发展,永恒不变的完美制度本来就是幻想,任何软件都有生命周期,社会制度也一样,能运行六十年就是可行的制度,能运行一百二十年就是良好的制度,能运行三百六十年就是完美的制度,超过这个时间可能就是腐朽没落顽固的制度了。现代社会目前还没有哪个制度真正运行三百六十年。


user avatar   shi-hao-9-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太看好以前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

为啥呢?

因为这种模式计划经济,没有一个“系统外部”。


其实苏联模式计划经济,理论基础,当然,来自于马克思。


马克思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计算和理论推导,证明社会大生产中,各个生产部门需要保证一定的比例,才能稳定有序,不然会因为生产的紊乱产生经济危机。

具体看这个回答:

而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就是根据马克思的理论的一种实践尝试。

但我不太看好这种模式的计划经济。

这个系统,没有一个“外部”。

就好比吧,我们假设诺基亚垄断了整个世界的手机生产,完全没有一个“外部”。靠诺基亚的企业模式,计划生产社会上所有的手机。

那可能现在我们还在用键盘模式的智能手机,而不会出现、或者很晚出现苹果的这种电容式触屏的智能手机。

因为大公司的各大利益部门,盘根错节、积重难返,哪怕理论上推导出来,未来应该怎么做智能手机了,也不可能真的会这样做,因为会损害旧部门的利益。要为当下的利益妥协。

那又比如,假设,腾讯的企业模式,垄断了整个互联网内容领域的生产与计划,那很大可能,我们就不会出现如今的短视频内容的平台。

没有“抖音”、“快手”之类的外部系统的竞争参与,腾讯恐怕自己没办法单独意识到短视频的价值,并有所成就,毕竟你腾讯,早就出过微视等十几款短视频软件,试水短视频,但是却一直不温不火,做失败了啊。

如果没有抖音快手的成功案例,珠玉在前,告诉腾讯,短视频平台是能做成的,只是你自己没找对方法而已。


内容领域,如果只有腾讯垄断。腾讯可能只会觉得短视频平台,仅纸面理论上有可行性,但实际上根本不可行。那现在也不会出现有趣短视频平台的app。

那么现在微信也就不会出视频号了。


同理,如果只有阿里模式,垄断了整个电商零售业,又会是怎样的呢?

像马云,当初就嘲讽京东做物流,迟早京东会被物流拖死。

结果呢,并没有,反而物流成为京东的一个金字招牌。

那如果只有阿里的企业模式,垄断了整个电商领域,按照阿里的马云,他的思路,大家现在也不会享受到京东电商的物流快的优点。

同样,淘宝流量,越来越往天猫上导流,淘宝C店的流量越来越少,如果没有拼多多的出现,那阿里电商,现在也绝不会出什么淘宝特价版的app,流量基本上也都是往天猫上走了。

没有拼多多的出现,你要让阿里主动产生这个变革,你觉得可能吗?

阿里很早就意识到农村电商的价值,但一直没成功,它也万万没想到,最终是以拼多多的这种低价模式做成了。

同样,百度的巅峰期,各种优秀产品的出来,什么百度文库、贴吧之类的,也是在谷歌还在的时候。


谷歌一走,百度一垄断搜索市场,它各种幺蛾子就出来了。

什么卖吧,什么医疗虚假广告。

贴吧之父俞军,从百度离职后就说:


你们怀念我,我怀念google,如果外部压力不够,我回百度也是独木难支。

没有一个外部系统,竞争模式下的敲打,一个系统内部自我改良的动力,是很难维持的,总会产生懈怠、变化迟缓。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只有阿里、只有腾讯或只有诺基亚之类的企业模式,垄断了整个社会所有的产品生产与计划。


那么,哪来的外部系统,不断与之竞争,进而整个社会生产模式,不断革新改良呢?

它们一旦垄断了整个社会生产,必然而然会出现它们发现不了、长久忽视的部分。

而且热力学定律决定了,在没有系统外部的参与情况下,一个系统内部,总是会由有序趋向于无序混乱的。

系统自发由有序变无序,这是热力学定律决定的,熵增是不可逆的,所以一个社会必须不断有新的系统产生,完成新陈代谢,才能维持人类文明的持续和稳定。

所以像苏联模式这种中心化的计划经济,没有系统外部的参与,怎么不断完成系统内部的新陈代谢?毕竟一个系统,有壮大的一天,也总会有衰老颓亡的一天啊。

那这个衰老的系统,从哪诞生一个“儿子”、“女儿”来接任它呢?

王朝更迭,历史周期律的一种可能的原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再优秀的王朝架构、社会架构,也总会有衰老的一天。

所以,不谈国内,比如美国,我们也能看到现在美国其社会架构,也开始露出了疲态。各种矛盾开始涌现了。

人类社会也是靠不断地繁衍,一批批新的人,替换掉一批批旧的人,整个社会才有新的活力。毕竟无论是谁,再怎么聪明天才,也总会有变成老古董,不能适应时代的一天。


市场经济的模式,非常像自然界的模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市场模式,就是去中心化的架构。

能够适应的,就留下,不能适应的,就淘汰。靠种群内部基因频率的改变来完成迭代。


说实话,我觉得人类社会,如果要形成一个完美的架构,最终也必然是类似于自然界的去中心化的架构,无数个松散的各种系统,相互竞争,不断有适应者出来,也不断有淘汰者消失。没有哪个系统霸占垄断。


毕竟一个中心化的架构,必然有衰老崩塌的一天。靠内部改良,一次两次也许可以,但不可能次次都能做到,总会有积重难返的一天。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只有靠去中心化的架构,各种截然不同、互有优劣的模式,相互竞争,不断淘汰不适应者,留下适应者的模式,才能在不引起大的社会混乱,完成自我更迭、新陈代谢。


当然,马克思在经济的计划,这方面的理论,我觉得还是对的。


各个生产部门必须保证一定的比例,才能有序稳定,宏观上这需要一定的计划和管理。

但经济的计划,未必就等于苏联计划经济,这也只是一种尝试,应该还有其他可能性。毕竟爱迪生换灯芯,都失败了几千次。

也许可以通过一种去中心化的市场模式,来实现。

不太看好苏联的这种模式的计划经济。


当然,目前的市场经济,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它是基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的。这才是根本的问题。

替代私有制的,是公有制。

替代雇佣劳动制的,可能不再是老板与员工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级之间的合伙人制。

其实现在的市场模式,很多企业还是太容易在市场上走向垄断了。

正像上面链接所提出的,可能正需要一个“分解者”的角色出现。(个人见解)


user avatar   fei-fan-7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计划经济古已有之,并不是一种现代工业文明后的发明,也不是苏联的一种创新。

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全面的计划经济模式是不会是一定会失败?苏联为什么会取得借此完成了工业化。

全面单向的计划经济模式肯定不行,因为不能融入世界经济。

苏联的工业化并不是从一个农业社会一下子就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在苏联之前的沙俄时代,虽然说农村是农奴制度,但是沙俄的城市工商业是有基础的。沙俄的几大城市搞的就是资本主义,是工业城市,而且取得了巨大进步。

19世纪90年代俄国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10年内,企业数增加了18.3%,工人人数增加了66.5%,工业产值增加了1倍。在这一期间,生产生产资料部门的产值增加了1.5倍以上。金属冶炼与能源部门增长速度更快,生铁产量从1890年到1900年增加了2倍(从5660万普特增加到17910万普特),钢产量增加了近5倍,石油产量增加了1倍。19世纪90年代中期,俄国石油产量与美国相当,而到该世纪末甚至曾一度超过美国。机器制造业在迅猛发展的铁路建筑业带动下,也得到较大的发展。19世纪末,俄国已有569家工厂制造工业劳动工具,181家企业生产农业机器,有14家机车和车厢工厂。纺织工业也是快速发展的部门,从1890年到1900年,纺织生产的产品量增加了97.5%,织布生产的产品量增加了75.4%。这10年间,俄国棉纺织工业的设备,平均每年增加220000只纱锭和6400台织布机。纺织业的快速发展,与当时俄国的下列因素有关:一是沙俄政府采取关税保护政策,二是俄国建立了自己的纺织业原料基地。

苏联建国后,有着一个完好的沙俄留下的工业基础,这个基础并没有因为革命而受到严重破坏。苏联实现工业化并不能将成就全部归功于计划经济。

自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就是各国发展的重心,必须要参与到全球经济循环当中,才能实现经济腾飞。

而全球经济的特点,就是彻底的市场经济。

不搞市场经济,其他经济体不能参与到你的经济体系中去,不敢投资,不敢和你的国有企业合作,对于政治问题顾虑重重,害怕自己的投资被没收了。这就把自己限制起来,不能发展。

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要正确认识,要清楚这就是世界经济的主体。其个头太庞大,短时间内是无法战胜的。既然不能战胜,那么为了发展,只有与其合作。这是实事求是。

中国从古代开始,实际上就是搞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双轨制。政府将涉及国计民生的产业国有化,搞计划经济,国家出资搞基建。比如说秦直道,郑国渠、京杭大运河、长城防御体系,官道以及重要桥梁。实行盐铁专卖,官办纺织局,造船厂,兵工厂、政府组织商贾进行茶马交易,边境贸易等等。城市经济市场化,政府出资兴建驿站(相当部分驿站往往是民间不愿投资,条件不好的地方,由官方兴办,军民两用),保护商业贸易,手工业、娱乐业等等全面市场化。

因地制宜,既要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又要鼓励个人创业,促进经济发展。大方向上,总的来说问题不大,主要环节是执行层面,和外部环境变化。

中国一旦突破了王朝体制,学习了现代工业技术,采用计划经济模式和市场经济模式双结合的方法,就一定可以战胜困难,获得成功。这本来也是一项相当古老而实用的经济模式。

总结:单一的计划经济模式必然会失败,除了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以外,还会被外部环境排斥,无法进入到世界经济循环当中。单一的市场经济模式,国计民生产业得不到市场经济的认可,没有有效供给,会因为投资不足而带来巨大隐患。只有实现计划经济模式和市场经济模式双结合的方式,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繁荣昌盛的目的。


user avatar   andre-31-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嗯,这个问题,等我们以后从事了计划经济工作,再来好好回答。

在这之前,需要回答的问题是:

为什么有的地方强迫人加班,同时强迫人失业?

为什么有的地方延迟退休年限,同时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为什么有的地方生产过剩,同时消费不足?

为什么有的地方经济迅速增长,同时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

。。。。。。

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人类生存发展,还是灭亡人类?如果看不见手的自发性最终会导致人类灭亡,那么人类是否应该科学地掌握规律代替对自发性的幼稚、盲目、愚蠢、懒惰地膜拜和依赖?

计划经济是不是一定会失败还需要实践来回答(历史只给出了背离计划经济原则后引入市场机制失效的失败案例,并没有给出计划经济失败的案例)。但市场经济注定要灭亡是实践已经证明了的。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最根本的区别不在于对经济的调节程度,不在于基于控制论?还是基于需求函数、边际效用?而在于谁掌握社会生产?在于社会经济活动为谁服务?在于经济计划是否具备科学性?

========================================================

对佐史观片面性的批判:

许多现代资产阶级卫道士对十月革命的解构就是建立在把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描述成资本主义发展停滞的农业国,说什么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才导致了革命,只要发展资本主义就能避免革命。

在过去一个阶段,这种观点又曾经被世界各地的左派用来论证革命的合理性——落后的俄国能够通过革命建立工业化,落后的第三世界也可以(这个观点往往忽视了俄国革命与第三世界民主革命的区别,模糊了革命阶段性,给资产阶级分子开了方便之门)。

但现在不论来自哪方面的研究资料(哪怕是资产阶级专家的)都可以证明帝俄资本主义是获得迅速发展的,而十月革命恰恰是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结果。

驳皇俄臆想帝俄工业化发展的可能性:

在军事工业化这点上皇俄最后40年间确实成效卓著,没必要否认。

用整个一战(1914-1918)的武器产量做比较这种口径是有问题的(1917年俄国发生了革命),如果只比较1914-1916年武器产量,皇俄军工生产还算对得起它的工业规模(虽然是拿人民的血汗为沙皇和资本家的“腥沉大海”买单)

一战主要参战国武器产量

步枪和机枪

火炮和炮弹

飞机


皇俄没有撑住一战不是因为某些历史范式描述的缺乏军工产能,而是因为它的畸形军事工业化没有给人民带来福祉,没有人愿意为这种腥沉大海买单。而苏联能够获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不仅是因为苏联拥有充足的军工产能,更是因为苏联人民能够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改善自己的生活,获得将来更大发展的可能,所以人民愿意不惜代价捍卫自己的生活。

由于金融资本被外资控股,皇俄人均国民收入从农奴制改革前1861年相当于德国40%、美国16%,变成了1913年德国的32%。美国的11.5%。认为这种越搞越穷的工业化可以持续下去才是十分奇怪的认知(给西方财政资本打工能致富么?)。

=========================================================

苏联解体关计划经济P事?赫鲁晓夫时期计划经济就遭到破坏了,戈地图经济改革更是市场失效的典型。

南斯拉夫什么时候搞过计划经济了?铁托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二号祖师爷。(按照某些人的逻辑,南斯拉夫解体后爆发血腥内战,苏联解体至少维持大体和平,所以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至少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优越?)

古巴半殖民地经济也算计划经济么(就算半殖民地的古巴,教育、医疗都能吊锤拉美一干殖民地)?越南土改都没完成有P计划经济?

历史上真正搞过计划经济的也就苏联和中国。中国转型市场经济是跟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并不能证明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优越。计划经济时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比市场经济时期慢。


user avatar   warsaw-pact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成了资产阶级分子的狂欢晚会了?这么喜欢剥削制度啊?什么时候托帽这种人也开始为垃圾制度唱赞歌了?是接到指令避免CIA打马列牌还是怕人类灯塔在黑暗中太耀眼了?老样子,缺乏基本的分析能力和详细掌握材料的能力,随便看了点沙俄海军的相关内容就觉得能拿来输出?典型的立场先行和形而上学。接下来我将揭露他的双重标准,不过话说回来,黑苏这么难?难到有必要动用“双重标准”——你的“预备队”?天天输出的历史申论连老岳都能乱打,怎么还不改改?说到老岳,什么时候能改了自己的臭毛病?用用自己从来不用的脑子?至于千叶真名这种,资本主义晚期也被你赐计划经济籍,改了个基层管理方法就改了整个上层建筑,怎么这么nb呢?

以下为正经回答

“计划经济是否一定会失败?如果是,为什么苏联仅用十年就完成工业化?”

回答是很明显的,计划经济不会一定失败。这是明摆着的,运行市场经济以来,经济危机还少吗?迫使各国走向世界战争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更多的市场倾销商品[1],而这种战争最终导致上千万人死亡。并且正是因为这种战争的必然产物——人民的反战情绪——让布尔什维克的支持得以一飞冲天。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苏联计划经济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诞生时就踩在市场经济的尸体之上;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诞生这本身就证明了市场经济的失败。斯大林评价布尔什维克在这场由市场经济制度导致的战争中的发展时指出“这个时期从二月革命(1917年)到十月革命(1917年)为止。这个时期比较短,总共只有八个月;但是从群众所受到的政治教育和革命训练来看,可以大胆地说,这八个月等于平常宪制发展时期的好几十年,因为这八个月是革命的八个月” “二月革命包含着不可调和的内部矛盾。革命是由工人和农民(士兵)的努力完成的,但是革命的结果,政权不是归工人和农民,而是归资产阶级了。工人和农民进行革命是想要结束战争,取得和平。但是掌握了政权的资产阶级,却力图利用群众的革命热情来继续战争,反对和平 ......为了使国家摆脱帝国主义战争和经济崩溃的绝境,必须实行新的社会主义革命。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然导致战争和冲突,这不是因为发展程度的不平衡而是因为在不平衡的条件下,发展更快了。现代国家能在几十年内发展出强大的产能。在这时,落在后面的国家“完全合乎情理地”力图保持旧阵地,而超越到前面的国家也同样“合乎情理地”力图夺取新阵地,结果就使帝国主义国家的军事冲突成为不可避免。在二十世纪初,德国和日本一下子往前跳了一大段,德国超过了法国,并开始在世界市场上排挤英国。日本超过了俄国,夺取了东北的特权。中国近几年或近十年的电子工程的发展开始威胁欧美的利润,在非洲的合作开始威胁他们的霸权。人民币的信用往前迈了一大步。所以,“我们”才不断强调放弃幻想,准备斗争,而拜登则强调“不会取消针对华关税,将与盟友共同制衡中国”。

就算纯粹从发展程度出发,否认计划经济也是不可能的。俄罗斯放弃计划经济成啥B了还看不清楚么?而在情况更糟糕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同样是创造了奇迹,前三十年内预期寿命高速增长,高中教师的数量达到的七十余万,高中学生数量达到一千八百万,基层医疗体系被普及——这一切都象征着属于人民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的开始,而不是结尾[2][3]。同样,上世纪社会主义实践就如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首次在14世纪的意大利几个北部城邦出现后失败时一样:只能象征着我们不是处在新制度挑战旧制度的终点,而是处在这一挑战的开端[4]


简评与总略

老岳

日常了,问题问的是为何能在十年内达成高速增长,他却以生命活动的延续类比这种增长。好一个偷换概念。高速增长强调的是优越性,生命活动的延续强调的是稳定性,硬给融合了也太nb了吧?

另一方面他所引用的文章也没法证明固定资本折旧率低下就是“计划经济”的体制原因,只是认为苏联计划者倾向以量取胜,不忍心报废旧工具。然而这在我看来不过是苏联式的周期性经济增长衰退。只有使用改进工具、报废旧工具的收益大于不报废旧工具时计划者才会倾向采用前者。

苏联计划者其实很早就知道这个问题但他们不愿意报废旧机器的性格绊住了他们,第十次五年计划开始时,时任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的巴伊巴科夫表示“1976年的目标整个来说就是:提高所有工作效率和质量。”[5]但结局我们都知道,第十次五年计划既没有完成现代化也没有提升产量。直到戈尔巴乔夫上任后,苏联在1986年至1987年间新成立了23个新的科学技术研究联合体。在1985年至1987年间,新机器的生产和其他资本品的增长速度比75—85翻了一番。根据苏联官方统计,交叉固定投资(以不变价格计算),相比75年至85年的年均增长率3.4%,85年至87年间每年增长达到7%。就连他自己贴的资料也反映了这件事。

这种的缺陷是能被两参一改三结合所解决的,就曾经的实践而言,政治挂帅和群众路线不会导致使用以及在这个体制中还必须加上的“发展”新技术时曾存在于苏联官僚资产阶级之间的“战战兢兢”或“提心吊胆”,而是对群众参与其中的积极性的重大提升。



@托卡马克之冠 竟然认为苏联快速工业化并非其体制优势而是“进口”。像这种人对证明这点的尝试最终只能以暴露自己缺乏基本的应有的观察能力的缺乏为结果。进口和出口什么时候也是经济体制了?这两者和计划经济有必然联系吗?怎么,计划经济还不能出口了?是156工程因为太成功而被选择性遗忘了还是莫洛托夫计划被你脑波消灭了?按这种说法,因为十 年 の 乱时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两倍,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段时期的中国经济叫超计划经济?是哪位神仙说计划经济就不能有商品经济?在这场世界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大萧条中让苏联得以独善其身并大力进口的体制难道不就是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你觉得就算是在市场经济下,也能以如此高的效率通过出口粮食积累工业化资金?

这种现象绝对不是偶然的,这种现象依靠的,所以为基础的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而认为因为购买设备就属于“市场手段”和计划经济“没关系”的,除了证明自己疯狂反对所有除了假的以外的所有共产主义运动的习气,什么也做不到。

同一个人的另一种被很多人传播的奇思妙想认为沙俄本来就本来就经历了一场很快的工业化![6]所以不是社会主义带俄罗斯起飞的!首先想要了解依赖从德国进口钢铁的俄罗斯帝国留下了怎样迫真nb的“底子”以至于苏联能在毫无发展地情况下拳打纳粹脚踢裕仁,可见沙皇俄国曾有多强大一文。而同一个纳粹德国却能阻挡美利坚的优势兵力两个月,这是在黑美国还是在黑苏联?其次,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在1991年是如何以相对更强的“底子”——苏联工业能力在八十年末非第一既第二。请问沙俄在1913年是什么水平——为靠山的情况下经济起飞或者是至少维持良性增长的?前苏联国家的经济现在有多么失败都有目共睹,这种唯生产力的论调,现实早就把它敲得粉碎。

  1. 苏联经济增长是体制的结果
  2. “底子”的意义渺小,相信中印经济发展的区别是最有说服力的
当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之后,中国要向那里去?向资本主义,还是向社会主义?有许多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是不清楚的。事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点,甚至连国外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另一方面,请问资产阶级市场经济下是如何工业化的?德国通过进攻法国获得原始资本;美国通过越过阿帕拉契亚山疯狂抢夺原住民土地;英国在非洲和亚洲疯狂扩张殖民地倾销商品;日本通过进攻中国抢夺市场和资本,而这种进攻又反过来给西方帝国主义参与剥削的机会。这些国家的工业化无不是建立在血肉上,并且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剥削本国工人。斯大林一阵见血地指出:不加紧剥削工人阶级,不使大多数劳动者过半饥半饱的生活,不加紧压迫殖民地和附属国,世界资产阶级各帝国主义集团间不发生冲突和纠纷,资本主义就不能发展[7]

人类的进步,好像是去登一无尽长的梯子。登高必须要从下面拾级而上,所以雅利安人必须遵循实际的道路去向前进行,这道路绝不是近代和平者所梦想的道路。但是,雅利安人所必走的途径已经十分明显。他是一个征服者,他征服了低等民族,使被征服者遵从他的意志力和目的,受他支配而从事工作。 ——我的奋斗

希特勒正是把帝国主义压迫第三世界国家的现象当作了人类的本质,认为是进步的唯一方式并以此来论证自己荒诞至极的雅利安帝国。


最后,千叶屠夫还是别来迫真论证晚期资本主义和计划经济了,先不说康采恩和托拉斯也即行业内和跨行业在全国甚至国际范围内规划生产的区别,泰勒制作为一种基层管理制度也能和经济体制扯在一起,那鞍钢宪法岂不是该改名叫超计划经济? 那要不把抛弃泰勒或者叫福特制而转向后福特主义并消除政府干预鼓吹新自由主义的美国经济体制命名为超资本主义?



关于 @红罗也是罗 对于“社会主义经济都是官僚管的!”的想法,可见相关历史文献


注:因为输入法问题,我在2月25号进行修改时只能使用英语符号,想要借机发挥的老岳还是歇歇吧.

参考

  1. ^ 详见第一次世界大战史(1914-1918),罗斯图诺夫,32-54页以及90-100页;另可见德意志德国:一段寻找自我的国家历史1848-1918,施蒂尔默,81-82页
  2. ^至于托帽认为农业剪刀差能莫名其妙把人饿死这事,他是在完全无视丰城事件与农业税的事。事实上,几乎每种统计方法都认为1978-1990从农村获得的资金超过1950-1978,详见文章1949-1978年中国“剪刀差”差额辨正.武力。可从以下连接中找到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wuli/wuli1.htm
  3. ^ 如果想要了解大包干是如何与某种中世纪的生产关系很相似,可见中国的政治经济.里斯金.第288页
  4. ^ 但是在右倾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胜利时,我国却成为了社会主义的堡垒,人民的国度。在最后的净土,我们更应该坚决执行996工作制度!坚决执行去工会化的英明决定以创造更多gdp!
  5. ^ 《真理报》,1975-12-03。来自上层的革命第三章引用了这句话
  6. ^ 稍微了解过战前海军发展的人就应该知道德国在1912年就已经放弃海军竞赛,那么拿1914年德俄海军军费对比就不得不证明了自己的形而上学和立场先行,在这个前提下,实际上又反过来证明了自己的立场如何。
  7. ^ 斯大林选集(上),326页

user avatar   guan-lao-shi-35-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当看到有这种论述计划经济的问题时总是有各路资产阶级反动分子群魔乱舞,这个问题也不例外,比如最高赞是入棺人帽子姐@托卡马克之冠那个,她的答案拿沙俄造了一些军舰就来论证沙俄是个工业强国说苏联工业化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有沙俄的底子,且不说她拿沙俄造了几艘军舰就来认定沙俄是工业强国这种论证方法的荒谬性,( @史林 大佬在他的答案zhihu.com/answer/175076中已经指出了这种论证方法的荒谬性:“缺乏基本的分析能力并且没法详细的掌握材料,随便看了点沙俄海军的相关内容就觉得能拿来输出?典型的立场先行和形而上学”)我们就当沙俄真是个工业强国吧,但是帽子姐真不知道有一个最起码的历史事实就是苏联的工业化并不是在巅峰时期的沙俄基础上而是在经过了数年的苏俄内战后一片废墟的基础上进行的,两个五年计划前苏联的工业总产值最低只有1913年的七分之一,而两个五年计划后则是1913年的七倍,这完全是苏联自己的建设成就,与沙俄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另外帽子姐还说了西方经济大萧条期间苏联掌握时机从西方那里得到的帮助,不过这到底比不过苏联本身计划经济建设的成就,可能没有当时苏联从西方得到的有利建设条件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后的工业产值不一定会有1913年七倍那么高,但是能从内战那么大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已经就十分了不起了,按照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和能用机器生产机器两个标准,苏联在短短十年内实现了西方上百年才能实现的工业化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好质疑的,也可以论证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回过来,更多的反动分子是在这个回答下面吹嘘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由于这样的回答太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可能像知名右派 @老岳的回答zhihu.com/answer/173401可以是个很好的反面教材 ),这种说法的本质就是像稻某那样只是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一种手段而不会决定社会性质,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资本主义经济,计划经济的本质就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社会主义经济,这里再贴上一篇github上的大佬“列宁在1918”里对“市场只是手段,不决定社会性质”的错误观点的批判:

市场真的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这么简单吗?这是庸俗经济学家以交换方式取代生产方式后的一厢情愿。市场经济体现的是一整套的资本的生产方式,其是人类历史第二阶段(以物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的专属物。第一,商品生产的存在必须有两个一般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生产者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因而存在交换产品的要求;二是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生产者之间必须按照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实行等价交换。因此,真正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存在于共同体内部;一旦共同体内部不同机构之间出现了商品交换,共同体本身就变得松散和面临解体了。第二,商品生产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即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普遍化的商品生产,劳动力也成为商品,一切有使用价值的典型都趋向商品化。市场经济不是和商品生产等同的概念。市场经济作为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不同于简单商品生产,而是普遍化的商品生产,是商品生产的高级阶段和现代形态。在这个阶段,虽然仍然会存在一定的简单商品生产,但作为主体的形式不再是简单商品生产。市场经济的存在除了上述两个一般条件之外,还必须有特殊条件。首先,生产的直接目的不是使用价值(既不是直接的使用价值,也不是间接的使用价值,即不是通过商品交换取得使用价值),而是使现有的价值增值,即获得剩余价值。这就意味着,生产条件是作为资本来使用的。其次,生产要素必须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这就意味着劳动和所有权必须分离,劳动者本身必须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劳动必须采取雇佣劳动的形式。概括地说,市场经济的存在还必须具有第三个条件,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须成为主体。就这个意义来说,市场经济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经济。

这样我们其实就不难看出,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这不是一个经济问题,只能是一个政治问题,它关乎利益归属于无产阶级,还是归属于资产阶级,当然可能有还会有人比如 @老岳 之流的右派仍然会说“不管利益属于哪个阶级,不管是姓资还是姓社,市场经济就是比计划经济更有活力更优越”,可惜这种说法也早就被驳斥过了:
价值规律对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是通过竞争,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而实现的。在私有制的商品经济中,各个生产者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盲目地进行生产,他们事先不了解市场的需求状况,他们“只有通过产品的跌价和涨价才亲眼看到社会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和不需要什么”。因此,市场价格的涨落便成为商品生产者了解市场供求状况的晴雨表。各个商品生产者,就是根据市场价格的涨落来安排或调整自己的生产的。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到价值以上时,就表明这种商品的供给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商品生产者感到生产这种商品特别有利,便纷纷护大生产;于是,分配到这种商品生产部门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就随之增加。反之,当某种商品的价格跌落到价值以下时,就表明这种商品的供给超过了社会的需要,商品生产者感到继续生产下去将会带来不利,便纷纷缩减生产;于是,分配到这种商品生产部门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便随之减少。在私有制的商品经济中,正是通过这种市场价格的波动对社会生产的调节,才使得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建立起大体上平衡的比例关系来。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价值规律厖是当作盲目的自然规律来发生作用,并且要在生产的各种偶然变动中,维持着生产的社会平衡。”价值规律对社会生产的调节,虽然使私有制的商品经济能够建立某种秩序,但必须明确,这种秩序的建立是以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为代价的。资产阶级学者和现代修正主义者,为了美化资本主义制度,反对社会主义制度,他们把价值规律描绘成为一架可以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自动“调整”的机器,说什么这一规律的作用保证了资本主义生产得以“自然地和谐地”进行。还有一些人无耻颂扬资本主义经济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实际上也是价值规律“自然地和谐地”调节生产这种谬论的翻版。他们污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呆板”,人为地破坏了这种“自然的和谐”。这完全是一派胡言。价值规律在私有制的商品经济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是作为一种自发的不受人们驾驭的力量来发生作用的,每个资本家都屈服在它的支配下面。生产的窗目扩大和缩小,资本的盲目转移,不可避免地要造成大量减产、工厂倒闭和工人失业等等,也就是说,必然会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浪费和破坏。历史事实证明,受价值规律所调节的资本主义生产,绝不是“自然地和谐地”进行,而是在不断的震荡和经济危机之中进行的。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人们才有可能自觉地利用经济规律,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使社会生产得以协调地进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越性是资本主义经济根本不能比拟的。其次,价值规律的作用,还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已经知道,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这种缘故,那些劳动生产率较高、个别劳动耗费较少从而商品的个别价值较低的生产者,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来出售商品,便可以获得较多的收入。反之,那些劳动生产率较低、个别劳动耗费较多从而商品的个别价值较高的生产者,按照社会价值出售商品,便只能获得较少的收入,甚至不能弥补自己的支出。另外,那些个别劳动耗费较少的生产者,他们还可以在社会价值以下来出售商品,这样做不仅可以获利,而且还可以更有效地打击竞争对手。因此,各个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较多的利益,并在竞争中争得主动地位,便力求改进生产方法,采用先进技术,以此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竞争迫使每个商品生产者都普遍这样做,结果,整个社会生产力也就获得发展。在私有制的商品生产条件下,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服从于私有者的狭隘利益,因此,在价值规律刺激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就必然会伴随发生阻碍生产力发展稚破坏生产力的现象。在改进技术和降低商品劳动耗费的竞争过程中,总是一些人得到胜利,而另一些人遭受失败。前者的发展是以后者的牺牲换得的。在这里,生产力的发展,是通过许多商品生产者的破产和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而实现的。同时,在竞争过程中,那些拥有先进技术的生产者,为了保证自己继续取得较多的收入,保持自己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又总是千方百计地保守技术秘密,阻碍新技术的传播。这种情况,当然也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最后,价值规律的作用,还促使小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引导和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在简单商品生产的条件下,由于各个商品生产者所掌握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不同,生产技术的高低不同,因而他们生产同一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是不相等的。那些生产条件较好的商品生产者,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较少,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因而便有可能发财致富。而那些生产条件较差的商品生产者,由于相反的原因,便会在竞争中遭到失败和走向破产。所以,从经济上看,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造成小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分化所引起的社会后果是不同的。在封建社会后期,由于产生资本主义的经济条件已经具备,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能够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在资本主义关系已经存在的条件下,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则能够促进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人类社会自从有商品交换以来,已经有了五千年到七千年的历史。但是,在各个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由于商品生产发展程度的不同,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社会中,由于商品生产还不发达,因而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具有了普遍的性质,因而价值规律也就获得了最广阔的活动场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存在着商品生产,所以价值规律在经济领域中仍然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与私有制下的情况根本不同,社会主义生产不是靠价值规律,面是靠国家计划来调节的。有一类骗子为了颠覆我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和复辟资本主义,或则否定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存在,刮“一平二调”的妖风;或则主张用价值规律来调节生产,转而否定国家计划的作用。他们的阴谋必将遭到可耻的失败。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它随着商品生产的产生而发生作用,并将随着商品生产的消亡而退出历史舞台。

所以我们说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是优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这其实就是一个客观事实,毕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并非像那些右翼小资产阶级臆想的那样是在人人平等的前提下拥有相同权力基础的人们进行的等值交换,宣鼓TV的这个视频就讲的很好mp.weixin.qq.com/s/i5V0,事实上资本主义存在着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那么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经济也就一定无法克服这一矛盾,市场经济也就不如计划经济优越,最后向大家推荐一篇讲计划经济讲的很好很透彻的文章, @天王云国度 老师的这篇《计划经济,魔鬼还是未来》zhuanlan.zhihu.com/p/52 ,另外 @史林 在本问题下的回答zhihu.com/answer/175076也非常好,以上就是本人对该问题的看法,欢迎大家来多多交流与批评指正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苏联的「斯大林模式」? 
  俄罗斯民众都看清了资本主义的面目,那为什么俄罗斯现在还是资本主义? 
  如果苏联还存在,那么它能控制好疫情吗? 
  二战中隶属于苏军作战序列的捷克军是什么来历?在战斗中表现如何? 
  第二次世界大战里苏联的贡献被高估了吗? 
  为什么俄罗斯能继承苏联在联合国的席位,南联盟(塞尔维亚)不能继承南斯拉夫在联合国的席位? 
  如何防止去工业化?现在大量的制造业工厂离开了中国。是不是需要警惕这种趋势?如何避免这件事? 
  如何评价苏联电影? 
  怎么看待那些所谓的“德棍”和“苏粉”? 
  那群指责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请问俄罗斯开战前的更优解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外国人是不是很羡慕东亚人没有体味?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我觉得中文说唱(Rap)十分尬?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