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点个人浅见。
德军方面的话,推荐一篇论文《理解普鲁士-德国总参谋部系统》(Understanding the Prussian-German General Staff System)。这是西德联邦国防军的一位总参谋部上校Christian O.E. Millotat在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学院进修的时候写的。
在一个德军师在作战中通常有3个指挥所,其中起到主要作战部队作用的是前进指挥所。在这其中,最主要的决策人物是两位:一为师长,二为作战参谋(Ia)。
师长通常是一名五十多岁的、有几十年掌兵经验的、从基层主官一路干起的一线军官,通常是一名中将或者少将。师长主要负责宏观决策的确定并监督其执行。他其实不太负责具体工作,甚至有些时候都不负责决策,只是起到拍板盖章的作用。他对命令的执行结果负责任。
作战参谋则往往是非常年轻(三十多岁),是被选中的优秀基层主官,经过了长时间的教育和专门训练之后的“精英分子”,但是通常缺乏足够的实际带兵作战的经验。军衔标配是中校,后期也有少校甚至上尉。他和全师的大部分参谋不同,是一名特殊的“总参谋部参谋”(军衔后面加i.G.,帽檐衬线和肩章边线是猩红色的,几乎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兵种)。他负责拟定具体的作战决心、计划,下达并监督命令的执行。他会亲自对部队实施指挥和控制。他同样要对师命令的作战结果负责任。他可以直接对师长提出关于对师作战的任何方面的任何建议,并要求师长执行这些建议。他有权反对师长的决定。如果师长无法指挥,则作战参谋为第二指挥顺位。
在德军体制下,虽然“最终决定权”在主官手里,但是作战参谋的权限事实上高的吓人。师长和作战参谋需要共同为其决定负责,因此师的作战事实上构成了“双重领导”:接到上级命令后,师长和作战参谋将针对作战的具体计划和决心进行讨论,有时讨论甚至会变成争论,总之最后直到两人达成一致意见(或者一方放弃意见)为止,才能拟定师的作战决心。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那么师长有最后决定权,但是作战参谋的意见会被记录在指挥日志上。
在很多情况下,师长(往往是一名中将)会处于弱势并从事实上被架空,师作战参谋(往往只是一名和师长儿子岁数差不多的少校!)将因此成为指挥整个师的“无冕之王”。军衔、资历则毫无意义。
在这里比较美德参谋体制的运转方式的差异是很有意思的。举例而言,在诺门坎战役期间,身为少佐的辻政信在前线和后方直接干预各师团、部队的作战,常被认为是不可思议和日本陆军“下克上”的表现。然而请注意辻政信的身份:他是关东军作战课的少佐参谋(基本上是作战课二把手),而当时的作战课长则是服部卓四郎中佐。关东军作为一个方面军级单位,主官是大将军衔(植田谦吉)。如果关东军采取美军参谋体制,那么服部卓四郎相当于集团军群作战部长(G-3),最低也是准将军衔,整个集团军群指挥链上的三号人物(司令-参谋长-作战部长);辻政信则相当于集团军群作战专业参谋(G-3 Ops),上校军衔起步,甚至可能是整个集团军群的“四号”。当他作为集团军群联络官下到师团干预作战时,必然是威风八面的。而德式参谋体制的可怕之处在于,在总参谋部参谋的军衔和资历相比美军要低得多的同时,其权限也要高得多!
在作战参谋主任麾下,有一名第一副官O1,负责协助Ia的工作。具体的工作是掌管地图和作战日志,编写师指挥日志一类。他其实相当于Ia的副官。
此外在指挥部内有一位情报参谋主任Ic,负责收集、判读、分析、报告、上报各种各样的敌、我、环境情报。这个参谋有时候也是总参谋部参谋。
第三副官O3以及1-2名翻译负责协助Ic的工作。O3同时掌管着地图绘制、印刷、复印相关的分队。
此外,指挥部内还有师内各专业兵种(工兵、炮兵、通信)的代表,通常就是这些师属兵种部队(战斗工兵营、炮兵团、通信营)的主官,他们负责为作战计划提供本兵科专业性的建议。
如果师得到了其他兵种单位(比如装甲兵)的配属,则在指挥部内编入一个相应兵种的联络官,这个联络官阶级不高,不过是配属单位的代表,负责在作战计划中帮配属单位“讨价还价”。
很有意思的是,师后勤参谋主任Ib并不在前指序列中,甚至在前指中都没有他的相应发言人。
此外前指中还有一些功能分队(通信、警卫、运输、传令什么的),不属于决策中心,姑且不谈。
因为师前指规模甚小,师的前指可以设置的非常简易,比如直接搭载在两辆装甲指挥车上。因为参谋部人数少,光师长和作参俩人就能把决策做了,所以对规范化的定期简报会议(比如美军是每天一次简报会)也不需要搞得太严格。
如果需要召开会议,师作战参谋主任将负责会议的主持。会议的参加者通常包括主官、主要的参谋人员、下属部队主官。会议的主要目的是由各个参谋和代表介绍其状况和专业意见,了解上级的作战决心和本级的意图,通过面对面办公的形式最高效地协助师作参完成、讨论并由师长最终批准本师及师各下属和配属部队的作战计划。
德军的作战指挥是任务式指挥(或者叫委托式指挥),师除非在特定情况下,只为各下属单位拟定意图、任务(而非下达命令),但不具体限制任务实现的方式方法。
师前指各主要人员会根据作息进行轮转换班。
总之,德军的前进指挥所往往是一个非常精简的、非标准的、随意的结构。有些时候,因此连指挥也变得随意了。
除前进指挥所外,还有副官处和军需处两个指挥机构,分别负责人力和后勤事务,不负责具体作战,责任主官分别是师副官和师后勤参谋(Ib)。他们的功能和分工在此处暂且不说。
===================
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经历过短暂的政委制,不过我们还是叙述一长制时期的苏军。但是说实话关于苏军的一手资料我没找到,底下这些不一定完全正确。
一个苏军的师部有师长和若干个副师长。
师长只有一位,他是师的最高决策者,也是最高负责人,要对师的作训水平、政治水平、军事纪律、装备妥善度负全责。他负责指挥并控制下属各部队准备、编组、实施作战。在战斗中,师长通常会率领一个精干的前进指挥所到前线附近作战。
师参谋长是师内的第二指挥顺位,师长的主要助理,也是一个副师长职务,并可被视为“第一副师长”。他的地位在师指挥链处于第二位。他是师长最重要的助手,不仅要理解师长下达的命令,还要全面领会师长的想法和意图。参谋长是内唯一可以以师长的名义下达命令的参谋人员。他也是师司令部日常工作的组织者,负责协调各种工作,制定具体的作战决心和命令。在战斗中,参谋长会率领一个大而全的基本指挥所,位于战线后方。
在参谋长麾下控制着师司令部,下编第一处(作战)、第二处(情报)、第三处(通信)、第四处(人力)。各处长在参谋长的协调下开展工作。此外师各专业兵种(工兵、炮兵)的代表(主任)也在参谋长协调下工作。
后勤副师长负责师的后勤工作,在战斗中负责率领师后方指挥所。师后勤方面的一切问题都由他负责。
师政治副师长负责师的政治工作,领帅师政治部,同时也担任师党委的书记。政治副师长控制着师反间谍机关和内务步兵排。政治副师长的工作也要向上一级政治机关做直接汇报。
================
最后再补充一个离题的,作为和德军体制的对比——现代美军旅级战斗队指挥部和师部。
美军旅级战斗队是旅长是一名通常在45-50岁之间的上校,拥有20-25年的机动(美军步兵、装甲兵、骑兵三个兵科算机动兵科)指挥和参谋经验。旅长主要负责作训决策的确定并监督其执行,并对这些拥有说一不二的、不受质疑的最终决定权。他对命令的执行结果负责任。
旅级战斗队的二把手是一名通常在40-45岁之间的中校“执行官”(XO),同样拥有20年左右的机动指挥和参谋经验。美军从连到旅都设置有1名“执行官”,我们通常方便起见将其翻译为“副x长”,但实际上这样翻译大错特错,因为执行官对标的不是师和更高级单位中的“副x长”(如副师长,Assistant Division Cmdr),而是对标“参谋长”(Chief of Staff,Cos)。因此,执行官的工作就跟参谋长们一样,是管司令部运转的。凡是司令部和参谋的事情都归他管,并且在得到许可的时候可以行使旅长职权。执行官也是旅指挥链第二顺位,如果旅长不能指挥,则由他来接管。
可以把美军的参谋体系想象成一个公司。主官就是总裁,副主官就是分管某某业务的副总裁,而执行官就是CEO。
在执行官手下的就是司令部的几个主要部门,从1到9分别为:
有三类人员被归为旅长的个人参谋:
此外还有一些单列的特种参谋人员:
这些参谋人员负责给旅主官提出相应的专业意见。
美军旅在作战时,通常会编组3个指挥所:
美军强调扁平化团队构建,所以在一个作战计划的制定、遂行、评估过程中,会围绕不同的参谋幕僚人员编组若干个平行的小组并行展开工作,其指挥架构不按照固定军衔,而根据任务来决定。比如在执行战场情报作业时,旅S-9要在S-2的指导下,配合后者的工作;但同一个旅司令部在执行军民作战作业时,则变成旅S-2在S-9的指导下,配合S-9的工作。不过不管怎样,参谋作业都应在旅执行官的监督和保障之下进行。
当必要时,美军旅长会召开会议,会议参会人员也大同小异:旅主官、旅主要参谋、下级单位主官和联络官。和德军不同的是,旅后勤参谋在旅部中有很大发言权。一次会议通常从S-1开始按顺序逐个进行简报。在简报和集体讨论之后,由主官确定一个意见,作为决心予以执行。美军旅/营通常每天召开一次会议,确认当天的当前任务和后续任务。在会议上明确的作战决心以预先号令(WarnOrd)、作战号令(OpOrd)方式下达给下属部队。如果到了需要修改作战命令的情况下,会发出片段号令(FragOrd)。号令以北约五段式写法组织。
美军也采用任务式指挥。
对美军的师部而言,其实主要变化只有三个:
在军衔上,美军师长是少将,副师长是准将,参谋长、作战副参谋长、情报副参谋长、后勤副参谋长是上校。
从体制上,美军在指挥部中增设了类似于参谋长的执行官,这大大降低了主官和作战参谋的负担。参谋分类因为时代进步也更进一步细化。和德军不同的是,美军没有那种在指参学院进修两年就“一步登天”的“总参谋部参谋”;相反,由于美军的轮岗制度,美军旅的主要军事指挥参谋干部:旅长、执行官、作战参谋、情报参谋,都有充分的在机关和基层主官任职的相似经验,同时美军拥有更完善的军官职业教育体制,这使得美军的主官、执行官、作参之间没有明显的教育背景、行为风格和思考逻辑上的差别。相比于德军依赖少数“精英”的体制,美军体制更多的是一种管理学意义上的成功——利用将公司决策体制引入军队,通过强化集体决策和分工来提高决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