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相反,程序员恰恰是不卑微的。
首先程序员有一个其他行业无法想象的东西。那就是开源社区。这使程序员在一家公司积累的经验非常在另外一个公司使用并在第二家公司获得工资提升。并且使程序员的议价能力比其他行业高。
程序员因为可以一直在有空调的房间工作,工作环境远远好于其他行业。与之相比,制造业常常需要在远离市区的工厂工作,存在被机器杀死的风险。很多行业都需要室外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程序员的收入水平和人类生活方式比较吻合。起薪高,可以为大学生急需解决的婚姻和生育提供支持。
你只看见程序员被压榨,你没看到他们发工资的时候,多开心。
程序员不但智商高,而且情商也不低:他们会【装可怜】。他们知道,再不装,就要变成阶级敌人了:别人工资几千块,他们工资几万块。而妒忌,从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接下来,为了缓解群众的妒火,很可能就会搞一些“公平”。比如,他们买了房子,街道就派人了,叫他腾出一间,好让快递员的夫妻团聚。程序员的身份绝对没有快递员“正确”,所以这个决策,不但理直气壮,简直大快人心。别当笑话听。“教育公平”已接近完美,“住房公平”还会远吗?
程序员误以为自己是技术流,是最近几年it行业最大的误会。
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资本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是赚钱!(明显的废话)
怎么赚钱呢?降低成本、搞垄断、提升产品壁垒……而很不幸,程序员就是这个成本。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上市,程序员就是这个代价。
降低成本,尤其是成本是人的时候,是很难办的。首先要干一个事情,就是把技术流水化。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把业务和技术独立出来,于是我们设立了产品经理,这样程序员只需要写代码就好了,产品的创造力和他们无关。
我们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把有共性需求的东西提炼出来,做出一堆中间件,这样,程序员只需要拼积木就行了。大概在2015年,我之前某公司的一个领导说:他们有什么技术,无非是拿中间件拼一个产品出来。当时公司技术听了都觉得寒心,而若干年后我发现,他说的是真的。
到了这个阶段,程序员们的所谓的技术工作就变成了体力劳动。当然,还有一些技术性工作,都变成了调参,例如dump一些日志看看jvm是不是泄漏了,而这种熟练的技术工就不需要太多了,随便找一个多给点钱就得了。
得益于早年it行业发展快,上车的多,这些调参的也多,互相内卷,年纪大了就挑个能加班的有眼缘的留着就行了。
下一步呢,云计算平台、低代码工具搞起来,云平台以及上面成熟的中间件产品,一个指令就能部署一套复杂的Hadoop全家桶并提供自动优化服务,或者自动生成一套支持微服务的高并发系统,这一个指令,就能干掉多少架构、实施、运维?云计算是专干C端的大杀器。
而低代码呢,专干b端。b端普遍业务为主,低代码平台拿过来拖拉拽,雇佣个实习生就能把活漂亮干了。
在下一步,结合人工智能,继续搞自动化。不少技术人说这东西是玩具,实际上只要数据积累够多、训练的数据够大,迟早发展起来。
在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之下,资本需要降低技术本身的成本,是不可逆的。
所以还在做技术的,要有点眼光,找到不确定性高、可替代性低、难以被量化的技术。
/*更新*/
骂的人太多了统一改一下,本文核心要表达的是:工业化趋势本来就是如此,所以个人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职业发展与社会趋势相结合。本文描述的站在一个社会发展角度而不是技术角度,结果一大堆低端程序员上来就喷,你可乐死我了,本文真是低端程序员的识别器。
贩卖焦虑?建议拉黑我。
无论云端还是B端,都有效的降低了企业成本,或许是你们坐的位子太低,没看到结果,也看不到趋势。
低端程序员就别过来评论了,我说的是以十年二十年为周期的趋势,不是在和你谈int占几个字节的低端技术,看不懂趋势你评论个鬼?
最后写了篇小文自己给自己推荐一下。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