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骑不可变速自行车VS马拉松世界纪录,条件一定是前者以后者的路面状况骑行,否则如果是一路下坡,无须外力即会向前的自行车明显占据绝对优势,谁骑都轻松。但下坡对跑步带来的速度加成显然不会有自行车那么大。
罗列一些数据和必要的前提,相信会帮助诸位对得出「能or不能」的答案有更严谨推断——这本身是个开放式问题,个体/单车差异巨大,不存在所谓的答案。
首先是马拉松世界纪录:
目前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是基普乔格在2018年柏林马拉松跑出的2小时01分39秒( 如何评价基普乔格在2018柏林马拉松打破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 关于基普乔格:埃鲁德·基普乔格:成为传奇 )
鉴于男子顶尖选手都有领跑员以及更前方的引导车,且没有其它选手阻碍,可以认为他们最终跑完的距离是非常接近42.195公里的。同样,马拉松赛道按最短距离原则 测量,选手绝对无法超“近道”——假设面对前方几个连续弯道而选择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抱歉,马拉松赛道的42195米就是以这个原则测量出来的……(为什么我们跑马拉松,最终都会比42.195公里多跑很多距离?)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基普乔格马拉松世界纪录跑过的真实距离,可能稍稍比42195多一些,但也不会超过太多,就以42200米来计算好了。
而一条标准的、成绩能被认可的马拉松赛道还有其它诸多线路要求。比如,
线路主体应是人工铺设路面——即,赛道以水泥、石板、柏油、塑胶路面为主,泥地、碎石、沙滩等软质路面尽量短最好没有;
起、终点海拔高度差不超过每公里1米——即,赛道不能是以缓坡(尤其是下坡)存在;
每百米高低落差不能超过3米——即,不能存在坡度过于夸张的上下坡;
起、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赛道总距离的50%——即,笔直的直线公路总距离要少于21公里,等等。
基普乔格创造纪录的柏林马拉松是符合上述赛道路面条件的。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
成人骑不可变速自行车想要打破马拉松世界纪录,需要在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工铺设路面,在2小时01分39秒内骑行完至少42200米。折算下来,平均每公里用时约2分53秒,平均20.81公里/小时的时速。
这样2小时出头的骑行,中间兴许会有痛苦的上坡(不可变速自行车骑上坡可能要比跑步更辛苦)、兴许会有占便宜的下坡(自行车自己就会走甚至还加速了),但都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数量内,对最终时间影响不会太大。
接下来是成人骑不可变速的自行车:
好车坏车显而易见对速度的加成太大了。这里就以身边最为常见的共享单车,摩拜单车为例。
摩拜自行车更新过好几代,最初非常难骑的是轴传动摩拜,后来又有相对要好骑很多的链条传动摩拜——它们都符合不可变速的要求(后来摩拜又推出变速车,不过下面数据发布时尚未有变速车,故数据只代表不可变速的摩拜):
摩拜单车正好曾经也发布过用户的骑行数据——但与马拉松有诸多前设条件不同,摩拜骑行毕竟是用户自由使用不设限的,这些数据仅仅只能作为参考。
因为共享单车诞生之初就是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注定用户不会长时间的使用。而且使用环境基本都是城市,有诸多交通因素影响——再快的车速,中间碰上几次红绿灯,平均速度就会降的非常之多。
北京的骑行数据,摩拜用户平均骑行速度为8.5公里/小时。其中最快的群体是60岁以上的成年男性(退休老大爷),平均骑行速度达到了10.9公里/小时,平均骑行距离也是最长,3.2公里。
另外一点,北京老大爷最多用车的出行时间恰好避开了上下班高峰,即非交通繁忙时段,所以受到交通拥堵因素影响也最小,可以看成存在中间停顿(如遇到红绿灯)情况下,成年男子城市骑行均速的一个参考。
对比其它城市,济南是骑行最快的城市,平均速度为6.2分钟/公里。换算一下平均9.09公里/小时。
可以看到,以摩拜单车提供的部分可参考骑行大数据——
假定一成年男性,在城市骑行摩拜这种不可变速的自行车,且有停顿(红绿灯)的情况下,相对不太费力的骑行平均速度约为10公里/小时。
那假设稍微用点劲不那么“悠闲”的骑行呢?摩拜的数据,轴传动的摩拜,一般城市路况下,平均速度15公里/小时左右,最高28公里/小时左右;链条传动摩拜,一般城市路况,平均速度20公里/小时左右,最高37公里/小时左右——这个均速依然是以较短使用里程为前提,拉长到10公里甚至42公里的马拉松距离,平均速度只会更低。
即,这里作一个不太严谨的估算:
如果以不可变速的摩拜骑行,在满足马拉松赛道要求的路面上,想达到马拉松世界纪录的速度(20.81公里/小时)骑行,并非是一件太悠闲的事。
而如果保持这个速度骑行上整整42公里,即以超20公里/小时的速度巡航上两个小时,难度又会大不少。
以更为好骑的链条传动摩拜Lite为例,齿比使用的是36T-16t(即牙盘36齿,飞轮16齿),与多数普通自行车相似。当以马拉松世界纪录的速度骑行时,踏频估算一下需要达到/接近80rpm(即每分钟脚踏做圆周运动的次数),可以想象一下大概长时间骑行下来对体能和肌肉是怎样的考验程度。
——这里如果单独拎出个体,诸如题设的“成年男子”是经常有体育锻炼身体极佳的,这样速度的骑行可能不在话下。但把样本放大到整个成年男子群体,打破马拉松纪录的比例也许未必那么高。
最后补充一个更为主观的数据——
不少骑行社区经常有周末中长距离的骑行组织活动,一般定义的「休闲骑」距离在50-100公里左右,参与者多数为可变速山地车(休闲骑的高端公路车往往不太常见),平均速度基本在20公里/小时左右。这个平均速度因受中间休息/交通影响,实际骑行中的速度基本会在22-27公里/小时。
这类民间骑行爱好者组织的活动,一般要求参与者有一定骑行经验,如完成过至少50公里的骑行,可视为在普通人里至少中上的骑行水准/能力。
不少骑行社区会把单次骑行超过50公里、100公里、200公里作为骑行爱好者入门、初阶、进阶的门槛要求,对应的,马拉松42公里的长度/连续2小时的骑行对于骑行爱好者而言算是个比较入门的考验。但至于这类“骑行爱好者”在人民群众中占比多少,是否可以代表“成年男子”就很难界定了。
至于定义「拉练」的骑行活动组织,平均速度则往往能达到30-35公里/小时,已经算普通人中较快的水准了,当然他们的单车也会比“不可变速的自行车”要快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