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应该同时阅读吗? 第1页

  

user avatar   ni-zhang-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自认为还算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因此一时手痒回答了这个问题,唐突了,还请见谅。

题主既然觉得时间不充裕,空闲不多,那么闲读书就未必算是一个好决定。这个时候,需要抓住主要矛盾——我们到底想从读书里得到什么?

题主的答案是“提高文学素养”

那么我们要做的,就并不是闲读名著,而是有目的地去“拆”。

人类的文学,就是在用各种各样的文字讲述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当文字照进了现实,当主人公的境遇与我们过往生活的某个瞬间相契,这时候我们也就与书共鸣了。

也许语言文字并不相同,但人类藏在故事里的道理却是相通的;

也许修辞技法各有千秋,但人类讲故事的方式却往往是相似的。

因此,在读书复盘的时候,我个人喜欢问四个问题:① 作者讲的故事是什么?②这个故事背后的道德前提是什么? ③ 作者是怎么安排故事的?④ 有哪些具体的地方很棒?他用了什么样的技巧?

其实很类似上学的时候做阅读题的方式:了解其思想,分析其技巧。

这样,就并不用局限于“中国文学”,或是“外国文学”,而是找到那些为人所交口称赞的经典作品。从短小精悍,字不过数千的短篇开始,慢慢过渡到长篇巨作。

关于故事结构拆解的具体的方法论的东西,我就不拾人牙慧了,在这里推荐一下好莱坞顾问Lisa Cron 的《你能写出好故事》以及电影剧作家Stanley D.William的《故事的道德前提》都是很好的教材类书籍,说得很明白,就是比较啰嗦(这也是西方类似书籍的通病)

与君共勉!


user avatar   kai-cha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




  

相关话题

  诗人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大学毕业后抗压太差的年轻人终生家里蹲,用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6个钱包一直供养他/她到老到死是否可行? 
  文学巨著的作者真的需要悲惨的经历吗? 
  在《拿来主义》里,鲁迅为什么要骂梅兰芳出国表演? 
  现在的中国有什么不足? 
  《白鹿原》里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如何看待俞敏洪称年轻人不能“躺平”? 
  对于我们年轻人,学历和能力哪种很重要呢?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主动绝户? 
  吴闲云对名著的解读尤其是水浒和西游记的解读是否正确?的确发现了被隐藏的暗线,还是过度解读?学术界是怎么看待他和他的作品的? 

前一个讨论
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提高情商?
下一个讨论
2021 年基金该如何布局?





© 2025-05-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