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韩信、英布、彭越等异姓诸侯王不是刘邦封的,他们是刘邦的强力藩侯或者说盟友,不是说刘邦想不封就不封的;而且刘邦也很担心他们,所以刘邦在死之前把他们都解决掉了。
其次是同姓诸侯王,史书说的很明白:因为刘邦认为分封诸王利大于弊。
以吴王濞为例,刘邦干掉吴地叛乱的英布后,认为“吴会稽轻悍”,需要一个“壮王”镇守吴地,又因为“诸子少”,所以让侄子刘濞镇守这里。
《汉书》:吴王濞,高帝兄仲之子也。高帝立仲为代王。匈奴攻代,仲不能坚守,弃国间行,走雒阳,自归,天子不忍致法,废为合阳侯。子濞,封为沛侯。黥布反,高祖自将往诛之。濞年二十,以骑将从破布军。荆王刘贾为布所杀,无后。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填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
从公元前196年刘濞封王,到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项梁项羽自此起兵、英布割据近十年、以轻悍著称的吴地安定了42年;一个政策能发挥作用四十年,很可以了,比后世各朝的分封稳定多了。
你光看到七国之乱反了七个诸侯王,你咋不看到还有几十个诸侯王没反?咋不看到诸吕之乱时诸侯王们起兵反吕?因为诸侯王可能造反所以不封诸侯王?
刘邦不是不担心诸侯王造反,但是刘邦需要分封诸侯王来稳定统治;古代的技术水平限制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不是说想不封就不封的。
已拜受印,高祖召濞相之,曰:“若状有反相。”独悔,业已拜,因拊其背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一家,慎无反!”濞顿首曰:“不敢。”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吴有豫章郡铜山,即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饶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