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朝账面人口两千万,隋朝统计人口四千多万,明朝六千多,实际上可能超过1亿。
大明人多,HP厚没那么容易让朱棣折腾光。
2.朱棣并非不了解民间疾苦,他当初殿试时让学子们背《捕蛇者说》,大明最有才学的一批学子们无人会背(论八股取士危险性)。但是他晚年依然选择干大事业放弃民生。
3.秦隋折磨百姓远上朱棣之上,秦朝父子两代都折腾百姓。隋朝首次开运河,比疏通运河费人力大得多。
要这么说的话乾隆军费花了1亿5000万两,六下江南扩建避暑山庄至少用了4500万两,恐怕早亡国了,但是没有,为什么。因为他赈灾也用了2亿多两,且减免天下钱财,之后国库还有6000万两,是不是大兴土木,是不是穷兵黩武从来是看国家的承受能力的
故宫与阿房宫相比,算宫殿吗?长城是朱棣一代修完的吗?朱棣是新挖了一条运河,还是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改扩建?
搞清楚这三个问题,你就没有疑问了。
穷兵黩武,是指发起消耗极大的工程或战争,超出了国家机器可以承受的限度
秦朝国家机器崩溃的预兆在秦始皇时期就出现了,所谓的北伐匈奴南征百越,听起来狂拽酷炫吊炸天,其实呢?
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地固泽卤
然後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师十有馀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
是岂人众不足,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
男子疾耕不足於粮饟,女子纺绩不足於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秦也
大意就是嬴政不听李斯谏言,让蒙恬去跟匈奴梭哈,以河套为境与匈奴拉锯,匈奴不断袭扰,他就不断征发男丁砸到河套,拉锯了数十年,始终不能进一步打击匈奴,反而大秦自己损失惨重
第一次如此大败,第二次即使胜利,也不代表国力的回升,反而有更大成本的投入,什么叫伏尸流血数十万?别光说人家史官吹牛逼,有数字给你看就不错了
史记:又使尉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监禄凿渠运粮,深入越,越人遁逃。旷日持久,粮食绝乏,越人击之,秦兵大败。秦乃使尉佗将卒以戍越。
淮南子: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
永乐时期哪有国家机器崩溃的表现?永乐二十一年还能收上三千多万石粮食,难道就凭唐赛儿,她才打下几个县?
这么算王小波起义有几十万男丁跟随,打下了成都,整个巴蜀都岌岌可危,建议题目改一下,为什么宋太宗穷兵黩武,却没有三世而亡?
五征漠北,总时长加一起也才一年多,耗费一百万石钱粮,平均到每场北伐是14~20万石,永乐二十二年,总计约七亿石,平均每年三千多万石,你管这叫大出血?就这百分之一都不到的耗损?
相比之下,中晚明每年都要往九边军镇砸至少百万石钱粮,那就都算成100万石,二十二年足足要花费二千二百万石,这个数字已经是最少的估计了
朱棣统筹组织的大工程,不追求速成,翻修武当山、南京大报恩寺、扩建新北平都是时间跨度为十年二十年的工程
至于长城,他没怎么修过,明代的长城建设,是从初期到嘉靖,总计一百多年、绵亘万里的史诗级大工程
明初的北地防御是什么情况呢,正统年间,九边还没形成,北地重镇宣府,仅有宣府本城和几十个土墩子,明英宗东还京师路上,就没几个能防御的军堡,卫拉特人从宣府杀到北平,明军根本挡不住,十万大军被人家包饺子
综上所述,朱棣发起的很多工程、战争,始终是在不超出国力的范围内调度组织,而且明朝有时代进程的优势,在生产力上与一两千年前的王朝形成一定的代差,越往后,王朝的地方行政更加成熟,只要中央政府正常运转,就不会早夭
也别说明初了,只要万历不怠政,压根就不会把地方行政搞得濒临崩溃,他的怠政方式,令人匪夷所思,自己不干活,也不让别人干,闹得内阁长年只有一位方阁老,地方出现代理巡抚老死,最牛逼的时候六部只有三个尚书,代理兼管其他部门
以首辅方从哲为首的在任朝廷官员们轮番上疏,恳求、跪求、哭求万历皇帝补充缺额,不听
直到老奴,萨尔许一战终于打醒了万历,这才开始补空缺,不愧是忠臣,反叛立国只为使皇帝清醒
总而言之,一切都乱了套,国家机器告竭,明实亡于万历这句话,是真没说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