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好的马拉松赛事,都会给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同样的待遇,这才是最好的人(宣)性(传)关(亮)怀(点)啊。这点欧美的赛事往往深谙其中之道,做的非常出色。那些最后一名冲线时也并不孤单,终点处仍有很多人在等着他们。
比较印象深的最后一名:
塞德里克-金 Cedric King
一个美国老兵,前82空降师老兵,在阿富汗踩到地雷失去双腿。他参加过多次波士顿马拉松,2014年纽约马拉松陪着癌症患者一起最后一个踏上终点的计时毯。当时天色已黑,距离开赛过去了9.5个小时。
在终点很多人等着他们过线。纽约马拉松关门时间是8.5小时(实际上这个比赛并没有关门时间,8.5小时指赛事提供服务的时间,超过时间后你也可以继续跑,只是补给啊计时毯啊什么已经撤,但终点一直在那,也有组委会的人在那等),后半程有一些人陪着他们跑/走。
塞德里克-金戴着假肢,途中还掉过很多次。他们最终冲线时的照片↓↓
可以看到还是有很多人在等着他们,终点也没拆掉,他们也会收获自己的一块完赛纪念奖牌。
塞德里克-金也参加过波士顿马拉松(不止一次),有一次成绩是7个半小时。不是最后一名,身后还有一些人。
也参加过迪斯尼马拉松,成绩显示差不多7.5小时。
迈克尔·梅拉梅德Maickel Melamed
这哥们要更出名一些,他患有先天性的肌肉萎缩,今年41岁。2011年Maickel开始跑马。11年纽约马拉松他用了15小时22分钟跑完,12年他又跑了柏林马拉松,后面还跑了波士顿马拉松,等等。
13年芝加哥马拉松用了16小时46分。
严格意义上不能说这哥们是“最后一名”,因为本来参赛也有点像外卡特殊选手,全程有团队陪着他。最初他报名参加的时候,纽约马拉松赛事组织者以身体原因拒绝了他的申请,后来在一个国际组织的帮助下才获得了参赛资格。
对一个肌肉萎缩者来说,走完也是很了不起的事了。
还有一个印象比较深的是今年采访布拉格马拉松组委会:https://zhuanlan.zhihu.com/p/22525059?refer=runningstory 问到赛事有什么亮点时,组委会说了件今年赛事最后一名的事,恰好这最后一名是个中国人,上海姑娘:
布拉格马拉松的关门时间设计成7小时,这可以让很多选手以很坦然的心态去完成比赛,但对一些人来说跑完马拉松仍是不小的挑战。终点前几百米,我们安排了一些旗手,他们每人扛着一面参赛国的国旗为选手加油,最后一个选手跑过来时。旗手们会跟在他身后一起跑过终点,现场DJ也会边陪跑边加油。
今年比赛的最后一名来自上海,小姑娘说她途中曾几次想放弃,最后这段全场的加油让她特别感动。
塞德里克-金 Cedric King 和 迈克尔·梅拉梅德Maickel Melamed 这样的“最后一名”在美国一些马拉松上并不少见,他们有些是身体有缺陷的人,有些患了绝症,有些是身体创伤的老兵,也有比如亲历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之后的幸存者,他们一方面都代表了一些慈善基金/身后团体的形象和精神,一方面也确实很努力很艰辛的去跑/走完马拉松,组委会对这些人都很照顾,也给予很多人性关怀,事后大型的媒体报道也会很多。
而像布拉格马拉松这种就有点是赛事方的小巧思,我看过这段最后一名冲线的小视频,确实很感人也很振奋。布拉格马拉松的主席还会在终点与每个完赛者记账庆祝,这让人对赛事徒增了很多好感。
之后报道一些国内马拉松我也留在赛道上,6小时关门时间后多数比赛忙着收拾,志愿者也都差不多结束工作,那些跑在最后的人慌慌张张准备冲线完赛,有时候看到觉得挺遗憾。如果组委会的一些工作能再坚持半个小时,终点多安排一些人迎接那些跑在最后的人,不管情感层面还是赛事口碑上也许都不一样了。
——————————
跑步有故事 - 知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