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多数情况下,古代人读得起私塾,有机会学而优则仕吗? 第1页

  

user avatar   wu-jia-zheng-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剖析问题,所谓古人是那个年代?

以一千年前的宋朝而论,绝大多数的人是无力上私学和私塾,只有皇亲国戚和权贵,高官和地主,士绅或恶霸的子女会有机会上学!

在宋代之前的状况,更是没有民间举才的科举制度,传统中世袭制度是不能也多数做不到学而优则仕。

近一千年来的元、明、清有了科举制度,但多数改朝换代之后 情况更加封建,读书人多了,但比例上学优而仕难上加难。

约三千年以来所流传的古代读书人故事,多有美化之作用,甭完全信以为真!




  

相关话题

  中国科举时代技术官僚如司天监正,河道总督是如何培养的? 
  为什么宝钗袭人等督促贾宝玉读书上进也是错? 
  现在的高考状元穿越回古代考科举能考到什么程度? 
  古代的进士举人那么多,政府需要这么多官员吗? 
  为什么唐末很多作家都写诗感叹怀才不遇? 
  古时候进京赶考的书生需要在考试前多久出发?真的是一去三五年吗?如果一个云南考生进京大概的路线是怎么走? 
  杨露禅、董海川、孙禄堂、霍元甲等,这些武林高手为嘛不去参加武举? 
  明清时期各省乡试考题是否相同?考题又是由谁出的? 
  为什么看起来唐朝实行科举没有受到阻力? 
  既然说八股制使官员变为皇帝的奴才,为什么大明还能出现像徐阶,张居正一样的人才?文官集团还敢与皇帝作对? 

前一个讨论
假如你有四千万,如何在一年内将他变成八千万?
下一个讨论
如何高效学习,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学习系统,掌握学习节奏,制定学习计划?





© 2025-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