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人、越南人、琉球人、日本人这都不稀奇,就连阿拉伯人都有参加科举考中进士的,甚至因此还引发过很大的争议。
唐代诗人陈黯写过一篇散文,名为《华心》,里面提到一件事:
大中初年[1],宣武军节度使兼汴州刺史卢钧向唐宣宗推荐了一个叫李彦升的人,唐宣宗便安排礼部去考考他的才华,果然第二年这个李彦升就进士及第了。[2]
本来嘛,在唐朝由高官推荐进入政坛很正常,李白、孟浩然都干过这种事(虽然这俩都没成功),但问题就出在这个李彦升的身份上 —— 他是个大食阿拉伯人。
这下有人就不干了,认为国家把大梁(开封)这么重要的城市交到卢大帅你手里,你当的是我们中华的官,吃的是我们中华的米,你推荐贤才可以,但怎么能放着这么多优秀的华人不用,反而推荐个阿拉伯人呢?难道是我们华人不行,只剩阿拉伯人可以用了么?我们真TM就疑惑了。[3]
陈黯就坐不住了,跳出来反驳:卢大帅是真的在推荐贤才,并非出于私心偏爱李彦升。没错,按地域来说,确实有华夷之分,但若论教化,难道也要分出个华夷来么?[4]
随后他就开始宣扬他的「华心说」:
夫华夷者,辨在乎心,辨心在察其趣向。有生于中州而行戾乎礼义,是形华而心夷也;生于夷域而行合乎礼义,是形夷而心华也。
陈黯认为「华夷之辨」在于内心,要观察他的志趣取向。虽然生在中国,但行事违悖礼义,只是空有华人的外表,实则内心是个夷狄;相反,生在国外,但行事合乎礼法,虽然有个外国人的长相,但内心却跟我们没有区别。
他又举了汉朝的例子,说卢绾、李陵这两人虽然生于大汉,但最后却当了叛徒,难道不是自甘为夷狄么?金日磾虽然是匈奴出身,但一心为我大汉,难道不算我华人么?[5]
陈黯又说:像李彦升,虽然来自海外,却遵从我中华之道,所以卢大帅才欣赏他并推荐给皇帝,这也是激励夷狄的一种方式,但凡日月所照都归于文明之光,难道不好么?搞什么地域论、血统论,一切都要看人家心向着哪里。[6]
其实陈黯的这个观点在唐代并不稀奇,韩愈早就在《原道》一文中说过: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在陈黯之后,大唐乾宁二年[7]高中榜眼的程晏也写过一篇《内夷檄》:
四夷之民长有重译而至,慕中华之仁义忠信,虽身出异域,能驰心于华,吾不谓之夷矣。中国之民长有倔强王化,忘弃仁义忠信,虽身出于华,反窜心于夷,吾不谓之华矣。窜心于夷,非国家之窜尔也,自窜心于恶也。
陈、程观点非常吻合,都是「论心不论域」,换作现在,估计也是支持「文化论」而非「地域论」或「血统论」。
不过,推荐李彦升的那位卢大帅卢钧到底是不是也这样想的,我们可以看看他此前的一些操作。
在推荐李彦升的十数年前,开成元年[8]冬,当时卢钧接替李从易担任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见到广州华蕃混杂的乱象后,曾下令不许蕃人与华人混居,禁止华蕃通婚,不准蕃人以私人名义占据田产宅院:
钧下令蕃华不得通婚,禁名田产,阖部肃壹无敢犯。[9]
…………
先是土人与蛮獠杂居,婚娶相通,吏或挠之,相诱为乱。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肃清,而不相犯。[10]
所以卢大帅可能反倒是个「血统论」者?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自然是可以,如图明朝高丽籍的举人。
1389年高丽王朝秀才崔匡之考上文科得到的合格证,上面盖有明朝皇帝授予高丽王朝的高丽国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