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呢?难不成否认孙权年少有为?
大多数是蜀粉爱干这事儿,毕竟人家是蜀汉终极克星。
孙权对蜀汉真可谓吃干抹尽,玩得蜀汉一点脾气都没有。
夺荆州,杀关羽——夷陵大败刘备,重创蜀汉——诸葛亮主动恢复吴蜀联盟。
看看这一波吃蜀汉的操作,堪称完美,谁能说出点毛病来?
曹操,刘备,孙权三个人关于立嗣方面的操作,从结果上来说,毫无疑问,刘备这里出的乱子最少,几乎是平稳过度,曹操这里则是微有波澜,孙权的立嗣问题则处理的洪水滔天。
不过客观上说,还是得为孙权说两句话,因为他的立嗣操作确实也是最难的。
立继承人的操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可以这么说,一个继承人培养的道路上,越稳定,时间越长,立嗣就越不容易出乱子。如果有改立继承人的过程(巧了,曹操孙权刘备都有改立继承人的过程)则需要将上一个继承人的势力彻底拔除,所以上一个继承人势力越大,越难操作。
结合时间线,我们捋一下曹操孙权刘备三个人的立嗣之路。
1。我们先看刘备,刘备的继承人本来定的是刘封,一直到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才改立刘禅为继承人,但是请注意,刘禅并不是219年才生的,刘禅207年就生了,也就是说,在207-219年这12年内,名义上的继承人仍然是刘封,刘封和刘备没有血统关系,按理说,如果刘备入川以后改立刘禅,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但为什么要拖这么久才立,刘禅的年龄是一个问题,毕竟刘备当时境遇不佳,历经战乱,谁能保证一个一两岁的小孩子能不能活下来,更大的问题在于刘禅的身份不高,他并非嫡子,吴皇后所生的儿子才是名正言顺的嫡子,吴皇后代表着益州派的利益,所以如果早立刘禅,不利于收益州派的士族之心,刘备初得益州,不敢得罪益州豪强,所以迟迟不敢立刘禅,刘封是没有什么威胁的,稍微有点眼光的都知道一旦吴皇后生出嫡子,刘封就得自动让位,刘封的继承人身份只是个随时可下的花架子。而如果改立刘禅,则没这么容易下了,毕竟刘禅是亲儿子。
至于吴皇后之前,刘备的正妻是孙权的妹妹孙夫人,这更是个惹不起的主,所以刘禅只能寄居在庶子的位置上不能翻身。
我发现很多人不明白庶子嫡子有多大区别,什么叫庶子?这个男人有天去青楼嫖娼,古代避孕措施不佳,把妓女肚子搞大怀孕生了个儿子,于是花钱让妓女赎身填房为妾,这个生下来的儿子就叫庶子。
现在还有人觉得庶子比养子高贵吗?
这个难处刘备用了十二年来解决,但是请注意,虽然刘备的操作存在种种限制,但这里面全程都有可操作空间的,刘封有军功你是不能动他,但一旦出问题就杀掉总可以吧,吴皇后是不能废,但让吴皇后生不了嫡子总可以吧,刘禅早点上位是办不到,多等几年再扶上去总可以吧,所以刘备进位汉中王以后,地位稳固了立刻把刘禅扶上世子宝座,并在一年内处死了刘封,手段干净利落,这样,刘禅就是唯一的继承人,而扶持培养刘禅的太子党势力,应该是早就开始铺排了,所以刘封被杀没有一个人帮他讲话,诸葛亮甚至主动补刀劝杀刘封,除了孟达,可以说刘封几乎没有党羽,这对于一个挂名十几年的继承人和常年从军立有军功的刘封来说,是很不正常的,这说明刘备在刘禅出生以后就没有再把刘封当继承人培养,而着重培养和扶持的是刘禅,刘备身边的亲信和老部下也几乎一边倒的支持刘禅,迟迟不下刘封继承人的身份,只是为了照顾益州派的情绪,让他们对吴皇后嫡子这件事抱有希望,争得他们的支持而已,而实际吴皇后生不生得出嫡子,还是刘备说了算。
所以刘备的立嗣是最稳的,因为从刘禅出生开始,刘备的一系列操作就已经全部倒向刘禅,就是把他当继承人来培养的,刘封只是空挂了十二年的虚名,挂完以后立刻处死,而所谓吴皇后的嫡子更是一个虚幻的影子,实际在刘备的操作和保护下,没有任何人能威胁刘禅的继位,刘禅不稳谁稳?
2。曹操的立嗣之路,经历了曹昂早死的波折,本来曹昂才是继承人,但是曹昂早在197年就死了,曹昂的生母刘夫人早死,养母也就是感情最深的丁夫人,在曹昂死后也主动退出了政治舞台。也就是说,随着曹昂战死,曹昂的势力立刻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没有对曹丕形成任何的阻碍,随后卞夫人上位,成为正妻,曹丕作为卞夫人的长子,理所当然的就是嫡长子,嫡长子在立嗣中拥有至高无上的优先地位,所以无论曹冲还是曹植,都远远不能威胁到曹丕的地位,曹操培养曹丕的时间也很充裕,从197年曹昂战死的时候,曹丕其实已经随军了,曹昂死后,更是立刻被当做继承人来培养,一直到217年正式成为世子,中途因为曹操的个人喜好,曾经有喜爱曹冲和喜爱曹植的举动,这个也不奇怪,曹丕这个人虽然能力在线,但性格很有可能是有缺陷的,杀鲍勋一事就能折射出曹丕身上浓浓的一股子偏执狂的劲,而曹植是类似令狐冲的性格,当然更讨人喜欢,所以曹操喜欢曹植,甚至一度有改立曹植的糊涂想法,惹出过一些乱子,好在曹植自己作死,搞出一系列如擅闯司马门之类的胡作非为,曹操在观望中不断权衡废曹丕改立曹植所需要付出的政治代价,以及曹植这样的逗逼性格能不能挑大梁,最终曹操还是想明白了,彻底断绝了立他的希望。
曹操的立嗣之路上,曹昂战死虽然是不可控的因素,但由于死得很早,没有形成势力,母系也随之立刻退出政治舞台,没有给后来的继承人形成任何阻力,这让曹操有非常充裕和纯粹的时间来择定继承人(197-217),客观的说,曹操的立嗣难度是最低的,他既没有遭遇孙权那种老年丧太子的猝不及防,也没有面临刘备那种左右都不敢得罪的夹缝求生。曹丕嫡长子位置早定,除了性格不太讨喜以外,能力上并没有什么问题,安安稳稳的立就完了,而曹操却因为个人喜好,一度想改立曹植这种扶不上墙的烂泥,手工作死,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意气用事的想法,好在这些择定过程中遇到的分支都因为各自的原因相继主动退出争夺舞台(曹冲早死,曹植作死),而曹操最后也恢复了理智,杨修的人头落地宣告了曹植的彻底被放弃,这个时候距离曹操去世只有一年不到的时间,其实相当惊险,所以曹操的立嗣虽有波折,但波澜不惊,因为他毕竟堪堪在去世之前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3。孙权的立嗣开头是最稳的,孙权早在221年就明确了孙登的继承人身份,当时孙登只有12岁,孙权给予孙登的也是超一流的待遇,任命诸葛瑾之子诸葛恪、张昭之子张休、顾雍之孙顾谭、陈武之子陈表,孙登侍讲诗书,并随从骑马射猎。大儒程秉张温则先后为太子太傅。这个阵容可谓文武兼备,太子妃选的是周瑜的长女,并在迁都建邺以后,让太子孙登与当时的擎天柱陆逊一起镇守旧都武昌。这个配置平衡了各方面的势力,有徐州彭城系的大佬张昭诸葛瑾,草根上位的陈武,四大家族的顾家陆家,还有功勋元老周大都督家族,颇费了一番心思,孙权甚至冒着得罪曹丕的危险,也不把孙登当做人质送出去,可谓倾注了全部的希望。
这样豪华配置下的太子势力,足足运营了整整二十年,试问还有谁能对他形成威胁呢?孙霸?孙和?孙休?孙亮?闹呢,都是不起眼的臭弟弟罢了。
但是二十年后,孙登死了.......
更要命的是,当时孙权已经六十岁了。
高配培养了二十年,孙登的势力本来已经稳稳压制所有弟弟了,大家都等着孙登继位好享受利益果实,其他势力也因为实力悬殊根本没有与之抗争的基本,连争位的舞台都不会上,上去不是找死么?
但是孙登死了,这样庞然大物的一个势力集团就这样分崩离析土崩瓦解,不得不重新洗牌,然后这个倒下的势力里有的投了孙和,有的投了孙霸,有的搞两面派,有的浑水摸鱼唯恐天下不乱,更多的是在观望,如果东吴是一个天下,这铁稳的太子暴毙,等于一夜之间回到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年代,让孙权措手不及,这种事你让一个六十岁的老人怎么去操作?孙权没有做过这种预算,曹昂死了,曹操也没有准备,但曹操当时还年轻,他有的是时间扶持下一个,而曹昂的势力也因为时间短而根本没有对政局形成任何影响,孙权呢?孙权并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年,毕竟他当时已经六十岁了,而他面对的是形成了20年太子势力的崩塌离散,所以他操作的手法上非常急躁,动不动就杀人,杀得多了,自然有的人是杀错了,没有时间去考虑,快刀斩乱麻,自然犯的错误也就多了。我们现在知道孙权活了71,留给他处理立嗣的时间还有十一年,其实也还是够用的,不用急,孙权自己如果知道自己还能活十一年,想必也不会如此急躁了,谁都知道慢工出细活,可惜他不知道,他也不敢赌自己长生不老,参考当时的平均寿命,过了六十的每一天都有可能寿终正寝。
历史上有个类似的例子是朱元璋,朱元璋是出了名的英明神武,历史数得上的有为之君,他遭遇了孙权差不多的境地,朱标也是培养了二十多年的太子暴毙,暴毙的时候朱元璋也年纪很大了,而英明神武的朱元璋立嗣问题处理的怎么样呢?朱元璋没有孙权这么刚,他不敢面对太子党重新洗牌带来的乱局,一旦运营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党拆散重组到其他各个皇子手下参与夺嫡,这会造成非常可怕的内耗,孙权就是前车之鉴,朱元璋对家人没有孙权这么狠,他也很清楚这个非常难处理,有时候不得不对自己的骨肉下刀,所以朱元璋很聪明的选择了皇太孙继位,避免了太子党的重组,意思你们都别跑出去换东家了,支持朱标的,哪也别去,原地继续支持朱允文就好了......这样他只需要把不服安排的下属干掉就可以了,不必拿自己骨肉开刀,毕竟他在世还不至于有哪个缺心眼的儿子敢公然站起来跟老爹叫板,这样避免了自己干出类似于孙权屠杀亲子的残暴举动,会较少被史官诟病。
强如朱元璋这样的超级猛人,都不敢直接硬刚孙权这种变局而采取了圆滑的避开,但是他真的避开了吗?藩王与小太子的矛盾怎么处理?朱元璋不处理都留给了稚嫩的朱允文,为了维护统治你朱允文得削藩吧,削藩怎么削?削急了酿成激变,削缓了又养虎为患,两头堵死你,这些问题都逃避不了,只不过延缓发作罢了,从靖难之役的惨烈程度以及对国家的损害来看,朱元璋这种避重就轻,把难题丢给孙子的小聪明做法,最后操作的结果怕是还不如孙权吧.......
另外一个例子是汉武帝刘彻,刘彻比孙权和朱元璋还不如,因为刘彻的太子是冤死的,是刘彻自己听信了谗言,把太子逼死了,而孙权和朱元璋的太子是自然死亡,是不可抗因素。
立储和改立储,难度是两个概念,后者还要清除前任继承人的影响而前者不需要。
青壮年立储和晚年立储,难度也是两个概念,后者等于身边有个人给你掐着表计时操作。
朱元璋和孙权都是晚年改立储
是朱元璋孙权见识昏聩能力不行胡作非为吗?
并不是
只是因为太难了。
二宫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