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也是觉得二三本的生化环材可以取缔掉,不过现在我觉得还得把这些专业留着。
因为把它们取缔掉之后,有些小厂就开不下去了,这些厂招不到92或者硕士去干活,一般都是一个硕士或者资深从业者,带几个二三本甚至大专生干活。比如在广州科学城当个生物技术员,有一两年经验的话,月薪8~10k,955,每天能摸2~4小时鱼,加班不多但加班时间非常扯淡(比如晚上2点做实验,频率大概一周或者两周一次)。至于工作压力,全在那个资深者身上,员工就只管干活就行。
如果把二三本生化环材取缔了,学生去卷其他专业,带队的资深者找不到工作或者没法升职,老板公司开不下去也得去卷其他行业,我就问你何苦来着?
那些基层工作本来就只值万把块钱一个月,搞自动化他又买不起设备。或者你让老板花3万招92的硕博士来做?是不是觉得老板都是傻子?
有人可能会说了:你这是特例,是幸存者偏差。
是不是幸存者偏差你随便打开一个招聘网站看看就知道了。
还有人可能就问了:我堂堂本科生,还是在一线城市,怎么能就这待遇呢?我要年薪百万。
实际上一个二三本的本科生,除非特别优秀,还真就是那个待遇。你去计算机八成也是小厂或者外包,赚得多但加班多,行政、HR之类的岗位赚的少但更清闲,没有本质差别。
谁都知道互联网大厂的岗位好,但很多人学生物都进不了药明康德,假设他们转行到计算机能进大厂也未免太扯淡了。
取缔了很多人就没有学上了。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这方面的资源转给热门专业。举个例子,计算机的实验室要求有好电脑,但是生化材环的实验室不具备,而生化材环的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也价值不菲,但是计算机专业用不上。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我又去翻了翻其他节目,我觉得亮点还有这个
《东方为什么红》
啊这主旋律歌曲也选的的这么好?河南台真的用心了。
实话说我并没有看整个春晚,只看了河南共青团和七海悠仁up主搬运的片段。给我的感觉就是河南,中!
《唐宫夜宴》
这个舞蹈给我的感觉像是河南省博物馆里复活的唐俑,弹幕里有人刷像是文物在逃也是很形象了。尤其这一幕,很有那个感觉哈哈哈。建议名字改为《唐朝少女之博物馆奇妙夜》
截取了几个动图
《白衣执甲》
天波府里走出来的保国臣——巾帼英雄穆桂英。就像弹幕说的,不杀安王贼(新冠),不回家门!
抗疫夫妻双双把家还。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河南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希望女拳师不要再煽动性别对立了,河南台把真正的女权榜样给你列出来了。无论男女都一样,想要获得尊重与独立,只有靠自己努力去争取。
真正的女权是像教员说的那样妇女能顶半边天,像穆桂英,花木兰一样,像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一样,像刘胡兰,申纪兰,张桂梅和抗疫前线的女战士一样。通过为国家,为人民,为妇女解放事业,为山区贫困女学生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获得别人的尊重。
说的有点跑偏,最后我想说的是在中华文明体系里,河南是天下之中,华夏之源。说句中原文化是华夏正统没毛病吧,古代中国人都是以中原文化为尊的,一个朝代首先要占据中原才能说自己是正统政权。但是前些年河南人经常被人在互联网抹黑,名声很不好。这本就不正常,细细想来,河南的在国内的境遇犹如中国在国际之境遇,人口众多,从事农业人口占比高,工业门类全而不强,被某些人(西方发达国家)误解抹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什么样,河南就什么样。建国初期东北被称为共和国长子,我认为河南算的上是中国远古长子。
现在河南人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发展。让中原文化回到他历史上应有的地位,让那些谣言不攻自破。又恰如今日之中国,在奋力实现中国民族之复兴。
(额,话说燕赵大地啥时候能支棱起来啊?不说别的,咱梆子戏调门可是不输豫剧啊!咱也整一出漂亮的春晚搞一波文化输出……)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