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能确实能影响硬度,但并不是唯一影响因素。硬度实际上主要是和三个因素有关:价电子密度(共价键密度)、键长和离子性。
上面例子中金刚石是纯共价晶体,而二氧化硅是极性共价晶体,其特点是既有共价性又有离子性,而离子性会引起有效共价键密度下降。因此二氧化硅硬度不如金刚石。
如果想要具体计算硬度的话,可以看田永君院士的硬度理论<<共价晶体的硬度微观理论>>,里面有对材料硬度的具体计算方法。
金刚石也被称为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无色晶体,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自然界里的金刚石一般形成于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环境,随后被火山喷发等地壳运动带到地表。
那么,金刚石为什么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说其他物质相较于金刚石究竟差在了哪里。
首先是同样为碳的同素异形体的石墨,石墨拥有层状的结构,虽然层内由强力的共价键连接,但层与层之间却由微弱的范德华力维持。范德华力比共价键弱得多,通常其能量小于5kJ/mol,比共价键要弱2个数量级。因此,我们掰开石墨只需要破开它弱小的层间作用力即可。石墨的硬度也因此不高。
然后是与金刚石结构类似的二氧化硅,虽然既学到了金刚石的结构,还同样拥有强力的共价键,但二氧化硅的硅氧键是极性共价键,金刚石的碳碳键是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由于既有共价性又有离子性,更易被破坏。举个通俗的例子,这就像两只狗狗在拖拽一块肉,如果一只狗比另一只强壮,就很容易将肉抢走,结束拖拽。但如果两只狗势均力敌,则会相持不下,维持拖拽的状态。
再看金刚石,其不仅由稳定的非极性共价键组成,所有的价电子都参与了共价键的形成,而且碳碳键键长短而键能高,其三维的构型也能够将外力分担到晶体各处。尽管有的物质拥有强力的共价键,有的物质拥有稳固的构型,但极少能像金刚石这样同时做到如此优秀的程度。
那么有物质比金刚石更硬吗?答案是有的,目前人类已经能够合成很多比金刚石更硬的材料了。例如用压缩富勒体合成的聚合钻石纳米棒,以及聚合物聚甲炔在1,000 °C氩气气氛下热分解而成的蓝丝黛尔石(Lonsdaleite)。值得一提的是,蓝丝黛尔石不仅可以人工合成,而且还是天外来客。其第一次被鉴别出,是在1967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巴林杰陨石坑。但天然的蓝丝黛尔石拥有杂质,硬度低于金刚石,如果人工合成则比钻石硬58%。
虽然人工合成的许多物质硬度已经能够超过金刚石,但其硬度受限于共价键的强度。如果有一种物质能够不依赖电子,只需要核子构成,那么它的硬度就能突破电子的限制。那就是水滴中子星。
中子星是恒星演化到末期,经过引力坍缩发生超新星爆炸后形成的星体。电子被强大的引力压进原子核中,质子和电子将会因引力的作用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子,泡利不相容原理则会维持中子星的稳定,阻止其进一步坍缩。中子星是宇宙中已知最刚硬的物体,它的杨氏模量比钻石还刚硬20个数量级。
参考资料:
一个物质的硬度,当然要靠化学键的强度,但是也要考虑到原子的排布方式。
你看同样是碳碳单键,聚乙烯硬不硬?
金刚石硬,跟C-C键能有关系,但并不是特别大。
首先,键能这个概念一般用在化学领域,在材料科学中用的比较少。因为:
因此,在材料科学中,一般用内聚能(cohesive energy)来表征原子之间的结合强度:
它大致可理解为晶体中单个原子和其周围原子化学键键能的总和。
内聚能越强,原子之间的结合越紧密,要融化材料也就更困难。因此,许多材料的熔点都大致与其内聚能成正比,这个规律也称Lindemann's criterion:
题中提到:
资料显示,O-Si键能大于C-C,理论上SiO2是不是比金刚石更硬的物质
我查了一下,金刚石的内聚能为7.346 eV/atom,而SiO2的内聚能为4.11 eV/atom,大约是金刚石的一半。对应的,金刚石熔点大约是3800K,也差不多是SiO2熔点1980K的两倍。
所以,从内聚能角度来看,金刚石的硬度高于SiO2是很没问题的。
但是,光从内聚能来判断材料的硬度,是非常不合理的(光速打自己的脸......)。
举例来说:同样由碳元素构成,石墨的内聚能为7.374 eV/atom,甚至比金刚石高一点点,但石墨却非常软,用指甲都能划出划痕。
如果一种材料硬度要高,那么它在各个方向上都得硬,不能有短板。但石墨是一种层状结构,虽然在二维平面上的强度很高,但在垂直方向上却很脆弱。所以石墨才特别软。而金刚石在三个维度上的排列都比较紧密,才能表现出较高的硬度。
此外,硬度这个量,虽然也受材料本身属性的影响,但它对微观组织形貌更加敏感。光知道材料组分就想要确定硬度是不太可能的,甚至于连定性分析都做不到。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一根铁丝本来很软很容易被弯折,但如果你反复弯折它的话,铁丝会越来越硬。这个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在加工硬化过程中,铁丝的化学组分、原子排列结构都没有发生改变,但硬度却增加了。这是因为在加工变形过程中,铁丝内部形成了大量的缺陷,这些缺陷不利于铁丝进一步发生变形,因此材料就变硬了。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对材料硬度影响最大的,是一种叫做位错的缺陷:
与上面这个回答中的钢材一样,金刚石也是在低温下硬而脆,高温下就比较软(又称低温脆性)。有研究指出(https://doi.org/10.1080/01418610208235692),金刚石中位错的运动需要产生一对扭折,这一过程的激活能特别高(是金刚石禁带宽度的两倍,大约11 eV),导致位错滑移特别困难,很可能是导致金刚石硬度大的主要原因。
最后,前面有位答主提到:
这一点是不正确的。SiO2具有很多种结构,但这位答主提到的“空间网状”结构,其实和金刚石一样都是面心立方结构,同属 群,只是组成结构的基元不同而已:
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