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算是见识了,监管、媒体8点一过,集体开炮,不但有交叉火力,还有炮火延伸。
先是四部门约谈,注意,这不是茶话会,是严肃的约谈。
注意2个细节,1、外管局也在;2、退休的实控人也去约谈了。
然后监管点名批评,精准打击:诱导低收入提前消费,陷入债务陷阱,定性为“普而不惠”
然后,最重磅的来了,晚上10点出了网络小贷暂行办法,刀刀致命。
直接压规模、降杠杆,后天就要上市了,这么一搞,核心业务直接要重新估值了。
(ps,老南不信这个办法是外滩讲话后临时出的,强烈怀疑先征求意见,才有外滩讲话)
最后,新华社唱了这么一出戏,注意最后一张图,不得不佩服新华社小编找图的业务能力。
这次,蚂蚁真是求锤得锤了。
实际上,从支付、到余额宝、到相互保、到花呗借吧,哪一样不是搞监管套利?
金融创新,本质就是监管套利。
相互保,本质上就是保险。
为什么蚂蚁能做,保险公司不能做?因为蚂蚁不需要考虑偿付能力,不需要满足“偿二代”要求。
花呗借吧,本质上就是放贷。
为什么蚂蚁能做,银行不能做?因为蚂蚁风险准备金计提远低于银行,更不需要满足巴塞尔协议。
包括前阵子的蚂蚁基金,定向推荐给自己客户,参与自己上市IPO,放在哪个国家,都要被监管罚死。
蚂蚁作为我国金融严监管最大受益者,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就批判监管了?
那监管取消优惠政策,一视同仁监管就好了。毕竟上市估值,都超过宇宙行工行了。
倒是周四蚂蚁上市,会破发吗?
A股毕竟流通盘小,韭菜多。港股倒有意思,冷静的机构投资者为主,加上最近的破发潮。
其实,今天白天,已经有两个奇葩事:
有一篇文章,超级劲爆,《拆解蚂蚁盛宴:那些戴面具的狂欢者》,早晨出来的,按规律活不过一小时,结果下午看还在,就觉得有故事了。
另一个事,吃相有点难看了,人造中石油上市48的既视感:
有人也许说,我觉得蚂蚁挺好,老南你就是酸。
那我举个最近刚看到的新闻。
一个外卖小哥,因为在饭店等待时间太长,怕误点被扣钱。直接崩溃了,把饭店给砸了。
老板跟着也崩溃了,把外卖小哥打了一顿:
最终,外卖小哥被打,扣了工资,饭店老板赔了4000。
可是,赚了20%左右大头的外卖公司,永远置身与室外,只留下底层互害。
算法,永远是冷漠的;资本,永远是逐利的。资本大到一定规模,是要吃人的。
只有一天,你被外卖飞车撞倒,结果发现,外卖公司早就把自己,切割的干干净净,不承担一点法律责任。
而一贫如洗的外卖小哥,无法承担医药费时,才会明白,自己也会是受害者。
为何最高法出文,将民间借贷最高利率,限定在15.4%?这就是在限制资本,拯救穷人。
越是穷人,越容易被引诱,越容易超前消费。
但是,欠钱,早晚是要还的,还要附带利息的。越是底层,工资增速,越是远低于利滚利的速度。
经济下行期,当社会上出现大量欠钱的负资产人群,会发生什么?不用我讲,你也能想象的到吧。
市场经济的优点,是高效率的配置资源,物质社会的高速发展。
但缺点,也很清晰,就是赢者通吃,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这时候,就需要政策,去平衡。
不然,这些渗透到你生活每一个角落的互联网巨头,每天割你几小刀,你不怕?
看看今年双11的规则就知道,越是复杂,越是套路,就没想好好给你打折。
上周路透社消息,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Facebook最早可能在11月,面临美国的反垄断指控。
所以,未来,全球每一个互联网巨头面临的,必然是严监管,和反垄断法的分拆。
6000赞了,这内容有点对不住高赞啊。
推荐几篇不错的文章,大家可以去看下。
一篇是嵇少峰的《蚂蚁破发在即,互联网小贷套利时代结束》
蚂蚁在联合贷款中自己出资的比例低于5%,部分银行甚至只有1%,从而通过360亿表内资产驱动了1.8万亿联合贷款,以此带来了资本回报率的大幅度提升,支撑了的蚂蚁估值。目前蚂蚁含联合贷款在内的杠杆率高达60倍以上,而当下新规最高支持16倍杠杆,由于蚂蚁一半的利润来自高杠杆的信贷业务,新规将会导致蚂蚁100亿元的信贷相关利润直接下降至40亿元左右,对应两万亿元的估值,直接估值将降至1.5万亿元以下。
一篇是张非鱼的《关于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几点认识》
如何认识金融科技的特殊风险问题。一是部分BigTech公司金融价值观扭曲,诱导过度负债消费。二是金融科技领域由于网络效应的存在,通常会形成“赢家通吃”,造成市场垄断和不公平竞争。三是BigTech公司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信息技术,经营模式和算法的趋同,增强了金融风险传染性。四是金融科技公司过度采集客户数据,可能侵犯客户隐私。更多的数据有助于金融科技公司改善其模型,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但过度的数据挖掘,也可能侵犯客户的隐私。
蚂蚁居然上市叫停,太意外了。
不过回头分析下,网络贷款新规,的确会造成蚂蚁的估值重估。毕竟核心业务从科技变为了银行。目前40多倍PE,银行也就15倍PE,0.7PB
另,在网上看到一个评论,很认可,转发下:
伊洛牧
来自 微博
#蚂蚁金服# 马云为什么要在24日外滩峰会做出那种错漏百出、外行的发言?这个谜团不知道何时能解开。
感觉有两股力量,一股是要加强金融监管、补上漏洞;一股是要抢上市时间,甚至要不断调高估值、扩大融资规模、引进海外投资人造成重大国际影响,成为既成事实、难以停止。
甚至上市定价已经超高估值、上市后若再炒得更高,届时监管新规若出台,造成股灾的责任谁来承担?难道投行和蚂蚁不知道小贷规则将出?
结果还是另一方杀伐果断,#央行#抢在最终发行前将网络小贷规定出台,刚性杠杆约束,估值基础出现重大变化。
马道长难道是因为定价完成,已成为人类有史以来2000亿人民币最大融资,挟洋、挟股东自重,认为开弓没有回头箭,所以放下了戒备吗?
刚又回答了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可以跟踪下
谢邀。
你觉得自己too big to fail?
前几天杰克马放话要去监管,恍惚间有当年这位的风范:
里根总统就职典礼演讲上左边这位,唐纳德·里根(和里根总统无亲属关系)。
当年全球最大金融集团美林证券的老大,里根总统竞选的重要金主,美帝第66任财政部长。
里根总统不是有个知名的“里根经济学”么?减税、金融去监管、压缩政府开支。在里根经济学的指导下,美帝正式从战后的产业资本为主导,回归为金融资本为主导。
债务经济、产业空心化、华尔街全球化,这些都是以里根总统为发端。
不过你觉得这位当年忙着卖香烟的演员兼主持人,有这等本事冠名一个“经济学”么?
华尔街都知道,“里根经济学”,指的是唐纳德·里根,那个华尔街洪水的开闸人。
而里根总统,罗纳德·里根先生,是一名演员,一名战时标榜自己是民主党、战后转入共和党还向FBI举报好莱坞里“通共分子”的投机者。
这才是真主人。
现在看来,杰克马的发言内容没问题,只是选错了国家。
蚂蟥金服已经发表回应:
“深入落实约谈意见,继续沿着‘稳妥创新、拥抱监管、服务实体、开放共赢’的十六字指导方针。”
稳妥、监管、实体、开放,蚂蟥金服大概是咬着牙写这四个词的。
不能放松对金融的监管。
一刀切肯定不对,适应实际做监管调整也很正常。但在本质是放贷业务的机构面前,政治力量的大坝是最后的一关。
互联网的实时性,天然就适合金融业务。以现在二马的体量,一放开监管,资金和业务可以实打实地裹挟整个中国。
不出事,收益归二马;出事,大而不倒,成本归全国。
少赚一点,好过亏掉老本。杰克马,大争之世,要为国积力,别为国积患嘛。
我前几天说什么来着?冲塔,夺权。(如何看待马云 2020 年 10 月 24 日在外滩金融峰会的演讲?)
但是你也不要认为JKM就此被那啥了,这一次明显是:治病救人!
首先你要明白,我们一贯的方针,要么是坚决斗争、无情打击,要么是治病救人、团结大多数。
为什么说JKM是一个可以团结的对象。JKM无论如何还没有像水底捞、鄱石头一样,钱还是留在了国内,没有出走,还是坚定在我们国内闹腾,这是基本的大前提。
其次,本质上JKM仍然不是一个真正的资本家,主要盈利仍然是来自于为大众服务,不是放贷。不管是某宝、某巴巴、某某宝,都是促进了交易、扩大了进出口、便利了大众的生活。JKM只是从这些平台中,获取了较小的一笔拥金,可能1-2‰。
比起欧美的金融集团,信用卡,以及科技天才马斯克的paypal之类的,动不动百分之几的收费,JKM他们其实还算是良心的。
但是,手上钱多了,翅膀自然硬了,利用资本再增殖,这是天性,或者说资本有增殖的天然属性,也是〈资本论〉里提过的定论。
放贷赚钱,您想想看,这是多么爽的事情。
我一直比喻说,古代地主平时丰年时是很难逼良为娼的,只有到了灾年时,佃农和小户过不下去了找地主借米借油才是地主侵占土地、姑娘的好时候。
放贷,才是资本增殖最快、最省事的途径。美国华尔街财团干的无不是如此。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从上大学贷款交学费、买电脑、买教材开始,一辈子就被财团和债务死死捆绑了。
所以,JKM同志就是因为太想放贷了,才有了上周的冲塔言论,也是想着向真正的财团和资本家靠拢。
可是咱们和欧美不同,咱们也不希望像JKM这样的聪明人成为像索罗斯那样的人、走到人们群众的对立面,不是?
再者,我前几天说了工业党、制造业为王论有局限性(如何看待近期大量海外制造业订单转移到国内生产?),工业、制造业把我们的经济水平推到目前的高度,将来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应该怎么走?能不能继续依赖制造业、依赖出口?形势不可能像以前一样乐观。所以,在工业和制造业之外,还需要金融业开道。欧美日都是如此,而且美国还有航母开道。但咱们发家晚,咱们的货币还无法大规模国际化,只能走一些迂回的道路,比如数字化、比如JKM的网络支付之类的。JKM在这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
所以,为了充分保护我们的JKM,还是要治病救人。
交交心,谈谈觉悟,上上思想品德课。
带着紧箍咒的悟空才是好行者。
黄埔系的军官里流传着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说法:如果打了败仗去见校长,被校长斥骂,谢天谢地,平安无事;如果被校长骂的狗血喷头,恭喜升官在即;如果能被校长打两耳光,那是真把你当自己人了,记得下次一定要把脸面给校长挣回来!
咱们也不说阿里怎么着,只是为什么有的业务只有它能拿到牌照做,别的如企鹅就不能做?余额宝、花呗、电商税收问题,哪个不是当年影响很大的事情,为什么都能继续?
所以这次约谈在我看来,就是校长骂人。阿里毕竟是个很大的集团,说里面的人各怀鬼胎真是一点都不冤枉,敲打一下有利于发挥它的好处,避免可能的坏处。
别的就是想多了,蚂蚁能走到这一步,背后没有政府支持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更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亲手毁掉自己培养的幼苗。
看了下大家觉得是针对蚂蚁的网贷监管意见征求稿,为什么我看完后觉得是有利于蚂蚁的?
比如:
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非标准化融资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倍;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
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控股股东要为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其主营业务为提供适合网络小额贷款的产品或服务;第二要财务状况良好,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且累计缴纳税收总额不低于人民币1200万元(合并会计报表口径)。
看了这些,我只能说,政治真不是一般人能看懂的。
我继续补充一下吧,这些条件,实际上就是给上市之后的蚂蚁金融树了一道高不可攀的保护墙,保护力度之大,连腾讯这样的公司都爬不过去!考虑到花呗在个人消费贷市场的占有率,腾讯如果试图打入这个市场,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很可能远高于1500亿人民币,而且需要连续两年赢利且缴税1200万以上,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但是,这个墙如此之高,说是用来隔绝蚂蚁在国内的竞争对手肯定是过分了。我认为,结合中国准备开放金融市场的趋势,这个墙实际上是在给未来的国外竞争对手制造障碍。也许,中国对外金融开放要有什么动作了?
根据上交所的要求,明显要蚂蚁先拆雷,拆完雷再说。考虑到蚂蚁夸张的杠杆倍数,我觉得这个要求是正常的,并不代表更多意思。
国家刚掏了掏新池子的淤泥,修整扩建了下准备做极重要的大用场,就有人在里头电鱼,用的还是高压电,还准备电完把池子给捅个大洞。
搞不好,可能要暂缓上市。
一些重量人物最近都在密集发言,我摘录几个和普通人息息相关的、没有多少专业术语的表态,很有意思。
银保监会消保局局长-郭武平:
1,金融是造成社会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金融服务供给者开展掠夺性贷款(predatory lending)、利用科技手段误导金融消费者等行为,使得穷者愈穷、富者更富。
直接把某些金融服务者提供的产品,定义为掠夺性贷款,这个提法非常负面且严重了。而结果是,使穷者更穷,这个更好理解。打工人使用各种高利率的分期和贷款产品,配合电商的消费主义狂欢,导致自己根本存不下钱、还背了一身的债务,所以穷人更穷。
而制造这种狂欢的金融科技巨头,则赚得盆满钵满,背后的大老板资本方和链条上的主要受益者(比如李佳琦们)便越来越富。
2,对于金融科技公司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目前缺乏明确规则和要求,出现了监管套利行为,与持牌金融机构形成不当竞争,最终难以有效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
监管套利,意思就是利用监管暂时空缺或者不对称,来获得额外的竞争优势。
巧了,我在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都待过,不说核心产品的监管差异了,就说最基础的营销层面的东西。在银行里想要做一场营销活动,各种条条框框可以把人卡死,任何敏感或者过分的字眼都不能出现,而且一有客户投诉,必然认真对待。
然而金融科技公司的营销呢?基本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所以才会出现这样令人费解的营销广告。
这种广告要是在银行出现,且引起这么大的舆论反应,基本从部门总经理开始,上下都会被撸一遍,然后全行开展为期1周的警示教育活动。
3,在收费方面,金融科技公司缺乏统一标准,一般高于持牌金融机构。比如“花呗”与银行信用卡业务基本相同,但分期手续费高于银行,与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实际上是“普而不惠”。
直接定义某些金融科技公司的产品,是“普而不惠”,这个也非常严重了。说难听点,很多借贷产品,基本都是有原罪的,不就是高利贷换个说法吗。
所以,为了消除这种原罪感,必须给这些产品加上一个“普惠金融”的皮肤,才显得功罪相抵。而现在说你普而不惠了,就是不认可你的功绩。
4,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我国新型举国体制的独特性和优越性,疫情还像有的国家一样持续蔓延,金融科技公司的信用违约风险不会上升吗?流动性风险不会出现吗?
这番话的立意太高了,我也非常认可。很多人会把很多成就归功于某个企业或者企业家,这非常片面。
说到底,是因为国家把很多基础都搭好了,所以才有互联网和科技产品百花齐放的今天。中国有这么多高质量的消费者、稳定的网络基础设施、相对廉价的智能手机和资费产品,就一定会出现几家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和互联网产品,只不过恰好是X信和X宝成功了罢了。
这些公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了成功、赚取了巨大收益,就要付出应有的责任。
要想想,到底是国家和人民离不开你们,还是你们离不开国家和人民。
周小川(原央行行长):一些年轻人过多地靠借债过度消费、奢侈消费
我们要促进消费,但是要拒绝消费主义下的过度消费,更要避免通过借债来进行奢侈消费。
这里面的核心,其实不在于借债本身,而在于债务的高利率。许多分期和借债产品的利率,动辄高达20%-30%,从理性的角度看是绝对“不划算”的产品。但是因为消费主义盛行,让很多年轻人失去了理性,而是感性的冲动消费,而资本和商家作为背后的推手,难辞其咎。
金融委会议:要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
终于开始重提“垄断”了。资本的垄断和国家的垄断还不一样,资本一旦垄断又不受监管,就会肆无忌惮的提升自己的利润,甚至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来打压其他人的创新。
其他人我不知道如何,但是作为消费者和普通人,资本的垄断一定是会损害我们的权益的。从个人利益出发,我也绝对支持反垄断。
以上还多是非监管角度的发言,是我们普通人都看得懂的。而那些针对监管和政策倾向的大佬们的发言,火药味就更浓了。
还是站在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对于这一系列的表态,我是举双手支持的。
众所周知,这是马云修来的福报。
马员外这一代成功人士有一个特点,他们事业上的成功有相当大一部分因素是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的。这种风口飞猪的特征,导致他们普遍不具备客观看待和总结自身成功原因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匮乏,大部分是真不能,小部分是装不能。
这种特点表现在他们身上,就是他们常常把自身的成功归因于主观唯心主义要素或者神秘主义要素,这与他们的事业发展水平和所从事的行业无关,他们多多少少都有一点这方面的倾向,体现在言行举止方面,就是热衷于烧香拜佛,沉迷于巫蛊八字,数字非8不要,遇4则跑,你烧高香,我拜活佛,他买靠山石,我转风水球,言谈间是仙音入耳,办公室是洞府化境。
这属于低水平的,中等水平的则是归结于某些经验主义路线,典型例子就是各路成功学,做人学,酒桌学,人情学。当然,辩证的说,人际关系在商业运作中确有其位,然而他们的问题在于把这一套理论抽象化,形而上学化,教条化,并视其为商业成功的唯一因素。典型例子就是某位8848登山高手,他那个一车玉米干干净净第一桶金的故事就像脱硫老橡胶一样,嚼而不烂,逢人便说。
高水平的就是马员外这类人,马员外早年也走的是做人学路线,那时候他特别热衷于强调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商业嗅觉,近些年来看了点书,开了点会,再加上有高人指点,基本不提了,而是摸到了一点田园奥派的路子,开始大吹特吹各类新自由主义暴论,典型例子就是前段时间的外滩演讲,因为他在演讲前声称自己要在演讲中丢一枚炸弹,临上场了又反悔,所以我称之为炸弹演说,在炸弹演说中,他用原教旨新自由主义视角说了一顿相声,迎来几许掌声,几声讪笑,把一个金融资本的人格化对无限增殖的渴望表现的淋漓尽致,场面颇为不堪。
特别有趣味性的是,他声称P2P引发的灾难是以监管为代表的“办公室思路”造成的。而任何一个智商和良知兼备的人都知道,P2P恰恰是缺乏监管,民间信贷野蛮生长酿下的恶果,而马员外却在炸弹演说中倒打一耙,将其归因于监管本身,可以说是当代颠倒黑白,摇唇鼓舌,搬弄是非的典范了。
马员外究竟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我不妄猜,但毫无疑问,他在发表了这一通暴论之后不断的言及“创新”和“减少规章”则暴露了他真实的思维方式,他不断宣称要给“创新”松绑,免责,要减少“规章”缩减“文件”。
言下之意是“老子能有今天,是老子有本事,要是没有那么多碍手碍脚的监管,凭老子的本事,早就上天了”
你看,说穿了他的底层逻辑还是没有正确意识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十几亿人口的消费市场,稳定的社会环境,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孜孜不倦的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壁垒带来的发育安全区,以马员外为代表的这一代成功人士似乎一点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温室里长大的。
他们认为自己的成功是风水,是人情,是“创新”,而与稳定的供电,平整的道路,艰辛的群众,稳定的社会,良好的治安没有半毛钱关系,在他们眼里,只要有了风水,人情,创新这三大法宝,他们的事业将无往不利,就算把他们扔到土卫六上他们也照样能和甲烷做生意。
其实用不着去土卫六,就在我们脚下的地球上,仅仅在政策壁垒一墙之隔的外面,在国际市场的深渊之中,就有无数跨国资本的上古众神带着永不饱足的饥渴凝视着他们。
而他们隔着政策壁垒傲然无畏的与之对视,他们甚至嫌弃这些监管太碍事了,应该拆掉一些,方便他们好好的刮一刮穷骨头的油。
他们甚至认为这种刮削是一种福报。
他们没有意识到,真正的福报是他们投胎于温室,而非深渊,假如他们真的生于深渊,就他们那两下子,说难听点,够干啥的?
这波,这波是求仁得仁啊。
杰克马前脚刚指点江山怒喷完”当铺思想“,这不,立马就求监管得监管了。
看了下《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与监管》全文,可以说句句都打在要害上,什么叫专业水平啊(战术后仰)!
不夸张的说,我们绝对在见证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金融大事件。
金融行业,以前是有很多规矩的。
不允许混营,投资银行做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做商业银行。
保险业和银行业不能混营。
这些规矩定出来,都是一次次教训教育出来的。
突破都很谨慎。
当然这些规矩限制了创新,所以有人不断想突破监管。
应该说,中国给了阿里非常大的宽容。
马云当年说要坐牢,是真能卡上。
支付宝出现就是监管放水,否则支付宝根本就不存在。
到了余额宝,已经是把金融法规视若无物了。别人做已经进去了。阿里依然没事。
宽容与放松,让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业构成不平等竞争。传统金融不允许做的业务,互联网不禁止。
这有利于创新,没有这些宽容,我们的金融行业不会发展这么快。
但是这种宽容也孕育着风险。
到了一定限度,风险过高,要收一下是应该的。
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不管系统风险和社会风险。需要有监管控制一下,避免金融危机,全社会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