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连锁餐厅成功毁掉了中国地方菜”的观点? 第1页

        

user avatar   le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地说:

到外地市井街头去寻找“真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是出去旅游才会有的闲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平时我们只有在连锁餐馆才能品尝到外地的美味。

所以旗帜鲜明地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连锁餐厅是比“有灵魂的本地苍蝇馆子”更重要的东西。而连锁餐馆也消灭不了那些追求极致口味的小馆子。他们本来就是截然不同的物种。

————————————————————————————

连锁餐馆和小馆子是不同的物种。

连锁餐馆追求的是标准化、工业化大生产,这个问题我之前就写过。

因为连锁餐馆追求的是标准化、大规模的复制。为了这个目的,很多时候必须在口味上做一定的妥协,不能够追求极致。所以很多时候连锁餐馆都是中庸的。

而小馆子则是上限很高和下限很低的物种。

甚至来说小馆子与小馆子的水平差异,可能比连锁餐馆和小馆子水平差异还大。

有的小馆子,就是挣口饭吃,能省则省,卫生和食材都看良心。

有的小馆子,是个人追求,在简单的菜品中追求极致口味。

我在广州吃过一家鸡肉火锅,是在一个小巷子里面,那里的房子没有厕所,一条小巷子只有一个公共厕所,而这家店恰恰就在这公共厕所对面。这家小店一楼是厨房,二楼才是前厅。它只有三四张桌子,去那里吃饭要先和老板预约,不然根本没有桌子。他家的鸡肉火锅,真是我从未品尝过的美味。没有一家连锁餐馆能够比肩。

追求极致的小馆子根本不必考虑供应链的稳定性,或者大范围复制时遇到的菜品一致性问题,他们可以采用极度复杂的烹饪工艺和极度少见的食材。在这种条件下,当然是能够做出超越连锁餐馆的口味。

连锁餐馆和小馆子,就是工业化量产和手工作品的区别。手工作品做得好的,都是艺术品。艺术品必然是比量产品要好,但我们日常最需要的,并不是艺术品,量产品。

————————————————————————————————

连锁餐馆的核心是定位,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为连锁餐馆提供菜品研发和供应链服务。连锁餐馆出品的菜肴,品质可以越来越稳定,上菜速度越来越快,时令菜肴可以越来越多。

他们还在不停地挖掘新的菜品,不只是自己研发,也是从各地民间挖掘。然后将其工业化。

而餐饮业的风险投资机构,也在试图挖掘各地的适宜规模化的单店或者小连锁,推动其连锁化。

长期上看,连锁餐馆还是比不上一些精益求精的小馆子。在全中国的范围内,西贝绝不是做莜面做得最好吃的,魏家也不是做凉皮做的最好吃的,云海肴也不是汽锅鸡做的最好吃的,正如麦当劳并不是做汉堡做的最好吃的,而肯德基显然也不是炸鸡界的口味冠军。但是对于全国很多地方的人来说,他们虽然并没有提供最棒的或者最全面的地方菜品,但他们确实提供了还算好吃的地方菜品。

美食家固然会对连锁餐馆的平庸大皱眉头,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恰恰是有了这些连锁餐馆,才让他们日常都能吃到遥远地方的菜肴。

那些追求极致的小馆子,也并不会被连锁餐馆消灭,他们毕竟有他们的优势。真正被消灭的,是那些平庸的小馆子和平庸的小连锁。


user avatar   cca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服了服了,居然一帮外行都在给食品工业化唱赞歌,我行内的都不敢这么吹。

先说结论,只要工业化,对比原有标杆产品口味必然下降,没有例外。

无论是西贝的黄馍挂面,还是现在大火的popeyes炸鸡,还是绝味周黑鸭的鸭脖。都是工业化对原配方劣化之后的产物。

任何有点味觉的人,常吃原版产品,都能发现工业化的产品不够好吃。

这也是为什么海底捞没法在四川做大起家、全球最大的日式拉面连锁味千不在日本,Panda express在中国没法混的原因。未来也一样,如果会出现大盘鸡连锁,那多半也不会在沙湾起家。

凭什么就说工业化味道就劣化了??

核心是时间。

因为如果要做连锁,那就要做标准化,就要让门店对产品的影响变到最低,要让员工培训一个月就要上岗出餐。那么就大部分都是工厂生产的。

谈到生产一种就是按需生产,送到店里最快也要一个工作日(冷藏产品),这种模式是工厂赚不到钱(因为产能没有拉满)。所以工厂大部分还是批次生产,整个上下游的所有渠道都存在着库存,在门店里储存着,在地区库里存着,在工厂的总仓里存着。

有库存就有保质期,在产品完成一刹那,它的风味就在不断的流失。肉在失水,蔬菜在变色,淀粉在结块,香料在散失。

如果你不相信,就去买两盒锁鲜装鸭脖放冰箱,在保质期的第1天和最后1天都试一试,哪怕是这么重口味的卤味,哪怕已经充氮保鲜放冰箱了。你也会发现口味的变化,因为这就是自然规律。

所以各个餐饮公司也都在为这个劣化想办法,也才会有各种添加剂的应用,这也是食品研发人员的核心工作之一。

而且我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吃过刚卤出来2小时的鸭脖吧?鸭脖已经是食品行业里速度最快的了,在地生产,冷链运送,从生产到你手中大概也至少要24小时,保质期7天。西贝的面点类产品有些保质期可是90天的,而外婆家不少产品保质期是12个月的。

餐饮工业化和连锁就是这样,你不可能吃到最新鲜的最好的产品。

没吃过不要紧,但请谦虚一点。

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没去过沙湾,没吃过用的新疆博尔通土豆安集海的辣皮子早上刚杀的土鸡做的大盘鸡,不知道那种最佳大盘鸡风味。

他坐在商场里吃的大盘鸡,用的是冷冻白羽鸡腿,用定制的复合调味料,加点当地土豆,裤带面是用的冷冻面条。

于是他就着电烤羊肉串,打开知乎回答了这个问题:谢邀,大盘鸡是90年代是才被发明出来的新菜,谈什么毁不毁!

呵呵。

那到底是连锁餐饮毁的吗?

说不上是连锁餐厅毁的,真不是,这个行业大量倾销的那种丑恶并不多。每个城市都有那种神店,就是外地朋友来了一定带过去的那种“只有内行本地人才去的店”,生意很好,排队,连锁店反而竞争不过这样的店。

群众的眼睛和嘴巴都是雪亮的,毁得掉吗?


这个锅我看还是大型shoping mall来背,2000年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出现与繁荣,带来了中价位连锁餐厅的繁荣。无论是西贝、海底捞、外婆家的高速增长都是来自于这个时段。

mall里寸土寸金,很多中小业者不能把生产空间完全移植过来,而且很多mall不通燃气,就更不具备生产条件。

连锁餐厅只是适mall生存下的产物,更不是他们的竞争让小馆子倒闭,餐饮世界的单向度趋势,再往上的源头是市政规划那里。

这里就不展开了吧。送大家四个字,食必求真。

(PS 地方美食没那么容易被毁掉的,它会以你意想之外的方式重新出现,比如平常吃不起的那种方式)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多数人应该有这么一个经验,那就是去外地旅游或者出国旅游的时候,如果吃不惯当地食物或者不知道该吃什么,那么吃肯德基、麦当劳或者其他连锁餐厅基本不会出错。因为这些餐厅标准化的流程,保证了各个餐厅口味基本一致,你不用担心吃不惯或者难吃的问题。当然,更不用担心连锁餐厅宰客或者图文不符、缺斤少两。

而很多“美食家”们主张一定要去市井街头寻找美味,甚至还会跟你列出“要吃就吃这几家店”,这是不是也意味着普通人去市井街头寻找美味的时候,踩雷的概率很大?要是一个人出去旅游,吃到的一多半饭菜都不合胃口,这是要花钱找罪受吗?

况且,很多关于食物研究的书里也讲得很清楚,古代的很多地方菜系之所以形成独特的风格,实则是一种无奈之举。比如贵州人喜欢吃糟辣的口味,是因为古代贵州地区缺盐,所以“以辣代咸”;湖南、江西人嗜辣,是因为这些地方潮气大,吃辣可以驱寒;东北地区喜食酸菜、冻梨、腌物等,是因为冬季漫长、气候寒冷,缺乏新鲜蔬菜……类似的食物,你可以找出很多很多。

但是这样的“千姿百态”,真的是当地人喜欢的吗?

谁不知道鲜肉比腌肉好吃?以前大家在外面干活,吃的辣的浑身暖和,但现在到处都是空调,我为什么要吃重辣的食物搞得自己一身汗?现在在城市里长大、从小就想吃什么有什么的东北孩子,有几个离不开酸菜的?更不用说以前内地的人基本上吃不到海鲜——就算能吃到,也只能吃风干或者腌过的海鲜。

如果有得选,当年的八大菜系也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其实,真正让地域风味消失的不是连锁餐厅,而是现代化本身。当可以使用鸡精调味的时候,没几个人愿意折腾一两天只为了吊一锅高汤;当新鲜蔬菜和肉类唾手可得的时候,没有几个人愿意拿咸菜、腌菜当食材;当大家都在忙着上班的时候,那些吃功夫的菜自然也不会再受欢迎。

更何况,连锁餐厅从来没有毁掉地方菜,反而让地方菜被更多人知道。很多追求“正宗”的人,常常会陷入一种思维偏执,认为不“正宗”的菜都是shit。然而,正如之前所说,“正宗”本不过也是当地人吃习惯的口味而已。好比说新疆炒米粉,很多人说爆辣才正宗,然而有几个外地人能吃惯爆辣?吃不了爆辣的人,就不配吃新疆炒米粉了?

事实上,即便是本地的地方餐厅,做地方菜就真正宗了?煤气炉跟以前柴灶,烧出来的饭菜口味真的一样?古代有味精、鸡精这些东西?

当然,如果说一定要让连锁餐厅追求“正宗”口味,其实也可以做到——只要舍得花钱就行。比如现在北京很多人均消费两三千以上的日料店,所有的食材都是直接从日本当地的海鲜市场空运过来的。还有一些火锅店,鹅肠、毛肚等食材,也是从四川、重庆等地方每天空运。甚至像很多菌子,都可以从云南直接拉到哈尔滨,只要有钱,保证让你吃到原汁原味的东西。

没钱还想吃“正宗”的?怎么净想这种美事呢。


user avatar   wilsonz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在北京,甚至是全国,从地铁站出来,附近几百米之内很可能会有一家大商场,干净整洁,光鲜亮丽,走到门口看地图,一楼大致有什么商家,二楼有什么,一直到顶楼有哪些饭店,大致是可以猜到的。几乎每一站都是这样,高度标准化、同质化。

我在快手上关注很多四五线城市的美食生活主播,发现这样的商场正在“下沉”,逐渐走入四五线市民的生活,成熟的商业地产企业,都是集团军作战的,它带来一个商场,也带来一众品牌,这样一个商场一开张,可能是寿司、taco、某些特色火锅等食物第一次进入一个城市。我在这些博主的视频中提炼到一个常见句式:“xxx饭店终于来到我们xxx了”,这就是连锁餐厅,万众瞩目的基础设施。

我也和地方上负责招商和开发的同志们有一些交流,他们普遍讲的是,在今天如果再找一个当地土老板式的中小开发商做商圈,理念、管理不行不说,也吸引不来一线品牌,最后还是沦为山寨商品批发城,一个城市的“品味”做不起来,如果能吸引到顶尖的开发商来做,马上麦当劳就来了,一些全国闻名的连锁中餐也来了,服装也来了,这才是四五线城市所需要的。

这个逻辑是站得住的,我们每天也在目睹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是没有市井街头美食的生存空间的,因为这样的商业地产开发有很成熟的模型,租金怎样,顾客的流量怎样,它归根到底是一个地产的问题,连锁餐饮自己有大量的数据,有稳定的模型和预期,但是市井小店就只是一家店在一个地点开了很多年,它是没有能力进入到这个系统里的,不确定性太大了。

我听闻一个美国富二代的故事,说他大学一毕业他爹就给他开了一家麦当劳。我第一次听这个故事都惊呆了,觉得很诡异,啥?家里给开了麦当劳?但是仔细想想,如果你有一笔钱想要投资,你也需要投资组合里有回报率比较稳定的部分,开麦当劳,投资某个人数固定的社区的垃圾回收,这些都是基础设施类型的项目,就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你要真有钱,开饭店为了求稳,就在西客站开麦当劳,吃的质量是稳定的,和世界上所有麦当劳一样,客流量是稳定的,客流里面会买冰可乐的比率也是稳定的,千万不要在西客站开凉茶摊——除非是已经在全国所有火车站开起来的凉茶摊。

我觉得这在一定意义上可称降维打击,你纠结什么文化呀味蕾呀,包括这个问题下面有人纠结标准化是不是要战胜小作坊,这实际上就是现代的商业地产对原来城市传统的甚至是非正式空间的占领,不是要以陕西凉皮夹馍取代你们城市的传统面食,要以西方披萨侵占你们传统大饼的空间,而是这个地方地租要十万一个月,谁能干谁干,不能干就走。

要说对美食有什么打击,我觉得不必太过忧虑,第一工业化生产大概还是超过小店的平均水平的,况且人家连锁店也要不断进步、不断吸纳地方饮食里好的东西,说不定还是发扬光大,第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会去追求更高级的精神享受,代表地方文化的东西,如果真正是好东西,会保留下来。

但值得忧虑的是什么呢?是这个过程中当地小企业主人数的减少。原来大家都是小店经营的时候,你一个年轻人进店去学徒,做几年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自己跳出来开一间店,你做得够好,慢慢店面扩张,生意好了,你就是一个成功的小企业家,而且是当地市场里培养出来的、扎根于当地市场的中产阶级。这给了很多普通年轻人上升的机会。另一方面,你手艺好生意好,但是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不想接班,很可能这个店面在你退休之后就盘出去或者不干了,人们往往痛心好的店不能传承成百年老店,但另一方面,这也是阶层流动的一种方式,有人开张就要有人关张,如果所有好吃的店都能子子孙孙传下去,那新入行的学徒就没希望了。

现在一个大商场来了,大多数人们都去吃连锁店,你说我去麦当劳学徒吧,学个三年把麦当劳的手艺学会了,以后自己跳出来开个汉堡店。这不是开玩笑呢么?你在麦当劳撑死可以做职业经理人,但就不是小企业主,或者产业主了。有朋友可能问,那总有人投资麦当劳吧,他们不是企业主或者产业主吗?但这些人可能是任何人,可能是任何国家的人,任何形式进来的钱,大概率不是当地市场中培养出来的、根植于当地市场的中产阶级。

这一套公式,消解的不是菜系,菜系走上工业化标准化快车只会越做越好,它消解的是社区;毁掉的也不是地方菜,肉夹馍都卖到纽约了,何毁之有,它毁掉的是地方(place)。

知乎用户是受教育程度较高,受益于行业标准化、工业化的人群,人生规划以职业经理人为主,作为现代管理白领阶层,不论是作为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会对连锁餐厅产生偏好,是很可以理解的。如果让我真金白银或真刀真枪投入一方,我也必然会投入连锁餐厅的怀抱。

这个连锁餐厅胜出的过程是很难避免的,这就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行业每分每秒在发生的事情,也是你我在各自的行业会为之奋斗终身的事情,它有积极进步的一方面,也有一些副作用。但我的希望是,我们下一代人,00后,10后,孩子们走向社会的时候,思考职业选择的时候,既有做小老板的机会,也有做大堂经理的机会,我觉得有做小老板的机会是很重要的,对一个社区的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来讲都是很重要的,可能也是我的一点偏见吧。


user avatar   chen-feng-bao-lie-jiu-30-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周朝我国还是实行分餐制,主要食物是各种肉糜盖浇饭、青铜器煮菜和烤腌肉;汉初,生鱼片(淡水鱼)、生切鲜肉还是达官显贵爱吃的“硬菜”,华佗还给官员医治过感染淡水鱼生鱼片寄生虫的病症;三国时期我国才有了馒头,老版《三国》出现的玉米棒子是BUG;唐代茶叶还是士大夫才有钱享用的奢侈品;屑宋时期我国才有铁锅,炒菜这个概念最早也只能追溯到屑宋;明末清初我国才引进了辣椒、番薯,明末清初才可能有川菜,没辣椒还叫川菜嘛?按这些标准,地方菜系哪有千年沉淀?

“山东”二字是在明朝开始才有了今天的含义,以前都是“太行山以东”的含义,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把山东概念改变了。同理,元朝省制奠定了我国各个省份的称呼、简称的基础。。那么名号上八大菜系哪来的千年历史?

我父母小时候,干粮吃饱就万万岁了,上哪吃八大菜系?国门一开,外国餐厅蜂拥而入,街边“元素周期表”摊子能对抗西餐进攻?

没连锁餐厅,全靠苍蝇馆子,那中餐早死了。


啥叫连锁餐厅呢?要论菜品改革,各企事业单位和机关的食堂算不算改革了中餐?各地食堂卖的回锅肉都不一样,有放榨菜丝的,有放豆干的,有放小油菜的,跟市井地摊、苍蝇馆子比差别就更大了,那么是不是要说“食堂毁了中餐”?


这种文章就是小布尔乔亚听信鸡汤大师伪造的田园牧歌传说,对着一个自己没见过甚至根本不存在的概念顶礼膜拜,并痛骂科技进步阻碍了他的诗情画意,却不知道旧社会的诗情画意远非他这种庶人有权享用的。。营销号特别喜欢“用工业化信息化带来的工具,去意淫一个完美无缺的纯农业社会,讓那些被资本家压榨的小白领膜拜这个偶像,在工业化产物的网络上痛骂工业化。”


user avatar   soft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连锁餐厅不是毁掉了地方菜,而是给地方菜画了个下限,如果连这些连锁店的味道都不如,就别做了。就好比,汉堡包做的还不如麦当劳,炸鸡做的还不如肯德基,你还开个毛线餐馆啊,因为这两家连锁店的成本,你肯定干不过。


user avatar   e-e-31-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今天能吃到的绝大部分菜,都诞生于最近几十年。(应杠精的眼疾之因,再次解释这里的你指普通人,如果你不属于这一行列,或精神上不属于这一行列,只当我没说)

山西刀削面,武汉热干面,柳州螺蛳粉,兰州牛肉面,新疆大盘鸡,符离集烧鸡,德州扒鸡,锦州沟帮子熏鸡,四川水煮肉片。

以上这些食物,我相信你总吃过其中一种或者听过其中一种,这些是不是很有地方特色,你也许会想着几百年前的人和我们一样吃过这些美食,感受着文化的一脉相承,留下热泪,继而感叹中华吃货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如果我告诉你,这些食物全部都是民国乃至于新中国以后才出现的呢。以上所有面食,在有史可考的情况下,除了武汉热干面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兰州牛肉面是清末民初(或民国,已修改,谢 @啊落英缤纷 提醒)的以外,其余都是建国以后的产物,至于菜就更是,基本诞生于中国铁路网逐渐普及的七八十年代,那时候中国缺少方便食品,沿途就诞生了这些耐储存的面食或者肉食,作为中国特色的铁路食品。进而延伸到我们日常的大部分菜肴,也基本都是建国以后的产物。在古代,盐是一种稀缺资源,掌握产盐地就等于掌握住了一座金山,步入新中国以后,随着工业的发展,盐不缺了,味精鸡精也有了,它们丰富了中国人的味蕾,进而也才有了我们如今吃到的这些菜,又随着物流网络越来越发达,保鲜技术越来越进步,冷链覆盖全国,各地的蔬菜与肉类在品种上基本已经没有大的不同,山东寿光的蔬菜当然要比其他地方的要好一些,但只是口感与质量的微小差别,不再是有没有的问题,只是好不好的问题,到了这个时候,供应源已经类似了,那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答案当然就是做出的菜差不多,传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构造了一切美食,我相信每个地方都有当地人叫的出来的食物,那主要诞生于物流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作为想象中传统的一部分,保留到了现在。古代平民家庭的烹饪方式除了蒸和煮基本就没了,炒菜?对不起,没油。烧烤?对不起,背柴很辛苦。炸串?还是没油。(关于古代人的烹饪方式,一致看法为宋代方有炒菜,但油对于古代人来说仍是代价昂贵而不易得的,故炒菜并不常见,炖菜和蒸菜是最普遍的方式)

你会看到,川菜馆开遍了全国,你会看到黄焖鸡米饭和兰州拉面开遍全国,你会看到沙县小吃开遍全国,这本质上都是生产力的进步带来的,这不是谁的阴谋,只是人们理性的选择。进而我要问一个问题,你是想让武汉人只能吃热干面,而失去吃川菜的机会吗?我相信,你在北京吃到的百分之90的食物,在家乡的三线小城也能吃到,这才是进步。

衍圣公为了吃一道菜不惜用十几只,甚至几十只鸡鸭熬汤来提味,而今天只是一勺鸡精的事儿。这才是进步。

古代文豪们爱吃的鲈鱼,放到今天,送给你你都不一定吃。一没有黄酒去腥(大概率,古代黄酒产地很少),二除了盐就没有调料,大部分现代人是真的吃不下去的。(应广大杠精之眼疾,我再说一遍这里的除了盐没有调料指的是一般人没有调料,韩国的酱文化就是缺乏调料的产物。用鸡鸭吊高汤在中国古代上层社会也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你再看不懂我就没办法了)

———————————————————

很奇怪的一点是,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衍圣公或者皇室才能吃到的东西,如果自己是古代人你也能吃到?既然题主问的是地方特色,是一些普普通通的菜肴,那么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是在古代一直到近现代普通人的饮食,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也很美,可这种美丽和祥林嫂有什么关系?后浪看多了?

有的时候,把一切传统神化真的没有必要。古法小榨花生油,是绝对没有现在机器榨的花生油卫生的,我可以保证。100年前的小地主的吃食也绝对不如现在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怀念过去可以,但有两点要记住,一是过去绝大部分人是老农民,是普通人,是一年到头吃不饱饭的穷人,终年吃不上两次炒菜,这一事实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二是,正在看这条回答的你大概率也是普通人

这个神奇的文章里提到,川菜不应该只有火锅被记住,还有开水白菜,我建议你去b站搜关键词,敬汉卿开水白菜,然后回来告诉我,哪怕是今天有多少人有时间去做这道菜,并且吃得起。我就明说了,文章作者把自己和所有中国人摆到了古代统治阶级的顶层,以为中国有十四亿美食鉴赏家,你如果跟他说还有人买不起房子,他可能都会很惊讶的。

——————————————————

评论区有人说我的回答没有人文关怀,还有人说我不尊重传统文化,历史虚无主义,我承认我太久不写花团锦簇的文章,文字的确也不如题主发的那篇公众号能把小清新感动到稀里哗啦,因为我始终认为,交流并寻求认同靠的不是煽情而是理性。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

关注大多数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将着眼点置于人,而非将任何物摆在人之上,就是最大的人文关怀,承认有些传统并非真正的传统,甚至有些真正的传统并非真理,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尊重历史靠的不是将所有想象中的老旧物件都吹上天,无条件以古非今,否认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好处。而是认真思考我们的来路,想清楚我们的去路。哪怕是有钱人的物或所谓的传统也抵不过一个活着的普通人最朴素的情感,永永远远。走路要靠脚,不要老在空中飘着不下来。



给我气笑了,也许这就是前浪吧。



中国古代实际上没有炒菜,在六朝以前基本的烹饪方法和现在的欧洲差不多,直到宋朝才有。当时实际上在调味的时候非常简单,特别是肉类是没有入味的。当时调味的主要是羹,跟我们现在的汤有点接近,但很黏稠,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勾芡。 中国传统文化从饮食角度来看待社会和人生,老百姓日常生活第一件事就是吃喝,所以说“开了大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你看《红楼梦》里头那种吃饭戏,他们把这看成是享受乐趣。清人郑板桥在家书中描写了一种极为简朴的饮食生活。在解放前,烤白薯、豆汁都是穷人的饮食,但都能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王学泰,1942年12月生,北京人,原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偏重于文学史与文化史的交叉研究,著有《华夏饮食文化》《中国人的饮食世界》《中国人的幽默》《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等。

据不完全统计,从1876年到1878年,仅山东、山西、直隶、河南、陕西等北方五省遭受旱灾的州县分别为222、402和331个.共955个。而整个灾区受到旱灾及饥荒严重影响的居民人数,估计在一亿六千万到二亿左右,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直接死于饥荒和瘟疫的人数.在一干万人左右;从重灾区逃亡在外的灾民不少于二千万人(参见李文梅等《中国近代十大灾荒》)。

中国大地向来多灾多难,尤以旱灾最为揪心。秦汉至清朝两千余年间,共发生了1022次旱灾,平均两年一次。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起连续四年大旱,赤地千里,饥民到处起义,成为明王朝覆亡的导火索。光绪初年的华北大旱,更是一场“二百余年未有之灾”。从1876年到1879年,直隶(今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持续4年遭受大面积干旱,农产绝收,田园荒芜,“饿殍载途,白骨盈野”,因饥荒及疫病致死的人共约1300万。

  此次灾害是有清一代最大的一场劫难。因以1877(丁丑年)和1878(戊寅年)最为严重,故称其为“丁戊奇荒”。其中河南、山西灾情最深,又称“晋豫大饥”。


然后是川菜的起源地四川在民国时的饥荒情况(这里完全没有黑川菜的意思,只是评论区小部分罔顾事实的人实在令人气愤)川菜在如今的中国遍地开花,但有人硬要说以前的人过得也是这种日子,也吃得起和我们一样的饭,你要证据我就给你证据

1932年全省有16县受灾,1933年增至53县,1934年为101县,1935年为108县,1936年,1937年几乎无县不灾
1937年初,在四川南部的饥荒中,二男子拖着一儿童的尸体去掩埋。
图为1937年初,四川南部,在饥荒中全村出外讨饭的灾民。
图为1937年6月,四川饥荒中饿死的母女。
1934年,饥民靠野草,树叶,树根,白泥(俗称观音土)苟延残喘。
1938年,民国西康省委员长刘文辉全家照。


@附图 现在告诉我,他们吃得起你的东坡肘子吗?他们能代表过去的普通人吗?到底是谁活在对过去的幻想中?刘文辉吃得起肘子,刘文辉的生活水平代表的了四川人吗?

(此处关于从前的事情已经删除,免得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我不希望我的回答被牵扯到政治,如果不是杠精的原因,知友看到的内容就只有第一部分,后面这些都是对他们的回应)

我为什么对小清新的反智言论和以古非今感到气愤,这就是原因。老百姓迫不及待逃离的人间地狱也能被你们描绘成天堂,描绘成人人西装革履的大上海租界。以小清新的阶级,大概率在所谓“美食层出不穷”的民国不会留下后代。

我是个正常人,所以尽管我喜欢唐诗宋词,喜欢历史和古代文学,也看过民国大帅们是怎样勾心斗角的史书,并且承认那很精彩,但我仍然认为今天的日子好。我的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没有吃过什么美食,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但我丝毫不认为他们是粗鲁,愚笨和可鄙的,他们只是生在了不幸的年代,他们没有机会去欣赏高雅的艺术和美食,所能做的只不过是尽量活下来。如果没有几亿农民挨饿换工业发展,也就没有现在的中国,而评论区某些人,只不过是赶上了好时候,没把你饿死。


user avatar   you-yu-gan-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这个作者洋洋洒洒一篇文章,核心观念就在于中间一句话。

各地各人的味蕾不尽相同,但连锁餐厅偏要反其道而行,把所有人的口味糅合在一起。既然地方菜的菜肴有取舍,也不差在地方菜的味蕾上作为妥协和改变。

这句话对不对,我不去分析,先给大家讲一个事。

本人初中时,不爱在学校吃午饭,喜欢回家去吃。但是时间太紧,有时赶上老师拖堂,能在家吃饭的时间不过二十分钟,没有办法,经常买完饭回家去吃。吃的什么?超意兴的米饭把子肉。

当然,中午时间紧急任务重,吃完赶紧回学校,自然品不出味道来。作为连锁餐厅,方便快捷是一优点,而且把子肉味道也确实不错,也就浑浑噩噩吃了三年。

后来,读了大学,毕业后一段时间我因为要考驾照,没有忙着去找工作,而驾校教科二时只在早晨教,下午教练就要去二环南路教科三学员,所以十一点训练结束后,也就回家,整个下午无事可做,便琢磨着晚饭的问题。

也许命中注定,我嘴边长了一颗痣,恰好是舌头能舔到的地方。按照相面学分析,这是一颗吃痣。当然,也许就是这半年,让我有了当一个美食家的念头。

每天都有一个下午可以挥霍,这对于我一个不怎么玩游戏,也没什么人聊天的人来说,不琢磨晚饭,又能干什么呢?首先我就定下目标,去吃遍济南所有的把子肉。还好,济南的把子肉不多,每天跑一家,一个多月也就吃了个七七八八。实话实说,确实各有千秋。

英雄山文化市场处的中华药膳,肉更肥厚,价格略贵

民族大街的路边摊上,肉味偏咸,适合口重人来吃

西市场赵家干饭,肉皮紧致,五花三层,层层分明

泺源大街蒲草把子肉,选用蒲草捆绑,符合传统

刘忙把子肉肥而不腻,肉丸鸡爪各有千秋

斜马路头上老兵把子肉,略带辣味,豆腐汤足

周公祠老济南把子肉,酱香浓郁,带有药味

五中旁边有一家店,名字已经忘却,但我很喜欢,因为那家店是我喜欢的人让我去吃的

这些说完,打开大众再看,超意兴的把子肉,虽然做到标准化加工,各店味道基本一致,却并不在前三之列。

由此看来,这句话确实没有毛病。味觉这事上,有人先天娘胎带的,这叫先天;有人后期培养,这叫后来。纵然再好的馆子,也不能满足所有人的爱好,只能尽量求取平均值,这是事实。何况要追求性价比的连锁店呢?

我曾经在网上搜到过一份把子肉的制作标准,是山东省质监局发布的把子肉制作规范,起草单位就有我刚才说到的超意兴。

而在这份文件中,把子肉制作标准确实非常的工业化,也确实可能符合大众对于餐饮要求的平均值。

但是话说回来,肉与酱油的比例为7.5%,是不是过于的咸呢?没错,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济南的把子肉,如果是做成连锁店的话,大部分加盟店/分店都会味道偏咸。就算是我最喜欢的老兵把子肉,分店也是更咸,因为这存在一个运输的问题,多加盐可以节省运输成本,这自然不用多说。超意兴还不算是最咸的一家,薛记的把子肉要比超意兴还咸上一些,我自认为很能吃咸,但还是吃完以后舌头发木。

连锁店中自然有西贝这样为解决味道问题,做到了标准化与高端化的结合,所以称得上一句“连锁化运作,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做研发,可能会把地方美食做得更考究、更好吃”,但是更多的连锁店,没有这个能力,但是他们却早早地占据了位置,完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你的肉五花三层比较厚,卖八块钱;我的肉比你薄三分短半寸,卖五块钱,反正我薄利多销,你怎么可能卖得过我?

最后,说下我的看法吧。

我支持西贝这样的连锁餐厅的继续标准化,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做研发,将地方美食做的更考究更好吃,让更多外地人喜欢上当地特色。

我也希望那些手工制作的老店家守住自己的能耐,不要靠本地老一辈食客的情怀吃饭

大家一起提高下限,突破上限,这才是好的。

而那些借工业化之名做出标准化的翔的餐厅,呵,祝他长寿。

最后,安利下自己曾经的回答。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全国性的连锁店有个基本保障。

就是你去全国性的连锁店,吃到的东西不会太难吃。

而且口味有一定的普遍性,要吃顿口味差不多的饭,全国性的连锁店就行。

你想不旅行,就吃到风险小的外地味道。这种店就可以。


地方菜,不能一概而论。

目前的情况,虽然租金涨,但不是所有地角租金都高到小店活不下去。

地方菜,在当地的地方性连锁店还是有的。

地方性连锁店,就在一两个城市开几家店。满足当地人的需求。

这种店菜品以当地特色为主。

你要吃地方风味,还是要去当地,吃当地的连锁店。这种店,本地的特色菜你吃得到。

原文作者说的几个菜,九转大肠这种菜还是有卖的。

作者只是赚流量噱头,或者没找对地方。

你到一个地方旅游,要吃当地美食,一定不要在景区网红店吃饭。

去当地论坛,看看当地人吃什么,在一个老居民小区开了多年,靠回头客的店,往往代表当地的口味和特色。

地方菜不存在消亡问题,只是不在热门的景点,商业区。

这种店,记得多跑点路,尽可能去总店吃。



地方口味,除了大菜,还有小吃快餐。

这种小吃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往往水准不低,因为门槛低自由竞争,做的不好吃的都倒闭了。

天津的煎饼果子全国知名,兰州拉面全国知名。

但是徐州济南的把子肉知道的就不多了。

说面,淮安的杠子面其实战斗力很强大,特别是鳝丝版本的,没人知道而已。

苏州的大肉面也不低于兰州拉面。

你吃黄焖鸡米饭,但是鲁菜起源,同源的青岛排骨米饭才是强者,青岛之外基本吃不到。

这种小吃快餐,有十平方,一个灶就能开店。只要你好吃,开在犄角旮旯,也是顾客盈门。

这种店也不会因为房租而消失。


user avatar   qian-li-20-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几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我老婆非常爱吃炸鸡,不管是麦当劳炸鸡,还是肯德基炸鸡,还是远在北京门头沟一个巷口的叫“新桥炸鸡”的店的炸鸡,都是她经常光顾的食品。但问题在,新桥炸鸡,每年我们能吃到的次数取决于我们每年能去几次门头沟,有时一年一次,有时两次。但麦当劳和肯德基我现在举起手机,15分钟就能送到。
有一年禽流感我记得,所有人谈鸡色变,我老婆又好这口,我丈母娘恰巧是肯德基的供应商,见识过肯德基缜密的检疫流程,拍着胸脯给我老婆说,你想吃炸鸡就去肯德基吃,肯定没事。

我小时候在西安,因为遍地都是凉皮店,凉皮肉夹馍是家常便饭,我能特别轻易的分辨出我家街头的哪家凉皮摊的凉皮更软一些,学校门口的豫记腊汁肉更好吃。


后来大学到了北京,所有标榜西安肉夹馍的摊贩,白吉馍换成了火烧,夹的猪肉油腻反口,为了避免油腻味又加了大量青椒,整个出来的东西和西安肉夹馍没半毛钱关系了。凉皮更别提了,配菜开始有了黄瓜丝,胡萝卜丝,笋丝。。就是特么不给精华配菜—豆芽。凉皮也不对,特别宽,又或者开始加麻酱,红油辣子统统成了普通炒辣椒。
直到北京出现魏家凉皮,我先不强求味道和口感如何精到,至少所有原料是对的,所有配方是充分还原的,而且遍布京城的魏家凉皮,能让我抬手点外卖就能吃到西安版凉皮肉夹馍。

你说北京的魏家凉皮好不好?好!但是我回到西安...竟然大量的凉皮店全部让魏家凉皮吞并了,每家的口味都基本一致……失去了很多搜寻味觉差别的乐趣了(经评论区提醒改掉了全部二字)。而我小时候最爱吃的豫记也因为拆迁,早就没了踪影!

也许 @西贝莜面村 说的没错,他们可能以后会想像肯德基爷爷一样把肯塔基炸鸡带给全世界...但自此以后可能再没人吃过肯塔基炸鸡




        

相关话题

  有哪些适合在家做的地道的新疆美食? 
  一条狗的使命是什么呢?请讲故事? 
  觉得自己格局太小,难成大事,怕被别人占便宜,也不喜欢占别人便宜,这是否是一种病态或社交心理障碍? 
  买回来的猪肝切开是这样的,怎么回事? 
  有什么好喝的自制饮料? 
  有哪些把凉拌菜做得好吃的秘诀? 
  为什么国家还不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待在农村了?对想留在农村的年轻人来讲有哪些新的就业方式? 
  为什么上海被黑?比如小气和排外?想不通? 
  营销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华为回应美国制裁:「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
下一个讨论
《哪吒》《大圣归来》在技术上是否已达到美国迪士尼梦工厂水平?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