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诸葛亮在古今中外,民间具有那么高的知名度? 第1页

  

user avatar   huang-liang-81-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三国话题某些人(我不是说题主)的论调很有趣,他们认为【诸葛亮如今名气这么大,被吹的这么厉害,完全是《三国演义》的功劳】,这样的论调时常出现在我三国回答的评论区。

每当看到这种论调时,我就会陷入深深的思考,他们真的学过初高中语文么,难道知乎真的已经被小学生占领了么?

不知道是不是教材问题,有两首诗他们好像没有听说过,一首是唐朝杜甫的《蜀相》,还有一首是南宋陆游的《书愤》: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这两首诗没必要多解释,明显是表露了杜甫和陆游两位大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我从不否认《三国演义》出现之后,诸葛亮在民间的名气更大了。然而大多数知友都应该知道,我们平常所知晓的将诸葛亮严重神话的《三国演义》是成书于明朝,而即使是作为《三国演义》原型的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也是于元朝方才出现——很明显,杜甫和陆游两位大诗人都无缘读过这两本书,那么他们是为何会认为诸葛亮值得尊敬和崇拜呢?

答案只有一个:历史上的诸葛亮,确实值得尊敬和崇拜!

———————————————————————————

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在三国时期知名度高我们是可以完全理解的——但更多的历史人物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那诸葛亮在三国之后的时代多有名气呢?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说道:“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看吧?司马炎在感叹如果他有诸葛亮辅佐,攻取天下就不会这么费力了——这不仅显示了诸葛亮的名气,更显示了他的王佐之才!

西晋开国名臣傅玄说道:“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入无余力,出有余粮,知蜀本弱而危。故持重以镇之。”——这不仅显示了诸葛亮的名气,更显示了他的治国与治军才能。

西晋秦州刺史张辅说道:“诸葛孔明达治知变,殆王佐之才”。

西晋史学家常璩说道:“治国以礼民无怨声,不滥用私刑,没尚有余泣。

——这同样显示了诸葛亮的才能与名气。

十六国的前秦丞相王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功高至伟。苻坚将其比喻为自己的诸葛亮,可见诸葛亮在南北朝时期的名气是如何?“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

至于隋唐时期,更可以看到诸葛亮的名气有多大了!

隋朝经学家王通说道:“若诸葛亮不死,则礼乐大兴”——这又可以见到诸葛亮的又一才能。

唐代诗人杜牧曾注《孙子》,可谓明韬略之人,其将诸葛与十数位名臣并称,并评价为“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唐肃宗时期建【武庙】,姜子牙为武成王,另将唐以及唐以前的历代名将(不是名臣,这些入选人士均在军事上有建树)入庙祭祀,从春秋战国至唐朝一千余年,只有七十四位入选。这七十四位又分为【十哲】与【六十四将】,诸葛亮入选了【十哲】,与其同时入选【十哲】的还有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这九位,哪位不是战功赫赫?就算是张良少涉统帅之事,其谋略也是对刘邦建立大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难道唐武庙会把一个只会治国的人和这九位并列,不怕闹笑话?

所以,唐朝【武庙】根本不存在因为诸葛亮治国厉害而入选的可能,而只是说其军事;虽说唐武庙自然含有统治阶级色彩,然而不能否认其意义。

宋代也有武庙,人数虽微有变动,然而诸葛亮还是稳作【十哲】,与管仲、孙武、乐毅、李勣、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等人并列。

这显示了唐宋两代,诸葛亮能力受到了肯定,名气之盛也是必然的。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因为在治国与军事方面的能力杰出,使得他在古代那些名臣名将中的名气很大,知名度高。

————————————————————————————————

皇帝之中,还有康熙乾隆两祖孙都非常推崇,康熙曾说:“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乾隆则说:”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

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也就是说夏商周之后的第一流人物,乾隆爷给诸葛亮送的这高帽子我非常喜欢。这让我想起了清代史学家赵翼的一句话:

惜是時人才已為魏、吳二國收盡,故得人較少。然亮第一流人,二國俱不能得,備獨能得之,亦可見以誠待人之效矣!

可见虽然乾隆把赵翼强行从状元弄成探花,但他俩在诸葛亮的问题上还是有部分共识的。

当然君主如此推崇诸葛亮,还是更看重于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含有一定的统治阶级意识的。

———————————————————————————————

然而又有些人要说了,这只是说明诸葛亮在官方统治阶级上层的名气大,并不能说明他在民间的名气就大啊?

唐代官员孙樵曾说道:“武侯死殆五百载,迄今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其爱于民如此而久也。”诸葛亮死后五百余年,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的人还在为他祭祀,这说明了什么?还不能说明诸葛亮的名气?

故而,诸葛亮有名气主要还是因为他对百姓的良政,《三国志》本传有云【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如此之政绩,古今少有。

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当时三国已然统一,诸葛亮已经去世了五十年,然而【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可见诸葛亮对百姓的影响有多么深远,百姓也是世代传送其恩德。

桓温征蜀的时候,遇到了诸葛亮时候的小吏,问诸葛亮如今有谁能够相比呢?小吏回答道:“葛公在的时候觉得没什么,他去世之后就感觉没人能和他相比的了。”此记载出自南朝殷芸《小说·卷六》:

桓宣武征蜀,犹见诸葛亮时小吏,年百余岁。桓问:“诸葛丞相今谁与比?”意颇欲自矜。答曰:“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葛公殁后,正不见其比。”—— 《殷芸小说》引 《杂记》

此材料真实性略低,因诸葛亮于234年去世,而桓温征蜀是346年——小吏既然能对政绩前后对比,可见诸葛去世时其至少有二十几岁了,那么遇到桓温时期他至少得一百三十几岁,如此高龄还能对答——不过这也反应了中下层吏民对诸葛亮的景仰。

————————————————————————————————————


其实说到这里,题主的问题已经差不多了。诸葛亮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无论是官方,无论是民间,其名气都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我说了这么多,说了诸葛亮是很有名气的——当然还有些人会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做出质疑,认为都是《三国演义》吹出来的:

然而曾经有一位宋代的名人,他是没有看过《三国演义》的,但他却如此评价诸葛的用兵:“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他是谁呢,是苏轼。

当然又有人要说了,那些官员文人说话没技术,他说会打仗就一定会打仗?

唐朝开国名将李靖在后世辑本中的《李卫公兵法》如此评论,注意不是所谓有宋代成书嫌疑的《李卫公问对》:

或曰:“兵之情虽主速,乘人之不及。然敌将多谋,戎卒欲辑,令行禁止,兵利甲坚,气锐而严,力全而劲,岂可速而犯之耶?”答曰:“若此,则当卷迹藏声,蓄盈待竭,避其锋势,与之持久,安可犯之哉!廉颇之拒白起,守而不战;宣王之抗武侯,抑而不进,是也。”
——《李卫公兵法》引《通典》卷一五四

李靖对诸葛亮评价为【戎卒欲辑,令行禁止,兵利甲坚,气锐而严,力全而劲】,并让司马懿【抑而不进】,这还不能说明他的军事才能?


后世经史大家与军事家,对诸葛亮的赞誉可谓连绵不绝,如陈寿常璩,如屈大均曾国藩等,钱穆曾说道:“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可见推崇啊!

——————————————————————————

当然有些人是不见那啥不落泪的,说,诸葛亮有战绩么?

此时我就笑了,破曹魏名将郭淮,杀曹魏名将张郃,同时将曹魏统帅司马懿搞得【甲首三千,龟缩不出】,这居然在他们眼里都不是战绩了?这些人说诸葛亮不会打仗,岂不是在说郭淮张郃和司马懿都是辣鸡么?

然而,他们还会傲娇的问一句,诸葛亮有攻取过一座城池么?我知道跟他们讲那些战绩也是没有用的,跟这类人讲诸葛亮北伐战略是没有用的,跟他们讲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是最没有用的(他们只会说,到头来还是司马家得了天下):

这类人,只能用史料给他,希望他们能看懂:

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当然他们中的一些人会沉默,还有一些人会叫嚣道:“那不是诸葛亮亲自打下的,是陈式,不是诸葛亮亲自打的就不算他的功劳...”

完。


user avatar   bobo-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用题主的语气来回答:


私以为题主提问的问题是可以的,但是题主下面的一堆描述只显示出了自己对文化了解不深但是认为什么都知道的那种自以为是的“知识青少年“的嘴脸


所以我觉得没有义务为题主这样的人来解答“为什么”的必要,只需要告诉题主“研究分析历史应该在大量深入阅读的前提下完成”就可以了。一个自称“入三国圈”的人,“三国演义至今没读完”,生出疑问的地方是某语文阅读题的答案。这阅读题的答案最多是出题老师的见解,跟“三国文化”差着十万八千里,不知现在“入三国圈”的门槛是不是做个语文阅读这么简单了




  

相关话题

  历史上董卓该不该烧洛阳? 
  关羽和黄忠在战场单挑的时候颇有英雄相惜之感,为什么封五虎上将时关羽得知黄忠在列时很不高兴? 
  有哪些适合历史知识为零的人阅读的历史普及读物? 
  怎么看待毛主席说的这句话:妇女能顶半边天? 
  诸葛亮对待东吴政策是什么? 
  为何冉闵的确是拯救汉族的民族英雄? 
  为什么宋朝很多文人都会打仗? 
  明朝灭亡的根源是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但为什么会把板子打在土地兼并上? 
  如果祖鲁人入侵清朝,清朝能打得赢吗? 
  死在莱茵大营德军战俘真有75万之众? 

前一个讨论
如何模仿翻译腔?
下一个讨论
《辐射》系列的世界观中,中国核战后会是怎么样的?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