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琅琊榜》里,梁帝杀光自己国家最精锐7万大军的操作,如果发生在真实的历史上,会有什么后果?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ling-xuan-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七万常备军?中世纪早期?全杀了?真实的历史上?


假如在欧洲,有人一战能歼灭两万常备军,那个人就能主宰历史进程。歼灭七万人,指挥官和战役必然成为时代名人,学生必学“X战役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732年法兰克宫相击垮两万伊斯兰战士,他儿子给教宗写信“管理国家和统治国家的,谁适合当王?”教宗接下暗示,回信“管理国家的才该是国王”。自此加罗林家族篡位成功,雄主丕平和查理大帝先后搭上教廷顺风车,建立了最后一个西欧的普世帝国,丕平献土、朗基努斯圣枪和十二圣骑士成为中世纪永恒的传说。


955年德王奥托歼灭了最后一万匈人骑兵,阿提拉的上帝之鞭自此断折,全军山呼奥托为“祖国之父”。两年后意大利国王在病床上指名要奥托继承王位,教皇也欣慰的宣布德意共主奥托为“罗马皇帝”。


历代“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但凡能提起三万兵马,一定要南下意大利“朝拜一番”,充实帝国的财富,确立对教宗的统治权。1237年皇帝巴巴罗萨进军罗马失败,两万大军在科特诺瓦被北意大利联盟围歼殆尽,自此皇帝们才停止去意大利“打秋风”的光荣传统。



1071年曼奇科特战役,拜占庭五万帝国军追踪两万突厥弓骑兵,被伏击后损失三万人,拜占庭皇帝被苏丹抓住后“羞辱性”释放,半壁江山不复存在,首都从腹地变成前线,四百年内一路下坡直到亡国,指挥官亚尔斯兰成为突厥民族英雄。


萨拉丁1177年带两万六千人进攻耶路撒冷,“麻风王”鲍德温四世用4500圣殿骑士打穿全军,萨拉丁(和亲卫队马穆鲁克)仅以身免,鲍德温成为圣徒,终鲍德温一生萨拉丁再未举战。


熬死鲍德温以后萨拉丁召集四万人卷土重来,1187年在哈丁歼灭两万圣殿骑士/医院骑士,耶路撒冷三月亡国,教皇听闻消息后惊吓而死。狮心王带1万2千人反杀萨拉丁两万人,斩首七千自损七百,全欧洲和萨拉丁都吹捧他是一等一的天才。


铁木尔1402年率军十四万击垮巴济耶德十二万大军,从立陶宛到西班牙的宫廷全派使者朝拜,极尽行贿和吹捧的能事,希望铁木尔不要挥师进军欧陆。


英国人1415年在阿金库尔杀了6000法军,全法国畏英如虎。贞德在巴泰杀了2500英军以后,全英国畏贞德如虎。




苏莱曼1529年进攻维也纳,带了十二万人,全欧洲震恐不已,自觉无力可挡,哭天抢地。当年维也纳遭受暴雨和早冬,奥斯曼人弹尽粮绝,病死两万被俘两万,奥斯曼禁军高呼“真主在惩罚这次战役”,苏莱曼不得不带着八万人回国。教皇认为这是神的意志,大喜之下亲自给(维也纳之主)费迪南一世加冕。


1632年古斯塔夫和华伦施坦在吕岑打会战,欧洲最好的两个将军带了能征到的最好的兵,一战决欧陆雌雄,会战总兵力四万一千人,阵亡两万两千(含古斯塔夫)。华伦施坦幸存于炮击之下,清点伤亡数据后自此灰心,认定战争无法获胜。


1704年马尔波罗丘吉尔在布伦海姆击垮六万法军,仅三万法军逃离战场,英王直接下令在伦敦给马尔波罗建造宫殿(二战英国首相丘吉尔就出生在这个宫殿里)。


普王腓特烈1757年在罗斯巴赫和罗伊藤,亲率三万人先后击溃十万奥军,毙伤俘四万人,两战奠定欧陆前五统帅的地位,战役入选西点军校教科书。


1805年拿破仑指挥七万人反包围九万人,在奥斯特里茨抓了两万杀了一万五(自损九千),一战封神,全欧陆望风而降,英国首相感叹“欧洲地图十年内没有任何用处了”。



1812年拿破仑率70万大军进攻沙俄,拿破仑在博罗季诺率主力15万人对抗库图佐夫的14万人,双方阵亡7万,法军损失了47个将军,拿破仑一无所得。库图佐夫因为没被拿破仑打垮而声名大噪,得到沙皇授予的绝对指挥权,库图佐夫烧毁莫斯科的计划再无人反对。



1813年莱比锡会战,全欧陆36万联军围歼拿破仑的20万法军,联军阵亡5万,法军阵亡4万被俘3万,联军因打破了拿破仑不可战胜的神话而狂喜不已。


1815年滑铁卢会战,拿破仑的绝响和威灵顿的巅峰,法军7万人,英军7万人,普军5万人,共阵亡6万人,这场会战作为开启“不列颠世纪”的奠基石而名留青史。


1859年拿破仑3世带领11万法意联军对抗11万奥军,在所佛利诺歼灭奥军2万人,奥皇佛朗茨被迫议和。


1870年法军13万被德军20万包围在色当,普军歼灭法军2万人后拿破仑三世也被迫议和(投降)。


到了1914年,欧陆国家终于可喜可贺的超越了“死伤过6万就顶不住”的传统,一口气硬是死了1000万人才打住。


在欧陆,真的,直到19世纪晚期,别说歼灭7万人,能歼灭4万人甚至2万人,你就是一个洲的传说,一个洲的神话。全欧洲的文学家抢着给你做专访,全欧洲的贵妇人对你敞开夜晚闺房的大门,全欧洲的统治者想方设法讨你的欢心,未来的历史学家都会把你写成改变了时代的英雄人物。


user avatar   zhao-yan-65-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类似的操作的历史上屡见不鲜啦。对于精锐而且有异志的军队,除了全部杀光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

历史上后赵皇帝石虎杀了企图谋反的太子石宣,将原来由石宣统帅的东宫卫士一万多人发配凉州。这些有东宫高力之称的精兵半路发动起义,一路连败赵军,起义军发展到十多万人。石虎只好派李农、石闵(冉闵)等人率十万大军去讨伐,结果惨败。石虎只好又派石斌率一万精锐骑兵、姚弋仲,苻洪率本族精兵出战,最终镇压了这次起义,但随着冉闵、姚弋仲、苻洪等人的崛起,后赵的寿命也基本到头了。

唐朝武宁军本来中央保卫江淮生命线的一只精兵,后来唐穆宗想裁军,武宁军就不干了,把原来的节度使赶走,拥立本土将领王智兴为节度使,王智兴抽调武宁军的精锐组建了银刀军为牙兵。后来银刀军就成了唐朝的心病,连着赶走了几任武宁军节度使,最后王式任节度使,在宴席上发动对银刀军的屠杀,几乎将其屠杀殆尽,但留了八百银刀军残部,发配桂林。这八百人本以来三年服役期满就能回家,结果唐朝只想让他们在边疆自生自灭,于是三年之后又是三年,到了第七年,这帮人受不了了,拥立庞勋为帅,要杀回老家,结果这支起义军一路上竟然发展到了几万人,直接回到老家打下了徐州,进而围攻泗州,发展到了二十万人。唐朝调动大批军队,又启用沙陀贵族朱邪赤心(李克用之父)率领沙陀骑兵才将其镇压。《新唐书》评价:“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有了银刀军的教训,后世对于这类军队都是斩草除根,一个不留。

比如魏博牙兵出了强悍且不服节制,动不动自行更换节度使。最后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受不了,直接引来朱温的军队,里应外合,将魏博牙兵及其家属八千家全部杀光,一个不留,连老弱妇孺也不能幸免。

后来魏博节度使又建立了一只精兵银枪效节军,同样是强悍但不服节制,因为后梁想将其拆分就悍然叛乱投靠了后唐,在后唐作为一只劲旅屡立战功,尤其是胡柳陂之战中,本来后唐军大败,大将周德威战死,愣是靠银枪效节军拼死反击,夺取了制高点,一下子反败为胜。后唐灭后梁之后,银枪效节军不满赏赐太少,在贝州叛乱,先是推举指挥使杨仁晸为统帅,杨仁晸不从就被砍了脑袋。效节军士兵转而把刀架在指挥赵在礼脖子上,向他展示杨仁晸的首级,于是赵在礼只好答应参加叛乱。银枪效节军之后很快攻破邺都,与后唐大将李嗣源联合叛乱。李嗣源成功当上后唐皇帝之后和赵在礼联合,秘密派兵包围银枪效节军营地,将其连同家属全部杀光,连婴儿也不放过。

最搞笑的是辽国招募汉人建立的怨军,辽国本来想用这只精兵去防范崛起的金国,结果半路上因为没领到御寒的衣服就叛乱了。后来郭药师带头杀了叛乱的怨军将领接受了辽国的招安,本来天祚帝和不少大臣都想杀光怨军,永绝后患。最后还是接受大将萧斡的建议,将怨军南调去涿州防备北宋。后来耶律淳称帝,建立北辽,将怨军改名为常胜军。这只精兵在涿州多次大败北宋军队,被称为是“虏中最号劲兵”。但常胜军看辽国大势已去还是投靠了宋朝,宋金开战后,常胜军又投靠了金国,为金军前导,为金国立下汗马功劳。尽管如此,金国却对常胜军十分忌惮,直接将常胜军各级将领几十人召集起来以“天祚待汝厚,汝反天祚;赵皇待汝厚,汝反赵皇;我无金帛与汝等,汝定亦反我”为由全部杀掉,然后骗常胜军精锐八千多人卸甲前往松亭关,将其全部坑杀,常胜军剩下的几万士兵和家属之后也被金军屠杀殆尽,只留郭药师一人,其他无论男女老少一律杀掉。


user avatar   bo-fei-li-ao-di-ya-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睡前消息 马前卒大师提到了奥斯曼帝国的耶尼切里禁卫军,当时我正想到了还没来得及写。我来补充一些吧。

耶尼切里禁卫军曾经是奥斯曼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他们通过血贡制度从基督教家庭征收基督徒儿童奴隶,然后在托普卡帕宫让他们改宗伊斯兰教,并且训练他们军事、行政、文化的技能,这些人一部分成为高至大维齐尔的官员,大部分成为禁卫军士兵。

比起那些经常挑战苏丹权威的西帕希骑兵和突厥部落骑兵们,这些作为奴隶出身的耶尼切里们,缺乏强大背景,理论上能够依附并且绝对忠诚(大嘘)于奥斯曼苏丹,在奥斯曼的财政体制下,能够在托普卡帕宫接受最豪华的训练和待遇,装备最为先进的火枪、火炮,纪律严明,训练充分,士气高昂,成为苏丹加强中央集权和对外扩张的重要统治工具。奥斯曼对外的经典战役,比如对萨法维的查尔迪兰战役,以及对匈牙利的莫哈赤战役,都是耶尼切里用火器重创敌军,取得辉煌胜利。火器对统治者对地方权威和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得奥斯曼土耳其成为伊斯兰三大火器帝国之首(还有萨法维波斯、莫卧儿印度)。

16世纪尤其是苏莱曼大帝时期,耶尼切里绝对是世界顶级的强军,当时欧洲甚至羡慕这样纪律严明、绝对忠诚的军队。但是此时欧洲军事革命正在进行,随着欧洲绝对君主制的加强,更加有效的财政、行政管理、军事制度建立,以及军队训练、士气、纪律的提升,使得欧洲逐渐缩小与奥斯曼的差距,并且将其落在后面。尤其是18世纪几次俄土战争,俄国取得大部分胜利,多次击溃奥斯曼军队,夺取了黑海和高加索的广大领土。奥斯曼逐渐从进攻转向防守,帝国从辉煌走向衰落。

而与此同时,耶尼切里也成为苏丹的大敌,他们经常因为苏丹的政策和待遇问题哗变,甚至废立苏丹。耶尼切里们和宗教学者乌里玛、苏菲教团紧密联系,经常以伊斯兰教教义为依据,以苏丹违背教义为名将其废掉。

18世纪,奥斯曼苏丹许多人锐意学习西方,进行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也有不少西方人来到奥斯曼受到苏丹重要,对改革起到帮助。然而耶尼切里十分保守,厌恶这些西化的违背教义的东西,更害怕这些变革将会增强苏丹权威,最后使得耶尼切里制度衰落掉。

耶尼切里在这种背景下,更加变本加厉地废除苏丹,攻击排斥改革者。比如在西顿,来自西欧的改革者建立了印刷厂,翻译印刷书籍,耶尼切里们就联合乌里玛一起把这些印刷厂捣毁了,认为违背教义。

接下来结合问题:杀光自己国家最精锐大军。

奥斯曼苏丹决定彻底消灭耶尼切里,主要是从赛利姆三世的悲剧开始,赛利姆三世锐意改革,并且建立了西方教官训练的新军(Nizam i-Cedid),同时也保留了耶尼切里,但是要求他们接受西式的训练。但是耶尼切里一直反对和阻挠新军的建立,也反对接受西式训练,最后他们政变,让乌里玛宣传赛利姆三世违背教义,废掉了赛利姆三世。

后来马哈茂德二世吸取教训,他先是想办法建立了对自己忠诚的西式的炮兵,然后想办法获得乌里玛的支持,从舆论上压制耶尼切里,然后在1826年,炮兵包围了耶尼切里们的营地,并且用火炮猛轰,最终消灭了这一长期阻挠苏丹改革的军队。

接下来你们也需要问,耶尼切里既然不愿变革,也威胁苏丹的统治,为什么会是最精锐大军?

因为接下来的二十年,是奥斯曼军事最为羸弱的时候。耶尼切里们虽然不忠诚,但仍然是奥斯曼最为强大的武装力量,并且有着较为丰富的对外作战经验。

尽管马哈茂德二世也大力建立新军,使用西式武器和训练方式。在他统治时期,也削弱地方阿扬豪强地主们的权力,由中央指派奥斯曼官员统治,消灭了鲁米利亚、伊拉克、叙利亚、的黎波里的世袭豪强,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奥斯曼没有从根本像法国等西方国家那样,建立有效的行政、军事制度。

18世纪的几次俄土战争以及1806-1812年的俄土战争中,奥斯曼依靠耶尼切里,以及地方阿扬豪强们的包税制,自行征募军队,在一些战线还是能够阻挡俄军的进攻,由于这些旧的指挥体系,士气以及军队自身利益与苏丹的关系,还能够发挥作用,让中央的耶尼切里和地方阿扬的部队一起团结作战。

在希腊独立战争中,奥斯曼的军队面对英、法、俄的入侵,尤其是1828-1829年俄土战争,奥斯曼军队毫无还手之力,俄军挺进多瑙河,在高加索也重创奥军,许多时候俄军能够让数倍的奥军一触即溃。

19世纪30-40年代,奥斯曼与埃及的阿里帕夏,为争夺对叙利亚的控制等事务,进行了两次土埃战争,这两次战争中奥斯曼军队出尽了洋相。阿里帕夏的军队也受过西式改革,而且很多方面比奥斯曼中央更早(对于那些不愿意接受西方教官训练的穆斯林士兵,奥斯曼苏丹曾让阿里派来埃及教官训练),而且阿里帕夏建立更为有效的制度,像易卜拉欣帕夏等杰出将领也能让军队保持充分的士气、训练与纪律。

但是奥斯曼的西式军队,以及各地总督招募的军队,不仅缺乏士气、训练与纪律,而且缺乏统一的指挥体系,相互之间缺乏配合,无论是官员之间不和,还是制度缺乏效率。凑足的几万大军,如同乌合之众,在阿达纳、科尼亚等战役中,阿里帕夏的埃及军队面前迅速土崩瓦解。若不是英国等列强出兵干预,炮击和登陆黎巴嫩地区,迫使阿里帕夏屈服,奥斯曼苏丹就很有危险了。

《All Pasha‘s Men》这本书写的很好,关于埃及阿里帕夏时期的军事史,提到了马哈茂德二世废除耶尼切里制度,进行西式改革是正确的,但是新训练的军队尚未形成足够的战斗力,国家的军事、行政制度效率很低,使得这些新式军队,面对阿里帕夏更为强大的军队,甚至不如耶尼切里还在的时候能够阻挡敌军。

当然,在渡过这段青黄不接的时刻,奥斯曼军队与西方的差距反而变小了。尤其是1839年奥斯曼坦志麦特改革后,奥斯曼正式学习西方的军制,建立征兵制度,并且允许非穆斯林加入军队,外加受到西方教育训练的军官成熟起来,从西方引进大量的武器装备,奥斯曼的西式军事制度逐渐成熟起来,适应了近现代的战争。尽管奥斯曼没有在19世纪摆脱主权丧失、领土独立或被列强占领的悲剧,但是在1877-1878年俄土战争等战争中,奥斯曼还是有能力让列强付出比1830-50年代更惨重的代价。


user avatar   yu-ke-l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啥!

毕竟按剧中设定,南疆穆王府老穆王爷霓凰郡主父女麾下尚有十万铁骑,西境章大将军麾下兵力应当在十万附近,中央尚且有禁军七万,绝对掌握在皇帝手中。东海兵力不详,但当时靖王在东海练兵,兵力不少于两万。未来的宁国侯谢玉带兵砍了赤焰军,兵力也应当数万人。地方军如纪城军、尚林军也有数万人。

虽然梁帝砍了七万赤焰军,但对于大梁高达五十万的野战军总量来说——伤筋动骨,能够接受。毕竟琅琊榜2里,萧平旌随随便便接住长林王府的旗号拉起来十万人的大军,就和魔兽世界里的军队一样智能,旗子往那一竖,就会自动聚集。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梁补兵能力可观。

另一个参考就是隔壁大渝,二十万皇属野战军覆灭了,挺多不发动主动进攻了。隔了十几年,照样拉出来二十万皇属军来一次南侵,虽然这次头被临死的梅长苏打烂了。说明在琅琊榜世界观中,补兵二十万精锐野战军是一件难但是肯定能做到的事情。大梁没有主动进攻过,但想来爆兵十几万,也是可以做到的。更何况七万。

话说如果当时不给赤焰军犯案,杀死谢玉,估摸着下回领兵对抗大渝的就是谢玉。


回到历史,以天宝十年到天宝十三年三年战争为计。高仙芝封常清征大食,杨国忠鲜于仲通征南诏,安禄山史思明征契丹,尽数兵败。高仙芝应当损失安西军两万人左右,杨国忠应当损失岭南五府经略使和剑南节度使兵力四万人左右,安禄山损失兵力也是以万计的。这一时期,唐帝国对外征战损失兵力也就七万多不足十万,以天宝时期的国力迅速补上。到天宝十三年,安西军在封常清率领下攻克大勃律国,重新掌握西域主导权。南诏自身损失惨重,剑南节度使在随后还能镇住吐蕃,说明损失补上来了。安禄山的话,随后就以三镇番汉精兵18万发动了安史之乱。所以对于天宝年间的唐帝国来说,七万精锐野战军损失很大,但是可以补上来。

问题是,那可是盛唐,封建王朝国力军力NO.1的怪物。就电视剧里大梁那个半壁江山都受不住的磕碜样,拿头供应五十万野战军的军需?七万精锐野战军的损失,便是在战场上,也是很难受的。你自己拿刀子自废武功,流弊。

所以,对于我国历史上任何王朝来说,即使是国力鼎盛时期,也是一笔巨大的损失,但是可以接受的那种。对于一些行政能力、税收能力严重不足,土地兼并严重的王朝来说,则是致命打击。

另外,三国末期,整个孙吴政权的机动兵力不过十五万。由于是世兵制,基本可以默认是百战之兵,战力就不好说了。东晋淝水之战时期,谢安谢玄手底下北府兵不过八万人,还是举国之力拼凑。荆襄的桓家,兵力也不会太多。七万精锐野战军,基本就是东晋拼老命能凑出来的军队。

古今第一没卵蛋太监皇帝完颜构杀害岳飞是,是派遣心腹将领拆解岳家军编制,将中下层军官调进其他军队,没敢全杀了。绍兴十年南宋军力最盛时期,中兴四将中;韩世忠兵力不足五万,刘世光死了,岳飞兵力满额十万,张浚兵力也不足五万;剩余主要将领,杨沂中兵力三万余人,吴璘兵力五万左右,刘琦率领的八字军改的军队连带妇孺两万人。算一下,全国算得上野战军的兵力不过三十万左右。就这兵力,都能按着金军爆锤——主要是岳飞的功劳。郾城、颍昌之战后,金军损失精锐骑兵(主力野战军)损失数万人,编制尚在,便让打不死的小强金兀术觉得要死了要死了。要是能一战歼灭南宋七万精锐野战军,怕不是南宋都没了,金就成了大一统王朝。


补充一点好玩的,谢玉兵力按其他答主推算是十万左近。单凭谢玉能够指挥十万军队号称天下第一强军赤焰军的眼皮子底下摸上来屠了赤焰军全军,我就敢断定谢玉搞阴谋诡计的能力强,领兵打仗的能力也强。君不见,赤焰军翻案后北燕、大渝南下,整个大梁,除了要当皇帝的靖王、分别负责镇守西境的章大将军和镇守南疆的霓凰郡主外,没有任何一个将军有能力独立领兵作战,累死了梅长苏。

另外,北方两国相约发起剧集最后的军事行动,应该是梅长苏在金陵的动作被大渝北燕探知,并且得知了誉王在九安山发动的兵变(话说这是造反吧!)。共同认为梁在这种内部刚经历过血洗,新皇登基朝局不稳的情况下最适合送人头(入侵)了。梅长苏手底下天下第一的江左盟、蔺晨手底下强悍的莫名的琅琊榜都没能刺探出这种重要的军事情报,我还能说什么?

话说这样是不是等于梅长苏在怨恨梁王自毁长城的时候,自己为了复仇也不得不毁了大梁的长城?

大渝的国力是真尼玛强,隔个十来年就能拉出20万大军南下入侵,而且被全歼了都无所谓,完全不害怕大梁或者北燕借着自己丧师二十万大军的实际入侵。以后能一统天下的一定是大渝,毕竟强国就是我比你能抗、能挨揍,命比你长。

电视剧中貌似没说赤焰军惨案是什么时间发生的,就大胆推测一下。

一般正常情况下北方政权南征时间会选在秋八九月,因为这个时节粮食充足,战马也养足了膘,正能打仗。不过介于梁此前没发现大渝大规模调动军队的一场行为,不像电视剧最后那样提前探知军队大规模调动准备好军队抵御强敌(话说夏江和林燮的情报工作做得都不行啊!二十万军队的调动都没能发现)。考虑到此前赤焰军以及集结并且进行了一次裁军(如果你说赤焰军驻地只有一个那我接下来都是废话),所以极有可能是十月份左右发动的进攻。这个时间点粮食还够用,属于农闲,天气不是太冷不会影响军队聚集;南方军队在八九月份绷紧的神经也松懈下来,然后大渝就带着二十万皇属军来送人头(不是,入侵)了。

顺便推测一下,十二年前应该是西伯利亚寒流吹早了,不然十月份南方很多地方是不至于积雪的。中国在第一阶梯以东地区,可能是梅岭地点的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山脉都没有积雪。也没有适合雪蚧虫生长的环境。这些山脉以东,就是黄淮平原,也就没有合适的地形了。难不成,梅岭就是后世的神农架?
ps:就是随便说一下,地理位置大可不必介意,架空王朝,自然地理也可以是架空的。


user avatar   li-ying-tong-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设有问题,如果在真实历史,这事首先就不可能发生,这支军队不可能有七万。

剧中林燮是突然接到边关紧急军情,无诏自行带七万军离开驻地,往梅岭御敌,注意关键词无诏、七万、异地。那钱粮军需从哪来?怎么穿州过县?那可是七万大军,啥概念啊?筹措七万大军的军事行动,需要先花三年五载的屯点田,筹粮食,养足人口,加税或者铸轻贱货币,搞点钱。就算他大梁富,这些都是现成的,也需要调度后勤,征发徭役,准备个数月。

林家无诏可立举七万兵,唯一的可能是林家已成割据军阀,七万人是他家私兵,可以自征赋税,自备军需,且沿途州县皆为林燮势力范围,并且图谋已久。历史上(非剧中)真正的梁武帝萧衍,他自己在雍州准备谋反的时候,预先将造船的材料沉入江底,所以义旗一举,战船立备,以神速东下建康。如果是这样,则林家无冤可雪。

但剧中又说林燮的忠心天日可鉴,那这就是个悖论。

大渝如果入侵了二十万,二十万是什么概念,这就意味着绝不可能紧急到要一个驻防在别地的将军无诏擅离驻地,自己提兵就跑。二十万大军不可能朝发夕至,一定有准备应对的时间。举个熟悉的例子,赤壁之战前,是不是孙权早就知道军情,有足够的时间决议是投降还是抵抗,整军备战。孙刘还有时间结个盟,共同御敌。你想这事,能紧急到曹操的船已经到了三江口,孙权还不知道他要来,周瑜自己提着兵就跑吗?

二十万大军入侵不是朝夕间的事情,剧中大渝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聚拢出二十万兵,一定要会有各个部落间的联合博弈, 会有频繁的军事迁徙行动,沿途一定有边关先受到袭扰的州县,有流离的百姓,可以说,在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之前,有足够多的讯息和军报会送到皇帝手中。林燮不在自己的驻地待着等待诏命,为什么要自己跑?除非林家已经是割据政权,不受中央调度。如果是这样,无冤可雪。

但剧中又说林燮的忠心天日可鉴,那这就是个悖论,现实中不可能发生。

症结就是无论如何不能解释,一个忠臣可以无诏立举七万兵,这说明七万这个数字有问题,我们把万改成百,就通了,有奇袭要塞的两千铁骑,林燮见军情紧急,擅自带了七百家甲雪夜歼敌,却被诬谋反,含冤而死。

所以,梁帝没有杀自己国家七万精锐。以上。


user avatar   a-er-zi-hai-mo-zheng-huan-zhe-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太长不看版:

七万精锐军队在任何前工业社会的帝国都会是国防力量的核心,这样的军队被整建制全歼一般会被传统(更新史家视为这个帝国衰亡的标志。


我们先列举几个事例:

中国: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秦将章邯所部号称二十万秦军(按照先秦汉初史料吹水的风格,实际战斗人员当不足十万),为项羽所破,秦帝国失去了最后的军事支柱,众所周知这之后没几个月秦王子婴出降,秦亡。

公元1388年,捕鱼儿海之战。元军七万人被明将蓝玉全歼,一大堆元宗室被俘,被一些历史爱好者称为元版的“靖康耻”。之后北元虽断断续续维持对漠北的统治直到林丹汗,但从此北元对于明帝国再也构不成重大威胁。(土木堡的瓦剌是另一蒙古族群,不在讨论之列)

公元1619年,萨尔浒之战。五万明军精锐被歼,明帝国从此失去一部分核心国防力量以及与后金作战的战场主动权。这一向也被视为后金的立国之战。

外国:

公元1071年,曼齐刻尔特之战。拜占庭七万军队被塞尔柱军队全歼,拜占庭皇帝罗曼努斯四世被俘。拜占庭帝国从此失去了小亚细亚的统治权,标志着拜占庭帝国由盛转衰。


一个正常的古代军人往往需要20个平民的收入才能支撑作战。一支七万人的精锐军队,实际上可能需要超过二百万人的财政收入,重建这样一支军队花费的更多,遑论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采买装备,选调将领,训练兵士。这会让一个政权立刻陷入严重的财政赤字问题中。这还只是经济账。

外交和军事上,《琅琊榜》中的梁国显然不是一个大一统政权,敌国外患造成了很重的军事和外交压力。自己杀光七万精锐,这梁帝是得多蠢才会做出如此决策。如果发生在真实的历史中,轻则国内动荡,邻邦寻衅夺地;重则会被敌国一锅端。

结合作者后文的开挂政治斗争剧情,足见作者的历史素养还有待提高。但这并不影响《琅琊榜》成为一部优秀的电视剧。

反正大部分观众也不懂历史。


user avatar   excalibur-1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嗯?那不就是斯大林对苏联红军发动的大清洗么?

斯大林的大清洗运动处决了:5位元帅中的3位(图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布留赫尔)、15位将军中的13位、9位海军上将中的8位、57位军长中的50位、186位师长中的154位、全部的16位陆军政治委员、28位军政治委员中的25位。

几乎消灭了整个苏联红军的领导层。

至于后果嘛,问芬兰人。

芬兰已在全世界眼前暴露红军的无能。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40年1月20日的广播

我们只得到了足以埋葬阵亡士兵的土地。

——一位未具名的苏联将军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cao-zhe-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跟着团团过来的。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苏区肃反差不多就死了这么个数吧?或许更多?

被处决者的罪名有AB团、改组派、托派、社民党、国民党特务、汉奸等,不一而足,处决手段也是花样繁多,口味太重写出来肯定过不了审,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

堪称红军中的谢玉和夏江的李韶九和夏曦下场都不怎么样就是了。

李韶九1935年死亡,死因不明,一说被陈毅元帅枪毙。

夏曦的结局倒是非常明确,1936年2月28日夏曦在毕节渡河时失足落水,身边的红军对其恨之入骨,于是视若无睹吃瓜看戏,夏曦最终溺毙于河中。


user avatar   ankeweil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还别说,这事还真有,十六国时期,赵武帝石虎的太子石宣虐杀弟弟石韬企图谋反,被石虎发觉先下手为强,将其和其家眷九人直接虐杀,详情可参考我这个回答zhihu.com/answer/145309

解决了太子石宣的石虎开始对太子东宫的党羽进行政治清洗,太子亲信三百余人和服侍的太监五十余人都惨遭车裂肢解,并将尸体投入漳河,将东宫废弃用来养猪牛,太子东宫势力被一扫而清,按理来说发展到这一步 应该和汉武帝时期巫蛊之乱的结局差不多,太子势力被清除,老皇帝收拢权力选择一个新的继承人,虽伤国本,但是不至于国家灭亡,石虎也确实这么干了,立了只有十岁的石世为太子,事情到此也就应该告一段落了,然而关键是石虎还干了一件出格的事…

又诛其四率已下三百人,宦者五十人,皆车裂节解,弃之漳水。洿其东宫,养猪牛。东宫卫士十余万人皆谪戍凉州

他把原太子东宫卫士十万余人流放到雍凉边疆去戍边,此时凉州为张氏所建立的前凉所统治,是与后赵对抗的最前线,地贫民困,摆明了是送去当炮灰的。

如果是普通军队倒还好,流放了就流放了,他连个屁都不敢嘣,关键是这十万余东宫卫士也不是一般的杂鱼部队啊,其中除去随军的眷属,其核心力量是赵明帝石勒时期特地选拔各地精壮士卒组成的东宫卫士,因为身强力壮,被称为高力,作为太子的禁卫军同时也是后赵中央禁军的一部分,战斗力十分强悍,史籍记载是:

高力皆多力善射,一当十余人,虽无甲兵,掠民斧,施一杖柯,攻战若神,所向崩溃。

待赵武帝石虎篡位后这支战斗力强悍的部队被保留下来,继续作为东宫卫士宿卫东宫,结果在石宣事件中受到牵连,被石虎悉数流放到雍凉边疆。

这时候就有人问了,题目问的是历史上像梁帝这样杀光自己国家最精锐的七万大军的结果,这也没杀不是?

确实没杀,但是说实话这没杀的结果比杀了还严重,这十余万东宫卫士离开繁华的邺都前往苦寒的雍凉已经是心灰意冷了,但是所幸捡的一条命在,有命在就有希望不是?

没过多久这希望就被石虎亲手掐灭了,东宫卫士行进到雍城的时候,石虎因为之前虐杀亲子受到惊吓,得了重病,觉得自己没多少日子挨了,为了死前过把皇帝瘾,正式称帝,并且大赦天下。

季龙时疾瘳,以永和五年僭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境内,建元曰太宁。百官增位一等,诸子进爵郡王。以尚书张良为右仆射。

但是所赦免的人里面特地把这批东宫卫士给摘出来了,东宫卫士不在赦免之列,而且为了保证这批人老老实实的到边境戍边,石虎还命令雍州刺史张茂前去监军押送,眼看希望断绝,东宫卫士只得认命继续朝边境前进,但是这监军的张茂还尽不干人事,把东宫卫士的马给抢了,逼着他们用人力推着车和粮食前往戍所,想这东宫高力平常在繁华的邺都作为太子禁卫军平日里耀武扬威的,没想到现在却在这苦寒的雍凉之地受尽折磨,心里落差不可谓不大。

这时候东宫高力护卫都督梁犊察觉到部众愤懑不平之心,偷偷的在私下串联旧部,煽动戍卒,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和响应,当其部下万余东宫高力行进到雍城的时候,梁犊正式起事,自称晋征东大将军,率军攻陷下辩,还逼着监军张茂上了贼船,史称梁犊起义。

故东宫谪卒高力等万余人当戍凉州,行达雍城,既不在赦例,又敕雍州刺史张茂送之。茂皆夺其马,令步推鹿车,致粮戍所。高力督定阳梁犊等害众心之怨,谋起兵东还,阴令胡人颉独鹿微告戍者,戍者皆踊抃大呼。梁犊乃自称晋征东大将军,率众攻陷下辩,逼张茂为大都督、大司马,载以轺车。

起事后的起义军虽然武器简陋,但是战斗力强劲,安西的刘宁率军清剿被起义军大败,所攻城池攻无不克,秦雍之间的城池纷纷被攻陷,官吏被斩杀,梁犊这一万余起义军在关中势如破竹 ,而关中胡汉各族百姓得知起事的消息,纷纷响应加入起义军,其他被派往雍凉戍边的东宫卫士也纷纷起事,起义军军势迅速壮大,进围长安,声势已达十万之众。

安西刘宁自安定击之,大败而还。秦、雍间城戍无不摧陷,斩二千石长史,长驱而东。高力等皆多力善射,一当十余人,虽无兵甲,所在掠百姓大斧,施一丈柯,攻战若神,所向崩溃,戍卒皆随之,比至长安,众已十万。

此时镇守长安的是石虎第四子乐平王石苞,面对来势汹汹的起义军,石苞觉的优势很大,一波莽了出去,在欢声笑语中打出GG…

其乐平王石苞时镇长安,尽锐距之,一战而败。

大败石苞的起义军并没有选择攻破长安,据关中自守,而是挥兵东出潼关,杀向洛阳。

事实上从起义军进军路线,以及破城不据守而是掠地转战的行为,不难看出,其根本目标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后赵国都,邺城,他们起兵造反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沿着来路一路向东杀回家…

梁犊:走啊,我带你们回家!

不好意思我串戏了

话说另外一边,得知起义军东出消息的石虎心急如焚,马上调集全国兵力进行镇压,命李农为大都督,配属部将为其所指挥,率领后赵中央军十万步骑前去镇压,这其中就有后赵的掘墓人冉闵,当然此时还叫石闵,只是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征虏将军。

赵军先是在新安和起义军会战,赵军战败,退回洛阳,随后又在洛阳与起义军展开会战,赵军又获大败,退守成皋,无力进攻。随后起义军东进荥阳、陈留诸郡,石虎得知后大惊,派出自己最得力的儿子燕王石斌率领一万精骑去替换李农的大都督一职,并联合地方的羌族首领姚弋仲和氐族首领苻洪合力绞杀起义军。

赵军主力正面出击,与起义军在荥阳展开决战,起义军自雍凉一路东进征战屡败赵军,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遭到赵军主力的持续进攻逐渐陷入崩溃,最终姚弋仲的羌族轻骑击溃起义军侧翼,起义军领袖梁犊力战不支,被姚弋仲斩杀,梁犊起义被镇压…

犊东掠荥阳、陈留诸郡,季龙大惧,以燕王石斌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率精骑一万,统姚弋仲、苻洪等击犊于荥阳东,大败之,斩犊首而还,讨其余党,尽灭之。

十余万原本是后赵精锐战力的东宫高力仅仅因为政治因素就惨遭流放,最后全军哗变,从雍城到荥阳,起义军兵锋所至,陷城池斩官吏,极大的动摇了后赵的统治基础,后赵最锋利的剑扎进了后赵帝国的腹心,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石虎在不到一年后就驾鹤西去,拍拍屁股就走了。

石虎死后,他的儿子为了争夺帝位骨肉相残,石世、石遵、石鉴、石衹相继篡位登基又相继被杀,皇室内乱导致中央权柄中衰,地方上姚弋仲、苻洪等氐羌首领势力在陇西关中做大,割据关右,慕容鲜卑燕国自辽东引兵南向窥伺中原,拓跋鲜卑代国喝铁弗匈奴赫连部此时也蛰伏在漠北之地,前凉张氏在河西建立起的北方汉人最后的庇护所依旧固若金汤。

后十六国时代的主角们已经准备就绪,五胡乱华的高潮即将到来,而吹响征战号角的,竟是一个汉人,冉闵。

石虎死后仅一年,在平定梁犊起义中建立战功并获得威望的冉闵联合李农发动政变废杀后赵皇帝石鉴,称帝建立冉魏,随后颁布法令大肆屠杀羯胡族人与石氏皇族,诛杀石虎子孙三十八人,邺城羯人为之一空,剩下逃亡的羯人聚集在襄国拥立石虎儿子石衹为帝,聚集起后赵最后的力量,十万军队进攻邯郸,与冉闵率领的魏军大战,遭遇惨败,石衹被部将刘显所弑,后赵宣告灭亡。

后赵灭亡后,石虎最后一个儿子石琨率领族人投奔南边的东晋,在建康被东晋朝廷在建康斩杀,石虎一族子孙被诛杀殆尽,此时距离石虎去世仅仅三年…







这段历史记载是我在看史料的时候发现的,主要来源自《资治通鉴•晋纪》《晋书•载记第七》《十六国春秋•后赵录》,有兴趣的可以买来看


user avatar   zhang-hao-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没看过电视剧,这7万都是野战部队?那加上各种非战斗人员得有三四十万了吧,梁国控制下有多少人口?没有上千万人口的话基本gg了。

参考一下蜀汉,以100万左右的人口支持五六万军队,还能多次长距离进攻,没有诸葛亮的能力根本办不到。汉朝全盛时人口有五六千万吧,唐朝也差不多,总之不到一亿。相应的,和平时期的常备军在各朝代基本都是几十万的规模。只有北宋时有一两百万常备军,然而战斗力最差。




                 

相关话题

  有没有什么对群体是坏事的意外,但对个体是好事的历史例子? 
  刚入关时的清军能否和巅峰时期的英国红衫军或拿破仑的军队抗衡? 
  中国有没有像血战钢锯岭之类引起轰动又写实的电影大作? 
  为啥明清的时候中国不能拿下缅甸,打通印度洋出海口呢? 
  三国时孙家三位领导人孙坚、孙策、孙权的个人能力分别怎么样?哪位最出色? 
  如何评价这位b站用户的言论? 
  如何评价英国的掘地派运动?此运动在之后的影响如何? 
  古代最底层贫民对于荣华富贵的理解是怎样的? 
  为什么战国时其他国家不学习赵国胡服骑射,或者至少建立一支新式骑兵? 
  为什么感觉明朝与国同休的勋贵比其他朝代多,只是错觉吗? 

前一个讨论
202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拍卖理论,什么是拍卖理论?这种理论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花呗接入央行个人征信?





© 2024-1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