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你觉得什么才是朋友?”
之前,有个老同学(女生),跟我抱怨说她没有朋友,关键时刻谁也指望不上.........
我反问了她一句:“你认为的朋友就是,你有事能出手帮你的人吗?别人有事的时候,你出手过吗?”
我记得当时她白了我一眼没有说话.........要知道,那个时候她一有苦恼的时候就会找我来倾诉,等她心情好了和别人开开心心玩的时候,就会把我抛到一边........我当时还很困惑:“我算不算她的朋友.........”
那之后,我就慢慢疏远她........一开始她觉得无所谓,后来,当她烦恼的时候,又来找我问我为什么不理她,还说,在她心里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那时候,我觉得很好笑,以后就再也没有里过她,直到她彻底消失在我的生活中!
当我们感慨自己没有朋友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扪心自问,我们有把别人当过朋友吗?
我现在最“铁”的哥们是我第一份工作的同事,那个时候我们都是做销售的,他比我来的晚,有的时候见客户我们2个会一起。有一次他约了一个客户,想自己去试试,又担心有问题,所以,让我在客户楼下等他,他去谈,如果有问题,打电话让我上去帮忙一起谈........
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我一直等到7点多,他还是没从客户那里出来,一直到晚上8点多,他才从客户那边下来,而我在外面整整站了3个小时(怕耽误他谈业务,没有给他打电话)..........
他下来之后,一直跟我道歉,并说明了原因——客户在理货,一定要弄完才能谈,他大部分时间是帮客户理货了.........
我没有埋怨他,只是告诉他,我站的腿都直了.........
那之后,我们成了好朋友,他觉得我这个人很仗义,通过接触我觉得他这个人也很靠谱........之后虽然我们都从那个公司离职了,但是,我和他还有另外2个同事的关系特别好,一直到现在,十几年了,依然还是“老铁”!
有句话叫:“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我个人看来,很多时候交朋友是“无为而治”,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不去想别的,反而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
而我现在接触的很多所谓的“年轻人”,有点太过于自我和功利........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抱怨“没有朋友”的原因吧........
最后,其实,我们大部分人从出生就是有“朋友”的!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那就是我们的父母!只是很多人并没有把他们放在“朋友”之列.........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2200年前的工匠不经意间在兵马俑上留下一个指纹,粗心的秦吏在验收时并未察觉。
工匠侥幸暂时逃脱了被处死的命运,多活了点时间。每个兵马俑脚下的砖上都有制作工匠的名字,被发现了可能就难逃一死了。
经历了2200年的岁月,被一个文物摄影师在给出土的兵马俑拍摄证件照时突然发现。摄影师热泪盈眶,这是对工匠精神的感动,这是对中华文化瑰宝的感动,这也是对自己平凡岗位上不平凡发现的感动。
由此,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兵马俑制作工匠留的字样问题与为什么会刻名字,百度百科相关资料如下:
兵马俑的制作工匠是处于秦帝国社会下层的一批陶工。这些陶工有的来自宫廷的制陶作坊,有的来自地方的制陶作坊。从陶俑身上发现的陶工名有80个,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陶工。
在陶俑、陶马身上打印或刻划陶工名,源于战国中期秦国的“物勒工名”制度,是秦国政府管理官府手工业、保证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督工匠生产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运用于秦陵兵马俑的制作上,一方面加强了对工匠的控制与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作品质量的提高。
在出土的陶俑、陶马身上的一些隐蔽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些刻划或戳印文字。字数很少,一般只有2个字,最多的一件有11个字;陶文除了编号外,都是陶工名。这些陶工名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在人名前带“官”字的,简称作宫字类;二是在人名前带“右”字或“大”字的,省称作右字和大字类;三是人名前带一地方名的;四是只有人名的,人名多数仅有—二个字,个别的为三个字。在上述四类陶工中,第一、二类是来自中央官府制陶作坊的陶工;第三类是来自地方制陶手工业作坊的陶工;第四类因文字过于简略,而对其来源尚难作出判断。
官署作坊工匠
宫字类陶工的名字均发现于陶俑身上,陶马身上尚未发现,而且多在陶俑衣服下摆底部的隐蔽处,少数在衣角或腿上,目前共发现87件,其中印文75件,刻文12件。这些陶文的字体均为小篆,戳印的文字比较规整,为阳文,大多数四周有边栏,字与字之间没有界格,字的排列绝大多数是由左向右横排;刻划的文字较草率,文字排列顺序不一,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横排,或上下竖排。
民间作坊工匠
在陶俑身上,还发现了一些在人名前加地名的陶文。已发现的地名有咸阳、栎阳、临晋、安邑等。其中以带有“咸阳”的陶文最多,其余三地各一件。带有地名的陶文均为刻文,多在陶俑上身的隐蔽处,字迹比较草率。经过统计可以看出,来自咸阳的陶工有衣、危、野、赐、午、笥、高、秸、庆、处、行、路、敬、文忌、木等19人,说明当时的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咸阳,为修建秦始皇帝陵征调了大批优秀的陶工,成为秦陵修建大军的主力。
来自宫廷的陶工和来自地方的陶,在陶俑的制作上,存在着陶俑体型塑造、头型、面型、五官刻划方式等技艺技法上的差异,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所造成的艺术创作上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