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父母为什么不理解当代年轻人的绝望?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shu-11-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怎么理解?

他们出生时极度缺粮,吃烂红薯,他们年轻时土地收提留,生孩子时计划生育抓去打胎大队里拉粮食牛羊罚款,他们中年了,孩子掏空他们的所有的积蓄又离开他们去大城市,他们空巢守着日出日落。

来,

孩子,

说说你的绝望,

让他们怎么理解?


我们父母那一代,

不仅仅是愁吃穿,

他们的精神也被残害,

我们祖父母那一代更惨。


user avatar   a-san-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问题,其实一张图就能解决:

这张图,并不意味着我在嘲讽当代年轻人。只是因为当代年轻人的父母们年幼,亦或者成年时,面对的最大问题并非什么加班、健身、减肥、追星、旅游,而是——

吃饱饭。

我刚才看了下题主的资料,显示目前是一位博士在读生。那么年龄估计是在26、7岁左右,往上推一点,父母年龄是50~55的样子。

题主父母年轻时,比如30年前的1991,那会儿国际政局变动,精苏落泪,绝大多数人还得依靠粮票过日子,现在已经被视为廉价食品的KFC堪称高档米其林,你就算在里面举办婚礼都只会被羡慕。

90年代,当时的年轻人哪里有什么996概念,有班加,有活干是一种幸福,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赚到更多的钱。这个现象最起码直到2010年左右都还广泛存在,甚至都有作家写过书:

显然,让父母辈去理解年轻人的“绝望”,就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很矫情的印象。尤其是一些互联网高薪的工作,父母辈会觉得加班怎么了?领导给你那么多钱加班不是应该的吗?你赚到了那么多钱,很多人羡慕都羡慕不来呢,果然读书就是有用。

这就是典型的生活环境造成的思维差异。

再者,如果是父母小时候呢?比如说90年代再往前10年,那会儿我们还在跟越南打仗呢。那会儿苏联刚搞完了一场西方81演戏,全世界都笼罩在随时可能再来一次世界大战的阴霾之中呢。

今天还在过普通日子,明天就有可能人类灭亡——父母辈便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

和因为战争而家破人亡、流血牺牲比起来,让他们了解年轻人的抑郁症?了解年轻人认为“日子太苦了,生不起孩子”?

太强人所难了。

但同时,由于当代年轻人普遍从小就生活在没有饥饿困扰,压根不知道战争为何物,人生迄今为止安享太平的时代,所以也无法同父母辈建立共鸣,会因为当代的各种社会病而苦恼。这并不是年轻人的错,只是因为社会发展太过于迅猛,让大家仿佛成长在和父母辈完全不同的世界中。

其实这也跟前些年所谓的白左现象很类似,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以及有钱人眼中的世界,能跟第三世界国家的穷人一样吗?

所以,我认为面对这个问题最好还是多一些理解包容,有机会去听父母讲讲他们那会儿的故事。同时,也多分享当代社会对于年轻人造成压力的原因(比如说一个年轻人未来要赡养2个甚至更多老人)。只有双方彼此了解,才能在讨论问题时站在同样的基准上。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可能等到题主当了父母之后,你的孩子也会有“为啥题主不了解自己身上的苦恼”想法呢。


user avatar   bu-ai-chui-niu-bi-de-cao-lao-ye-m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先要知道当代人的绝望是什么

当代人的绝望,是高昂的房价,是生不起娃,是看得到却永远触摸不到的生活,是你用尽毕生的力气,哪怕粉身碎骨也换不来的好日子

什么都不知道不可怕,可怕的是,什么都知道,但是一辈子也摸不到

这才是当代人的绝望

父母那一辈,消息不流畅,信息不发达,远方的人互相联系只能写信,现在一个视频电话就可以看到远方的亲人了

但是同样的,无知者无畏,他们不知道中国以外的繁华,所以他们可以在90年代和21世纪初,绞尽脑汁,坚持不懈,奋斗下一份家业,在那个年代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只要你胆子大,只要你脑子好使一点,你都能赚大钱

现在时代变了,胆子大脑子好使不一定能搞大钱,倒有可能进局子蹲着,你必须要有极高的专业知识,要有一定的人脉,可是他们依旧以为还是像他们那个年代一样

时代变了,人没变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的确确是莫大的绝望。

当代年轻人基本上是90后与00后,他们的父母成长于007的80年代,他们的祖父母成长于饿肚子的60年代,他们的高祖父母成长于躲子弹的40年代。

你觉得你在痛骂特朗普,或者理解方方的时候,他们理解得了吗?

他们心里太明白了,说再多,世界是他的也是你的,但终究并不会是他的。


user avatar   he-xiao-yi-90-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两天刚回到重庆老家,吃午饭的时候,我妹妹(20岁)跟我爸爸吵了一架,我爸(71年生人)差点打她。

其实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吃饭的时候我爸妈又在讲哪家的小孩花钱很节省,每个月只花800不到,而我妹妹一个月花2500,也不知道花到什么地方去了。

但其实我妹妹一个月只花了1000多,包括各种生活费日用品衣服什么的,剩下的1000多她攒了几个月给自己买了个pad,因为她很多课程用pad学起来更方便。

爸妈平时也经常这么说,我妹心里也不开心,但没有说出来。那天我妹妹就突然很委屈,情绪有点失控,开始跟我爸顶嘴,大概意思就是——永远都是别人家的小孩怎么样,我已经很听话了,但是你们永远都对我不满意。然后声音有点大,我爸也是个暴脾气,就吼了她,我妹就哭着自己进了卧室。

后来我进去安慰她,她还哭的很伤心,她问我:为什么他们一直要这样伤害我?

我顿了一下,我说:因为他们理解不到这是一种伤害。

是的,他们无法理解这是一种伤害,他们眼里的伤害是更具体和明确的,他们可以理解打你骂你会让你不开心,但是不能理解在你面前说别人家孩子更听话会让你不开心。

我妹又说,可是我就想表达出来,表达出来他们这样做会让我不开心,然后之后就不要这样了。

我说,其实这是徒劳的,不是所有的矛盾都能通过制造冲突去解决。因为我们跟我们的父辈完完全全是两个时代成长起来的,这个鸿沟被时代的洪流冲击得太宽了,根本无法靠个人的努力去跨越。

我妹或许是美国电影看多了,总觉得父母其实是可以跟孩子平等对话,理解孩子的。

但我们国家的父母不是这样的,他们那个年代上过大学的很少很少,高中文凭都能当上车间主任,受教育少代表着他们不会像我们一样整天脑袋瓜里会想那么多虚无的东西。

另外,那个年代的他们家庭条件大多不好,我爸现在还经常说一个故事,就是他小时候家里穷,不经常吃面条,有一次他在家自己偷偷煮了一大盆面,结果吃不完,他就去倒给猪吃,最后猪也没吃完,爷爷回来看见气的不行,追着他打。

所以他们那个时候最大的烦恼就是怎么吃饱穿暖,怎么能吃得好一点,吃上肉。

而我妹妹出生在千禧年,吃饱穿暖早就不是问题,小时候的烦恼是怎么能得到最新的洋娃娃,现在的烦恼,从口红到颜值到情感,所以她会更关心自己内心世界。

我们这一代人整体来说比爸妈那一代人更敏感,因为我们不再需要为了吃饱穿暖而费神,因而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内心世界,去想自己想要什么,去思索这个社会的问题,去平衡自己的欲望与现实。

所以我们现在所感受到的绝望,在父辈那里不过是一种矫情,他们会觉得:

吃不上饭的日子才能叫绝望。

他们比我们拥有更多的钝感力,可是这是他们受的苦换来的。我们怪他们理解不了我们,可是我们没有吃过那个苦,也理解不了他们。

所以最后我跟我爸说,一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开心最重要嘛,不要生气了。

是的,我们无法与父母互相理解了,所以,我们就互相陪伴,互相关爱吧。


user avatar   yang-mao-de-yu-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爷爷也不理解,昨天还一直就是教育我,不能没有冲劲儿,要有恒心有毅力扒拉扒拉……然后我给他举了个例子:

咱家有五亩地,假如亩产1千斤小麦,那么到了秋收就是5千斤,这个时候村长来了,他二话不说拉走4千斤,告诉你这是你应该给他的,不要嫌1千斤少,来年再努力努力,亩产高点,你就剩下的多了。

说完我问我爷爷:你来年还努力吗?

我爷爷沉默了

然后我说,现实比这还夸张,我的实际绩效只拿10%,换成小麦,村长得拉走4500斤,而且是行业常态……

然后爷爷更沉默了,叹了口气说:真不能怪年轻人啊……

我觉得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理解了我。

其实爷爷年轻的时候过得很苦,我喜欢听他讲当年的事,一遍又一遍,那是最苦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至少没有村长过来拿走你90%的收成。

不能理解?换成小麦试试!


user avatar   xiao-zhuo-85-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像现在年轻人当了父母就会理解自己的娃似的?别五十步笑百步了可以吗?年轻父母先自己学着理解孩子吧 别啥也没干呢 就开始叫唤自己不容易 要孩子理解你 什么要追求自我 把孩子丢给保姆老人 给孩子搞睡眠训练之类的


user avatar   mr-anderson-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父母一辈从玩泥巴放羊,奋斗到住商品房开私家车。

你出生就住商品房开私家车,达到父母辈一样的成就必须住凡尔赛宫开私家飞机。

然而了不得也就能住商品房开比较好一些的私家车而已。

也有可能卷来卷去原地踏步或者还可能下滑(这次经济危机快来了是大概率)

你肯定绝望。

而他们不能理解。


user avatar   a-hua-68-2-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轻人也不一定能理解父母的难为之处啊,彼此换位思考下,求同存异吧。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它在心理学上叫做锚定效应

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说人话就是:父母那代人,生活条件很差,起点远远比当代年轻人低得多,父母评价好坏的锚定值是他们年轻时的起点,那在他们看来今天年轻人的起点已经超越了父辈实在太多了,有什么好叫苦的?但是年轻人评价的锚点的是他们自己的起点,而不是父母的起点,从他们自己的起点再往前进,当然每代人都有自己难念的经,不会因为起点高了难处就少了。

父母说年轻人的日子比他们好多了,这没错,因为他们还在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第一第二层拼命,而年轻人大多已经由父辈完成了前两层,在为第三第四层努力。同样,年轻人说我们很难,也没错,因为往第三层以上走也不容易。

我看到某个答案的评论区有这么一条评论:他们所理解的累,应该是工厂那种披星戴月,早出晚归,体力不支那种。而他们并不曾理解我们所谓的累是一种对过去没啥怀念,对现在没啥追求,更不知未来在哪里的茫然感。

这就是非常典型的需求层次差异。长辈认为他们自己年轻时连第一层都未必能完全满足,第二层也很不可靠,那么更高层级的需求,比如“追求”、“尊重”、“实现”、“希望”,就非常虚无飘渺,根本没什么好计较的。但年轻人从小就生活在第二层已经满足的环境里,必然有第三、第四甚至第五层的需求,这时候往上的需求没能满足,就会觉得很难过,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

父母以自己年轻时的处境为锚点,无视时代的进步,把年轻人的痛苦都视为无病呻吟,是很常见的。

从另一个角度,年轻人也未必理解父母。现在我看越来越多人说,剥削这么厉害,房价这么高,太绝望了,除了躺平当咸鱼还能干什么,父母有我们绝望吗?但是对于父母那代人来说,“佛系”这个选项是不存在的,因为不拼,就活不下来。你有资格选择“佛”,恰恰是你的马斯洛需求第一、第二层已经满足的表现,你所抱怨的起点已经是父母奋斗了大半辈子的目标。

就像另一个答主说的:“他们的世界里面……因为简单而纯粹,想的太少,活的自然就轻松”。这也是典型的误解,他根据自己的个人经历,把年轻人的锚点固定为“前两层生理和安全需求已经默认满足”的情形,在这样的锚点下当然就觉得父辈的“简单”更加轻松,但实际上在父辈年轻时,“生理和安全需求”都还没有满足,为了满足这些基本需求就已经花老鼻子劲了,他们的“简单”和你理解的“简单”根本不一样。

举个例子:30年前中国农民的生活肯定比现在的你“简单”,但他们比你“轻松”吗?显然事实是相反的。

年轻人以自己吃饱穿暖的处境为锚点,无视时代的进步,看不到上一代人基本物质和人身权利尚未满足时的艰难,同样也是很常见的。

说白了就是两代人锚点完全不一样,年轻人的锚点远远高于长辈,双方就陷入了心理学陷阱,导致互相的不理解。




              

相关话题

  现今的中国年轻人是不是存在着严重的价值观割裂?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逃离北上广深,选择回老家发展? 
  当下年轻人普遍对个人未来前途感到迷茫,却对国家民族的未来感到乐观,是否矛盾? 
  为什么用两个手机的人越来越多了? 
  为什么现在好多年轻人一万块都掏不出来,却觉得一百万很少? 
  20多岁的你会不会害怕自己会孤独终老?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都喜欢找双休工作,真的是因为感觉不到压力吗? 
  年轻人不爱结婚是受西方洗脑了吗? 
  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开始不愿意生孩子了,那么以后该如何解决养老问题呢? 
  为什么中国的大妈大都朝气蓬勃,而年轻人却无精打采? 

前一个讨论
偷拿公司饮料被发现检讨书怎么写?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孟佳新歌封面的半裸造型,你们能接受吗?是否涉嫌抄袭?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