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大佬。但是我盲猜2021年有惊人的流动性泡沫。
新冠作为人类历史上可能仅次于世界大战对经济的影响事件,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破产,这个很不科学。大概是经济暂停键下冻结了各种现金流断裂的爆发,理论上央行的流动性注入不可能修复所有。
可能是惊涛骇浪的一年。
回答已消失,祝各位安好!
也许有些事我们倾尽全力也无法改变,照顾父母,努力生活罢。
只要民营企业赚钱了,整顿风暴就来了。倒过来你告诉我,未来哪个行业可以带来就业的?师医公吗?
不是大佬,作为一个普通人,说说我的看法。
我认为2021年的经济恐怕会继续恶化,现实恐怕并不会像宣传说的那样复苏。
国外的经济在恶化,国内的经济主体是外向型的,怎么可能独活呢?靠内需拉动经济?老百姓有钱吗?医疗养老房子教育市场化后形成的几座大山把老百姓压的喘不过气,哪来的内需?
最近媒体又在吹牛吸引多少外资,外资来了是要有对应的人民币的,不然怎么进入国内?人民币多了,国内对应的商品数量却没有实质增加,通货膨胀就起来了。通惠膨胀起来了,人民的收入却没有大幅增长,人民的财富购买能力被稀释,内需购买力会更低。经济形势怎么可能好起来?
解决内需就要让老百姓有钱,让老百姓真正的富裕起来,而不是停留在纸面上口号上。必须让老百姓有时间,有钱消费,可是你能杜绝996吗?你能让工厂老板们涨工资吗?靠给几千万公务员体制内的人涨工资提振内需?不靠谱啊!
有人说五一不是引发消费了嘛,老百姓有句话叫“年好过,日子不好过”。过年你杀猪宰羊是很富裕,可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你要吃馒头咸菜了。这有什么用?老百姓有钱不是在某个时间点割韭菜式的突击消费。而是在平时他也要有钱消费。
预测这个事其实和算命一样,具体的数字其实意义有限,主要是看懂背后的逻辑。
我先贴一下分析师一致预期的数据吧。
这个年度的,预测2021年和2022年。
这个是月度的,有一些数据没有,通胀数据倒是比较全。
货币政策从5月份开始转变,从极度宽松到适度宽松,标志性事件是领导层讲话遏制资金空转套利。表现是DR007从远低于政策利率的最低1.2%逐步抬升到2.2%左右的。
如上图所示,当然,在11月上旬出现债务违约之后,金融维稳办要维持债券市场稳定,保证信用债顺利发行,货币再次边际宽松,但是21年收紧已经是必然的了,后续市场利率会持续高于政策利率,观察指标是DR007是否持续高于2.2%的政策利率。
另一方面是紧信用。2021年的社融余额增速大概率会回落到11.5%左右,而2020年是13.3%,回落约2个百分点。这一点我之前也写文章提到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社交账号上面找一下。
这一点也已经得到证实,社融增速在10月份开始见顶,12月份超预期回落,当然后续的回落速度可能不会一直那么快,但是趋势已定。
另外,财政政策今年也会收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稳杠杆,赤字率会回落到3%甚至以下。
2. GDP
货币政策是经济的领先指标,按照经验一般领先3~6个月,根据货币政策的力度会有所不同。再考虑去年基数的影响,经济保持在前两个季度高速增长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第三季度开始,经济开市边际回落,21年第四季度经济回落再加上2020年四季度的基数会比较高(一致预期超过6%的潜在经济增速),21年四季度GDP可能会低于5%。
3. 物价
这个要考虑综合考虑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
对国内市场而言,随着经济在二季度见顶,及货币政策的收紧,2020年的基数效应,21的通胀大概率在二季度见顶。
对于国际市场而言,疫情是影响通胀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Duke Global Health Innovation Center,财经国家周刊的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疫苗的分配严重不均。
为了协调新冠疫苗的研发、生产、采购和分配,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了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主要是从发达国家募集资金,为落后经济体购买并注射疫苗,以保障最基本的注射需求,减小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医疗资源失衡。中国、日本、英国及欧盟部分国家未该计划提供资金支持,目前美国没有参加和提供资金。
美好的理想在部分国家本国优先的现实面前变得粉碎,截止12月4日,全球已订购73亿支疫苗,高收国家39亿支,中高收国家10亿支,中低收国家17亿支,COVAX订购7亿支, 还有25亿支谈判中,低收入国家未能订购到疫苗。
从目前得到的疫苗购买及注射计划来看,加、美、日、欧等发达国家订购了远超自身需要的疫苗数量,而发展中国家买到的不足以覆盖全部人群,甚至根本就买不到,要等到给发达国家供应完,发展中国家才能够买到。
按照疫苗覆盖的比例来看,加拿大订购的覆盖率是527%,英国288%,澳大利亚266%,智利223%,欧盟199%,美国169%,日本115%。
中国由于人口较多,还没有达到100%。
写到这里多扯几句,如果中国没有研制出自己的疫苗,中国恐怕也是属于买到很少,甚至根本买不到的那一波,美国恐怕是不会卖给我们的,别的国家想卖也会被制裁。这个时候更能看到世界残忍的真相,什么岁月静好,什么普世价值人人平等,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命不是命么?有些发达国家不顾自己整天的满嘴仁义道德,关键时刻没有一点担当,不进行援助,也就算了,关键还非要订远远超过自己国民需要数量,这不是搅屎棍么。
扯远了,回到正题。
美国疫苗的注射计划是在二季度注射完成,其它日、英、欧盟等国家也差不多。
在此背景下 ,发达国家的疫情大概率在二季度可以得到控制,而发展中国家可以要等到三四季度才能基本控制住。发达国家主要是资源的消耗国,而发展中国家主要是资源的供给国。在上半年,全球的供给可能仍然比较紧张,而相关发达国家的需求逐步正常化,这会导致供需矛盾加剧,使通胀在二季度达到顶点。
进入下半年,随着国家疫情的控制,美国可能会逐渐退出QE等宽松政策,美元边际企稳,同时温度回升及疫苗开始在发展中国家普及,供给逐步恢复,供需矛盾缓和,叠加美元企稳,全球通胀有望逐步回落。
看好大宗商品在上半年继续回升,下半年开市下跌。
这里需要注意个别商品的走势,美国及印度均有大规模的基建计划,但是受制于疫情及财政,2021年很难落地,但是,随着民主党横扫两院,拜登的施政阻碍消失了,如果21年美国大规模的基建计划落地,或者印度的基建计划落地,大宗商品尤其新能源相关的有色金属有望超预期。
另一个是大豆和玉米。今年是一个冷冬,主要是拉尼娜现象导致的,该现象导致东亚部分地区偏冷,而北美等部分地区干旱。可能会影响大豆及玉米的产量。回顾历史,发生拉尼娜现象的年份,大豆和玉米价格往往超预期上行。
4. 进出口
目前进口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国外,国内的需求没有问题,汽车产业协会还在强调国外的芯片供给不足可能会导致汽车生产受限,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不是中国不进口,是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明年上半年国内需求还会保持比较旺盛,所以随着国外疫苗的发放和温度的回升,供给逐步恢复,进口有望持续上行。下半年国内需求会边际回落,国外供给继续恢复,从而达到供需平衡。
关于出口,可以首先回顾一下今年的出口情况,明年的逻辑也就比较明确了。
2020年的出口持续超预期,主要是中国的供给优势,供给复苏弥补全球需求缺口。
出口中包括了两条主线,一条是海外疫情加重时期,防疫物资及在线办公的相关产品出口超预期,另一条是海外复工复产时,国外供应链的替代,如前几个月新闻爆出的印度纺织订单转移到国内的新闻。
医药材及药品的防疫物资,出口数量几乎与国外疫情的走势重合,在4月份国外疫情严重时达到25.8%高位,随后进入夏天之后逐步下滑,入冬之后又再次回升。
另一个典型的产品是笔记本电脑,疫情肆虐,线上办公开始成为主要的工作方式,笔记本电脑出口快速增加,4月份当月同比一度高达60%,6月份回落到最低点,之后再度回升,11月份再次回升到了49.5%。
与之走势相反的打印机复印机,疫情期间增速大幅下滑,3月份为-40.9%,随后开市缓慢回升。
以上是防疫相关物资,还有一个逻辑是竞争性替代,之前相关行业,国内企业的份额比较小,或者中国企业进入的壁垒比较高,但是在疫情的影响下,其他国家的相关企业无法提供稳定的供应,此时国内优先复工复产形成竞争优势,将相关产品的国际份额趁机扩大,这一部分以通用设备及专用设备为代表。
通用设备以泵为代表,3月份为全年低点,同比增长19.8%,随后快速飙升,9月份一度达到193.8%,实现了出口的快速增长。
与之相类似的是压缩机,前几个月同比下滑,但是后面快速增加。
展望明年,上半年的出口有望继续延续供给优势弥补外部需求缺口的逻辑,后续随着外部疫苗大规模应用,外部有望迎来一轮短期补库存周期,而中国处于全球制造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下半年出口有望继续维持景气,但是景气产业链会从疫情相关产业链转移到复工复产相关产业链,逻辑是中外库存共振提升需求。
我的预测向来乐观,是因为我提出的一个理论,工业人口论,就是说,市场经济的看不见的手是这样运作的,哪个国家工业人口多,资源就自动往那个国家集中。例如,二战后美国工业人口最多,所以导致美国最强大。而现在中国工业人口最多,所以中国最强大。我甚至有中国会躺赢的想法,当然有人会批评这个想法,那我投降好了。现在的许多经济学家都持唯心主义观点,所以他们的预测一定错误,且反复错。
什么是经济学的唯物主义观点呢?就是看生产力,生产猪肉的能力,生产衣服的能力,生产家电的能力,生产一切产品的能力,这些能力只要是快速上升的,那一切都是乐观的。而中国现在生产力的飞速上升是事实,主要是单片机及个人电脑的价格急速下降,电脑控制越来越多地介入到生产产品中。我在退休后进入西安国企帮忙,对此感受极为深刻。
任何不关心生产力只关心什么金融房地产这样的东西的经济学,都是唯心主义经济学。这些唯心主义经济学家们几十年来一直预测中国要完,事实上也让许多人预测错误而错失许多发财机会。
每年都是高速增长,每次都赢,报道的是越来越好,我却从买不起房变成了吃不起肉,现在更是吃不起蔬菜,2021年要是继续增长继续赢,我是不是只能吃馒头米饭了?
2021不知道,但拜老板这四年,联储应该撑不过去。
提息的可能性是99.999999%
盯住美元指数和长期国债,不要有跟MA18对着干的自信,这是通往毁灭的第一道阶梯。
2020年很可能是最好过的一年。
未来很可能一年比一年难过。
大宗涨价,周期崛起,疫情缓解,全球贸易复苏。
至少上半年是这样,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经济环境有点类似2016年。今年上半年a股表现肯定不错,也许年内可以看到4500点。
然而毕竟只是疫情复苏导致的修复上涨,所以持续性需要进一步观察。盯紧PPI,CPI ,社融和中短期利率这几个数据就行了。
1.没有重磅政策出来前,尽量保6,搞存量分配。
2.什么时候理顺了,重磅政策出来,经济引擎会再次发动,因为只有那样2035才能达到中期目标。
我觉得我已经说得挺明白了,这是根本性总结性的东西。我看知乎很多好的答案没人看,抖机灵的搞流量的千赞万赞,劣币驱逐良币,再加上一些你懂的原因,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用心用爱发电去写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