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巧今天上知乎处理点事情,看到这个题目。
这让我想起昨天跟我爸的深夜长谈,他问我,“你最自豪的成就是什么?”
(一)
我们的某个日方合作伙伴是一位很有名的日本女企业家。去年我们在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到处考察项目,去了日本的很多地方,同吃同住。
一开始她对我只是客气礼貌,后来渐渐的对我非常好:在生活上很照顾我,工作上尊重我的意见,送我各种礼物,喜欢跟我聊天、听我讲中国和英国的事情,还热衷于拿各种日本美食和点心对我进行投喂(⁎⁍̴̛ᴗ⁍̴̛⁎)
我很开心,也有点疑惑;不过我了解到她的一个好朋友跟我妈妈私交很好,所以我以为是我妈关照她多多照顾我。
我问了我妈,然而我妈并不知情,但我妈说不管怎样她会发微信感谢一下这位女企业家的。
之后这位女企业家发来这样一个回复(我不知道原文是什么,我妈截图的是当时群里翻译打的译文):
“不,是我想要谢谢她。她有一种神奇的感染力,当她感到快乐的时候,我们大家都会高兴起来。
大概是因为她有一颗很干净的心吧?你一定有在好好保护她吧?“
然后她自己查了字典,磕磕巴巴的打了几个中国字,之后还有点不好意思的问,“我是不是写的不对呀?“
“一颗很干净的心”,这个赞美让我乐了很久。
(二)
前阵子我父母朋友的女儿去日本交换一个月,他们拜托我照顾她并且陪她到处玩玩。
她是一个懂事又有趣的初中小女生,我们相处的非常愉快。
她回国之后问她爸,“那个姐姐是不是从小就一切都很顺利,想要什么都心想事成的,从没遇到过任何不好的事情?”
她爸问,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啊?
小女生说,“我觉得她从内到外都透着一股兴奋劲儿,对什么都很好奇。……好像一点小事就能让她发自内心的高兴。“
(这个对话是她爸告诉我爸,我爸告诉我的……不过我爸觉得是我太二了、一天到晚傻乐,吓到人家小姑娘了 ・᷄ὢ・᷅ )
“兴奋劲儿、好奇心,很容易高兴……”,这明明是赞美嘛,这个赞美(?)就让我很兴奋很高兴嘛!
(三)
可事实上,女企业家和小女生猜的都不对。
我父母并没有把我保护得很好,我从小遭受的不幸比大多数同龄人都要多,十有八九的心愿都求而不得,到目前为止的人生中遇到了很多的挫折和坎坷。
可我觉得,这才是对我最高的赞美,不是吗?
昨天我跟我爸深夜长谈时聊到的那个话题,“我最自豪的成就是什么”。
我想了很久,也想到了上面讲的这两件事,说:
我最自豪的是,就算我没办法让苦难远离我,但我可以让苦难在我身上经过和逗留的时候,尽量不留下任何伤疤和 痕迹。
前几个月吧 和闺蜜在南锣鼓巷吃东西
然后遇到一个阿姨
大概五十岁左右 拿着病例单 在南锣门口
当时我要走了 她突然叫住我
“姑娘 ,能借我两块钱么?我想坐地铁去火车站”
我看她满头大汗 然后真的很急切的目光
穿的也很旧 然后拿着的袋子是医院发的
我说好没问题 我跟您一起去地铁站
她欲言又止 然后很勉强地说 能买点吃的么?
我觉得她一定是饿了很久 才会说的
我就拉着她 往南锣里面走 她拉着我
跟我说她是自己来北京看病的 第一次来北京
我问她 看什么病 治好了么
其实说实话 她的方言我不太能听懂………
只能一半靠猜 好像是看了但是慢性病得好好养着 病名我真的忘了
然后我带她去吃饭 我说“代表北京人民欢迎您啊
吃什么?吃点北京有代表的吧 老北京炸酱面?”
后来她说不碍事… 有点着急回去 最后我排队打包了一些简单的饭
她拿着就吃了 狼吞虎咽的 真的饿了很久
我跟闺蜜带她去地铁站 给买了回去的票
送她到地铁前面 她说能不能再给点钱? 还要坐一天火车 身上一分钱没有了
闺蜜一摸兜给了五十 然后她攥着我俩的手
说“北京人心肠真的好 谢谢姑娘们”真的挺开心的 一个是帮助别人就感觉挺有意义哒 然后主要是北京人被夸了hahaha 北京小骄傲ʕ •ᴥ•ʔ
后来还跟闺蜜开玩笑 是不是可以当作文写啦 这可比扶奶奶过马路 有意义多啦
其实也怀疑过是不是骗子 毕竟报道的太多了 我们俩相信就好了 我是真觉得她走投无路的
我就真觉得 现在的人真该多一点善意
不要把人想的太坏 当不了大善人 那就能帮就帮吧 我希望有一天我真的走在大街上鼓起勇气向陌生人搭讪借钱的时候 有人能帮我……
没编故事! 那天拍的照片我找到了 那个老婆婆没照 因为感觉没什么可照的 代表北京姑娘欢迎你们来北京耍啊~
—————分割线———————
谢谢大家点赞 一觉醒来点赞和私信都炸了 我自认还是有很多缺点 也不够善良三观正 所以个签是想要成为善良三观正的人
评论中有几条说是骗子的 其实帮助别人是为了自己心安的 万一不是呢? 也看了很多分享自己被路人帮助的故事的 挺温暖哒
其实发这个回答 更大的愿望是希望大家能传承下去 你帮他 他帮我 我帮你 都对陌生人多一点善意 那每座城市都会带着浓浓的人情儿味儿的
毕竟我们背后都是中国嘛
我压箱底的一针鸡血,是别人说的一句“这事不是每天都能遇上的”("It doesn't happen every day")
今年初还在拉姆西郡检察院工作的时候,办公室每个人会轮值电话值班,接听刑事案件受害者来咨询的电话。一般大家最关注的就是某个案子正式起诉没有,什么时候开庭,判决情况如何,有多少赔偿之类,基本流程就是来电者报上案件号,我们在内部系统里查询了以后,简单的当场答复,复杂一点的记下来电者邮箱再发邮件说明。
有一次,我接到一通电话,来电者问一个盗窃案进展如何了,我问他案件号码多少,答曰没有案件号码。我接着问警方提供的报案号码是多少,对曰没有报案号码。
“就是警察出警以后会递给您一个蓝色的卡片,最上面会有一个号码的”
“警察没给我啊”
又问了对方的姓名和中间名和案发时间,同样没有找到结果。
“抱歉啊,我们的系统里只支持用这两个号码或者姓名去检索,要不您再联系一下警察局?”
对方没有再说什么,挂了电话。
不知道为什么,接下来的大半天我都觉得不太自在,总觉得有什么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到。
于是给我在圣保罗市警察局认识的一位警官发了一封邮件,说能不能帮忙查一下这位大兄弟在某月某日报的案进展如何。
第二天收到答复,说可能是录入错了,有一个警方系统里报案人名字拼写和我说的受害者信息很接近的记录,可能就是这个案子。的确是个挺罕见的姓氏,看得让人眼晕。
于是我要到一份出警报告,回了个电话,问这是不是您的情况。
对方说,是啊是啊,于是我就介绍了案件进展。
挂电话的时候,对方说,我还没有向警察局打电话,觉得反正打了他们也不一定知道,没想到能收到回应。
“这事不是每天能遇上的”
"It doesn't happen every day",他说。
--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国外,可能我们都习惯了日复一日的推诿,踢皮球,
习惯了“有消息联系您”,但从此再无音信,多少天都是如此。
能让人感觉到,这次好像有点不一样,是一种很不错的体验。也不是多大的事,就是帮忙多问了一嘴,也不是多慷慨激昂的溢美之词,只不过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而这对我来说已经一种莫大的肯定和鼓励。
去年我在北京某五星酒店实习 作为GRO的一名员工 每天直接对客
我这个人笑的时候有点灿烂 傻乎乎的 就是一笑就能看见两排牙齿⁄(⁄ ⁄•⁄ω⁄•⁄ ⁄)⁄ 实习的时候有很多的客人说过我笑起来很好看 同事也有说过 当然朋友就说我一下笑起来特别喜庆像村里的傻媳妇<(`^´)>
实习的有一天 因为礼宾部的同事很忙 门口没有人 我就过去站在门口帮客人转门 因为酒店的门特别沉 然后 一辆黑色的商务车停在门口 打开门 下来了两位头发全白的日本老爷爷 我赶紧慢慢转门 等他们走进来 我就笑着和他们打招呼 并引领他们在大堂里坐着 我收起他们的证件 去前台帮他们办理入住手续
这时候跑来一个已经入住的客人 和那两位爷爷鞠躬打招呼 聊天 后天这个客人告诉我 这两位爷爷是他在日本学习时候的教授 特意来北京参加他的一个个人活动
然后我办完手续 就和那位客人 一个人扶着一个爷爷回房间 我还把房间里的东西怎么操作 有事情怎么联系前台都耐心的讲了一遍 期间一直展示着我的招牌笑容(o´罒`o) 安顿好了我就下楼继续在门口转门去了
第二天我接早班 也就七点多一点的时候 正站在门口转门呢 那两位爷爷中的一位慢慢的走到门口 我笑着用我唯一会的日语和他打招呼 说早上好
他愣了一下 然后开怀大笑 我不太明白 也跟着傻乐 然后爷爷用英语和我说“我本来早上心情不太好 但是出门看到你的笑容 我觉得一下心情就好了!生活很辛苦 但是你一定要保持住你的笑容 我昨天就注意到了 你的笑容真的太好看了 我非常喜欢!”
我当时因为中班接早班确实挺累的 然后听到这句话 我真的一整天都很有活力也特别开心
之后 爷爷离店前我也在 他还特意和我拥抱握手╭( ・ㅂ・)
能被客人这样说 我敲开心的o(≧v≦)o
—————————————————————————
谢谢所有给我点赞的好心人们(´ε` )♡
所有看到我这个答案的伙伴们 就像爷爷说的生活很辛苦 但是一定要保持住你们的笑容呀!!!
还有要照片的伙伴们 看我头像能看出来我就是普通的女生吧?
所以我就不放照片啦| ू•ૅω•́)ᵎᵎᵎ
略略略*罒▽罒*
这几天看到一张图 觉得挺适合我这个回答的 所以放上来啦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的是:2.6亿老年人,至今没能进入互联网时代,而2021年上半年,我朋友圈子里议论最凶的不是明星八卦,而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何时出炉。到了5月11日,靴子落地了。
千百条数据中,一行字尤为瞩目: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与中国发展速度一同狂飙猛进的,是人口年龄。60岁及以上人口26402万人,这个群体在网络和纸媒没有太多声量。低调,安稳,是老年人平安度过余生的底色。
信息化和老龄化,长期并存交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网民数量发展至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然而,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却只有6.7%。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甚至不懂得怎么用手机扫码买下一块豆腐。
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脱节,失速,加剧。互联网世界是割裂再缝合的。在虚拟的一侧,我们已经在月球上规划城市天际线;在现实的一端,我们仍需要在流动摊点排队购买煎饼果子。一定程度上说,当今社会早已步入文明和繁华,而在暮色四合之际,回望身后,也有一些人被数字的洪流裹挟着踽踽前行。
生活中并不鲜见这些场景:老人站在公交的投币口,颤巍巍地数着手中的硬币;站在地铁口的自动售票机前,圆瞪双眼辨识密密麻麻的站点信息;向收银员递过去几张边缘磨得发毛的票子,却被一句彬彬有礼而拒人千里的“对不起,不设找零”将现金挡了回来;要去大城市探望儿孙,却不懂得如何用智能地图导航……
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电子设备和软件是专门设计给80后、90后甚至00后的。任何新生事物,只要他们会使,就等于所有人都会使了。
这个“规定”对于老年人来说,有点像是站在一台倾角在25°以上、时速10公里的跑步机。他们虽然已经在努力前行,然而自己还在不断后退。
有时候,我们也会畅想未来,二十年后,是否就能实现人机交互的大发展?水银泻地一般的VR、AR和脑机接口,哪怕是走在旷野和荒漠里,也像是在小区中散步一般,处处可以歇坐休息,时时都有清凉饮料供应,永远不会担心迷路,一个彻底消除电量焦虑的梦境。
然而,真有那么一天,你我还能跟得上趟吗?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牵头,更需要科技厂商们参与。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显然无法应付科技的迅猛更迭。为了少犯错,少损失,他们宁可一成不变。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公开发布。
工信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方案决定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助老、适老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而想让老年人一同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援手由科技厂商伸出,是解题的关键。
工信部公布的首批“适老化”和“无障碍”名单中,就网罗了115家热力值极高的主流网站和43个高频使用的app,涉及媒体、交通、社交通讯、电商购物、搜索引擎、金融、医疗等领域,堪称网络时代的“引水入户”工程。
互联网出行平台火速响应,上线“一键叫车”、“老年人电话叫车”功能,针对视力障碍人群推出的“无障碍出行”则覆盖主要城市74座,使携带导盲犬的乘客不再有被拒载的苦楚。
到了医院开门的时间节点,也正是早高峰期间,老年人去医院取药,也能靠网约车顺心直达医院药房。
而各大通讯交互平台,也都推出“屏幕共享”和“远程协助”功能,将老年人与子女千里连携。子女只需要抽空和父母连线,就能通过手指轻触直连老人的电脑,消除“病灶”,避免了叫人上门维修的不必要花销。
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随之跟进,在手机中搭载“简易模式”、“屏幕共享”和“远程守护”功能,大大降低了老年人掌握新机核心用法的学习成本。
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春蕾初绽,却已满山红遍。
对于老年人来说,行走在互联网时代,也如同在冰窖中前行,处处是黑暗和冰冷。在这黑暗与冰冷中的微弱光辉,是由智能手机照亮的。离开家门后,地铁长廊里、医院药房外、银行柜台门口、郊野公园候车处,它可能是唯一的、指引回家方向的光。
学会用智能手机,就等于学会上网。
除了在产品层面做适老化改造,大公司中,贝壳找房还在公益层面做了许多工作。
贝壳找房从2019年起开始发力“我来教您用手机”公益行动,通过定期开展的培训和实操课程,逐个社区地扫除盲点。培训课堂和到店咨询双管齐下,帮助老年人掌握手机基础用法——尤其是与生活相关的功能。公益教学持续开展,已遍及全国14个城市的352个社区,累计开展手机学习课程超过3500节,参与量多达11万人次。
贝壳教给老年人的操作方法是更为本源的模式与套路,是一种标准制式,而非专门与特例。大量的重复教学,对贝壳员工的耐心提出严苛的挑战。这场教学,既是泛读,也是精讲。
可以想象,在未来,一键报警、亲友代支付、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等更多适老化服务的提供和接入,也将逐步建立。科技绝不仅是算法与机械,它还是进步的思维与心怀弱者的温情。有人说,技术的进步是在黑暗中踩在坚冰上前行。正因如此,才要向黑暗和冰冷回敬以冷冰冰的代码。然而科技的内在应该是温暖的,因为不讲人情的科技是速朽的。
现在,真正通向科技新纪元的道路,也许正在搭建中了。
强答一个。
老爸当过兵,上过老山前线。当年部队从山东上火车出发往云南走,在山东上火车的时候,站台上放着《十五的月亮》,部队的亲属们都在火车站送行,虽然有些悲壮,但是几乎没人哭。火车到了云南境内,靠站歇停,这下可倒好,不知从哪来了一群又一群的云南当地的老百姓,老太太老大爷大哥大姐小弟小妹小朋友,根本没人组织,也没人安排,就是挤到铁道边拉着车上素不相识的解放军的手往他们手里塞酒碗,塞鸡蛋,塞吃的,操着一口完全听不懂的方言说着什么。一车的小伙子哭的泪人一样。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超过美人鱼!!!
我就问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是专门为了《战狼2》下载了猫眼电影的??
仿佛自己是它的股东,一天刷八遍へ(゜∇、°)へ
谁来分析下大家这是怎么回事,有毒啊简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