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的公知多了去了。不过,自从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经常让我发笑的倒是很多知乎上理工科出身的答主。
就我所看到的,在知乎上,理工科答主嘲笑文科答主的情况并不少见,他们自动就把文科与科学之间的联系给消除了,更不认为文科学生其实也会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基础科学。所以,在很多时候,比如回答一个跟科学相关的问题时,如果是一个理工科答主的问题,别人觉得不对,有些人在评论下面可能还会说你哪儿哪儿错了。但如果是换我来回答,人家就会说“你一个文科博士来凑什么热闹”。
合着同一个知识,不同的人说出来,对错也不一样?
说回到新冠肺炎疫情。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时候,知乎上类似美国会不会爆发疫情、日本疫情会不会失控、英国能不能挺住之类的问题挺多的,我也回答了几个。在所有的问题下,我回答的依据只有一个,那就是依据各国的防疫政策来判断。其实经过过去一年,大多数中国人应该也知道,想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无非就是三步走:全民口罩、海量检测、及时隔离。
在我看来,新冠是不认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的。只要能做到这三点,不管你的国家制度、经济水平如何,都能把疫情控制的大差不差。做不到这三点,管你是民主灯塔还是自由斗士,一律都是白给。
然而,有意思的是,很多平时张口闭口科学的各种科技领域的答主,这时候却纷纷开始从制度、文化、心理等各方面给欧美国家找补。他们一会儿说,美国有民主制度优势,市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驸马爷公开倒卖,的确是市场经济),一会儿又说英国人素质高,如果自己的病了不会连累别人(几千人搞轰趴,这大概就是有福同享吧),还有人说日本的防疫体制优越,清晰透明(到现在都还要靠传真机搞人工统计,果然是匠人精神)。
这时候你会发现,防疫明明是一个极为简单的科学问题,并且很多人平素一直以科学人士自居,然而在对防疫的认识上,特别是面对中国迅速防控住疫情的现实时,很多人却开始试图用科学之外的原因来解释科学问题。甚至于,中国防疫搞得越好,他们说出来的搞笑言论也就越多——他们在一开始就抱定了中国防疫不行的先行立场,中国在防疫上做得越好,他们自然也就越需要用更夸张的理由来为国外辩护。
而为什么我觉得这些人可能更搞笑呢?因为不少人文科学领域出身的公知,有时候的确是不了解一些科技领域的知识,出现错误也很正常。可那些打着科学名义的人,却说着反科学的话,这种搞笑性自然就愈发突出了。
最后,建议可以把去年知乎上几个热门答主有关新冠疫情的评论截图看一下,应该能又不少乐子。
闾丘露薇有一篇文章叫“纽约式过马路”,里面有这样一段:
在纽约过马路,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会被简单地评论为“中国式过马路”,但只要仔细看就会发现,行人闯红灯一定是在确保没有车辆,或不影响驾车者车速的时候才过马路,而当行人绿灯亮时,车辆一定是会让走斑马线的行人优先
看到这里我都乐出声了。谁闯红灯不是趁没车的时候?有车的时候还往上撞,那不是自杀么?
中途岛战役……
中途岛战役……
除了汉字、彝文、谚文等极少数文字外,无论欧亚,绝大多数现存文字都能溯源到腓尼基字母,都很难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原创文字”。
“谚文借鉴八思巴字笔画”的说法未有实证,至少组合结构是截然不同的,八思巴字仍以线性排列为主,而谚文反倒有些效仿了汉字的结构。
当代各种文字间的借用关系,主要分为两类: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一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少”。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二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多”。
第一种方式即使用到极限,也就是像越南语这样,多出些变体字母和加符,比如
而第二种方式直接各定字形标准,起步就是abcd和αβγδ的差别。
比如东南亚常见的tuk-tuk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现实中tuk-tuk指的是下面这个:
这个拟声词来源于机动三轮车马达的“突突”声。
在柬埔寨、泰国、老挝三个国家的写法如下:
一看就是三种不同的文字,没错。
下面放大再看——
是不是好像有点关系了?
如果将腓尼基字母衍生出来的文字体系视为一棵参天大树,以上三种文字的差别,只相当于在一根枝梢末端,几条新杈的距离。
发源于南亚的婆罗米文字系统,则相当于一根繁茂的枝干。
下面再看个例子,
动画电影《寻龙传说》中“龙”的原型,据说参照了南亚神话中的“那伽”。
这个梵语借词用中南半岛几种文字写出来分别是: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先对内部结构进行“对齐”
也就是严格按原字母对应关系来“转写”,忽略各语种正字法的差别
得到这组:
放大再看——
是不是也好像有些关联?
或许有朋友注意到,左边的梵语天城文、缅文,和后边几种文字差别更大。
这是因为,相比于高棉文、泰文、老挝文的关系,它们只能算是“远亲文字”。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相应历史时期,这片区域未曾出现像罗马、隋唐那样的“绝对中心”。
古印度之于南亚、东南亚,古高棉之于暹罗、澜沧,顶多像古希腊之于欧洲多数地区那样,只是处于“文化高位”,而非在整体国力和影响力上的全面碾压。
而在中南半岛内部,西边的孟族、缅族,中间的高棉、泰族,东边的占族、京族,也没有任何一方长期受到整个区域的推崇。
欧洲其它语言借入希腊语的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来写。
东南亚语言借入梵语巴利语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各自改订后的文字体系书写。
甚至,即使在南亚次大陆,天城文也不过是用来书写梵语的众多文字之一。
这就好比,假如东亚历史上始终并立着众多实力相差不远,谁也不服谁的政权,几套意音文字各自发展,或许也就不知分化成多少种文字了。
延伸阅读:
多邻国,免费学习英日韩法德西等39种语言
除了汉字、彝文、谚文等极少数文字外,无论欧亚,绝大多数现存文字都能溯源到腓尼基字母,都很难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原创文字”。
“谚文借鉴八思巴字笔画”的说法未有实证,至少组合结构是截然不同的,八思巴字仍以线性排列为主,而谚文反倒有些效仿了汉字的结构。
当代各种文字间的借用关系,主要分为两类: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一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少”。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二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多”。
第一种方式即使用到极限,也就是像越南语这样,多出些变体字母和加符,比如
而第二种方式直接各定字形标准,起步就是abcd和αβγδ的差别。
比如东南亚常见的tuk-tuk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现实中tuk-tuk指的是下面这个:
这个拟声词来源于机动三轮车马达的“突突”声。
在柬埔寨、泰国、老挝三个国家的写法如下:
一看就是三种不同的文字,没错。
下面放大再看——
是不是好像有点关系了?
如果将腓尼基字母衍生出来的文字体系视为一棵参天大树,以上三种文字的差别,只相当于在一根枝梢末端,几条新杈的距离。
发源于南亚的婆罗米文字系统,则相当于一根繁茂的枝干。
下面再看个例子,
动画电影《寻龙传说》中“龙”的原型,据说参照了南亚神话中的“那伽”。
这个梵语借词用中南半岛几种文字写出来分别是: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先对内部结构进行“对齐”
也就是严格按原字母对应关系来“转写”,忽略各语种正字法的差别
得到这组:
放大再看——
是不是也好像有些关联?
或许有朋友注意到,左边的梵语天城文、缅文,和后边几种文字差别更大。
这是因为,相比于高棉文、泰文、老挝文的关系,它们只能算是“远亲文字”。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相应历史时期,这片区域未曾出现像罗马、隋唐那样的“绝对中心”。
古印度之于南亚、东南亚,古高棉之于暹罗、澜沧,顶多像古希腊之于欧洲多数地区那样,只是处于“文化高位”,而非在整体国力和影响力上的全面碾压。
而在中南半岛内部,西边的孟族、缅族,中间的高棉、泰族,东边的占族、京族,也没有任何一方长期受到整个区域的推崇。
欧洲其它语言借入希腊语的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来写。
东南亚语言借入梵语巴利语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各自改订后的文字体系书写。
甚至,即使在南亚次大陆,天城文也不过是用来书写梵语的众多文字之一。
这就好比,假如东亚历史上始终并立着众多实力相差不远,谁也不服谁的政权,几套意音文字各自发展,或许也就不知分化成多少种文字了。
延伸阅读:
多邻国,免费学习英日韩法德西等39种语言
华为就是一家这样的公司,跟别人合作之后自己就打算重新搞一套东西出来。“弃用寒武纪”本来就是他们达到自主可控目标的过程之一,这和寒武纪做到什么程度关系不大,华为本来就想学经验然后自己搞。
有些键盘侠天天说技术什么的,不知道他们是否了解寒武纪的diannao系列曾经横扫体系结构顶级会议的best paper,甚至谷歌TPU也要喊寒武纪祖师爷(寒武纪在法国INRIA的合作者跳槽到谷歌,参与了谷歌TPU的设计)。虽然寒武纪的ROI align常年是错的(要靠手写bang C来适配),但是某厂仿制的AI芯片目前的输出还时常是离谱的吧...这些东西键盘侠们列参数没用的,用一下才知道。
从过去来看,寒武纪与华为的合作或许是双赢。但其大肆宣传自己的AI性能却很少提及中科院计算所与寒武纪的时候,很多人就已经料到他下一步是什么打算了。他们就希望别人,尤其是沸腾的国民们,认为AI芯片根本就是他们自己的技术吧。
这样的公司也许是好公司,毕竟他们从来都不想一直依靠别人。他们想把自己用的大部分东西都把握在自己手里。除非,迫不得已。
关键是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合乎情理
《亮剑》这片子就没多少人喷吧,因为这个 片子里没有把日本人贬低得一塌糊涂
亮剑原著中也是有裤裆藏雷的,而且非常详细,可是就没有几个人吐槽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