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淮海战役对我军来说,是一次“一边倒”“碾压式”的战役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in-zuo-liang-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场中国近代规模罕见的主力大决战,这是一场完全出乎双方最初战役构想的力量比拼,此战之后,赢的一方势如破竹,仅仅三个月便基本解放了全国。

而败的一方江河日下,九层之台瞬间土崩瓦解,粟裕因此战而问鼎军神,蒋介石却因此战黯淡下野,并最终退守台湾,这就是研究中国近代战争史,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淮海战役。

1. 粟裕的计划

1948 年 11 月 22 日,在苏北一个叫碾庄的小村子里,持续了 12 天的二十余万人大绞杀,终于落下了帷幕。

不过 200 户人家的小小村子,此时已经被夷为了平地,村子里里外外被战死的士兵尸体围得密密麻麻,足足有十万具之多,被炮火熏黑的泥土和烧焦的树木正默默诉说着战役的残酷,焦黑的尸体让战友连辨别敌我都已经做不到了……

国军第七兵团总司令黄百韬见大势已去,万念俱灰,想到自己一生几经转换,不禁感慨良多,他的手枪营营长冯非此时可是急得团团转,外围阵地已经全部丢了,共军随时都可能打进来,他不断地劝着总司令,让他尽快突围,手枪营会拼死掩护他离开。

但黄百韬却挥了挥手,示意他先出去,自己还有事跟杨廷宴杨副军长说,虽然着急,但冯非也只能先退了出去。

随后,黄百韬拿出了自己的南京总统府出入证,在背面写道:黄百韬尽忠报国。然后交给了杨廷宴。

杨廷宴只瞟了一眼就大吃一惊,忙大喊道:总司令!

焕然(黄百韬的字)两次易帜,总统不计过往仍一路提拔,委以重任,知遇之恩不可不报,今生死存亡之际,只期盼能以焕然之死,警醒党内勾心斗角之辈,戮力同心,携手御敌,则党国还有一救,否则,焕然虽死不能安也。黄百韬说完,推了杨廷宴一把,催促道:你快走吧,把我的死讯告诉总统,就说焕然已经尽力了……

杨廷宴还犹豫不决,就被黄百韬推了出去,少顷,屋内传来了一声枪响,正在外面等候的冯非大惊,急忙冲进去,却发现总司令已经自尽了。

听闻国军第七兵团被歼,华北野战军代司令粟裕兴奋地大喊了一声「好」,随后连续多日紧张作战的身体再无力支撑,疲惫不堪地昏倒在地。

毛泽东身边的人也在当晚吃惊地发现,主席卧室里已经亮了多日的灯熄灭了,大家纷纷猜测,这是战役打赢了。

黄百韬死后,南京政府一片震动,蒋介石悲痛不已,亲自派人到碾庄取回了他的尸体,为他举办了隆重的国葬,并追授二级上将军衔。

但此时的蒋介石还远远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这场规模空前的战役要从王耀武说起,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粟裕给毛泽东立下的军令状说起。

早在国民党大军进攻解放区根据地,共产党转战陕北时,毛泽东就制定了深入敌人腹地、将战场引向敌占区的战略构想,并派中原野战军刘邓所部挺近大别山。

但却被国军几大主力围攻,处境十分艰难,刘邓不得已只好向中央求援,中央军委在几番会议后决定,派遣一支部队下江南,牵制敌军主力,以减轻刘邓大军的压力,而负责带兵的就是粟裕。

但几经考量后,粟裕却犹豫了。

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陈毅正从中央开完会,回到华野驻地,一路走马观花,心情大好,于是作诗道:五年胜利今可卜,稳渡长江遣粟郎。

在陈元帅眼里,这一招妙棋已经让他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是当他回到驻地时,粟裕的一句话却如晴天霹雳。

粟裕说:仲弘(陈毅的字),我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不能渡江……

粟裕在之前也曾几次跟陈毅谈过自己的想法,但军委几番思量后还是没有采纳,这次中央已经下达了准备渡江的命令,粟裕在这个节骨眼提出不愿意渡江的想法,让陈毅颇感为难,他的一番好心情顿时烟消云散,来回踱着步子,思考了半晌后才说道:这个事情太大了,我做不了主,你去向军委再陈述一遍你的观点,让主席定夺吧。

于是粟裕就再一次来到了中央,一向没有出门迎客习惯的毛泽东听闻他到来后,特地走到大门外迎接,紧紧握着他的手说道:我们的英雄来了!

此时距离他们上一次见面,已经有十多年了,毛泽东一度以为粟裕牺牲在了长征的路上,还为他召开了追悼会。

随后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面对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任弼时五大书记,粟裕又一次直陈了自己的想法,在此之前,他已经 3 次在电文中提到过自己的战略构想和暂不过江的理由,并在结尾用上了「斗胆直陈」四个大字。

会议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最终毛泽东等人被说服,但却提出了一个要求:少则 4 个月,多则 8 个月内,必须「歼灭五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完成准备渡江之工作」。

毛主席并没有彻底被粟裕说服,但他也没有对手下的意见置之不理,而是愿意让他去尝试一番,并且这份军令状仅仅是推迟渡江计划,事后还是要渡江,同时为了方便指挥,在陈毅被调到中野工作后,粟裕即推辞后,被任命为华野代司令兼代政委,而粟裕没有辜负这份期待,仅仅豫东一战,就完成了军令状上的目标,并由此战声名鹊起。

随后,他又对孤立于鲁中的济南发起了进攻,仅仅不过 9 天时间就攻破了这座坚城,歼敌十万余,俘获包括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在内的将领 23 人,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当济南战役进行过半时,粟裕就已经有了淮海战役的构想,当时他将 40 个团拿来攻打济南,60 多个团用来打援,想伏击北上增援的杜聿明部,结果老谋深算的杜聿明最终也没有率部北上,这接近 70 个团的部队从始至终就没放一枪,毫发无损。

于是粟裕就谋划要发起下一次战役,选择的点就是两淮和海州,并整理呈报到了中央军委,那时的淮海战役,跟后来的淮海战役是完全不同的。

毛泽东接到报告后很高兴,当即同意了这份计划,开始组织发起淮海战役,与此同时,在济南丢了以后,国民党内部也掀起了一番波浪……


2. 徐州剿总

1948 年 10 月,济南被克后,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开始收缩兵力,集结四个兵团和四个绥靖区共 25 个军多达 60 万人之众,作出了坚决守卫徐州的架势,四个兵团沿陇海线一字排开,排出了一字长蛇阵的阵型。

但这却在很早之前就被时任华中剿总司令的白崇禧视为不智之举,早在两大剿总初设之时,他就提出在中原不应设置两个指挥部,提议应该合并由他来指挥,但长期对桂系势力的警惕使得蒋介石不可能把这么大一块底盘交给身为桂系领袖的他来坐镇,经过一番筛选后,蒋介石最终把防卫徐州的重任交给了自己的学生刘峙。

刘峙出身黄埔一期,从北伐时就跟随蒋介石,在战场上鲜有战绩,全靠忠诚获得了蒋介石的器重,在他上任时,南京一片哗然,纷纷疑惑:徐州这么重要的地方,就算不派一只虎,也该派一只狗啊,怎么就派了一只猪呢?

蒋介石对这个学生的能力也很清楚,济南被克后,他感到共军迟早要对徐州用兵,于是特地给他找来了杜聿明做副手,担任实际的战役指挥,以辅佐刘峙,接到任命后,杜聿明迅速拟定了一个先发制人的作战计划,就是佯攻济宁,目的则是收复济南,以打通津浦线,可恰好此时锦州战局胶着,蒋介石只好把杜聿明派去东北救火,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面对中野、华野大军压境的困局,时任参谋总长的顾祝同心急如焚,他深知刘峙指挥不来这一仗,于是特地找到当时的作战厅厅长郭汝瑰,要他去北平设法说服蒋介石,让白崇禧出来统一指挥,临行前,他拉着郭汝瑰的手再三叮嘱,一定要说清楚一点,这次指挥只是暂时的,战役过后,两大剿总仍然分开。

郭汝瑰就这么带着顾祝同的意思去了北平,将这番话一五一十告诉了蒋介石,蒋介石听完后,也大概是受困于东北的战局,就直接说道:还分开做什么,就直接让他指挥好了!

1948 年 10 月 30 日,白崇禧兴冲冲来到了南京,并在当天的会议上一口答应了这一任命,可出乎意料的是,到了第二天 上午开会上,他却怎么也不同意了,这个原因至今都众说纷纭。

其中最可信的一种说法来源于他在前夜曾拜访过桂系领袖李宗仁,而美国人在此前曾许诺过李宗仁,如果蒋介石在此战失利,愿意扶植桂系上台。

白崇禧是第一个看到大战迫在眉睫的人,回到驻地当天,他就电令各部,陇海会战即将打响,令各部做好准备,然而此时,包括蒋介石和顾祝同等人在内的许多人都乐观地认为,共军刚刚打下济南,必然要休整一番,至少在一个月内不会有行动,于是直到开战的这六天中,徐州剿总的 60 万大军一直待在原地,一动也没有动。

而在此时,面对即将爆发的战役,国民党作战厅也向远在北平的蒋介石报送了两份作战计划:

一是将兵力收缩到津浦线,放弃陇海铁路,作攻势防御;

二是放弃徐州,全军退守淮海以南。

但当时的国民党内部对于是否要放弃徐州议论纷纷,谁也不敢拿定主意,蒋介石也觉得未战先退,未免有些自轻于人,于是作战计划一直拖到了 11 月 5 号,才下定决心将兵力收缩到津浦线,作攻势防御,这就是国民党内最初制定的徐蚌会战计划。

当这份计划被送到正在东北指挥撤退的杜聿明手上时,他又气又恼,却只能无可奈何地说了一句:想不到国防部的高参居然能搞出这么一个计划!

实际上负责制定这一计划的正是时任国防部作战厅厅长的郭汝瑰,计划一作出后,他就派自己的人,把它通过关系转交给了董必武。

于是当这个计划还没有定下来时,中共就已经掌握了国军的战役部署。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在国民党内部居然埋藏了这么大一个共产党的高级卧底,甚至后来连共产党内部对早年曾秘密入党的郭汝瑰都难以考证,在几十年里一直以战场起义将领的待遇对待


user avatar   da-tou-mu-5-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难在它直接撩拨起了人心中的欲望,让封王从内部瓦解,而且还让王的非长子们感恩戴德,人人有地封,家家有采邑。


user avatar   zhang-yu-lin-52-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了汉字、彝文、谚文等极少数文字外,无论欧亚,绝大多数现存文字都能溯源到腓尼基字母,都很难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原创文字”。

“谚文借鉴八思巴字笔画”的说法未有实证,至少组合结构是截然不同的,八思巴字仍以线性排列为主,而谚文反倒有些效仿了汉字的结构。

当代各种文字间的借用关系,主要分为两类:

  • 在同一套字形标准下借用和扩展(多数欧洲语言西亚、中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等例外。我国境内的胡都木蒙古文/托忒蒙古文/满文/锡伯文之间属于这类关系)
  • 改造后另外建立了一套字形标准(多数南亚语言和部分东南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我国境内的藏文、版纳傣文、德宏傣文等也属于这类)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一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少”。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二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多”。

第一种方式即使用到极限,也就是像越南语这样,多出些变体字母和加符,比如

  • 基于拉丁字母A的:Àà,Ảả,Ãã,Áá,Ạạ Ăă,Ằằ,Ẳẳ,Ẵẵ,Ắắ,Ặặ Ââ,Ầầ,Ẩẩ,Ẫẫ,Ấấ,Ậậ
  • 基于拉丁字母O的:Òò,Ỏỏ,Õõ,Óó,Ọọ Ôô,Ồồ,Ổổ,Ỗỗ,Ốố,Ộộ Ơơ,Ờờ,Ởở,Ỡỡ,Ớớ,Ợợ
  • 基于拉丁字母U的:Ùù,Ủủ,Ũũ,Úú,Ụụ Ưư,Ừừ,Ửử,Ữữ,Ứứ,Ựự
  • 基于拉丁字母Y的:Ỳỳ,Ỷỷ,Ỹỹ,Ýý,Ỵỵ
  • ……(还有些就不列举了)

而第二种方式直接各定字形标准,起步就是abcd和αβγδ的差别。

这张是各位知友用过几十遍的图

比如东南亚常见的tuk-tuk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现实中tuk-tuk指的是下面这个:

这个拟声词来源于机动三轮车马达的“突突”声。

在柬埔寨、泰国、老挝三个国家的写法如下:

  • 高棉文 តុកតុក或ទុកទុក
  • 泰文 ตุ๊กตุ๊ก - ตุ๊ก ๆ
  • 老挝文 ຕຸກຕຸກ

一看就是三种不同的文字,没错。

下面放大再看——

是不是好像有点关系了?

如果将腓尼基字母衍生出来的文字体系视为一棵参天大树,以上三种文字的差别,只相当于在一根枝梢末端,几条新杈的距离。

发源于南亚的婆罗米文字系统,则相当于一根繁茂的枝干。

下面再看个例子,

动画电影《寻龙传说》中“龙”的原型,据说参照了南亚神话中的“那伽”。

这个梵语借词用中南半岛几种文字写出来分别是: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ກ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先对内部结构进行“对齐”

也就是严格按原字母对应关系来“转写”,忽略各语种正字法的差别

得到这组: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ຄ(实际不这样写)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放大再看——

是不是也好像有些关联?

或许有朋友注意到,左边的梵语天城文、缅文,和后边几种文字差别更大。

这是因为,相比于高棉文、泰文、老挝文的关系,它们只能算是“远亲文字”。

为什么南亚和东南亚没有出现“统一”的文字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相应历史时期,这片区域未曾出现像罗马、隋唐那样的“绝对中心”

古印度之于南亚、东南亚,古高棉之于暹罗、澜沧,顶多像古希腊之于欧洲多数地区那样,只是处于“文化高位”,而非在整体国力和影响力上的全面碾压。

而在中南半岛内部,西边的孟族、缅族,中间的高棉、泰族,东边的占族、京族,也没有任何一方长期受到整个区域的推崇。

欧洲其它语言借入希腊语的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来写。

东南亚语言借入梵语巴利语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各自改订后的文字体系书写。

甚至,即使在南亚次大陆,天城文也不过是用来书写梵语的众多文字之一。

这就好比,假如东亚历史上始终并立着众多实力相差不远,谁也不服谁的政权,几套意音文字各自发展,或许也就不知分化成多少种文字了。

延伸阅读:

《寻龙传说》讲的是哪个国家的故事?

为什么《猫和老鼠》不叫《汤姆和杰瑞》?

卡梅隆为拍摄《阿凡达》创造了纳美人的语言?

是《旺达幻视》还是《旺达和幻视》?

有什么好看的法文原版电影?

有哪些像《人潮汹涌》这样改编了多个版本的电影?

多邻国,免费学习英日韩法德西等39种语言


user avatar   zi-xin-zi-zhi-chang-zi-z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了汉字、彝文、谚文等极少数文字外,无论欧亚,绝大多数现存文字都能溯源到腓尼基字母,都很难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原创文字”。

“谚文借鉴八思巴字笔画”的说法未有实证,至少组合结构是截然不同的,八思巴字仍以线性排列为主,而谚文反倒有些效仿了汉字的结构。

当代各种文字间的借用关系,主要分为两类:

  • 在同一套字形标准下借用和扩展(多数欧洲语言西亚、中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等例外。我国境内的胡都木蒙古文/托忒蒙古文/满文/锡伯文之间属于这类关系)
  • 改造后另外建立了一套字形标准(多数南亚语言和部分东南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我国境内的藏文、版纳傣文、德宏傣文等也属于这类)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一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少”。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二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多”。

第一种方式即使用到极限,也就是像越南语这样,多出些变体字母和加符,比如

  • 基于拉丁字母A的:Àà,Ảả,Ãã,Áá,Ạạ Ăă,Ằằ,Ẳẳ,Ẵẵ,Ắắ,Ặặ Ââ,Ầầ,Ẩẩ,Ẫẫ,Ấấ,Ậậ
  • 基于拉丁字母O的:Òò,Ỏỏ,Õõ,Óó,Ọọ Ôô,Ồồ,Ổổ,Ỗỗ,Ốố,Ộộ Ơơ,Ờờ,Ởở,Ỡỡ,Ớớ,Ợợ
  • 基于拉丁字母U的:Ùù,Ủủ,Ũũ,Úú,Ụụ Ưư,Ừừ,Ửử,Ữữ,Ứứ,Ựự
  • 基于拉丁字母Y的:Ỳỳ,Ỷỷ,Ỹỹ,Ýý,Ỵỵ
  • ……(还有些就不列举了)

而第二种方式直接各定字形标准,起步就是abcd和αβγδ的差别。

这张是各位知友用过几十遍的图

比如东南亚常见的tuk-tuk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现实中tuk-tuk指的是下面这个:

这个拟声词来源于机动三轮车马达的“突突”声。

在柬埔寨、泰国、老挝三个国家的写法如下:

  • 高棉文 តុកតុក或ទុកទុក
  • 泰文 ตุ๊กตุ๊ก - ตุ๊ก ๆ
  • 老挝文 ຕຸກຕຸກ

一看就是三种不同的文字,没错。

下面放大再看——

是不是好像有点关系了?

如果将腓尼基字母衍生出来的文字体系视为一棵参天大树,以上三种文字的差别,只相当于在一根枝梢末端,几条新杈的距离。

发源于南亚的婆罗米文字系统,则相当于一根繁茂的枝干。

下面再看个例子,

动画电影《寻龙传说》中“龙”的原型,据说参照了南亚神话中的“那伽”。

这个梵语借词用中南半岛几种文字写出来分别是: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ກ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先对内部结构进行“对齐”

也就是严格按原字母对应关系来“转写”,忽略各语种正字法的差别

得到这组: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ຄ(实际不这样写)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放大再看——

是不是也好像有些关联?

或许有朋友注意到,左边的梵语天城文、缅文,和后边几种文字差别更大。

这是因为,相比于高棉文、泰文、老挝文的关系,它们只能算是“远亲文字”。

为什么南亚和东南亚没有出现“统一”的文字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相应历史时期,这片区域未曾出现像罗马、隋唐那样的“绝对中心”

古印度之于南亚、东南亚,古高棉之于暹罗、澜沧,顶多像古希腊之于欧洲多数地区那样,只是处于“文化高位”,而非在整体国力和影响力上的全面碾压。

而在中南半岛内部,西边的孟族、缅族,中间的高棉、泰族,东边的占族、京族,也没有任何一方长期受到整个区域的推崇。

欧洲其它语言借入希腊语的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来写。

东南亚语言借入梵语巴利语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各自改订后的文字体系书写。

甚至,即使在南亚次大陆,天城文也不过是用来书写梵语的众多文字之一。

这就好比,假如东亚历史上始终并立着众多实力相差不远,谁也不服谁的政权,几套意音文字各自发展,或许也就不知分化成多少种文字了。

延伸阅读:

《寻龙传说》讲的是哪个国家的故事?

为什么《猫和老鼠》不叫《汤姆和杰瑞》?

卡梅隆为拍摄《阿凡达》创造了纳美人的语言?

是《旺达幻视》还是《旺达和幻视》?

有什么好看的法文原版电影?

有哪些像《人潮汹涌》这样改编了多个版本的电影?

多邻国,免费学习英日韩法德西等39种语言


user avatar   man-juan-shi-shu-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居然有怎么又有本事的医生?能私自去手术室?还能找到麻醉师,手术室护士一起手术?我很好奇!


user avatar   hai-yang-zhi-xin-75-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话吴邪又不是特别独特的形象有什么不能演的,只要演技好的都能演,秦昊也不是颜值高的演员啊

分析一下原著吴邪这时候的经历和性格特色,以及阐明分析一下很多没看过原著的人的一些误解。


一、吴邪并不是文静的性格,之所以有这种误解,大概是三叔在后记里说吴邪是水一样柔弱的男孩子,藏海花里胖子戏谑时说过清新脱俗小郎君,以及大学里有女生说他脸看着很安静,所以很多人觉得吴邪就应该是文气书生类型,


但实际上二十六七岁的吴邪,也就是盗笔正传里的吴邪,更多是青年人的爽利明快,以及小奸商的狡黠(胖子说没了天真,只剩下蔫坏了)当然也不是特别活跃和谁都自来熟,他既不外向,也不内向,就是很随和的交际,跟谈得来的人,熟络之后有很多话说,对不喜欢的人就会很不着痕迹的规避,即使张起灵,初次见面,搭了两次话,感觉到冷漠之后,吴邪也没兴趣再和他说话。


吴邪骨子里是有匪气的,书里和胖子一起熟悉了之后经常爆粗口,在一帮土夫子之中也没有任何不适感,太文质彬彬的人,本身就不可能适应这种氛围,吴邪的天真是胖子说的“天真二次方”,又天真又二的形象,这样的吴邪才会在新月饭店里闹事,没钱还大打出手,扬言“老板当的太安稳,得有人给他点刺激了,咱们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今天就给这儿的大佬刺激刺激” ,骨子里没匪气干的出来吗?


二、这时的吴邪还是很单纯的,有人微博发什么吴邪也应该经历很多了,实际没有!他之前经历的四次,鲁王宫,西沙海底,云顶天宫,三次可以说是一直被张起灵以及三叔的下属保护的,只有一次秦岭是自己和老痒闯,最恐怖的也就是和老痒在一起,从尸体上翻出老痒的身份证,可以说基本没遇到过需要自己领袖,决断对团队取舍放弃的选择,所以他会想要带走阿宁的尸体,不去想有多累赘。


很多人说吴邪弱,我说其实终极剧里已经给他加分了,你看遇到玉佣啊群蛇啊蜘蛛啊,吴邪都没特别拖后腿,(除了平地摔之外)我其实是很奇怪吴邪这身手怎么能在活动俑人面前走过几个来回的,因为原著吴邪一直没有经历过专门的战斗训练,他是在后面的藏海花系列里,拜黑瞎子为师经过一段时间特训,才锻炼出来了搏斗的本事,此前的身手就是个渣渣。


但书里这时的吴邪也并不是完全拖累,他的枪法还是很不错的,(小时候有专门的打靶训练)但是终极剧里一般没有用枪的(这点很写实,我国管控得力),所以他这方面优势显示不出来。


三、吴邪对三叔的感情,请注意,很多人说什么吴邪对三叔大呼小叫,所以OOC,这里要阐明一下,原著里三叔是能干出大热天把小吴邪拴在树上自己去下地的事,就是很正常随便的叔侄感情,互相坑互相吐槽吵架不是稀罕事,吴邪一点不敢放肆的是二叔,不是三叔!

重启演的才OCC,说是找三叔,结果演成了找亲爹,也因为这主线剧情找三叔其实很失败,不得不用暗线——也就是吴邪自己的病情发展来弥补,好在暗线十分成功,朱一龙长相演这种韩剧白血病的梗,吐起血来凄美动人心弦,最后治好了让观众惊喜万分。

明线问题是三叔这个亲戚关系根本不足以让主角这么激动这么执着(对于书粉来说,这个激动执着是给张起灵的)要说服观众,要么加深三叔的人物魅力,要么加深他和吴邪的感情,然而三叔的人物魅力最后也没展现出来,加感情牌最后就演成了找亲爹,我见过不止一个观众疑问吴邪不是有亲生父母吗,怎么好像是三叔带大的。

吴三省虽然也被称为老狐狸,但他的特色是“莽”,就是胆大包天,狠辣疯狂,什么都敢想敢干,像一匹恶狼,吴二白才是城府深沉暗不可测的设定,所以吴邪和三叔的互动是可以很放肆的,三叔自己胆大妄为所以也不会在乎吴邪对他大呼小叫。

可以说沙海里的邪帝,融合了二叔和三叔之长,既有吴二白的深沉城府,又有吴三省的疯狂决绝的行动力。所以有人戏称,这是吴二白和吴三省的儿子吧?

四,对于吴邪对三叔不肯给答案表现出焦躁愤怒的情节,有的人认为这贬低了吴邪,因为作为主角遇到关卡应该沉着冷静以对,你吵闹发怒有什么用处?

这点我要理清一点,沉着冷静是要以实力为基础的,有多大的胃口拿多大的碗吃饭,你要是有吴二白那样谋略城府,已经走一算三,你大可以不见喜怒,你要是智谋本事还没锻炼到那一步,态度上装沉着冷静只会适得其反!


因为别人的反馈互动是要看你的表现行事的,没人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像小哥以为给吴邪递眼色都闹出来了笑话,吴邪要是遇到这些诡秘之事还装冷静,只会朋友一边以为你有自己的办法,不需要我多此一举,失去尽心帮助的主动心理,对于敌人那边或者亦敌亦友如阿宁,会更加提防你,给你使绊子!

吴邪这样,虽然面临迷局但依然被多人保护的小三爷,与其装深沉冷静,不如老老实实该害怕就害怕,该愤怒就愤怒,这样才会得到正确的照顾和帮助,即使暗中监视你的敌人也不会做出多余的戒备加害。

强者之间是互相具有斥力的,这方面吴邪的弱反而是一计优势,他的弱是让人愿意帮一把拉一把的弱,对他不会警惕防备,即使解语花这样骄傲的人,知道吴邪才是九门的后手,也起不了嫉妒心,反而恨铁不成钢的“你有点出息吧”,

你看吴邪吓盘马老爹这一次是不是反而弄巧成拙?盘马一开始以为他无害,所以短期内放弃了杀心,但是吴邪一玩阴的,他立即炸了要拼个鱼死网破,所以除非你成长到沙海邪帝那种掌握全局,不然半吊子玩深沉比完全傻白甜更危险,别人害怕你的深沉表象,直接对你下杀手了。

五、吴邪的精神追求

吴邪是精神上的贵族,他是在亲人的爱里长大的,这其实是吴邪最大的隐性挂,九门里未必没有比吴邪成长环境更优秀的,但应该没有像他这样,家族里二叔三叔都没后代,视他为唯一后人。没人和他争,他从小就吃独食。(别说小花了,霍秀秀都有一大堆家族地位竞争者)

吴邪最不缺的就是有人爱,他可以缺钱可以缺武力可以缺心机城府可以缺德(没有的事!)……但他最不缺的就是爱。所以重启里白昊天奋斗当上四妹对于书粉真是钻石级OCC,吴邪根本不会因为被感动而认她四妹头衔,即使是最敌视瓶邪的角色纯粉,也没几个会认为吴邪会对白昊天产生男女之情,原因很简单,白昊天不够格。吴邪字典里没有逼格不够穷追来凑这种逻辑可能。

所以他认定自己喜欢女孩子,但很难单纯因为异性吸引去追求女孩子,最开始他对异性的要求也就是俏皮如黄蓉,也就是有趣的女孩子,而这份灵魂有趣的要求,会随着他眼界的开阔,沧桑的经历而越来越高,越来越难以产生共鸣。

吴邪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是“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是一个凡尔赛王子,看似小店水电费交不出来,其实随手为朋友拿出十几万漫不经心,这是家教,想必他耳濡目染父母爷爷叔叔就是这么处事的,对他来说金钱是做事的工具,不是人生追求的目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江湖气只是随着现代化舒适生活被潜藏了,哪怕他前二十几年都是活在社会的良好教育秩序里,但这个秩序的生活注定没办法满足他。

所以那些觉得他苦,应该娶妻生子过幸福生活的想法真是不理解吴邪,因为这种生活正是二十六岁那年吴邪就不屑抛弃的。世人见其苦,他觉得自己精彩无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没什么不满足的,人生再來一次他会更振奋投入。他渴望面对大漠黄沙,海底涌流,千里密林,地下丘壑,皑皑雪山,这些自然界鬼斧神工给他的舒适度,是天人合一,不是现代化钢铁城市能企及的精神契合。

幸运的是张起灵一开始和他相遇,成了他对这个广邈瑰丽的盗墓世界的凝视的投影。

张起灵对吴邪来说是特别的特别,不是一般秩序渐进的朋友兄弟关系,(胖子才是)他灵魂吸引力是属于三体维德的威慑值那种类型,第一次会面就彻底点满!而第二次第三次以后更多次……则分别在不同的精神层面上点满!

第一次见面七星鲁王宫,除了一开始对冷淡态度的小摩擦,张起灵向他展示了一个强者的极致,双指破机关,放血退尸鳖,女尸下跪,力斗血尸,包括后来对鲁殇王身份的叙述,神秘强大这两个词语的认知,对于吴邪来说从此无出其右。而第二次海底见面,张起灵则迅速从偶像性质的强大神秘,过渡到失忆苦苦寻找的悲哀,从强大层面点到长生的困惑,从神秘层面点到阴谋诡秘的战栗和刺激,这时候的张起灵对于吴邪来说信任竟然大于失踪的四叔,第三次经历的云顶天宫,则更近似于宿命的呼应,吴邪眼中,无论是跪拜长白,还是一句再见走入青铜门,都诠释着命运的号角。

每一次见面,张起灵的灵魂都在“有趣”的不同层面对吴邪展示到极致,给他吸引力的极致,给吴邪引发的精神追求和共鸣,是前无人后无来者的。终极笔记里也不例外,从篝火里对谈,让吴邪意识到对方深陷阴谋漩涡里的同病相怜,到失忆的雏鸟保护情结,到还好我没有害死你,再到带我回家,再没人能像张起灵那样,每次都在不同精神层面上一下子把弓拉到满级。

只有这样的人物,才配获得吴邪的执着,才配让吴邪这样爱的顶级贵族认定为全力输出的对象。同样吴邪对于张起灵来说,也是人间温暖予以他的幸运投影,二人在精神求索上,犹如两个绝顶剑客,以心为剑,灵魂呼应,交击出最美的火花,无计生死,只求双赢。




  

相关话题

  诺门坎战役当时日本是怎么个惨状? 
  为什么粟裕和宋时轮、许世友的关系都不好,事出何因? 
  如何评价金门战役? 
  古巴导弹危机苏联的赫鲁晓夫为什么突然退让了? 
  在辽沈战役中,廖耀湘为什么在攻占彰武之后裹足不前,坐视林彪攻克锦州? 
  马奇诺防线有多牛逼? 
  二战期间有日本人为中国做过好事吗? 
  中印关系无解吗? 
  为什么法国军队的战斗力很差? 
  柏林战役时,德国败局已定,为什么苏联仍要伤亡30多万人选择进攻?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辣笔小球」忏悔视频曝光:称自己的行为良知泯灭?
下一个讨论
赵少康会是台湾的“天降猛男”吗?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