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损失大没关系
日军所有飞行队都是由常用机和备用机组成,空母飞行队1934年起是12架,1938年11月起是常用机18+备用机3
1942年4月1日改成18+6了
所以18-24架之间是正常的
我的个人观点啊,没低于18就别大惊小怪了
而且飞行员也不缺编
按规定,飞行队的飞行员数是常用机数量的1.5倍,也就是说,18+6机的舰战队,按编制飞行员应该有26-27人,不存在打掉了几架就一直缺编几个人的情况
海航会把新飞行员中训练水平高的优先送往空母,一般来说空母飞行队的人,技能比基地航空队的好一点,而要让一个新驾驶员能熟练在航母起降加编队行动,三个月就够
有些观点认为42年几次海战把机动部队的舰载机飞行员打的损失太大,从此一蹶不振
这说法夸张了,别把他们想的太惨,少脑补
空母飞行队在1943年秋冬以前不缺人,而且补充上来的也不是很差
搬一张书里的图,1942年10月末的翔鹤舰爆队
可以看出当时最年轻的飞行员以甲飞4期、乙飞4-7期为主
乙飞7期1936年6月入学,1940年12月卒业
甲飞4期1939年4月入队,1940年9月学飞行,1941年春卒业
再看翔鹤舰攻队的
最小的是一个乙10的
乙飞10期是1938年11月入队,1942年4月卒业
都打到南太了,机动部队的飞行员大多还是战前的家底
到了1943年春,翔鹤舰爆队补充了十多名甲飞6期、丙飞4期、乙飞11期的新人
乙飞11期 :1939年6月入队,1942年卒业
丙飞4期:1941年5月入,1942年7月卒
甲飞6期:1940年4月1日入,1942年7月卒业
可见1943年空母飞行队才算正经用到开战后培训出来的人,而且这波飞行员的训练还够,课程缩减不多,也不是翻倍扩充出来的
机动部队不光不缺人,还把人往外调
舰爆之神江草隆繁打完中途岛就被调去当教官了,后来开上了银河
翔鹤飞行队长新乡英诚打完南太被调到了基地航空队
瑞鹤飞行队长高桥定打完伊号作战也被调到陆上了
小人物如这个山川新作,1940年秋作为舰爆驾驶员分配到飞龙,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先后换过加贺、龙骧、春日丸、隼鹰服役,实战经验丰富,在南太平洋海战后被调去当了一年教官,1944年夏被派往基地航空队,再也没上过空母
问题是“恢复战损是不是难度很大”,与其来回对比哪个鹤哪个龙少了几架飞机,不如看看日本人在消耗战中是怎么做的,比如1943年下半年的战斗
①二航战7-9月所罗门的战斗
1943年6月30日,美军进攻新乔治亚群岛,因当地航空队兵力不足,二航战隼鹰、龙凤飞行队、二航战司令部从1943年7月2号起陆续增援布干维尔岛,以布因为基地对进攻新乔治亚群岛的美军进行轰炸,使用临时番号“第2机动空袭部队(2KAB)”
期间隼鹰舰战队损失11人、龙凤舰战队损失6人,舰爆舰攻队不详
9月1日两队成建制并入当地部队,隼鹰、龙凤的舰爆、舰攻队编入582空,战斗机队编入204空;二航战司令酒卷宗孝少将留在当地任第26航战司令
9月15日,机队重建
被补充的204和582空在当地一直打到1944年1月撤往特鲁克,又在2月的空袭中遭到重创
②一航战11月初的“吕”号作战
10月底,美军打到布干维尔岛了,严重威胁到拉包尔,基地航空队兵力还是不够,古贺动用一航战,至11月11日同美军航母部队打了第1-3次布干维尔岛冲航空战
这段战斗有被动画片《决断》提及过一点
12-13日撤回特鲁克,损失是特别的大,打掉了近半飞行员:
战后算上特鲁克残留人员,整个一航战只有零战32机50人、舰爆6机12组、舰攻4机25组,舰侦0机3组,总计42机90组
于是撤回特鲁克修整
③11月二航战舰战队的护航作战
11月中旬,二航战司令部和机队(舰战69、舰爆36、舰攻27)进驻特鲁克,在当地训练
为掩护戊号作战实施,12.25日联合舰队令飞鹰、龙凤战斗机队36架零战进驻卡维恩,由龙凤飞行长近藤三郎少佐指挥担负护航任务,1月4日返回特鲁克,战斗损失8机
④12月初,一航战“瑞鹤”飞行队增援拉包尔
由于美军登陆新不列颠岛西部,12月15日,联合舰队令在特鲁克的“瑞鹤”飞行队进入拉包尔,兵力为舰战18机、舰攻16机、舰侦2机,临时编入基地航空队,以拉包尔为基地对美军展开攻击
打到1月27日撤出,损失零战7、舰攻8
⑤1月二航战的拉包尔防空作战
1944年1月17日,拉包尔部队报告当天遭到美军200机规模空袭,联合舰队下令二航战再次增援拉包尔
1月25日,二航战司令城岛高次少将率零战62机、舰爆舰攻各18机抵达拉包尔
此后一直担负拉包尔防空作战和对布干维尔岛等地美军的轰炸行动,战斗机队分别由日高盛康大尉、小林保平大尉、吉村博大尉指挥
1944年2月17日美国人都空袭特鲁克了,二航战飞行队还在拉包尔
2.20日机队经特鲁克返回,损失零战39、舰爆5、舰攻9,消耗率43%(战史丛书――东南方面海军作战⑶的数据)
2月28日二航战机队回国
这还没提上半年空母飞行队在掩护瓜岛撤退、八十一号作战、伊号作战中的消耗呢,如果算上这些损失还能再加40机
就这种打了补、补了打、打完再补的做法,顶多说他们战斗力下降,很难说他们补充困难吧?
二航战送了两个机队,一航战打掉了一半人,重建后又去参战,这种补充还纠结哪个舰少了几个小飞机?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航空队编制上有3000架飞机和3500名飞行员,理论上不存在后备力量,开战即决战。
日本军队的飞行员需要经历两年的培训,而且招募员额稀少,毕业率低,难以适应举国体制下总体战的疯狂消耗。
在昭和16(1941)年,日本帝国对米、英、仏、和蘭等西方列强宣战,而这一年日本全国毕业的飞行员为522人。如果对这个数字没概念的话.....同样是这一年,美国毕业的飞行员为9375人。
日本航空队中只有13%的飞行员可以做到在航空母舰上起降,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能作为岸基航空队而存在。
也就是日本一年能补充一线合格的舰载航空战队成员不超过70人。
那么我们来看看日本帝国海军航空战队在中途岛之前几次战役的损失: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突袭珍珠港,损失55名飞行员。
1942年1月—3月南方作战,日本海军扫荡东南亚,损失31名飞行员。
1942年5月8日,美日两军战于珊瑚海,损失90名飞行员。
中途岛被公认为重创日本海军航空战队的关键性战役,但在此战之前他们就已经累计战斗损失了176名飞行员,这远远超过了同期日本能补充的上限。
如果不是在山本桑在中途岛一次性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可能他们剩下那点人连航空队的架子都填不满了(≖_≖ )......
当兵源本身都不足的时候,体制的原因就只是次要的——就算体系没问题,也不可能凭空变出训练有素的军人。
日本和纳粹德国不同,他们无法经受一场残酷、彻底、坚决的全面战争。